- 荆心,雷聚超
针对电力管理信息系统(MIS)中异构数据库间数据共享的需求,本文结合了开发过程中的实际经验,提出了实现异构数据库间数据迁移的多种有效方法。研究分析了利用C++Builder开发工具实现的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了利用数据迁移工具实现时各种工具的优劣。
2004年20期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发彪,陈新,林真,胡兰馨
设计了一个采用话音通道传输GPS定位信息的应用系统。该系统由移动客户端和中心服务端两部分构成;客户端进行待定位移动目标GPS位置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通过GSM和PSTN网络的语音通道向服务端提供该移动目标的定位信息。在软件设计上,采用基于时间片的调度方法,解决了系统中多任务的时间分配问题。
2004年20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卫军,于大鹏,王锋
介绍了一种基于USB2.0技术的高速数据采集处理平台,在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说明了如何将USB2.0接口用作微型计算机的通用输入输出接口。文中对Cypress公司的USB2.0外部设备控制芯片CY7C68013和软件开发工具USBDeveloper′suStudio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2004年20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叶金来,胡捍英,李向涛
TMS320C54x系列DSP提供了灵活高速的同步串行接口McBSP,但未提供异步串口。本文分析讨论了异步串行通信的特点和其数据帧结构,提出了采用过采样的方法,结合使用DMA,利用高速同步串口模拟异步串口功能,从而在TMS32054xDSP中实现通用异步接收发送(UART)。文中讨论了McBSP过采样的实现方法、采样频率及工作流程。
2004年20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安枕,权养利,周建华
虚拟实验系统是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教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对网上虚拟实验系统构建技术的全面分析和系统总结,将适合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构建模式划分为模拟演示型、系统仿真型、虚拟操作训练型和真实测量型4种类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构建方案、实现思路、适用场合和应用案例。实践证明,构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网上虚拟实验系统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4年20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韩芝侠
介绍了Altera公司的FLEX10k嵌入式可编程逻辑器件,结合定时器的设计实例,详细阐述了设计方法,给出了FLEX10k可编程器件在MAX+PLUS环境下对定时器的设计和仿真。应用ISPB99在系统编程实验板中的JEPF10k10型实验套件,正确地实现了物理定时器的设计。
2004年20期 16-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娟,朱忠军
长期以来音频数字水印技术都存在着实用性差的问题,关键在于对不同的音频信号进行水印嵌入时为了满足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需人工调试嵌入强度参数,这对于实际应用来说是不现实的。本文在心理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声音的掩蔽效应,将水印嵌入原始音频信号的改变作为一种噪声,通过修改该噪声的幅度,使之小于最小掩蔽阈值。从而在满足水印鲁棒性的基础上使水印信号不可感知。
2004年20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蔡方凯
基于GPRS数据传输,采用嵌入式TCP/IP协议,以PIC16F877单片机为核心,实现了水表、电表、气表等的自动计量、收费等功能;非接触式智能抄表系统具有智能化、低能耗、易管理、易操作、覆盖面广等优点。
2004年20期 22-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朱升每,程明霄
介绍了一种基于80C196单片机的分析仪器平台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还简要介绍了80C196KC的存储器扩展方案,用这种方法可以让系统的ROM与外设的空间超过64k。这种硬件平台可用于各种不同的分析仪表,不需要做太大的改动。本文还逐一介绍了各个硬件模块的工作原理,以及他们与80C196KC单片机的连接方法,即使不用于分析仪表,而用于其他单片机系统,对读者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004年20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黄琼,王洪建,兰巨龙
首先介绍了一种基于软交换和全IP网络的MSC(MobileSwitchCenter)的体系结构,然后描述了本系统中媒体资源管理的方法,最后详细讨论了H.248协议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2004年20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新民,于伟海,周丽杰
根据医药行业GSP管理的要求,在基于UML建模的基础上,通过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借助Sybase公司的Powerdesigner和Powerbuild工具,实现了采购、批发、零售连锁、仓库和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
2004年20期 30-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顾亦然,王锁萍
介绍了基于51单片机的网络连接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方案,主要采用Atmel公司的8b单片机AT89C51作为核心处理器,采用RealTek公司的RTL8019AS芯片接入以太网。同时讨论了精简的TCP/IP协议栈的分层次实现,实现了可靠的UDP数据通信。
2004年20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海涛
考虑到工业现场数据采集的方便与实用,提出了一种基于SMS的单片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该系统以89C51单片机为核心,采用AD574A,8251和WavecomGSM无线传输模块来构成整个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时性好、性能可靠、实用性强。适用于数据采集点分布广、数据采集量不大或需要移动采集数据的场合。
2004年20期 36-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勇
基于电子对抗对建立最低限度通信系统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扩技术的短波应急通信方案。对物理层数据传输方案进行了研究和仿真,性能较为理想。对建立短波应急通信网络层协议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
2004年20期 38-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川,刘志镜
分析了现有的网络协议在支持网络多媒体传输中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实时传输协议RTP的概念和功能,讨论了RTP在网络视频实时传输中的实现。
2004年20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吴怡,郑晖
基于大量的实际研发工作,论述了基于互联网络和CDMA1X无线网络实现实时动态图像采集压缩和远程无线传输平台的设计思想、总体结构、关键技术和传输控制策略。着重对视频数据传输模块设计、数据传输控制策略及数据传输模块与远端数据通信解决方法做了具体阐述。
2004年20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永锋
主动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结构,他可以根据网络应用和服务的要求,对网络进行编程,因而大大加快了网络新应用和新服务的实施,适应了网络快速发展的需要。文章系统剖析了主动网络中主动节点的体系结构,并阐述了主动网络的几个主要项目。
2004年20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鹏,王星华
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日常工作中,不同区域的继电保护部门之间、继电保护部门与其他电力部门之间都需要经常进行数据交换。为满足这种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数据交换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数据交换的实现,详细描述了基于XML的数据交换的设计及实现过程。该方法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广泛适用于电力系统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
2004年20期 50-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志成,杨万生,裴锋
介绍了虚拟仪器数据库技术在变压器油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中的应用,把数据库技术应用于虚拟仪器中,既利用了虚拟仪器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能力强的特点,又能发挥数据库的管理优势,大大扩展了虚拟仪器的功能。
2004年20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宏志,王冬青,贾玉兰
手持式仪器对硬件的要求是低功耗、体积小、可靠性高,液晶作为手持式仪表的不可或缺部分,设计低功耗和体积小巧的液晶控制板则成为手持式仪器设计中的关键。
2004年20期 57-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娟,颜彪
单比特接收机是一种结构非常简单的数字接收机,他的整个设计可以在一个芯片中完成。本文主要研究了单比特接收机的结构,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该接收机能够覆盖约1GHz的带宽,并且可以同时处理两个信号。他不仅具有良好的频率分辨率和灵敏度,而且单信号动态范围和双信号无杂散动态范围也比传统的数字接收机大。
2004年20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婷婷,夏军利,石磊
探讨了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新发展的3个方向从C波段扩展到L波段和S波段;铒离子与其他稀土元素共掺;多波段级联构成组合光纤放大器。按实现方式的不同,对几种典型的新型EDFA从原理、结构、特性和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2004年20期 62-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强,张园林
视频信号具有大容量、高速率的特点,而视频数据的传输也有适应其带宽要求的特殊的方式。本文以压缩编码后的视频信号接入到SDH网的过程为例,介绍了视频传输中的一种反向复用技术,介绍了他的原理结构,并着重阐述了其中的几种关键技术,如高速缓存、时钟提取、数据同步等。最后对这一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了评价。
2004年20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国超,毛玉周,赵燕平,王鹏
在EAST装置1.5MW离子回旋波加热系统中,发射机与天线分别有自己的接地点,为防止两端地地电平互相干扰,设计了高功率隔直器。介绍了其设计原理,并分析S参数,端口的驻波比,以及导体损耗和介质损耗所产生的热效应。
2004年20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吉训生
下变频后的高速基带信号必须经过抽取后才能减轻后续基带处理的负担。多级抽取滤波有利于滤波器的实现。梳状滤波器用作多级抽取的首级,半带滤波器可以实现2倍的抽取,剩余的抽取滤波器用升幅FIR实现。针对各级滤波器系数的特点,在滤波器的硬件实现上采用了一系列简化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用FPGA实现高速抽取系统是十分灵活有效的。
2004年20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杜丰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蓝牙技术,以其独特的性能引起广泛重视,很快将深入到无线连接的各个领域。简要介绍蓝牙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802.11b协议、UWB技术的发展前景比较。
2004年20期 74-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徐辉,张卫东,刘炯
提出了OQPSK这类具有特殊形式的数字调制信号在解调过程中直接实现一位检错的新方法及实现电路。此方法实现简单、电路工作可靠,在无需增加信道编码的情况下可保证一定的信息可靠度。
2004年20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泽华,王华
在正交调制的实现过程中有四路输入信号,每路输入信号都不可避免的引入误差。本文主要讨论引入的线性误差对已调信号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方法。
2004年20期 78-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发启
盲源信号分离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信号处理方法,其处理的对象是相互统计独立的信号源经线性组合而产生的一组混合信号,最终目的是从混合信号中分离出独立的信号分量。本文简要介绍信号源分离的基本思想、算法、发展历程以及盲分离的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盲信号分离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2004年20期 81-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冯积社
基于Web的通信技术是第三代通信技术,通过对目前研究状况的介绍,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动态,对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004年20期 83-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文玲,苑秉成,周徐昌,陈喜
简要介绍了对数D/A转换器AD7111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并与同类产品AD7110进行了对比,指出了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给出了应用于声纳和水下寻的声系统试验测试的半物理仿真系统设计实例,该系统设计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20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蔡志光,程型清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发射分集技术,如WCDMA标准中采用了一种称作闭环发射分集的方案,用于下行信道传输。闭环发射分集方案使用了前向信道的相位与幅度的部分信息来选择天线的加权系数,在信道时变速率较小时,闭环发射分集的性能优于开环发射分集方案。在一般情况下,假设两个发射天线之间距离足够大,各个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信道是不相关的,在基站这种假设是合理的。但如果在上行信道传输中(移动台到基站)应用闭环发射分集技术时,天线之间不相关的假设很难满足。本文基于对移动台配置多天线并应用闭环发射分集技术的考虑,研究在相关瑞利衰落信道下闭环发射分集技术的性能。蒙特卡罗仿真给出了不同相关系数下的性能曲线,并得出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2004年20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宗荣芳
介绍了一种利用系统结构框图模拟实际系统的分析方法,运用系统的3种基本运算单元对系统的系统函数进行描述。这种方法对连续或离散时间因果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普遍性。同时,借助于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对3种基本实现结构进行了模拟和仿真分析。
2004年20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党引弟
阐述了航天统一测控站在卫星和飞船发射过程中,实时数字引导中的数据处理。其中包括数据变换、数据的时间比对、外推估值等方法,提高了数字引导精度和设备的角度捕获能力。
2004年20期 93-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纲,孔祥军,宋宗虎,黄飞
研究了电子测量的发展动态,介绍了虚拟技术的概念及其在电子测量中的的应用,并指出了应用电子工作平台(EWB)和虚拟仪器(VI)技术来进行电子测量的优缺点。
2004年20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长安
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发现555集成电路是比较基本的一款应用电路,他的更广泛应用之一是多级级联,在这一应用中的最初设计时的难点是振荡频率的计算。本文以一例实验电路的设计为例,介绍555定时集成电路的级联应用,给出了各级振荡频率的计算方法、时序波形和频率实测方法。
2004年20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华,殷奎喜
BCH码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纠正多个错误的循环码,(15,7)BCH码能纠正两位随机错误。本文采用错误图样查找法,用VHDL来设计(15,7)BCH码的解码器,仿真和实践都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2004年20期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梁小萍,肖嵩
介绍了信道编码中所采用的前向纠错编码(FEC)方案中的重要技术卷积交织器和解交织器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VHDL设计和FPGA实现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具有实现简单和占用资源少的优点。
2004年20期 102-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韩晓玲,苏子林
基于不同投资规模和数据规模,提出了输配电GIS的建设原则和总体结构,详细探讨了系统主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并给出了系统实施过程的矢量图形数字化方法。他们都对其他GIS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4年20期 104-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饶益花,陈文光
介绍了TRAC完全可重配置模拟器件和及其开发应用软件,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信号发生器,给出了设计图纸和仿真结果,该信号发生器性能稳定,不需要调试。
2004年20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祥娥,李永全
文章分析了Chebyshev滤波器的特性,并用Matlab语言中的信号处理工具箱所提供的相关函数设计了Chebyshev数字低通滤波器,使Chebyshev滤波器的设计变得非常简单、直观。
2004年20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20期 11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