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建辉;杨春信;
利用CFD方法分析了平板直肋片散热器特性,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散热器换热和流动准则关系式,提供了散热器热阻和熵产率具体表达式;结合熵特性以本文提出的准则关系式采用约束条件的遗传优化算法对散热器结构进行多参数优化,优化结果与特性分析结论和相关文献吻合。
2006年18期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99 ] - 张龙霞;赵怀勋;田杰;
简要介绍了Visual Basic中MSComm控件的使用方法、智能仪表的串行通信接口,并详细描述了由传感器、智能仪表、转接卡和微机组成的连续监测与记录系统的组成,以及系统软件的编程方法。该系统可实现多个传感器采样率10 Hz以下的长时间连续采集与记录。
2006年18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0 ] - 田智生;
介绍了当前模拟通信中常用的亚音信令技术和工程中通常存在的问题,为此研究了与此相关的所谓“两点调制”系统并尝试建立了他的数学模型。对亚音调制函数给出了严格的数学推导和Matlab仿真结果,而且对其做了定性解释。为解决亚音域调制频偏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同时分析了各调整措施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
2006年18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4 ] - 刘斐;李广林;
手机的辐射对人脑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首先建立手机辐射的电磁模型和人体头部电磁模型,利用FDTD法在900 MHz工作频率下模拟计算了人体与天线手机系统的辐射,并分析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靠近人体模型一侧,人体模型内部,电场的减小速度较磁场明显;手机约有40.4%的幅射能量被人体模型吸收,其中头部吸收的电磁能量占总吸收能量的54.4%。
2006年18期 1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0 ] - 黄平平;吉荣廷;沈大鹏;
介绍了一种USB总线的通用接口芯片CH375,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外部单片机读写U盘的基本方法及其硬件连接方法。单片机只要在原硬件系统中增加1个CH375芯片就可以直接调用CH375提供的子程序库来直接读取U盘中的数据,从而实现了普通单片机与U盘的通讯、方法简单、便于操作、综合成本比较低,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2006年18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34 ] - 林德彬;杜志聪;王啸;
系统采用无线电遥控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传输方式,用户在计算机操作界面上对玩具模型实现实时控制和编程控制,在计算机机器操作界面上显示模型类型和运动轨迹方向。系统通过单片机编程和专用编解码器实现被控对象的动作编排.通过单片机与计算机的串口通讯实现在机器界面上的操作,操作界面软件采用BORLAND Delphi 7.0编写。
2006年18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3 ] - 邹崇涛;卢志华;
数字式心电监测设备采用先进的SOPC技术,在FPGA中嵌入了32位NiosⅡ软核系统,用以控制心电信号的采集、处理、存储与显示等功能。系统设计时充分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可在线编程特点和SOPC的技术优势,灵活、快捷地将所有的功能模块完全集中在一片FPGA上,使其电路硬件结构简单,功能齐全,具有很高的性价比。详细介绍了NiosⅡ系统在监测设备中的设计过程和部分接口程序,并且利用该监测设备进行了实测,效果良好。
2006年18期 18-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8 ] - 乜国荃;
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健康状态可以在脉搏信息中反映出来,要使脉诊技术客观化,首先要获取准确的脉搏信息,比如脉搏波形,进而进行分析和研究。介绍一种在实验室脉搏波形测量的电路系统和实验方法,并通过数据采集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脉搏波形图和频谱图。
2006年18期 20-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7 ] - 苏少钰;左兵城;姜建芳;
对ARM7微控制器与集成了带汉字字库的控制驱动器ST7920的液晶显示模块的硬件接口电路进行研究,并以ATM12864C液晶显示模块和LPC2200系列的ARM7微控制器为例,设计了一种简单且编程方便的接口电路。详细介绍了在该液晶显示模块上显示可连续滚动的中文菜单及菜单项反白选择显示的设计方法,并且针对在显示过程中出现的乱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2006年18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3 ] - 窦建华;张黎明;
利用CMOS工艺设计一种用于SDH STM 4速率级(622 Mb/s)光纤用户网的光接收机放大电路。此电路由输入/输出缓冲、主放大单元、偏置补偿电路4部分组成。通过直接耦合技术提高增益,降低功耗;利用有源电感负载提高系统带宽。采用商用SmartSpice电路仿真软件和CSMC HJ 0.6μm工艺参数对该电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在5 V工作电压下中频增益为81 dB,3 dB带宽为470 MHz。
2006年18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4 ] - 杨俊;卞兴中;王高峰;
折叠共源共栅运放结构的运算放大器可以使设计者优化二阶性能指标,这一点在传统的两级运算放大器中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共源共栅技术对提高增益、增加PSRR值和在输出端允许自补偿是有很用的。这种灵活性允许在CMOS工艺中发展高性能无缓冲运算放大器。目前,这样的放大器已被广泛用于无线电通信的集成电路中。介绍了一种折叠共源共栅的运算放大器,采用TSMC 0.18混合信号双阱CMOS工艺库,用HSpice W 2005.03进行设计仿真,最后与设计指标进行比较。
2006年18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9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2 ] - 于传河;黄素贞;
在图像采集处理系统中,由于采集到的数据量较大以及处理算法的复杂性,TMS320VC5402内部存储资源有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需要外扩存储器。提出了一种基于CPLD实现的存储器扩展方案,分别对VC5402的程序存储空间、数据存储空间和I/O端口进行扩展,此方法接口灵活,便于控制,为其他便携式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存储器扩展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2006年18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7 ] - 马帅旗;鲍存会;
针对工业现场存在的语音报警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CPLD的语音报警器的设计方法。该报警器由CPLD器件FLEX10K10和语音芯片ISD1420等通用器件实现。系统根据需要,可以预先在给定的地址段范围内存入提示、报警等语音信息,也可以实时地将现场语音信息存储在给定段地址,根据系统工作情况播放需要的语音段信息。并给出了实现的硬件电路图和相关软件。试验结果证明这些方法是确实可行的。
2006年18期 34-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8 ] - 邓玉芬;向凤红;张雪飞;郑思铭;
在对高校中现有的实验设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虚拟仪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简要介绍了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及构成虚拟仪器的基本结构,然后对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虚拟数字示波器的设计与实现过程的实例,具体阐述使用开发软件工具LabVIEW进行虚拟仪器设计的方法、步骤与实现技术,并借此展望虚拟仪器具有的广阔应用前景和巨大潜在经济效益。
2006年18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2 ] - 许文丹;刘文哲;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商务网站购物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开发工具ASP的功能特点,并给出了基于Web平台的购物车系统的功能描述,以及对购物车进行设计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思路,同时在ASP开发工具的支持之下,详细地分析了基于Web平台的购物车的系统结构及功能划分,进而对各子系统进行了具体设计,并且给出了重要部分的源代码。
2006年18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9 ] - 杨秀萍;
Internet的普及使得数据挖掘的重点从经典的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应用转移到了基于Web的应用。首先介绍了Web挖掘的基本概念及其当前发展的几个方向,然后将一种传统的数据挖掘方法关联规则挖掘应用到Web的海量数据上,并给出了挖掘的基本算法,在此基础上挖掘出新的关联规则及其模式,最后将结果在一些较简单的网页上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2006年18期 42-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3 ] - 傅景琳;李军;高强;姜建国;
由于燃气行业生产运行的特性,无法简单地套用现有管理系统,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并实现了符合西安燃气生产运行的管理系统。旨在通过对西安市天然气生产运行系统设计思路的阐述,反映现代信息技术在燃气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同行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改进燃气行业的管理。
2006年18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8 ] - 林丽群;刘大茂;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作为一种软件平台已逐步成为国际嵌入式系统的主流。目前,实时操作系统很多,但他们都是商业操作系统,价格昂贵,人们往往很难接受,因此作为源码公开的实时操作系统μC/OS II被广泛采用。探讨了μC/OS II在ARM7处理器上的移植方法,指出了在μC/OS II移植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可靠,其多项实时性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此方法对ARM应用的操作系统移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006年18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40 ] - 李泽洪;
现代企事业单位追求快速高效、严谨、科学的管理。设备管理由过去的人工、机械、电子类打卡钟等记录方式被智能程度较高的计算机设备管理系统所代替是必然的趋势。设备管理系统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各车间设备记录的基本情况以及人员对某车间设备的管理权限。他要求能高效、准确地完成这些功能并要达到界面友好、使用方便。
2006年18期 50-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 陈景文;
详述现代战机机载探测系统的概念、功能、特点以及分类并分析机载雷达的基本原理,给出了雷达系统的一般原理图。对雷达的工作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着重分析了几种常见机载雷达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包括目标识别和截获雷达、火力控制雷达、地形跟踪雷达和地形回避雷达。
2006年18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1 ] - 赵诚;王中琪;王成端;赵丽;
模糊神经网络(FNN)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简述了FNN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和重要性,详述了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在MSBR法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个具有5层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与容错性,该控制器能够自动调整隶属度函数、动态优化控制规则,将其应用于溶解氧控制和出水水质预测,结果表明可以快速、有效地使溶解氧浓度达到期望值,实际出水水质预测结果也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和预测精度。
2006年18期 54-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2 ] - 田绪安;徐一兵;王萌;
针对通信信号种类和调制方式的多样性、以及无线信道环境的复杂性,研究了自适应OFDM系统中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在自适应OFDM(正交频分复用)信号产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调制识别算法,并分析了仿真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研究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性能稳定,而且可以有效地识别自适应OFDM信号的调制方式。该算法复杂度低,适合于实时处理。
2006年18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8 ] - 刘晓明;
该机房管理系统基于客/服模型,使用了Visual Basic编程语言,运用了ADO技术操作数据库,通过对VB下的Winsock控件进行编程达到远程传输数据和远程控制的目的,并应用了一些注册表的知识,实现了一个完整机房管理所必须的功能。例如:用户登陆上机、实时计费、统一管理等。
2006年18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0 ] - 谷峰;
阐述了文件传输协议(FTP)的基本原理,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文件传输协议与常用的网络传输方式做了具体对比,指出了计算机的某些网络传输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验证了该协议在网络传输中的高可靠性、安全性和隐蔽性,并论证了他在远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2006年18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3 ] - 杨焱;梁志毅;段琪炜;吴军健;
提出了一种计算最优路径的硬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采用Altera片上可编程器件Nios SOPC技术、硬件并行设计等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启发式最佳路径搜索算法,实现了具有并行计算能力的硬件加速器,并利用Nios提供的用户指令定制功能,应用动态规划方法定制了三条专用信号处理指令,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运算能力,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处理能力,可成倍地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
2006年18期 66-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6 ] - 王飞;卢建军;郑文彦;
介绍基于J2EE平台的Web层组件及两种开发模式,通过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了使用MVC Model2的优势。进而研究了基于MVC Model2模式Struts框架的体系结构及工作流程,并给出Struts在J2EE Web层应用实例的部分实现代码及相应的分析。最后总结了应用Struts框架来构建J2EE Web层的优点,如果想混合使用Servlet和JSP的优点来建立Web层的应用,Strust框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06年18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144 ] - 冯楠;曾国宏;张佳;马明;
介绍了串行通信及红外发送/接收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MAX232芯片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可实现多功能通讯的实验板,该实验板可通过RS 232接口实现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并集成了RS 485接口可进行远距离通信的实验,还可利用红外接口实现多机间的无线通信实验。
2006年18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9 ] - 高翊宇;马林华;南秦博;
Linux操作系统既提供优异的网络支持,又具有非常严谨的安全体系结构,因此成为了网络通信的主要平台。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纸张式的文件传输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发展的需要,人们更期待一种便捷、高效、环保、安全的传输方式。主要分析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下利用TCP/IP协议进行网络通信的全过程,给出一种通用的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文件传输模型,并在实践中证明了其可行性。
2006年18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58 ] - 王磊;鲁新平;李吉成;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对图像数据的传输速率要求越来越高,PCI总线就是一种具有高速传输速率的高性能的局部总线。在设计自行开发的基于PCI总线的数据传输设备时,需要开发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通过对目前使用较广泛的驱动开发工具DDK、DriverStudio和WinDriver的比较,WinDriver具有适用性广、性能优良及稳定等优点。介绍了WinDriver的主要特点、结构和开发步骤。结合实践中开发的数据接收PCI插卡介绍了利用WinDriver开发PCI设备驱动程序的方法。
2006年18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65 ] - 向展;裴昌幸;易运晖;
重点研究TI公司的C55x系列DSP芯片的引导装载方法。选择TI公司的TMS320VC5509A处理器,详细介绍了使用基于ARM7TDMI内核的LPC2138,采用I2C总线模式对DSP实现程序上电引导装载的过程。文中还给出相关的硬件连接、自举表的建立以及ARM端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方法和实例。实验证明,采用该引导装载方法的系统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很强的实用性。
2006年18期 80-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9 ] - 李惠敏;张思卿;
SNMP(网络管理协议)作为网络管理的主要协议,是网络管理课程讲解的重要内容,利用SNMP仿真系统动态演示SNMP协议的工作原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SNMP协议有很大的帮助。介绍了基于SNMP的SNMP仿真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探讨了利用AgentX技术完善代理和仿真系统。该系统采用Java语言实现,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
2006年18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1 ] - 廖敬萍;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因特网中的业务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了TCP拥塞控制机制及其提供的拥塞控制性能,特别是对TCP连接过程中的数据业务流量与丢失率和其他参数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表明TCP拥塞控制机制可通过控制注入网络的业务流量,在一定程度下缓解网络拥塞程度,但不能实现数据的有效率的传输。
2006年18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5 ] - 王军选;
在CDMA2000 1x EV DV中新应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 ARQ)技术在本质上与快速功率控制非常相似,二者都用于减小对其他用户的干扰。为了平衡H ARQ增益和分组时延,H ARQ定义了4种操作模式:正常模式(normal mode)、简约模式(reduction mode)、增强模式(boost mode)和增强简约模式(boost re-duction mode)。4种模式的定义是根据H ARQ操作中信道增益的设置方式来定义的。仿真的结果表明简约模式在分组差错率(Packet Error Rate,PER)和分组时延两个方面都有较好的性能。增强模式比非增强模式有更低的PER和分组时延,但是其代价是需要更多的能量。
2006年18期 89-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9 ] - 包家庆;李永红;
为了实现信息网格中的信息共享,将网格中的信息以元数据的形式表示,在网格中设置元数据服务代理,对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和数据融合,生成元数据目录,最后通过基于兴趣的定购发布机制实现信息网格中信息共享,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及访问效率。
2006年18期 92-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2 ] - 陈丽冰;邓观隆;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有力促进了以Ethernet/IP为基本网络架构的电话系统的运用与实施。而作为以Ethernet/IP为基本架构的IP PBX电话交换系统,只要运用开放的数据网包交换技术来实现专用的语音服务功能,他能与现有的数据网络实现无缝集成,因而在数据、语音通信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为此IP PBX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技术值得大家进行研究及探讨。
2006年18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4 ] - 任晓慧;梁齐;
设计了支持H.264/JVT/AVC标准和AVS标准的插值与加权预测的硬件结构。整个设计在其所属的视频解码器中是以宏块为单位处理的,内部则以可变块为单位处理。为了提高插值的速度,双向预测并行处理,在插值模块的内部则做6级流水(H.264)或8级流水(AVS)。加权预测同样也做了4级流水。整个设计在Modelsim下的仿真结果正确,用XST在VIRTEXⅡ4000,-6上综合频率为98 MHz,所用SLICE约为10 000,预期整个解码器设计能支持1080i@30fps的高清实时解码。
2006年18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6 ] - 朱晓龙;
为了提高成型机加工小零件和大尺寸零件的加工效率,需要将多个小零件的数据文件形成一个数据文件,以及将一个大尺寸零件的数据文件分割成两个数据文件。为此,提出了STL格式三维图形拼接算法和分割算法。拼接是对STL模型进行恰当的平移和旋转,修改其数据文件,从而合成一个数据文件。分割是通过求出平面分割模型的轮廓线,并将其三角化,进而形成多个STL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拼接和分割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006年18期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6 ] - 周俊;高悦;谭薇;陈砚圃;
语音时长规整技术是在不改变语音音调并保证良好音质的情况下,对语音进行一定的压缩或拉伸的技术。首先给出了语音时长规整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实现方法,重点阐述了主要实现算法的原理,并仿真实现了适合实时处理的两种时域算法,比较分析了两种时域方法的效果。最后对语音时长规整技术进行了展望。
2006年18期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3 ] - 周海涛;赵书俊;李素晓;
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CTI)的应用,特别是基于语音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语音卡监视系统的开发,需要COM组件的背景;编程驱动可以采用状态轮询、线程函数或消息机制,使用数据库、多线程、消息映射等多项技术。通过介绍基于语音卡系统的开发过程,详细阐述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对采用语音卡进行的各种开发以及相关项目的开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006年18期 106-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6 ] - 王晓;
外部干扰可能使PLC接收到错误的信号,造成机床误动作,或使PLC的内部数据丢失,严重时甚至使系统失控。大多数用户采用的是硬件措施,却收效甚微,不能完全消除干扰的影响,而且投资也较大,系统构成较复杂,若配合一定的软件措施,既可以充分发挥PLC高速运算与逻辑判断功能,而且在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抗干扰效果。这里介绍一些普通机床PLC控制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措施和方法。
2006年18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6 ] - 刘红梅;
多层分布式结构信息管理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信息交换方式的选择是这种结构的重要问题,SOAP以其简单性和可扩展性正成为分布式环境下信息交换的首选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XML和SOAP的组件管理器模式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并重点描述了SOAP在这种结构中的应用。理论分析和初步原型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最终这种方法在一个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成功运用。
2006年18期 111-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龙瑜;
系统软件可靠性研究是当代科技前沿课题之一,是衡量软件质量最重要的指标,软件可靠性模型是软件可靠性定量评估的技术基础。他有2大类:可靠性预计模型和可靠性结构模型。分析2类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Nelson模型和硬软件复合系统结构模型,提出一种新的软件可靠性定量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Nelson模型精确测定系统软件各模块的可靠性替代硬软件复合系统结构模型中的经验数据,解决了由于经验不足而无法应用硬软件复合系统结构模型的问题。该评估方法成功应用于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电参数分析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中。
2006年18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7 ] - 李彩霞;
数据仓库存储大量历史数据,OLAP应用涉及到对大面积历史数据的复杂查询,查询优化是提高OLAP响应速度的关键。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综合数据存储及查询方式的优化,但存储空间的有限限制了综合数据的存储量。常规优化数据库的方法不能满足OLAP的要求,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分别从数据仓库存储优化、OLAP实现方式的选择等工作出发,基于OLAP性能优化的查询优化策略等多角度实现对OLAP响应速度及提高查询优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006年18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5 ] - 杨晶;刘天时;马刚;
通过对集中式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的比较,指出了数据分片与分配是设计分布式数据库重要环节,给出了数据分片与分配的目的、原则以及方法,分析了数据分布的透明性,对分片与分配之间的关系予以简要说明,最后介绍了在分布式数据库设计中分片与分配产生的问题。
2006年18期 119-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133 ] - 高峰;
介绍TI推出的内核兼容8051的MSC1210单片机结构、特性和功能,介绍了MSC1210的FLASH存储器,分析了MSC1210单片机的FLASH存储器编程方法,对MSC1210单片机在系统编程(ISP)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针对MSC1210单片机给出了串行编程的方法、实例,并结合作者工程应用的实践经验,对串行编程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
2006年18期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9 ] - 武玉华;李艳俊;
选择合适的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对于加强ASIC设计类课程的建设和相关的科研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ASIC设计工具成本高,设备要求高,并不十分适合于教学科研使用。介绍了一种低成本、设备要求低的优秀IC设计工具———Tanner Pro,可以在个人电脑上使用,介绍了使用Tanner Pro进行ASIC设计的流程,并详细介绍了使用该工具设计的一个ASIC实例。
2006年18期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4 ] - 徐静萍;
主要介绍了降压型(Buck)DC/DC专用集成电路XD3301的基本功能和特点,并给XD3301设计了一种CMOS工艺的高精度过温保护电路,通过芯片结温和三极管的阈值进行比较,当芯片结温高于三极管的阈值时,关断开关管;而当芯片结温低于三极管的阈值时,打开开关管,芯片正常工作。给出了过温保护模块具体的电路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并用HSpice软件对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
2006年18期 128-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4 ] - 刘静波;
以8421码为例介绍了4位BCD编码器电路的设计和实现,该电路引出的BCD编码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电路连接。采用单片机AT89C2051为核心设计4×4的矩阵键盘来控制,对程序部分略加改动则可以方便地实现2421码等其他编码形式;并且也可以在此电路基础上扩展BCD编码输出的位数。详细地介绍了实际电路和4×4键盘程序。
2006年18期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0 ] - 高迎霞;郑绳楦;
光电式电流互感器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Rogowski线圈、高压侧电路的供电电源是目前研究工作的重点。在此介绍了有源光电式电流互感器基本原理,叙述了Rogowski线圈采样原理。Rogowski线圈的性能易受外界磁场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对Rogowski线圈的制作提出了改进。有源光电式电流互感器高压侧供能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母线电流取能、电容电流取能、激光供能、太阳能供电几种供能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2006年18期 134-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3 ] - 刘强;许江宁;徐金华;
随着微机的广泛应用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轴角/数字转换器(RDC)在国防和工业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某寻北仪系统,介绍了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模块14XSZ3412 01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传输方法,探讨了其与PC/104总线的接口电路设计,并且给出了A/D转换程序,对轴角电路设计有一定指导作用。
2006年18期 137-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2 ] - 田玉良;
同步降压型DC/DC稳压器XD3407具有使用方便、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在掌上型个人电脑、蜂窝电话、无线与DSL调制解调器、数码相机和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等便携式电子产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介绍了XD3407的基本功能和特点,提出了XD3407过流保护模块的电路设计原理、设计分析、计算,并用HSpice软件对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
2006年18期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0 ] - 宁成军;张江霞;
单片机的开发需要良好的软件环境的支持,现在国内外已经有若干软件仿真支持51系列单片机,但外围设备的仿真仍然是仿真软件的一个薄弱环节。针对目前流行的Keil公司的仿真器,结合Proteus仿真软件,介绍了对单片机外围设备的仿真实现。为单片机的软硬件结合虚拟仿真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2006年18期 142-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141 ] - 张锦政;
首先介绍了混沌检测原理和基于相关的双频信号检测方法,然后给出了检测信号模型,介绍了结合自相关和滤波预处理利用混沌振子对双频信号进行检测的新方法,分析了其检测原理。最后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仿真实验说明了该方法对微弱信号非常敏感,检测性能优于单纯混沌系统检测性能,同时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强抗干扰等性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06年18期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 梁宏军;唐正国;
光子晶体(photonic crystal)是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新概念。光子晶体的发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控制光子传播的机制,被广泛地应用在光通信中,使得光学、光电子学和信息技术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简单介绍了光子晶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并结合他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光子晶体光纤的主要原理和显著优势,并概述了光子晶体的其他用途。
2006年18期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5 ] - 杨泽林;车进;
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动式电能表用U型环短路窃电检测技术非接触式短路检测装置。被检测导线穿过由磁环及线圈构成的磁传感器,不需对被检测电路做任何改动。检测信号由自身发出,通过磁感应实现磁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达到检测的目的,与穿过磁环的导线中是否有电流无关。介绍了装置的设计原理、硬件构成、性能分析、实际应用。
2006年18期 15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6 ] - 林潇;蒋永峰;
设计了一套基于P87C591的四点支撑液压调平控制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座车平台的自动调平。应用P87C591内部集成的CAN,SIO0,SIO1独立串口,分别实现了控制系统所需的CAN总线通讯、RS 485通讯I、C总线方式的I/O口扩展。本系统能完成支撑腿落地自动检测,支撑腿自动锁紧、解锁,自动调平,自动撤收,水平监测和显示等功能。
2006年18期 152-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05 ] - 钮王杰;
在工业电炉的控制过程中,由于被控参数具有时变、非线性、不确定等因素,常规PID控制算法难以满足控制要求。采用模糊PID算法实现对工业电炉的控制,利用模糊推理在线整定PID控制器的3个参数KP,KI,KD。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较好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2006年18期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0 ] - 张海霞;
<正>为了提升产业竞争力,无论是作为“世界硬件工厂”的中国,还是作为“世界软件工厂”的印度,都在大力发IC设计产业。由于上游电子产业发展模式不同,两国可能再次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IC设计业来说,由于下游电子整机制造业需求巨大,优势将在SoC设计上,继续走“硬”的路线;而对于印度来说,将延续在软件外包和服务上的优势,走“软”的路线,大力发展硅IP和相关服务。不过,虽然中国IC设计产业的目前的重心是SoC,但不断积累包括硅IP在内的知识产权是长远的战略。对于印度来说,初期的硅IP业务可能更多是一种SoC设计外包服务,也并没有自己真正的IP,积累自己的核心IP,同样是印度的长远选择。
2006年18期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