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BLAST系统中的迭代软判决干扰抵消检测算法

    帅再虹;潘志文;

    分层空时结构(BLAST)是一种通过使用多根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以及在接收端使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来获得高频谱效率的技术。主要研究了基于MMSE的迭代软判决干扰抵消(ISDIC)算法在V BLAST系统中的应用。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检测算法,其性能至少有1 dB的增益。

    2006年2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8 ]
  • 基于MC13193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设计

    田亚;郭爱煌;

    集成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低速率、低功耗的Zig-Bee技术的出现为其发展提供了契机。介绍了ZigBee网络的结构,分析了2.4 GHz的射频收发芯片MC13193的特点和性能,并应用MC13193及相关微控制器、传感器件设计了ZigBee无线传感网络。

    2006年21期 5-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0 ]
  • 基于OFDM的码分多址技术及其性能仿真

    张凯;梁钊;

    给出了多载波CDMA系统构架。目前提出有3种方案,分别是:频域扩频(MC CDMA)、时域扩频(MC DSCDMA)和多音CDMA(MT CDMA)。以MC CDMA,MC DS CDMA为例,对两种模型在AWGN和Rayleigh信道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数据表明:多载波频率分集CDMA系统(MC CDMA)在无线宽带数据传输中性能大大优于时域扩频CDMA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6年21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7 ]
  •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双模噪声中信号的检测

    龚智保;贾振红;山拜·达拉拜;

    以一类非高斯噪声———双模噪声为背景噪声,利用小波包变换良好的时频分析能力,对双模噪声的统计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经典最优检测器的结论推广到背景噪声为双模噪声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双模噪声中信号的检测方法。他是对传统的双模噪声中信号处理的完善与补充,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要明显优于经典检测。

    2006年21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4 ]
  • 基于智能天线的Ad Hoc网络MAC协议

    郑晓丽;郑晓红;席让平;

    天线Ad Hoc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无基础架构的环境中。阐述了基于智能天线的Ad Hoc网络MAC协议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对Ad Hoc网络中的隐节点和暴露节点问题作了分析,并对智能天线技术的实现机制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在介绍典型MAC协议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MAC协议设计的研究方向,指出基于智能天线的MAC协议研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006年21期 14-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9 ]
  • 面向应用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信道接入机制

    牛庆庆;郭爱煌;

    自组方式短距离无线通信具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及成本低等特点,因此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其信道接入是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在现实应用中的信道接入问题,论述了两种信道接入机制———轮询方式和竞争方式。从工作原理、性能、优缺点等方面对这两种机制进行了比较,以系统成本、复杂度、性能指标等为参数分析了各自的应用。分析表明,两种信道接入机制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的条件,是实用的自组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

    2006年21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1 ]
  • OFDM技术及其在无线信道中应用

    姜涛;

    简述了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发展及特点,论述了其原理及实现方法,构建了OFDM系统的实现框图,并将其应用到无线信道中。理论上得到频域均衡单载波系统复杂度和性能与多载波系统相当,且可以与多载波系统共存的结论,已被IEEE 802.16建议在宽带无线接入中采用。

    2006年21期 20-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1 ]
  • 一类改进的Gallager方法构造的低密度校验码

    吴广恩;李德龙;李俊文;

    针对短环对有限长LDPC迭代译码性能的劣化,提出了一类基于Gallager方法构造的低密度校验码。该方法在保留Gallager构造基本形式的基础上,采用了类似准循环的构造形式,使生成的码字不受短环的干扰并具有好的距离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编码在分组长度较短时甚至优于Gallager码的性能。

    2006年21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1 ]
  • 电法勘探发送机使用串口通信的方法研究

    刘石;陈儒军;邓素平;

    目前用户对发送机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可以和GPS通信,并且可以将发送的电压电流大小传输到PC机加以处理。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单片机使用串口通信的相关设置,主要包括初始化串口,不同工作方式下的波特率的计算,定时器T1的初值设置以及波特率的误差分析。最后就电法勘探发送机的实际要求设计一个基于RS 232C标准通信系统,并给出了相应的控制程序设计。在实际数据通信试验中,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完成数据交换工作。

    2006年21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5 ]
  • 基于Cyclone FPGA实现的4×2.048 Mb/s HDB3编解码系统

    杨焱;于大勇;

    首先介绍了HDB3编解码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实现的4路E1信号HDB3高速编解码的方法,同时给出了编解码单元硬件加速的实现原理,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性价比高等优点,可完成NRZ码到HDB3码和HDB3码到NRZ码的转换,满足宽带数据传输的要求。基于Altera Cyclone可编程逻辑器件,采用VHDL语言完成了4×2.048 Mb/s HDB3编解码单元,硬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能够满足G.703规范对HDB3编解码的要求。

    2006年21期 30-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4 ]
  • 基于计算机蓝牙网络的多路电器控制系统

    林德彬;王啸;杜志聪;

    系统采用蓝牙无线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传输方式,用户在计算机应用程序界面上对多路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时间进行设置,同时也可以在用户界面上显示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系统通过对PC微型网络转串口模块及其计算机界面的调试,实现了基于PC网络的控制系统的实际方案。

    2006年21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3 ]
  • ZigBee芯片数字调制单元设计与仿真

    邓成;白璘;湛伟;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距无线通信已成为无线通信技术的新热点。符合IEEE 802.15.4标准的ZigBee技术具备低价格、低功耗等优点,因而ZigBee芯片在工业控制,智能家居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市场前景。重点讨论了ZigBee芯片中数字调制单元的设计,通过SystemView进行了功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数字调制单元达到了IEEE802.15.4协议的要求。

    2006年21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82 ]
  • 基于ADSP-TS201的多DSP并行系统

    黄瑞;皮兴宇;

    介绍了一种基于ADSP TS201的多DSP并行系统设计与实现,以及其作为软件无线电平台的实际应用。重点分析了多DSP并行系统实现中的主要关键技术,即多DSP并行网络结构的设计、并行系统的控制管理软件的实现以及并行解调处理模块的任务分配。通过具体应用说明,该多DSP并行处理系统充分地体现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模块化、扩展性和软件加载能力,作为软件无线电的通用硬件处理平台具备易修改、易维护的特点。

    2006年21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1 ]
  • 甚小天线地面站(VSAT)卫星通信系统高频本振信号源设计

    范爱锋;张宏伟;

    为满足甚小口径天线地面站(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VSAT)卫星通信系统对低噪声高频信号源(10.7~14.5 GHz)的要求,分析了当前频率合成的各种方法,提出了利用Zarlink公司的高频分频器ZL40813和低噪声的单芯片锁相环(PLL)频率合成器SP5769构建一种便宜的低噪声高频信号源方案。

    2006年21期 40-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4 ]
  • 基于FPGA的信道编译码系统设计

    谢微;郑正奇;谢琲;简春兵;

    论述了在整个无线收发系统中用软件的方法实现信道编译码系统的功能。信道编译码系统包括发射端的信道编码和接收端的信道译码两大部分。本系统的实现过程是:先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各部分的功能模块,然后编程连接各模块,系统编译仿真通过以后载入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验证结果。实验表明,该系统结果符合了设计的要求。

    2006年21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1 ]
  • 基于多总线的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的设计与实现

    赵元正;王锁萍;戴尔晗;

    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是用来记录船舶航行数据、语音、雷达图像的专用装置。采用多总线方式设计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具有成本低、性能可靠、安装和维护方便等特点。阐述了RS 485总线、CAN总线和以太网总线的特点和3种总线接口框图,并描述与各总线相连的模块和VDR整体框架。

    2006年21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1 ]
  • 凌阳16位单片机与上位机串行通信实现

    陶锋;刘晓东;赵帼英;

    基于单片机SPCE061A与PC机进行数据交换而设计了一个串行通信系统,通信方式采用异步串行通信方式。给出了SPCE061A与PC机两者间串行通信时的电平转换的分析说明和串行通信程序设计。通信协议部分给出了通信数据格式和波特率设置,程序设计的关键问题中具体介绍了中断控制单元的设置,最后给出通用异步串行口发送中断程序的设计流程和数据发送接收的部分程序。单片机程序采用汇编语言编写,上位机程序采用VB 6.0语言编写。该串行通信系统已经调试成功并运行良好。

    2006年21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56 ]
  • 高性能机群计算机系统的构建及编程

    张旭风;王纪川;

    高性能机群计算机是指利用高速通信网络将一组高档工作站或PC机按某种结构连接起来,在并行程序开发环境支持下,统一调度、协调系统资源,实现高效并行处理的系统。概述了机群计算机和PVM的特点,进而给出了一种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PVM(Parallel Virtural Machine)在微机局域网上构建高性能机群计算机系统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如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安装配置PVM的过程、配置并行计算环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并行编程模式的选择方法等。

    2006年21期 51-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5 ]
  • DDS的频谱分析及在波形信号产生中的应用

    王元华;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具有频率分辨率高、转换速度快的优点。首先介绍了DDS的工作原理,然后分析了DDS的输出频谱以及改善杂散的方法,最后给出了DDS技术在信号产生中的应用设计方案,详细讨论了FPGA器件在基于DDS技术的任意波形发生器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实现波形数据压缩的VHDL程序。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灵活,可靠性高,易于实现。

    2006年21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54 ]
  • WY001型无线电遥控指令接收机研制

    王少云;孙健;

    介绍了一种超外差式、音频编码体制的无线电遥控指令接收机。该接收机本振电路采用频率合成技术,频率稳定度高;AGC电路采用两级级联控制方式,控制效率高,动态范围大;音频通道使用MAX274有源滤波器,体积小;译码电路使用89C2051单片机,灵活方便。该接收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优良、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

    2006年21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一种大型导航装备主控系统的通信设计

    赵守疆;赵修斌;王汉民;

    对一种大型导航装备主控系统与装备上其他系统的通信进行了研究,采用DSP TMS320F2812芯片作为各个系统的核心器件。TMS320F2812芯片上有着丰富的资源,利用其上的CAN总线可实现主控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通信,接收从监测器来的数据,并与报警门限相比较,以决定下一步的动作。利用其上的SCI实现与外部便携式计算机的通信,可将装备的工作状态记录到计算机中,以便将来装备出现故障时容易查找到历史记录。通过设计达到使装备更加轻便,机动性更强,更易维护的要求。

    2006年21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5 ]
  • WCDMA物理信道技术

    尹涛;杨东升;郑好望;

    介绍了WCDMA系统物理层的概念和结构,主要对物理层中的物理信道技术进行了阐述和刨析,尤其对物理信道的层结构、超帧、无线帧和时隙进行了说明,对上行物理信道中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和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下行链路物理信道进行了分类和探讨。

    2006年21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9 ]
  • 微弱信号的检测技术

    包敬民;李向仓;

    在实际中时常遇到一些对人的生活有利或有害的微弱的声、光、电信号,而这类微弱信号用常规仪表又无法检测。本文着重讲述对这类微弱信号的检测方法,并举一具体实例:超声波检测仪。对电路的各部分的工作原理予以具体评述。

    2006年21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51 ]
  • 基于小波的消噪及BP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

    张福明;吴松林;

    针对故障检测信号信噪比低、难以进行特征提取的特点,介绍了一种新的利用小波消除信号噪音的算法,进而利用BP神经网络实现了较为理想的故障诊断。该算法是基于最佳正交小波基的选择,使熵在小波收缩过程中的作用最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从数据中提取的训练样本能够有效地消除噪声,更好地反映故障特征,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

    2006年21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9 ]
  • 通信装备保障供应链的运用发展探析

    陈利菊;杨东升;刘巍;

    通信系统是军队各作战要素、各种武器平台形成合力的纽带与桥梁,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条件下,通信装备保障直接影响着指控信息的有效传递,对战斗力的发挥意义重大。本文讨论了军队通信装备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供应链在通信装备保障上的应用,并分析了供应链的发展对战时装备保障能力提高的重大意义。

    2006年21期 70-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5 ]
  • VTD-XML解析技术研究

    鱼雷;李晖;陈娟;

    介绍了XML解析技术的研究动向,分析了DOM和SAX解析技术的特点,重点介绍了VTD XML解析技术,对这3种解析技术的优劣进行了比较,说明VTD在解析速度和性能上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可视化XML集成解析系统,讨论了其各功能模块的划分,给出了该系统的结构图。

    2006年21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5 ]
  • 基于ARM控制的电台语音编码单元设计与实现

    牟京燕;陈树新;

    在研究嵌入式系统和语音编码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ARM芯片LPC2131实现对语音编码芯片MC3418,AMBE2000的控制,构建了语音编译码电路,给出了电台语音编码单元的接口电路和通信软件模块设计。

    2006年21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3 ]
  • 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索引重建技术和维护

    刁树民;

    针对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产生的碎片等情况,引起系统速度降低和空间被无效占用,产生不良的运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围绕如何克服这些不足之处,首先进行了理论研究,探讨了基本解决方案和优选方式,然后又提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数据库系统运行效率并论述了数据库索引的重建技术、维护技巧及注意事项。

    2006年21期 78-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2 ]
  • 一种NetFlow流量分析器的设计

    张欣;

    网络流量反映了网络的运行状态,是网络管理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NetFlow是Cisco公司为实现统计流量而开发的一种协议,使用NetFlow可以方便地进行大规模的流量采集。通过对NetFlow协议原理与功能的分析,设计了一种NetFlow流量分析器。该分析器能够对NetFlow流量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实现网络的异常流量监测、流量计费和综合流量分析,并能及时地发现网络攻击。

    2006年21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6 ]
  •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杨建全;梁华;王成友;

    视频监控技术为重要场所安全防护提供了可靠保障,随着视频监控系统应用领域的扩大,视频监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首先对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三个阶段进行了概括,其次对视频监控中的关键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其中重点描述了运动检测中的主流方法———背景差方法,目标跟踪中用于解决遮挡问题的合并分裂方法和直接穿透方法,最后提出了视频监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2006年21期 84-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2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3 ] |[阅读次数:226 ]
  • 基于聚类分析策略生成动态网页链接

    伍东;李建;吴波;

    通过聚类方法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喜好和习惯),对Web日志数据进行数据净化、用户识别、会话识别、帧页面识别和路径补充,然后自动生成动态的链接,让用户能迅速地从数量庞大的网站网页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想要的数据,从而节约了用户的网络资源和时间,也提升了网站的竞争能力。

    2006年21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2 ]
  • 支持工作流管理的移动Agent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介军;祁飞;何箐;李改梅;

    移动Agent与工作流管理的结合是目前移动Agent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向之一。支持工作流管理的移动Agent系统能够改善现有工作流系统所欠缺的灵活性。论文介绍了应用面向Agent思想和面向对象技术实现支持工作流管理的移动Agent系统的关键技术与主要方法。论文中描述的内容为工作流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有效手段。

    2006年21期 92-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3 ]
  • 基于CAN总线的牵引变电所综自通讯规约的设计

    付娟;郭团生;刘家军;

    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牵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讯规约的设计方法。CAN通讯规约所有帧采用标准帧,报文采用两种形式处理,对于要求及时通知调度的报文如SOE报文采用产生单元主动向通讯管理单元发送,录波报文虽然优先级低,但通讯管理单元无法知道其他单元何时产生录波报文,所以也采用主动发送的方式。其他报文由通讯管理单元发送查询报文,其他单元收到查询报文后发回应报文。

    2006年21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0 ]
  • 基于机器学习的IDS研究

    郑毅;

    入侵检测系统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针对现有的入侵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实现方案。简要介绍了几种适合用于入侵检测系统中的机器学习算法,重点阐述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特点。指出了在基于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系统中,系统构造是一个关键环节。

    2006年21期 98-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90 ]
  • nRF903在粮库测温系统中的应用

    郑长征;毛哲;谢兆鸿;

    在简要介绍了无线射频通信芯片nRF903和单总线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性能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粮库测温系统的特殊现场要求,利用低功耗、高性能的单片机LPC932为核心构成了一个多点的无线粮库测温系统,具体介绍了系统中测温器的硬件接口电路、温度传输协议和无线收发流程。

    2006年21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1 ]
  •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

    刘跃辉;王南山;徐云强;

    温度测量是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石英晶体作为温度传感器,利用石英晶体对温度的灵敏度高、线性度好等优点,以80C5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了温度的高精度测量和测量结果的数字显示等技术。通过软件实现的数字滤波,减少了测量噪声。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合理、工作稳定可靠、温度测量精度高。同时给出了温度测量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

    2006年21期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3 ]
  • 数码管驱动电路ICM7218及其应用

    王团部;李向仓;马刚;

    ICM7218是一种多功能LED数码管驱动芯片,可与多种单片机接口使用。ICM7218的输出可直接驱动LED显示器,不需外接驱动电路,其构成的显示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样由单片机向ICM7218写控制字及数据,编程部分像给外部RAM写数据一样简单。介绍了数码管驱动电路ICM7218的构成、工作原理、控制字及数据写入时序图及其功能,并给出了具体应用电路。

    2006年21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1 ]
  • DDS芯片AD9956及其运用

    穆晓华;徐军;

    DDS具有频率分辨率高、频率转换速度快、相位噪声低等优良的性能。介绍了AD公司的高性能DDS芯片AD9956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性能,并运用其设计了一个快速跳频的频率合成器。测试结果表明:杂散抑制优于-80 dBc,跳频时间小于100 ns。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了DDS杂散的分布特性以及改善措施。

    2006年21期 108-10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1 ]
  • 高速A/D转换器AD9481原理及应用

    田西宁;林勇;宋海杰;

    在采集速率要求高的场合,A/D转换器的性能起关键作用。AD9481是模拟器件公司的8位250 MHz采样率A/D转换器。介绍了AD9481的主要性能、引脚构成、内部结构、工作时序,提供了参考设计电路。最后给出了基于FPGA控制转换的原理框图。为基于AD9481的高速A/D转换电路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2006年21期 110-11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3 ]
  • 非晶态电子声子及相互作用

    齐吉泰;于长兴;印志强;王春红;

    利用非晶态物质的实验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对非晶态电子模型和声子谱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了非晶态近自由电子模型与自由电子模型有比较高的近似程度,在处理非晶态金属及合金等材料时可以采用自由电子模型;而非晶态声子在低能态密度增加,声子谱低频端软化;由于动量不守恒,电子声子在更大相空间内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了2αF(ω)低频端的上升。

    2006年21期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预测技术在AAC暂态噪声整形模块中的应用

    魏斌;林涛;

    与MPEG 1音频标准相比,MPEG 2 AAC有了非常大的改进,最新的MPEG 4的音频编码协议也采用其作为基础。其中新增加的TNS模块采用频域的线性预测编码(LPC)技术来降低量化噪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声音质量。文中介绍了TNS的原理、线性预测编码的原理及其在TNS模块中的应用,着重阐述了根据输入信号来确定滤波器系数的过程,并在最后给出了TNS解码器的硬件实现框图。

    2006年21期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2 ]
  • 信号的时频分析理论与应用评述

    殷晓中;于盛林;

    由傅里叶变换在刻划信号的时间信息和频率信息上的矛盾引出了时频联合分析的思想,在详细介绍了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魏格纳威利分布和希尔伯特黄变换这4种典型时频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时频局部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这些分析方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简要介绍了上面4种典型时频分析方法各自的应用领域。

    2006年21期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136 ]
  • 基于SH6612的智能双充电座设计与实现

    吴;胡即明;李林;

    针对对讲机AS 543,提出了一套双充电座控制系统。以SH6612微控制器为核心,讨论了充电座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思想,描述了充电检测的关键技术,解决了电压检测等关键问题,实现了智能充电。并设计了故障自动报警和保护,达到了既保护充电座、又能使电池充满的效果。实践证明,本设计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2006年21期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大电流小封装整流组件2CZ234型的研制

    李致远;

    阐述了2CZ234型大电流小封装整流组件的研制过程。根据技术指标要求,进行了产品结构参数及工艺流程的设计,并且对管芯工艺参数进行反复验证。通过合理的选用烧结、压焊、平行缝焊等工序工艺,改进试制出了合格的产品。通过对器件的测试和实验表明,2CZ234型外型整流二极管达到技术指标。

    2006年21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基于边界特征增强的模糊图像配准

    史励新;李昌华;

    二维特征点的检测和提取是进行图像配准的关键技术。由于不同传感器的成像机理不同,检测和提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针对模糊图像的弱点,分析了通过增强象素模糊属性对比度来提取边界特征的基本原理,实现了两幅图像的配准。计算机模拟实验结果也表明了在实现模糊图像配准的过程中,采用增强象素模糊属性对比度的方法可有效解决图像的边界特征提取问题而且具有较高的配准精度。

    2006年21期 126-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8 ]
  • PLC控制电梯仿真模块设计

    罗伟祥;

    PLC这门课传统的实验方法是采用“平面型”的模块模仿生产流程,实验效果不理想。而采取教学仪器公司生产的仿真模块,具有“立体感”强的特点,实验效果好,但价格贵。针对这一情况,作者开发了几种价格低廉的仿真模块用于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本文介绍其中的4层电梯仿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006年21期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7 ]
  • 一种B样条曲线的交互光顺算法

    吴芳;

    给出B样条曲线的一种交互光顺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扰动控制顶点的位置来达到曲线光顺的目的。采用曲线的能量最小原理,可以求出每个控制顶点的扰动量,给每个控制顶点赋予一个权重,以调节扰动量的大小。利用这种方法,可对B样条曲线进行全局光顺,也可以对其进行局部修改,并达到交互光顺的目的。

    2006年21期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9 ]
  • 分布式计算模型的分析和比较

    刘云芳;左为平;

    分布式计算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计算技术,针对当前几种主流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如Web Services,中间件、网格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尽管各种分布式计算技术在理念、规范、应用和实现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但每一种技术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应用,解决了特定范围内的分布式计算问题。所以,多种计算技术的综合研究,不仅是分布式未来研究的方向,也是分布式计算技术发展的关键。

    2006年21期 135-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3 ]
  • 基于优化JPEG2000感兴趣区域编码的研究

    杨子扬;孙劲光;

    JPEG2000标准提供了一系列良好的性能。其中嵌入式感兴趣区域(ROI)编码是重要特点之一。对图像压缩和传输处理,总是希望自己所感兴趣的图像区域能够得到相对于背景(BG)区域更好的压缩效果,并且能够在传输过程中得到优先处理。为了降低JPEG2000编码复杂度,根据JPEG2000感兴趣域(ROI)编码的原理,依据ROI编码的特点及ROI与背景区域系数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高频部分的最大位移方法,以达到优化ROI编码的目的。

    2006年21期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7 ]
  • FIR数字滤波器的一种快速算法

    雷能芳;

    FIR数字滤波器本质上是一种线性卷积的运算,当数字滤波器的阶次N很大时,计算量很大,计算速度很慢,达不到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文章介绍了一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该算法将线性卷积运算转换成加法运算,利用加法运算进行求解,避免了数据堆积,加快了运算速度,从而使数字滤波器处理过程实时、快速。

    2006年21期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3 ]
  • 两相邻耦合RC互连的串扰效应及其抑制

    赵建娇;曹占杰;李学东;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逐步缩小,IC设计已经向着深亚微米甚至超深亚微米设计发展,一系列由于互连线引起的信号完整性问题需要设计者更多的考虑,互连线串扰已经成为影响IC设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串扰这一问题本文讨论了串扰对于电路的影响,分析了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中对两相邻耦合RC互连串扰的成因,介绍了互连线R,C参数的提取。以反相器驱动源和容性负载为例,建立了两相邻等长平行互连线的10阶互连模型,并且针对该模型,利用Cadence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了引起串扰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最后给出了有效抑制串扰的方法。

    2006年21期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4 ]
  • 一种经济型嵌入式工业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陈珊;徐承深;陈星;

    为适应工业现场总线的现状和工业网关的需求,基于对现场传输的信息量和速度的考虑,设计了一种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多总线接口的经济型嵌入式工业网关,满足现场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实现了“管控一体化”。分析了系统的软件实现,鉴于现场传输信息的复杂性,仅以立即传输的信息为例,给出了CAN和以太网协议转换流程图。

    2006年21期 145-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0 ]
  • 人工智能(AI)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徐志国;

    简要地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并指出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对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理论、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从实用化的观点对他们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特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指出综合运用多种人工智能技术是电力系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最新发展动向,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2006年21期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30 ]
  • 基于StrongARM SA1100的嵌入式系统中触摸屏驱动设计

    李波;吴光敏;

    触摸屏控制器简化了对触摸屏的控制,但他采用串行通信,这样触摸屏控制器的转换精度越高,从他读出触摸点坐标值所花的时间就越多。为了减少这种时间,以一个基于StrongARM SA1100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实例介绍了一种典型的电阻式触摸屏并行通信硬件驱动电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软件驱动程序设计方法和流程。有利于操作系统对触摸屏的控制。

    2006年21期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8 ]
  • 液晶显示模块自定义字符功能的实现方法

    牟化建;陈学煌;

    液晶显示技术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在使用液晶显示模块的时候,用户不仅需要调用液晶模块自带的字库,还要经常使用其自定义字符功能进行图文的显示。在研制失真度测量仪过程中,采用了12232F液晶功能模块,深入探究了其自定义字符编码、定义、调用与显示的方法,得到满意的结果。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及具体程序的编写方法。

    2006年21期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2 ]
  • 实施电算化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苗琳;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管理科学的不断进步,扩大了会计电算化的内涵和外延。如何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迅速?怎样才能杜绝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漏洞?成为每一个企业面临的新的课题。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认识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现阶段企业实施财务电算化后出现的问题与对策作一浅要分析。

    2006年21期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0 ]
  • 全国电子展打造“餮饕大餐”——成为中国最大电子产业交流平台

    2006年21期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