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技术_军事通信

  • 基于DMFT的LFM信号参数估计

    安伟刚;程少云;

    线性调频信号是低截获概率雷达常用的一种信号形式,如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检测线性调频信号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之一。在离散匹配傅里叶变换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算法分别对单分量和多分量线性调频信号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离散匹配傅里叶变换能够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比较准确地估计出线性调频信号的参数,不存在交叉项问题。离散匹配傅里叶变换是一种针对线性调频信号有效的参数估计方法。

    2009年01期 v.32;No.28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MFT的LFM信号参数估计

    安伟刚;程少云;

    线性调频信号是低截获概率雷达常用的一种信号形式,如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检测线性调频信号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之一。在离散匹配傅里叶变换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算法分别对单分量和多分量线性调频信号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离散匹配傅里叶变换能够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比较准确地估计出线性调频信号的参数,不存在交叉项问题。离散匹配傅里叶变换是一种针对线性调频信号有效的参数估计方法。

    2009年01期 v.32;No.28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声探测技术在反狙击系统中的应用

    吴新捷;郗晓田;游林儒;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狙击手,降低狙击手的威胁和伤亡率,设计了狙击手声探测定位系统。系统由4个成立体正方形的声传感器阵列、多通道声信号同步采集器和TMS320高速信号处理器及实时显示部分构成。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广义相关时延估计方法进行时延估计,避免了信号和噪声先验知识难以获知的缺点和信号平稳性的约束,保证了空间定位的准确性。最后经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9年01期 v.32;No.288 4-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7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声探测技术在反狙击系统中的应用

    吴新捷;郗晓田;游林儒;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狙击手,降低狙击手的威胁和伤亡率,设计了狙击手声探测定位系统。系统由4个成立体正方形的声传感器阵列、多通道声信号同步采集器和TMS320高速信号处理器及实时显示部分构成。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广义相关时延估计方法进行时延估计,避免了信号和噪声先验知识难以获知的缺点和信号平稳性的约束,保证了空间定位的准确性。最后经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9年01期 v.32;No.288 4-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7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TDOA测向定位相关算法的研究

    丁学文;龚晓峰;武瑞娟;

    到达时间差定位因为其系统简单,定位精度高等优点成为目前定位技术中的研究热点。目前,TDOA测量技术仅应用于对脉冲信号的测量中,研究将此技术扩展应用于AM,FM调制信号的测量,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简要介绍了TDOA测向定位技术和TDOA的互相关算法,并搭建了试验平台,通过脉冲、AM,FM调制信号对算法进行了测试,证实了此算法对AM及FM信号的测量同样是可行、有效的。

    2009年01期 v.32;No.288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TDOA测向定位相关算法的研究

    丁学文;龚晓峰;武瑞娟;

    到达时间差定位因为其系统简单,定位精度高等优点成为目前定位技术中的研究热点。目前,TDOA测量技术仅应用于对脉冲信号的测量中,研究将此技术扩展应用于AM,FM调制信号的测量,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简要介绍了TDOA测向定位技术和TDOA的互相关算法,并搭建了试验平台,通过脉冲、AM,FM调制信号对算法进行了测试,证实了此算法对AM及FM信号的测量同样是可行、有效的。

    2009年01期 v.32;No.288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GPS接收机快速热启动的分析与设计

    秦奋;杨军;刘新宁;

    针对GPS接收机上电开机后热启动问题,阐述一种新型的快速热启动方法。首先研究了卫星导航测距定位原理,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接收机基带信号处理链路。当处于卫星信号跟踪状态下,利用接收机实时时钟单元RTC直接预测卫星发射时间,省去了通常耗时的子帧同步过程。此快速热启动策略,相比传统方法,既满足了定位速度要求,又具有较高时间准确度,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大为缩短。

    2009年01期 v.32;No.288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GPS接收机快速热启动的分析与设计

    秦奋;杨军;刘新宁;

    针对GPS接收机上电开机后热启动问题,阐述一种新型的快速热启动方法。首先研究了卫星导航测距定位原理,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接收机基带信号处理链路。当处于卫星信号跟踪状态下,利用接收机实时时钟单元RTC直接预测卫星发射时间,省去了通常耗时的子帧同步过程。此快速热启动策略,相比传统方法,既满足了定位速度要求,又具有较高时间准确度,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大为缩短。

    2009年01期 v.32;No.288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军用短波电台野战通用自动检测系统测试方法研究

    邢亚坤;吴国庆;李永贵;

    为实现野战条件下对军用电台快速、准确的检测,对军用短波电台通用自动检测系统的测试指标及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由于电台型号和类型不尽相同,测试指标也有差异,主要选取能够反映整机工作状态的参数进行测试。测试实现主要依据国、军标相关标准及方法进行软件的设计。经验证,该方法能够实现对所选参数的准确测试,可靠性较高,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在实际工作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09年01期 v.32;No.288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军用短波电台野战通用自动检测系统测试方法研究

    邢亚坤;吴国庆;李永贵;

    为实现野战条件下对军用电台快速、准确的检测,对军用短波电台通用自动检测系统的测试指标及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由于电台型号和类型不尽相同,测试指标也有差异,主要选取能够反映整机工作状态的参数进行测试。测试实现主要依据国、军标相关标准及方法进行软件的设计。经验证,该方法能够实现对所选参数的准确测试,可靠性较高,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在实际工作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09年01期 v.32;No.288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改善杂散的DDS频率合成器

    陈婧;张琦;何明华;

    相位舍位及量化噪声引起的杂散问题一直是数字频率合成器研究的重点。针对杂散问题,使用了修正频率控制字和相位抖动两种技术,再结合延迟叠加方法,很好地降低了幅度量化杂散和相位舍位杂散,提高了系统的信噪比。最终经由仿真验证了此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离散的杂散并且能够很好地改善由于相位抖动所引起的底部噪声过多的问题。

    2009年01期 v.32;No.288 17-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改善杂散的DDS频率合成器

    陈婧;张琦;何明华;

    相位舍位及量化噪声引起的杂散问题一直是数字频率合成器研究的重点。针对杂散问题,使用了修正频率控制字和相位抖动两种技术,再结合延迟叠加方法,很好地降低了幅度量化杂散和相位舍位杂散,提高了系统的信噪比。最终经由仿真验证了此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离散的杂散并且能够很好地改善由于相位抖动所引起的底部噪声过多的问题。

    2009年01期 v.32;No.288 17-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的雷达信号分选方法

    陈惠民;盛骥松;

    在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领域,随着现代电子战电磁环境的恶化,信号参数空间的严重交叠,五经典参数分选方法性能急剧下降。针对传统信号分选方法的不足,提出瞬时自相关算法瞬时频率派生特征提取算法,提取和补充新的分选参数,构建更为有效的分选特征向量。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2009年01期 v.32;No.288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的雷达信号分选方法

    陈惠民;盛骥松;

    在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领域,随着现代电子战电磁环境的恶化,信号参数空间的严重交叠,五经典参数分选方法性能急剧下降。针对传统信号分选方法的不足,提出瞬时自相关算法瞬时频率派生特征提取算法,提取和补充新的分选参数,构建更为有效的分选特征向量。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2009年01期 v.32;No.288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信息

通信与信息技术_无线通信

  • 基于IPv6和无线网络的地震烈度计开发

    王建军;吴荣辉;何加勇;

    以低功耗微型电容式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作为传感部件,采用基于ARM9的嵌入式系统并定制Linux作为总控系统,选择符合802.11b标准的无线通讯技术作为仪器的网络接入方式,研制完成基于无线IPv6的SI-2型地震烈度计,实现了地震烈度的网络化、数字化观测,解决了我国缺乏直接测定地震烈度仪器的问题。

    2009年01期 v.32;No.288 23-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IPv6和无线网络的地震烈度计开发

    王建军;吴荣辉;何加勇;

    以低功耗微型电容式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作为传感部件,采用基于ARM9的嵌入式系统并定制Linux作为总控系统,选择符合802.11b标准的无线通讯技术作为仪器的网络接入方式,研制完成基于无线IPv6的SI-2型地震烈度计,实现了地震烈度的网络化、数字化观测,解决了我国缺乏直接测定地震烈度仪器的问题。

    2009年01期 v.32;No.288 23-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节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姜波;张荣福;

    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重点深入分析了低功耗路由协议LEACH和PEGASIS,总结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同时简单介绍了其他几种典型的路由协议,并对所述路由协议进行了综合对比,最后,总结了路由协议能量优化的方法。

    2009年01期 v.32;No.288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节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姜波;张荣福;

    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重点深入分析了低功耗路由协议LEACH和PEGASIS,总结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同时简单介绍了其他几种典型的路由协议,并对所述路由协议进行了综合对比,最后,总结了路由协议能量优化的方法。

    2009年01期 v.32;No.288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无线数据采集及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

    王盟;马艳峥;徐晓辉;王治学;

    介绍一种以C8051F020单片机为微控制器的环境参数采集及远程监测系统。包括其硬件结构及软件流程的设计。系统通过微控制器控制无线模块PTR8000实现数据的无线收发,从而完成数据的采集、存储;并可以通过由TC35i构成的GSM MODEM实现GSM短消息的报警和远程监测。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耗低,适用于对野外或其他不便于铺设线缆的地区进行数据采集及远程监测。

    2009年01期 v.32;No.288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无线数据采集及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

    王盟;马艳峥;徐晓辉;王治学;

    介绍一种以C8051F020单片机为微控制器的环境参数采集及远程监测系统。包括其硬件结构及软件流程的设计。系统通过微控制器控制无线模块PTR8000实现数据的无线收发,从而完成数据的采集、存储;并可以通过由TC35i构成的GSM MODEM实现GSM短消息的报警和远程监测。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耗低,适用于对野外或其他不便于铺设线缆的地区进行数据采集及远程监测。

    2009年01期 v.32;No.288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无线组网技术在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中的应用

    乔立升;吴积钦;徐可佳;

    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的实际应用环境和条件,限制了完全以有线方式来组网的应用。分析了IEEE 802.11网络的协议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论述了其应用,然后针对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的实际应用环境和条件限制,以方便和实用为原则,设计并提出了两种基于IEEE 802.11的应用于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的组网方案及相应的安全解决措施,试验结果证明方案和措施是可行的。文中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是第一次成功地将无线的组网方式应用于电力系统铁路上的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

    2009年01期 v.32;No.288 33-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无线组网技术在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中的应用

    乔立升;吴积钦;徐可佳;

    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的实际应用环境和条件,限制了完全以有线方式来组网的应用。分析了IEEE 802.11网络的协议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论述了其应用,然后针对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的实际应用环境和条件限制,以方便和实用为原则,设计并提出了两种基于IEEE 802.11的应用于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的组网方案及相应的安全解决措施,试验结果证明方案和措施是可行的。文中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是第一次成功地将无线的组网方式应用于电力系统铁路上的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

    2009年01期 v.32;No.288 33-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样条小波的构造方法及其应用

    周义明;张超;张化民;

    从样条函数定义入手,给出了构造样条小波的具体方法。为了解决小波分析对奇异信号的奇异点定位困难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基于余弦基展开式的零点对称的二进样条小波、零点反对称的二进样条小波构造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算法及计算过程。通过与正交样条小波的比较,对称样条小波能对阶跃信号和脉冲信号奇异点进行更好的定位,实验结论也进一步验证了该样条小波对分析奇异信号具有较大优势。

    2009年01期 v.32;No.288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样条小波的构造方法及其应用

    周义明;张超;张化民;

    从样条函数定义入手,给出了构造样条小波的具体方法。为了解决小波分析对奇异信号的奇异点定位困难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基于余弦基展开式的零点对称的二进样条小波、零点反对称的二进样条小波构造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算法及计算过程。通过与正交样条小波的比较,对称样条小波能对阶跃信号和脉冲信号奇异点进行更好的定位,实验结论也进一步验证了该样条小波对分析奇异信号具有较大优势。

    2009年01期 v.32;No.288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型超宽带微带天线

    贾登权;史志纬;

    目前超宽带无线通信成为研究的热点,同时对天线的研究提出新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小型超宽叉形微带天线结构,首次采用对地板做开一个半圆形缝隙处理,提高了天线辐射性能,而对其他参数影响不大。通过数值模拟,该天线主抗带宽为3.5~14 GHz,基本覆盖了FCC建议的频段。其在XZ面具有良好的全向,在YZ平面辐射图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此天线结构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基本满足了超宽带通信对天线的要求。

    2009年01期 v.32;No.288 41-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7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型超宽带微带天线

    贾登权;史志纬;

    目前超宽带无线通信成为研究的热点,同时对天线的研究提出新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小型超宽叉形微带天线结构,首次采用对地板做开一个半圆形缝隙处理,提高了天线辐射性能,而对其他参数影响不大。通过数值模拟,该天线主抗带宽为3.5~14 GHz,基本覆盖了FCC建议的频段。其在XZ面具有良好的全向,在YZ平面辐射图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此天线结构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基本满足了超宽带通信对天线的要求。

    2009年01期 v.32;No.288 41-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7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OFDM自适应算法在煤矿井下的应用研究

    裴红霞;徐钊;张晓光;

    根据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特性,建立了服从瑞利分布的具有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信道模型,研究了动态改变传输比特与功率分配的自适应正交频分复用(OFDM)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比特与功率分配算法的误码率性能明显好于固定调制;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误码率明显好于单输入单输出(SISO)技术。

    2009年01期 v.32;No.28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OFDM自适应算法在煤矿井下的应用研究

    裴红霞;徐钊;张晓光;

    根据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特性,建立了服从瑞利分布的具有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信道模型,研究了动态改变传输比特与功率分配的自适应正交频分复用(OFDM)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比特与功率分配算法的误码率性能明显好于固定调制;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误码率明显好于单输入单输出(SISO)技术。

    2009年01期 v.32;No.28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DIO接口的通用RFID读写器的开发

    张建军;包国锋;马一兵;

    介绍如何利用EM Microelectronic公司的射频卡读写基站芯片EM4094和Arasan公司的SDIO接口芯片AC2200来构建一种基于通用接口SDIO的即插即用型的RFID读写器,它可以在支持SDIO接口的掌上电脑或智能手机上使用,实现对13.56 MHz(ISO15693,ISO14443A/B/C等多种协议)RFID电子标签的读写,插拔方便,尺寸较小,可利用依托设备取电。这种方案为具有SDIO接口的智能终端提供了一种性能价格比很高的射频识别功能的扩展,从而使RFID在各行业的应用更加广泛和灵活。

    2009年01期 v.32;No.288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DIO接口的通用RFID读写器的开发

    张建军;包国锋;马一兵;

    介绍如何利用EM Microelectronic公司的射频卡读写基站芯片EM4094和Arasan公司的SDIO接口芯片AC2200来构建一种基于通用接口SDIO的即插即用型的RFID读写器,它可以在支持SDIO接口的掌上电脑或智能手机上使用,实现对13.56 MHz(ISO15693,ISO14443A/B/C等多种协议)RFID电子标签的读写,插拔方便,尺寸较小,可利用依托设备取电。这种方案为具有SDIO接口的智能终端提供了一种性能价格比很高的射频识别功能的扩展,从而使RFID在各行业的应用更加广泛和灵活。

    2009年01期 v.32;No.288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分组的合作感知方法

    徐世宇;尚俊娜;赵知劲;赵治栋;

    频谱感知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合作感知由于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多径和阴影衰落影响而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利用地理位置信息估计出认知用户信噪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认知用户和信道分组的合作感知方法,减少了每个用户所要感知的信道数,从而实现感知时间的成倍降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检测性能下降不大的情况下能显著地减少感知时间。

    2009年01期 v.32;No.288 51-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分组的合作感知方法

    徐世宇;尚俊娜;赵知劲;赵治栋;

    频谱感知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合作感知由于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多径和阴影衰落影响而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利用地理位置信息估计出认知用户信噪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认知用户和信道分组的合作感知方法,减少了每个用户所要感知的信道数,从而实现感知时间的成倍降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检测性能下降不大的情况下能显著地减少感知时间。

    2009年01期 v.32;No.288 51-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RFID读写器的设计

    田径;储海兵;

    为了掌握RFID技术并应用,介绍一个基于U2270B的125 kHz的射频卡读写器。它主要用软件实现射频信号的调制和解调,进而实现了对Temic卡读和写操作,且利用CH375芯片实现系统的USB通信及数据传输,及利用SD卡实现数据及原始数据库存储,利用SD卡桥接芯片W86L388D实现简单的SD卡SD模式通信操作。该读卡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条形码识别有巨大优势,且引入USB和SD技术。

    2009年01期 v.32;No.288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RFID读写器的设计

    田径;储海兵;

    为了掌握RFID技术并应用,介绍一个基于U2270B的125 kHz的射频卡读写器。它主要用软件实现射频信号的调制和解调,进而实现了对Temic卡读和写操作,且利用CH375芯片实现系统的USB通信及数据传输,及利用SD卡实现数据及原始数据库存储,利用SD卡桥接芯片W86L388D实现简单的SD卡SD模式通信操作。该读卡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条形码识别有巨大优势,且引入USB和SD技术。

    2009年01期 v.32;No.288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直放站对无线网络的影响分析

    刘彦飞;余成波;曾广理;

    直放站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广泛应用,成功解决了盲区覆盖,信号弱等问题,但也对无线网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对网络信号的干扰,以及对小区的覆盖半径和容量的影响。就直放站对无线网络产生的各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各种干扰方式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2009年01期 v.32;No.288 58-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直放站对无线网络的影响分析

    刘彦飞;余成波;曾广理;

    直放站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广泛应用,成功解决了盲区覆盖,信号弱等问题,但也对无线网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对网络信号的干扰,以及对小区的覆盖半径和容量的影响。就直放站对无线网络产生的各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各种干扰方式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2009年01期 v.32;No.288 58-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小波包阈值法在无线电信号去噪中的应用研究

    李兴梅;龚晓峰;王旭;张利丹;

    在无线监测系统中,由于受环境、设备等因素的影响,接收机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不同程度地被噪声污染,严重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可靠性。通过研究小波变换对信号的时频分析能力,结合无线电信号的数学模型和物理特征,提出一种有效的小波包阈值去噪算法。通过大量实验表明,小波包阈值法简单、可靠,能有效去除噪声,恢复无线监测中信号的有用成分。

    2009年01期 v.32;No.288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小波包阈值法在无线电信号去噪中的应用研究

    李兴梅;龚晓峰;王旭;张利丹;

    在无线监测系统中,由于受环境、设备等因素的影响,接收机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不同程度地被噪声污染,严重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可靠性。通过研究小波变换对信号的时频分析能力,结合无线电信号的数学模型和物理特征,提出一种有效的小波包阈值去噪算法。通过大量实验表明,小波包阈值法简单、可靠,能有效去除噪声,恢复无线监测中信号的有用成分。

    2009年01期 v.32;No.288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通信设备

  • 三路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李熠;张京娟;张仲毅;刘俊成;

    介绍基于ISA总线的三路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模块接口电路的设计及应用。接口电路采用三个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模块分别控制三路测角信号的数字量转换,测角的时间周期短,精度高,且输出顺序不受硬件电路的限制,既可以三个角度同时准确输出,也可以某一个角度单路输出。接口电路已经成功应用在某平台惯导系统俯仰、横滚、航向三个姿态角的测量中,能够在平台惯导100 ms的控制周期内准确输出三个姿态角,测角精度达到10″。接口电路在测量精度和时间周期上都达到了要求。

    2009年01期 v.32;No.288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三路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李熠;张京娟;张仲毅;刘俊成;

    介绍基于ISA总线的三路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模块接口电路的设计及应用。接口电路采用三个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模块分别控制三路测角信号的数字量转换,测角的时间周期短,精度高,且输出顺序不受硬件电路的限制,既可以三个角度同时准确输出,也可以某一个角度单路输出。接口电路已经成功应用在某平台惯导系统俯仰、横滚、航向三个姿态角的测量中,能够在平台惯导100 ms的控制周期内准确输出三个姿态角,测角精度达到10″。接口电路在测量精度和时间周期上都达到了要求。

    2009年01期 v.32;No.288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DS的高精度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研制

    殷雷;金海军;李映雪;余水宝;

    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采用单片机实现对DDS芯片AD9852的控制,提出一种高精度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实现方案。重点介绍了单片机与AD9852的硬件接口电路、整个系统的软件设计以及单片机中对48 b频率控制字的处理方法。此方法在单片机程序设计中处理多于32 b的整型数据时具有借鉴意义。此系统具有高频率、高精度的主要特点,且控制灵活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9年01期 v.32;No.288 68-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DS的高精度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研制

    殷雷;金海军;李映雪;余水宝;

    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采用单片机实现对DDS芯片AD9852的控制,提出一种高精度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实现方案。重点介绍了单片机与AD9852的硬件接口电路、整个系统的软件设计以及单片机中对48 b频率控制字的处理方法。此方法在单片机程序设计中处理多于32 b的整型数据时具有借鉴意义。此系统具有高频率、高精度的主要特点,且控制灵活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9年01期 v.32;No.288 68-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展宽贴片天线频带的L型馈电方法的设计与分析

    罗志升;王黎;高晓蓉;王泽勇;赵全轲;

    微带天线其本身具有的固有带宽十分狭窄,很难应用于更多更广的领域中,所以对微带天线带宽展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Ansoft公司的HFSS仿真软件仿真分析了L型探针馈电方法的微带贴片天线,并且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1 000 MHz的L形探针馈电方法的微带贴片天线,其绝对带宽为320 MHz,达到了中心频率的32%,辐射增益大约为9 dB。其具有尺寸小,结构简单,超宽带的特征。

    2009年01期 v.32;No.288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展宽贴片天线频带的L型馈电方法的设计与分析

    罗志升;王黎;高晓蓉;王泽勇;赵全轲;

    微带天线其本身具有的固有带宽十分狭窄,很难应用于更多更广的领域中,所以对微带天线带宽展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Ansoft公司的HFSS仿真软件仿真分析了L型探针馈电方法的微带贴片天线,并且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1 000 MHz的L形探针馈电方法的微带贴片天线,其绝对带宽为320 MHz,达到了中心频率的32%,辐射增益大约为9 dB。其具有尺寸小,结构简单,超宽带的特征。

    2009年01期 v.32;No.288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型子母型数字多用表的研制

    王其军;林元华;唐勇;

    介绍一种新型的子母型数字多用表,该多用表在保留原有测量功能的前提下,增加了远程监视功能,此功能借助先进的跳频技术将母机测量的数据发送给子机,以达到测量值在母机和子机的液晶屏上同时显示的目的,从而满足高空、狭小等特殊作业环境使用。该表采用低功耗的PIC单片机作为处理器,以节约能耗,增加电池寿命。

    2009年01期 v.32;No.288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型子母型数字多用表的研制

    王其军;林元华;唐勇;

    介绍一种新型的子母型数字多用表,该多用表在保留原有测量功能的前提下,增加了远程监视功能,此功能借助先进的跳频技术将母机测量的数据发送给子机,以达到测量值在母机和子机的液晶屏上同时显示的目的,从而满足高空、狭小等特殊作业环境使用。该表采用低功耗的PIC单片机作为处理器,以节约能耗,增加电池寿命。

    2009年01期 v.32;No.288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静态工作点稳定性对射极输出器动态性能的影响

    任骏原;

    鉴于电子技术教材的阻容耦合射极输出器都是静态工作点不稳定的电路形式,都没有分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对电路动态性能影响的问题,因而有射极输出器是否需要稳定的静态工作点的疑点问题。针对疑点问题,研究了射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三大动态性能指标的数值范围及与静态工作点的关系,得出射极输出器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对电路动态性能影响很小、射极输出器的偏置电路可采用简单构成形式的结论。

    2009年01期 v.32;No.288 76-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静态工作点稳定性对射极输出器动态性能的影响

    任骏原;

    鉴于电子技术教材的阻容耦合射极输出器都是静态工作点不稳定的电路形式,都没有分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对电路动态性能影响的问题,因而有射极输出器是否需要稳定的静态工作点的疑点问题。针对疑点问题,研究了射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三大动态性能指标的数值范围及与静态工作点的关系,得出射极输出器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对电路动态性能影响很小、射极输出器的偏置电路可采用简单构成形式的结论。

    2009年01期 v.32;No.288 76-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码交流发电机的不间断供电系统设计

    匡莉娟;施洪昌;金剑杭;

    针对用户对负载供电不间断的实际需求,分析了数码发电机的内部结构及其不能实现供电的不间断性能的原因,提出一种由数码发电机改造组成的交流不间断供电系统的设计方法。该设计利用发电机内部的逆变器,在市电正常时,由市电经过逆变器给负载供电,同时给蓄电池充电;在市电断电时,一边启动发电机,一边由蓄电池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供负载使用,实现无论市电正常还是异常,系统对负载提供不间断电源。设计对市电进行稳压、稳频、输出零切换、蓄电池的充放电管理等新功能。此设计无需单独购买不间断电源,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2009年01期 v.32;No.288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码交流发电机的不间断供电系统设计

    匡莉娟;施洪昌;金剑杭;

    针对用户对负载供电不间断的实际需求,分析了数码发电机的内部结构及其不能实现供电的不间断性能的原因,提出一种由数码发电机改造组成的交流不间断供电系统的设计方法。该设计利用发电机内部的逆变器,在市电正常时,由市电经过逆变器给负载供电,同时给蓄电池充电;在市电断电时,一边启动发电机,一边由蓄电池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供负载使用,实现无论市电正常还是异常,系统对负载提供不间断电源。设计对市电进行稳压、稳频、输出零切换、蓄电池的充放电管理等新功能。此设计无需单独购买不间断电源,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2009年01期 v.32;No.288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信息安全

  • SNMPv3安全机制在应用中的改进

    吕涛;禄乐滨;陈晨;

    SNMPv3正成为网络管理新的标准,它通过基于用户的安全模型引进了认证和加密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但由于安全机制的引入增加了SNMP的复杂性,业界有理由担心增加的安全措施将降低网络管理的性能,所以对SNMPv3的应用还存在疑问。通过对请求响应时间的测试分析SNMPv3安全机制对性能的影响,并就网络管理开发方面的经验给出SNMPv3安全机制在应用中的改进方法。

    2009年01期 v.32;No.288 81-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SNMPv3安全机制在应用中的改进

    吕涛;禄乐滨;陈晨;

    SNMPv3正成为网络管理新的标准,它通过基于用户的安全模型引进了认证和加密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但由于安全机制的引入增加了SNMP的复杂性,业界有理由担心增加的安全措施将降低网络管理的性能,所以对SNMPv3的应用还存在疑问。通过对请求响应时间的测试分析SNMPv3安全机制对性能的影响,并就网络管理开发方面的经验给出SNMPv3安全机制在应用中的改进方法。

    2009年01期 v.32;No.288 81-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指纹图像预处理算法研究

    许建;王福明;

    为了增强指纹图像预处理的效果,在对现有算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指纹图像增强算法。先利用Radon变换来获得图像的方向图,然后利用方向滤波器对该图像进行滤波,达到指纹图像增强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使断开的脊线得到连接,叉连线得到消除,脊线和谷线得到了分离。该算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增强效果明显,且算法简单,为下一步指纹图像识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01期 v.32;No.288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指纹图像预处理算法研究

    许建;王福明;

    为了增强指纹图像预处理的效果,在对现有算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指纹图像增强算法。先利用Radon变换来获得图像的方向图,然后利用方向滤波器对该图像进行滤波,达到指纹图像增强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使断开的脊线得到连接,叉连线得到消除,脊线和谷线得到了分离。该算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增强效果明显,且算法简单,为下一步指纹图像识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01期 v.32;No.288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ES算法的RFID安全系统设计

    李彦堃;谢憬;毛志刚;

    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安全隐患的存在制约了RFID的广泛应用。分析了现有的RFID安全机制,在EPCglobal UHF协议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标签和阅读器之间安全通讯的模型,并且对原有的DES加密算法进行改进,降低了标签电路的尺寸,同时也提高了RFID读写系统的安全性。

    2009年01期 v.32;No.288 87-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ES算法的RFID安全系统设计

    李彦堃;谢憬;毛志刚;

    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安全隐患的存在制约了RFID的广泛应用。分析了现有的RFID安全机制,在EPCglobal UHF协议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标签和阅读器之间安全通讯的模型,并且对原有的DES加密算法进行改进,降低了标签电路的尺寸,同时也提高了RFID读写系统的安全性。

    2009年01期 v.32;No.288 87-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主动控制的自适应同步策略在混沌信号解调中的应用

    张天瑜;

    在保密通信领域,对隐藏在混沌信号中的信息解调是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有效地解调信息,提出一种基于主动控制的自适应同步策略。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Chua电路模型的数值仿真证实了该策略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接收器上利用这种策略所设计的主动控制器和自适应解调器能够提取隐藏于混沌信号中的传输信息,并且通过提高主动控制器的增益,可以减少由于外部噪声和信息的不连续性造成的误差。

    2009年01期 v.32;No.288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主动控制的自适应同步策略在混沌信号解调中的应用

    张天瑜;

    在保密通信领域,对隐藏在混沌信号中的信息解调是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有效地解调信息,提出一种基于主动控制的自适应同步策略。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Chua电路模型的数值仿真证实了该策略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接收器上利用这种策略所设计的主动控制器和自适应解调器能够提取隐藏于混沌信号中的传输信息,并且通过提高主动控制器的增益,可以减少由于外部噪声和信息的不连续性造成的误差。

    2009年01期 v.32;No.288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测试·测量·自动化_数控技术

  • 基于单片机与CPLD的无线控制系统

    张九宾;张丕状;杜坤坤;

    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与CPLD结合的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无线控制系统。节点中单片机对无线命令进行译码,并对外围子模块进行控制,CPLD扩展控制系统的并行I/O端口、SPI串行接口等,从而根据系统需要可扩展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外围功能模块。采用单片机与CPLD模块化设计方法,降低了设计成本,方便电路的多次改进,为传感器网络节点在不同场合的应用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方法。

    2009年01期 v.32;No.288 94-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单片机与CPLD的无线控制系统

    张九宾;张丕状;杜坤坤;

    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与CPLD结合的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无线控制系统。节点中单片机对无线命令进行译码,并对外围子模块进行控制,CPLD扩展控制系统的并行I/O端口、SPI串行接口等,从而根据系统需要可扩展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外围功能模块。采用单片机与CPLD模块化设计方法,降低了设计成本,方便电路的多次改进,为传感器网络节点在不同场合的应用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方法。

    2009年01期 v.32;No.288 94-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洁净手术室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张国铭;朱劲;

    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的温度与湿度控制效果对于手术有直接的影响。介绍了一种基于西门子S7-200PLC和TD-400C的控制系统来实现洁净手术室对温湿度的控制。由于温湿度具有大滞后性,使用传统PID调节方法难以得到满意效果,通过引入温度变化率来调整死区,改善了系统的控制效果,有效避免了过冲。经过实际运行,验证其在洁净手术室控制系统中的可行性。

    2009年01期 v.32;No.288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洁净手术室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张国铭;朱劲;

    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的温度与湿度控制效果对于手术有直接的影响。介绍了一种基于西门子S7-200PLC和TD-400C的控制系统来实现洁净手术室对温湿度的控制。由于温湿度具有大滞后性,使用传统PID调节方法难以得到满意效果,通过引入温度变化率来调整死区,改善了系统的控制效果,有效避免了过冲。经过实际运行,验证其在洁净手术室控制系统中的可行性。

    2009年01期 v.32;No.288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PID神经网络的VHDL实现

    王忠良;肖华;

    PID神经网络模块是单变量或多变量非线性PID神经网络控制器的核心部分。从分析PID神经网络的设计原理入手,给出了PID神经网络实现的环形电路结构,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利用VHDL语言设计和实现了3层PID神经网络模块。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块功能完全正确。综合结果表明,该网络的实现仅使用了175个LE和9个嵌入式硬件乘法器,最高时钟频率可达116 MHz。

    2009年01期 v.32;No.288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PID神经网络的VHDL实现

    王忠良;肖华;

    PID神经网络模块是单变量或多变量非线性PID神经网络控制器的核心部分。从分析PID神经网络的设计原理入手,给出了PID神经网络实现的环形电路结构,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利用VHDL语言设计和实现了3层PID神经网络模块。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块功能完全正确。综合结果表明,该网络的实现仅使用了175个LE和9个嵌入式硬件乘法器,最高时钟频率可达116 MHz。

    2009年01期 v.32;No.288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Lon Works现场总线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

    杨怡;

    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现场总线是一种全数字化、全分散、全开放、可互操作和开放式互连的新一代控制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成本低、实时性强,实现了控制管理一体化的结构体系等优点。着重讨论了Lon Works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并将其应用在智能建筑中,同时给出了基于Lon Works技术的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的实例,提出Lon Works技术能有效地解决集散控制系统的通信难题。

    2009年01期 v.32;No.288 104-106+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Lon Works现场总线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

    杨怡;

    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现场总线是一种全数字化、全分散、全开放、可互操作和开放式互连的新一代控制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成本低、实时性强,实现了控制管理一体化的结构体系等优点。着重讨论了Lon Works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并将其应用在智能建筑中,同时给出了基于Lon Works技术的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的实例,提出Lon Works技术能有效地解决集散控制系统的通信难题。

    2009年01期 v.32;No.288 104-106+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M300和SM79164的基站监控系统

    吴志祥;吴援明;

    介绍了一种采用高性能8位单片机SM79164作为主要控制芯片的通信基站环境和动力监控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使用各种高性能传感器采集基站里的环境和动力参数,利用串口摄像头获取基站里的图像,在初步分析和处理数据后,通过CDMA2000-1X模块CM300与中心机房建立TCP/IP连接,把所有数据传送回主机,主机将信息进一步处理后通知相关维护人员,从而实现了对基站的实时监控,提高了基站动力设备和通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2009年01期 v.32;No.288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M300和SM79164的基站监控系统

    吴志祥;吴援明;

    介绍了一种采用高性能8位单片机SM79164作为主要控制芯片的通信基站环境和动力监控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使用各种高性能传感器采集基站里的环境和动力参数,利用串口摄像头获取基站里的图像,在初步分析和处理数据后,通过CDMA2000-1X模块CM300与中心机房建立TCP/IP连接,把所有数据传送回主机,主机将信息进一步处理后通知相关维护人员,从而实现了对基站的实时监控,提高了基站动力设备和通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2009年01期 v.32;No.288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数控高增益测量放大器的设计

    戴杰;宾浩;庄知龙;石晨曦;

    根据工程应用中对小信号放大的需要,结合模拟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设计实现了一种数控高增益测量放大器。根据预置的电压放大倍数合理分配第一级、第二级的放大量,实现了步进为1的1~1 000的放大倍数预置和显示功能,同时实现输出共模电压反馈至电源公共端,使运放电源电压随共模输入电压浮动等改进措施提高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实现了一种方便实用的数控高增益测量放大器。

    2009年01期 v.32;No.288 110-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数控高增益测量放大器的设计

    戴杰;宾浩;庄知龙;石晨曦;

    根据工程应用中对小信号放大的需要,结合模拟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设计实现了一种数控高增益测量放大器。根据预置的电压放大倍数合理分配第一级、第二级的放大量,实现了步进为1的1~1 000的放大倍数预置和显示功能,同时实现输出共模电压反馈至电源公共端,使运放电源电压随共模输入电压浮动等改进措施提高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实现了一种方便实用的数控高增益测量放大器。

    2009年01期 v.32;No.288 110-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测试·测量·自动化_测控技术

  • 红外热像测温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李云红;孙晓刚;廉继红;

    阐述红外热像测温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红外热像仪的基本组成,综述了红外热像仪测温技术的发展,从技术层面剖析了红外热像仪测温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在红外热像测温技术方面的研究热点,例举了利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温度场测量的应用实例,同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红外测温领域中的理论、仪器及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2009年01期 v.32;No.288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2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0 ]
  • 红外热像测温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李云红;孙晓刚;廉继红;

    阐述红外热像测温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红外热像仪的基本组成,综述了红外热像仪测温技术的发展,从技术层面剖析了红外热像仪测温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在红外热像测温技术方面的研究热点,例举了利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温度场测量的应用实例,同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红外测温领域中的理论、仪器及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2009年01期 v.32;No.288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2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0 ]
  • 虚拟超声波无损探伤系统前端电路设计实现

    何世彪;廖强;李勇;

    基于虚拟式超声波无损探伤设备,介绍了该仪器设备的前端电路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用于激励超声波探头的脉冲发射电路,高增益的超声波接收电路,以及隔离、滤波等相关的信号调理电路。在前端电路的设计实现中,以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对信号发射与接收的控制。这些电路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和成熟的技术,电路功能强、易于实现,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电路性能稳定可靠,使用效果良好。

    2009年01期 v.32;No.288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虚拟超声波无损探伤系统前端电路设计实现

    何世彪;廖强;李勇;

    基于虚拟式超声波无损探伤设备,介绍了该仪器设备的前端电路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用于激励超声波探头的脉冲发射电路,高增益的超声波接收电路,以及隔离、滤波等相关的信号调理电路。在前端电路的设计实现中,以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对信号发射与接收的控制。这些电路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和成熟的技术,电路功能强、易于实现,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电路性能稳定可靠,使用效果良好。

    2009年01期 v.32;No.288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abVIEW的温湿度测量系统

    颜园园;张宏群;

    随着虚拟仪器的飞速发展和气象事业的自动化,将虚拟技术和气象要素测量相结合成为可能。将传感器测量到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到计算机,再利用虚拟仪器开发软件LabVIEW进行编程,向用户提供操作界面和显示界面,实现了环境温度、湿度的数据采集、传送、分析和显示,并向用户提供历史查询。利用虚拟仪器,用户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行改变系统功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测量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2009年01期 v.32;No.288 120-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10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abVIEW的温湿度测量系统

    颜园园;张宏群;

    随着虚拟仪器的飞速发展和气象事业的自动化,将虚拟技术和气象要素测量相结合成为可能。将传感器测量到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到计算机,再利用虚拟仪器开发软件LabVIEW进行编程,向用户提供操作界面和显示界面,实现了环境温度、湿度的数据采集、传送、分析和显示,并向用户提供历史查询。利用虚拟仪器,用户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行改变系统功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测量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2009年01期 v.32;No.288 120-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10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供电锁相测控系统

    高蒙;张秋菊;冯涛;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用电力线载波进行通信的手段变得越来越广泛。依据目前供电系统的主要性能和市场需求,运用先进的锁相倍频技术及PL3105直接序列扩频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方式,对一个局域网络内用户的电能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管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供电测控实施系统。该系统是集数据采集及存储、载波通信、网络传输、功率计算、数据显示、计算机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实现了供电管理的数字化、精确化和智能化。

    2009年01期 v.32;No.288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供电锁相测控系统

    高蒙;张秋菊;冯涛;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用电力线载波进行通信的手段变得越来越广泛。依据目前供电系统的主要性能和市场需求,运用先进的锁相倍频技术及PL3105直接序列扩频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方式,对一个局域网络内用户的电能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管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供电测控实施系统。该系统是集数据采集及存储、载波通信、网络传输、功率计算、数据显示、计算机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实现了供电管理的数字化、精确化和智能化。

    2009年01期 v.32;No.288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测试·测量·自动化_自动化技术

  • 基于ARM和FPGA的高速高空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

    吴伟;郝建新;卢力;

    论述一种基于ARM与FPGA的高速高空实验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其ARM芯片采用Samsumg公司的S3C2410,FPGA采用Altera公司StratixⅡ系列的EP2S15器件。ARM通过接受地面指令控制实验运行,触发后通过FPGA采集实验目标数据并传回地面。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和接口设计,并着重讨论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高速高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上,体现出了新颖的构建方法。

    2009年01期 v.32;No.288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RM和FPGA的高速高空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

    吴伟;郝建新;卢力;

    论述一种基于ARM与FPGA的高速高空实验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其ARM芯片采用Samsumg公司的S3C2410,FPGA采用Altera公司StratixⅡ系列的EP2S15器件。ARM通过接受地面指令控制实验运行,触发后通过FPGA采集实验目标数据并传回地面。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和接口设计,并着重讨论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高速高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上,体现出了新颖的构建方法。

    2009年01期 v.32;No.288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abVIEW与OPC的船舶机舱报警系统设计

    朱青;王直;李垣江;胡煜;

    设计了基于LabVIEW与OPC船舶机舱报警监控系统。上位机采用LabVIEW软件实现,下位机采用SIE-MENS S7-300。利用OPC标准驱动方式和LabVIEW中的DataSocket实现了PC与S7-300的实时通讯,实现了良好的人机界面与可靠的系统控制。它能够对机舱主、辅机的温度、压力、转速等参数具有显示以及超限报警功能,并且具有利用数据库实现数据的记录以及查询;实现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波形显示与简单动态分析功能。

    2009年01期 v.32;No.288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abVIEW与OPC的船舶机舱报警系统设计

    朱青;王直;李垣江;胡煜;

    设计了基于LabVIEW与OPC船舶机舱报警监控系统。上位机采用LabVIEW软件实现,下位机采用SIE-MENS S7-300。利用OPC标准驱动方式和LabVIEW中的DataSocket实现了PC与S7-300的实时通讯,实现了良好的人机界面与可靠的系统控制。它能够对机舱主、辅机的温度、压力、转速等参数具有显示以及超限报警功能,并且具有利用数据库实现数据的记录以及查询;实现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波形显示与简单动态分析功能。

    2009年01期 v.32;No.288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RS485与GPRS构成的异构网在消防应急电源系统中的应用

    郭建勤;陈双;

    随着住宅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只采用传统的近距离通信来实现对消防电源的监控已不满足需要。所以提出由RS 485和GPRS组成的异构网来实现对所有的EPS电源的监控。通过对系统的整体架构和硬件的设计,阐述了监控端对本地和远端EPS电源实时监控过程。同时对GPRS通信模块的登录过程进行了软件设计,建立了监控端和电源间的基于ModBus的通信协议。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该系统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好。

    2009年01期 v.32;No.288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RS485与GPRS构成的异构网在消防应急电源系统中的应用

    郭建勤;陈双;

    随着住宅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只采用传统的近距离通信来实现对消防电源的监控已不满足需要。所以提出由RS 485和GPRS组成的异构网来实现对所有的EPS电源的监控。通过对系统的整体架构和硬件的设计,阐述了监控端对本地和远端EPS电源实时监控过程。同时对GPRS通信模块的登录过程进行了软件设计,建立了监控端和电源间的基于ModBus的通信协议。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该系统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好。

    2009年01期 v.32;No.288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T89C52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余凤翎;詹彤;蔡智圣;

    介绍一种基于AT89C52单片机网络的智能化考试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案,该系统通过采用RS 485现场总线技术对系统底层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阐述了系统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和实现的方案,重点介绍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方案已成功应用到电子设备故障检修技能智能化考核设备,并已产品化。应用结果表明,数据传输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互换性及拓展性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009年01期 v.32;No.288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T89C52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余凤翎;詹彤;蔡智圣;

    介绍一种基于AT89C52单片机网络的智能化考试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案,该系统通过采用RS 485现场总线技术对系统底层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阐述了系统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和实现的方案,重点介绍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方案已成功应用到电子设备故障检修技能智能化考核设备,并已产品化。应用结果表明,数据传输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互换性及拓展性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009年01期 v.32;No.288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工控技术

  • 基于PLC和触摸屏的双头盲孔钻机控制系统设计

    邹礼明;裴海龙;贺跃帮;陈亮;

    根据双头盲孔钻机的工艺要求,介绍以松下PLC为控制中心,以威纶触摸屏为人机交互界面,两者相结合的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原理及其实现;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编程思想,增强了程序的功能可扩展性及代码可重复利用性。该系统的使用,既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为长时间的稳定生成运行提供了保证。

    2009年01期 v.32;No.288 139-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LC和触摸屏的双头盲孔钻机控制系统设计

    邹礼明;裴海龙;贺跃帮;陈亮;

    根据双头盲孔钻机的工艺要求,介绍以松下PLC为控制中心,以威纶触摸屏为人机交互界面,两者相结合的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原理及其实现;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编程思想,增强了程序的功能可扩展性及代码可重复利用性。该系统的使用,既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为长时间的稳定生成运行提供了保证。

    2009年01期 v.32;No.288 139-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SP+CPLD的伺服控制卡的设计

    廖永忠;

    设计一种基于DSP+CPLD的伺服控制卡,在控制算法上,采用单神经元PID及CMAC相结合的伺服运动控制算法。其中单神经元PID能在被控对象的参数改变或者外部环境变化时,在线实时自动地调整参数;CMAC网络用来完成复杂非线性被控对象的逆模型控制,具有运算量小,收敛速度快,且无局部极小点等优点。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综合了CMAC和单神经元的优点,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2009年01期 v.32;No.288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SP+CPLD的伺服控制卡的设计

    廖永忠;

    设计一种基于DSP+CPLD的伺服控制卡,在控制算法上,采用单神经元PID及CMAC相结合的伺服运动控制算法。其中单神经元PID能在被控对象的参数改变或者外部环境变化时,在线实时自动地调整参数;CMAC网络用来完成复杂非线性被控对象的逆模型控制,具有运算量小,收敛速度快,且无局部极小点等优点。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综合了CMAC和单神经元的优点,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2009年01期 v.32;No.288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SP交流伺服系统与CAN总线的通信设计

    李自成;程善美;

    介绍了CAN总线和TMS320LF2407A内嵌CAN控制器的特点,利用PCA82C250芯片作为物理接口实现了交流伺服系统与CAN总线的连接,并与带CAN卡的上位机进行通信,给出了系统的硬件接口电路,对伺服控制器内的系统软件和CAN通信软件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利用实验室开发出的交流伺服控制器与PC机通过CAN总线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通信,实验结果表明,利用DSP自带的CAN控制器可以方便地将单台伺服控制器构成为控制器局域网的一个智能节点。

    2009年01期 v.32;No.288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SP交流伺服系统与CAN总线的通信设计

    李自成;程善美;

    介绍了CAN总线和TMS320LF2407A内嵌CAN控制器的特点,利用PCA82C250芯片作为物理接口实现了交流伺服系统与CAN总线的连接,并与带CAN卡的上位机进行通信,给出了系统的硬件接口电路,对伺服控制器内的系统软件和CAN通信软件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利用实验室开发出的交流伺服控制器与PC机通过CAN总线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通信,实验结果表明,利用DSP自带的CAN控制器可以方便地将单台伺服控制器构成为控制器局域网的一个智能节点。

    2009年01期 v.32;No.288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步进电机控制器的FPGA实现

    潘涛;程耕国;

    介绍基于FPGA的步进电机控制器的设计,在分析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层次化设计方案与VHDL程序,并利用QuartusⅡ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仿真结果。它以FPGA作为核心器件,极大地减少了外围元件的使用。同时,采用VHDL语言控制可以根据步进电机的不同,改变模块程序的参数就可以实现不同型号步进电机的控制,有利于步进电机的广泛应用。

    2009年01期 v.32;No.288 148-150+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步进电机控制器的FPGA实现

    潘涛;程耕国;

    介绍基于FPGA的步进电机控制器的设计,在分析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层次化设计方案与VHDL程序,并利用QuartusⅡ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仿真结果。它以FPGA作为核心器件,极大地减少了外围元件的使用。同时,采用VHDL语言控制可以根据步进电机的不同,改变模块程序的参数就可以实现不同型号步进电机的控制,有利于步进电机的广泛应用。

    2009年01期 v.32;No.288 148-150+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SP430F149的绝缘子遥测系统设计

    李雅茹;

    介绍了基于MSP430F149单片机和G18数据通讯模块的输电线路绝缘子污秽遥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通过数据监测分机实时在线检测输电线绝缘子表面的泄漏电流和环境温、湿度等数据,利用GSM网络以短消息(SMS)方式将数据传到远程系统主机进行分析,得出绝缘子的污秽状况,并在污秽过度时及时告警,为准确划分污区和实现状态检修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9年01期 v.32;No.288 151-15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SP430F149的绝缘子遥测系统设计

    李雅茹;

    介绍了基于MSP430F149单片机和G18数据通讯模块的输电线路绝缘子污秽遥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通过数据监测分机实时在线检测输电线绝缘子表面的泄漏电流和环境温、湿度等数据,利用GSM网络以短消息(SMS)方式将数据传到远程系统主机进行分析,得出绝缘子的污秽状况,并在污秽过度时及时告警,为准确划分污区和实现状态检修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9年01期 v.32;No.288 151-15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电子技术

  • 基于速率的网络拥塞控制H_∞反馈控制器设计

    洪丽敏;屈百达;

    为了解决现代网络中常见的网络拥塞控制问题,采用频域设计的方法,把不确定时滞转化为系统已知未建模动态幅值界限的乘性不确定性;根据系统鲁棒稳定性及性能指标的要求,把高速网络基于速率的鲁棒H∞拥塞控制反馈控制器的设计问题转化为工程应用中常见的混合灵敏度优化问题,然后采用解析法求取满足要求的H∞控制器。结果证明采用此方法设计的拥塞控制H∞反馈控制器较为简单,且能有效达到防止拥塞及使网络利用效率最大化的目的。

    2009年01期 v.32;No.288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速率的网络拥塞控制H_∞反馈控制器设计

    洪丽敏;屈百达;

    为了解决现代网络中常见的网络拥塞控制问题,采用频域设计的方法,把不确定时滞转化为系统已知未建模动态幅值界限的乘性不确定性;根据系统鲁棒稳定性及性能指标的要求,把高速网络基于速率的鲁棒H∞拥塞控制反馈控制器的设计问题转化为工程应用中常见的混合灵敏度优化问题,然后采用解析法求取满足要求的H∞控制器。结果证明采用此方法设计的拥塞控制H∞反馈控制器较为简单,且能有效达到防止拥塞及使网络利用效率最大化的目的。

    2009年01期 v.32;No.288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MAP5912的语音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斌;杨震;戴煜;

    随着DSP及语音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DSP已经成为语音信号处理的基本工具。基于不同型号的DSP,可以设计出多种语音采集系统。首先介绍OMAP5912和CODEC芯片TLV320AIC23的特性,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这两种芯片的语音采集系统。该系统已经在硬件平台上得以实现,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很高的效率,能够满足实时信号处理的要求,可以作为一种语音信号处理进行算法研究和实时实现的通用平台。

    2009年01期 v.32;No.288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MAP5912的语音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斌;杨震;戴煜;

    随着DSP及语音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DSP已经成为语音信号处理的基本工具。基于不同型号的DSP,可以设计出多种语音采集系统。首先介绍OMAP5912和CODEC芯片TLV320AIC23的特性,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这两种芯片的语音采集系统。该系统已经在硬件平台上得以实现,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很高的效率,能够满足实时信号处理的要求,可以作为一种语音信号处理进行算法研究和实时实现的通用平台。

    2009年01期 v.32;No.288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Verilog的FPGA与USB2.0高速接口设计

    袁卫;张冬阳;

    USB 2.0接口芯片FX2 CY7C68013工作在Slave FIFO模式下,讨论了一种以FPGA为控制核心,对其内部的FIFO进行控制,以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该系统模块主要由USB固件程序和FPGA控制软件组成,可应用到需要通过USB 2.0接口进行高速数据传输或采集系统中。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数据传输准确、速度快等特点。

    2009年01期 v.32;No.288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1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Verilog的FPGA与USB2.0高速接口设计

    袁卫;张冬阳;

    USB 2.0接口芯片FX2 CY7C68013工作在Slave FIFO模式下,讨论了一种以FPGA为控制核心,对其内部的FIFO进行控制,以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该系统模块主要由USB固件程序和FPGA控制软件组成,可应用到需要通过USB 2.0接口进行高速数据传输或采集系统中。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数据传输准确、速度快等特点。

    2009年01期 v.32;No.288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1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扫描的集成电路故障诊断技术

    陶丽芳;马琪;竺红卫;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集成电路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集成电路测试特别是故障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扫描的故障诊断方法是广泛应用的故障诊断方法之一。介绍基于扫描的集成电路故障诊断方法,并详细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扫描诊断方法和一种基于扫描的全速诊断方法。

    2009年01期 v.32;No.288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扫描的集成电路故障诊断技术

    陶丽芳;马琪;竺红卫;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集成电路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集成电路测试特别是故障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扫描的故障诊断方法是广泛应用的故障诊断方法之一。介绍基于扫描的集成电路故障诊断方法,并详细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扫描诊断方法和一种基于扫描的全速诊断方法。

    2009年01期 v.32;No.288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数字调制技术及其DSP实现

    王小芬;高勇;

    介绍两种高效数字调制技术——FQPSK及网格编码调制(TCM)技术。FQPSK是针对高频谱效率和高功率效率要求产生的一种调制方式,分析了其调制原理并进行了DSP实现。TCM技术是一种解决通信系统有效性与可靠性的方案,简单介绍4状态8PSK TCM的基本原理,阐述基于TCM技术的Viterbi译码算法的实现过程,并对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率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最后提出对数字通信系统组合优化的思想。

    2009年01期 v.32;No.288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数字调制技术及其DSP实现

    王小芬;高勇;

    介绍两种高效数字调制技术——FQPSK及网格编码调制(TCM)技术。FQPSK是针对高频谱效率和高功率效率要求产生的一种调制方式,分析了其调制原理并进行了DSP实现。TCM技术是一种解决通信系统有效性与可靠性的方案,简单介绍4状态8PSK TCM的基本原理,阐述基于TCM技术的Viterbi译码算法的实现过程,并对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率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最后提出对数字通信系统组合优化的思想。

    2009年01期 v.32;No.288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速数字系统的串扰问题分析

    吴昊;陈少昌;王杰玉;

    在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信号完整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高速电路设计工程师不可避免的问题。串扰问题是信号完整性问题中的重要内容。分析串扰产生的机理,讨论各种影响串扰的因素,建立了两线串扰模型并采用MentorGraphic公司的信号完整性分析软件Hyperlynx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耦合长度、线距、信号的上升时间以及介质层对两线之间的串扰都有直接影响,在仿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以上因素的影响提出减小串扰的有效措施。

    2009年01期 v.32;No.288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高速数字系统的串扰问题分析

    吴昊;陈少昌;王杰玉;

    在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信号完整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高速电路设计工程师不可避免的问题。串扰问题是信号完整性问题中的重要内容。分析串扰产生的机理,讨论各种影响串扰的因素,建立了两线串扰模型并采用MentorGraphic公司的信号完整性分析软件Hyperlynx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耦合长度、线距、信号的上升时间以及介质层对两线之间的串扰都有直接影响,在仿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以上因素的影响提出减小串扰的有效措施。

    2009年01期 v.32;No.288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变电站接地网故障诊断的节点电压线性优化模型

    邹红妮;寥伟;

    变电站接地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变电站运行人员及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接地网故障诊断可以为电力运行部门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变电站接地网故障诊断的节电电压线性优化模型,首先通过建立接地网的原始网络和故障网络,将网络故障前后支路电阻的变化量表示为可测节点到参考点路径上支路电阻电压电流间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线性最小二乘优化模型,给出了基于原始网络参数的迭代算法。该模型简单,算法速度快,收敛性能好。通过实例仿真证明该方法是接地网故障诊断的有效方法。

    2009年01期 v.32;No.288 174-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变电站接地网故障诊断的节点电压线性优化模型

    邹红妮;寥伟;

    变电站接地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变电站运行人员及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接地网故障诊断可以为电力运行部门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变电站接地网故障诊断的节电电压线性优化模型,首先通过建立接地网的原始网络和故障网络,将网络故障前后支路电阻的变化量表示为可测节点到参考点路径上支路电阻电压电流间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线性最小二乘优化模型,给出了基于原始网络参数的迭代算法。该模型简单,算法速度快,收敛性能好。通过实例仿真证明该方法是接地网故障诊断的有效方法。

    2009年01期 v.32;No.288 174-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速数字PCB板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分析

    王爱珍;

    当今飞速发展的电子设计领域,信号频率的不断提高,印制电路板变小,布线密度加大都使得信号完整性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串扰和反射,常造成数字电路的误动作,从信号完整性的定义出发,介绍了信号完整性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串扰和反射的方法,并在Altium Designer环境下对一种端接技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合理的端接可以改善信号完整性中的反射现象。

    2009年01期 v.32;No.288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高速数字PCB板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分析

    王爱珍;

    当今飞速发展的电子设计领域,信号频率的不断提高,印制电路板变小,布线密度加大都使得信号完整性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串扰和反射,常造成数字电路的误动作,从信号完整性的定义出发,介绍了信号完整性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串扰和反射的方法,并在Altium Designer环境下对一种端接技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合理的端接可以改善信号完整性中的反射现象。

    2009年01期 v.32;No.288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本征空间的多姿态人脸识别方法

    李全彬;黄昶;

    多姿态人脸识别是目前人脸识别中的难点,已有方法的识别率普遍不是很高。利用PCA对不同姿态的人脸分别建立特征子空间,将待识别人脸图像向相应的特征子空间投影的方法,可以提高多姿态人脸的识别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样本多姿态的人脸图像识别率可以达到97%。

    2009年01期 v.32;No.288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本征空间的多姿态人脸识别方法

    李全彬;黄昶;

    多姿态人脸识别是目前人脸识别中的难点,已有方法的识别率普遍不是很高。利用PCA对不同姿态的人脸分别建立特征子空间,将待识别人脸图像向相应的特征子空间投影的方法,可以提高多姿态人脸的识别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样本多姿态的人脸图像识别率可以达到97%。

    2009年01期 v.32;No.288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运用齐次性定理分析理想运算放大器

    李建新;董军堂;张玉强;

    根据理想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的特点,运算电路的传统分析方法是采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输出与输入的运算关系。在电路理论中运用齐次性定理分析线性网络十分方便。为了简化理想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运用齐次性定理,采用"倒推法"分析了几种常用的运算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的运算关系,得出了与传统分析方法同样的结果。结果表明,用该定理分析理想运算放大器简单方便、快速准确。

    2009年01期 v.32;No.288 184-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运用齐次性定理分析理想运算放大器

    李建新;董军堂;张玉强;

    根据理想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的特点,运算电路的传统分析方法是采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输出与输入的运算关系。在电路理论中运用齐次性定理分析线性网络十分方便。为了简化理想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运用齐次性定理,采用"倒推法"分析了几种常用的运算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的运算关系,得出了与传统分析方法同样的结果。结果表明,用该定理分析理想运算放大器简单方便、快速准确。

    2009年01期 v.32;No.288 184-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新型显示技术

  • FED矩阵扫描功率放大电路的研究

    王海龙;林志贤;王春燕;郭太良;

    采用分立、集成及它们的混合方案来实现场致发射显示器矩阵扫描功率放大电路。分立式采用功率型MOS管组成的推挽功率放大电路来实现,集成式主要是基于PDP专用驱动芯片STV7697B,详细介绍了电路设计方案,混合式驱动方案结合了分立和集成两种驱动方式的优点,这个方案在FED的应用尚属首次。这些方案已经应用于25英寸彩色FED驱动系统中,能显示各种彩色视频图像,亮度达410 cd/m2,对比度达1 010∶1。其中基于STV7697B的分立、集成混合驱动方案将在34英寸的彩色FED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2009年01期 v.32;No.288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FED矩阵扫描功率放大电路的研究

    王海龙;林志贤;王春燕;郭太良;

    采用分立、集成及它们的混合方案来实现场致发射显示器矩阵扫描功率放大电路。分立式采用功率型MOS管组成的推挽功率放大电路来实现,集成式主要是基于PDP专用驱动芯片STV7697B,详细介绍了电路设计方案,混合式驱动方案结合了分立和集成两种驱动方式的优点,这个方案在FED的应用尚属首次。这些方案已经应用于25英寸彩色FED驱动系统中,能显示各种彩色视频图像,亮度达410 cd/m2,对比度达1 010∶1。其中基于STV7697B的分立、集成混合驱动方案将在34英寸的彩色FED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2009年01期 v.32;No.288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智能交通

  • 基于视觉的智能寻迹车设计与实现

    毕巍巍;张雪峰;柴锐;

    智能汽车在智能运输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智能寻迹车是利用视觉来控制运动方向的机电的智能装置,针对在有导航线的环境下自主寻迹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VR单片机的智能寻迹车模。基于视觉的智能寻迹车模能够在线型复杂,转弯半径不确定性大的情况下,利用视觉自主寻迹前进,分级精确转向。

    2009年01期 v.32;No.288 190-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视觉的智能寻迹车设计与实现

    毕巍巍;张雪峰;柴锐;

    智能汽车在智能运输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智能寻迹车是利用视觉来控制运动方向的机电的智能装置,针对在有导航线的环境下自主寻迹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VR单片机的智能寻迹车模。基于视觉的智能寻迹车模能够在线型复杂,转弯半径不确定性大的情况下,利用视觉自主寻迹前进,分级精确转向。

    2009年01期 v.32;No.288 190-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PCE061A的交通灯倒计时语音输入输出的设计

    杨岚;涂小敏;王玉芬;

    常见的语音控制系统多采用单片机和专用的语音处理芯片来完成,其缺点是语音处理芯片的性价比普遍不高,导致开发成本高,且开发周期较长。在深入研究凌阳SPCE061A单片机在语音处理方面的优越性能后,设计了一套智能交通灯语音播报控制系统。给出了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并重点讲述系统语音设计方案,包括语音输入电路、语音输出电路以及语音输入和语音输出的流程图等。

    2009年01期 v.32;No.288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PCE061A的交通灯倒计时语音输入输出的设计

    杨岚;涂小敏;王玉芬;

    常见的语音控制系统多采用单片机和专用的语音处理芯片来完成,其缺点是语音处理芯片的性价比普遍不高,导致开发成本高,且开发周期较长。在深入研究凌阳SPCE061A单片机在语音处理方面的优越性能后,设计了一套智能交通灯语音播报控制系统。给出了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并重点讲述系统语音设计方案,包括语音输入电路、语音输出电路以及语音输入和语音输出的流程图等。

    2009年01期 v.32;No.288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