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技术_通信设备

  • 高功率近场卡塞格伦天线的设计

    龚云峰;谢拥军;岳亮;王元源;

    系统地给出了高功率近场卡塞格伦天线的设计。利用内壁光滑的指数型多模喇叭满足高功率微波天线对馈源高功率容量和良好辐射特性的要求,并将介质透镜加载于喇叭馈源口面,以保证对天线副面进行平面波照射。通过优化设计,得到X频段高功率近场卡塞格伦天线的结构尺寸,使其理论功率容量大于600 mW。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证明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009年13期 v.32;No.v.3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高功率近场卡塞格伦天线的设计

    龚云峰;谢拥军;岳亮;王元源;

    系统地给出了高功率近场卡塞格伦天线的设计。利用内壁光滑的指数型多模喇叭满足高功率微波天线对馈源高功率容量和良好辐射特性的要求,并将介质透镜加载于喇叭馈源口面,以保证对天线副面进行平面波照射。通过优化设计,得到X频段高功率近场卡塞格伦天线的结构尺寸,使其理论功率容量大于600 mW。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证明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009年13期 v.32;No.v.3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DDS技术的电磁超声激励电源

    高松巍;李冰;邢燕好;

    为使激发电磁超声的能量转换效率最大化,介绍一种基于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的电磁超声(EMA)激励电源。电源具有脉冲窄,峰值电流大,且重复频率、脉冲频率、脉冲个数、激励时间延迟均可调等特点。详细介绍了DDS信号产生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功率放大及其与换能器的匹配等硬件和软件。

    2009年13期 v.32;No.v.32 5-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DDS技术的电磁超声激励电源

    高松巍;李冰;邢燕好;

    为使激发电磁超声的能量转换效率最大化,介绍一种基于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的电磁超声(EMA)激励电源。电源具有脉冲窄,峰值电流大,且重复频率、脉冲频率、脉冲个数、激励时间延迟均可调等特点。详细介绍了DDS信号产生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功率放大及其与换能器的匹配等硬件和软件。

    2009年13期 v.32;No.v.32 5-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大气电场仪中相敏检波器的分析与设计

    唐海;行鸿彦;季鑫源;

    针对大气电场探测中电场极性的鉴别问题,基于传统相敏检波理论,结合大气电场仪探头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由光电开关、四通道模拟开关和运放构成的相敏检波器。把该检波器应用于大气电场仪中,与低通滤波器结合能有效地鉴别被测电场极性。同时,分析了相敏检波器输入信号的同相问题,给出传感器的角度调整范围。通过在电场仪中的实际应用,说明了该检波器调试方便,性能稳定,灵敏度高。

    2009年13期 v.32;No.v.32 8-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大气电场仪中相敏检波器的分析与设计

    唐海;行鸿彦;季鑫源;

    针对大气电场探测中电场极性的鉴别问题,基于传统相敏检波理论,结合大气电场仪探头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由光电开关、四通道模拟开关和运放构成的相敏检波器。把该检波器应用于大气电场仪中,与低通滤波器结合能有效地鉴别被测电场极性。同时,分析了相敏检波器输入信号的同相问题,给出传感器的角度调整范围。通过在电场仪中的实际应用,说明了该检波器调试方便,性能稳定,灵敏度高。

    2009年13期 v.32;No.v.32 8-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Ka波段E面波导滤波器的误差研究

    陈彦发;吕国强;蔡斐;

    介绍E面波导滤波器基本结构与原理及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并首次将此模拟方法与微波仿真相结合,实现对微波元件的误差分析。以Ka波段E面滤波器为例,分别对膜片的厚度、位置偏置、谐振腔长度与耦合膜片尺寸误差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误差对性能的影响情况。最后综合设计了一款符合要求的E面波导滤波器。

    2009年13期 v.32;No.v.32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Ka波段E面波导滤波器的误差研究

    陈彦发;吕国强;蔡斐;

    介绍E面波导滤波器基本结构与原理及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并首次将此模拟方法与微波仿真相结合,实现对微波元件的误差分析。以Ka波段E面滤波器为例,分别对膜片的厚度、位置偏置、谐振腔长度与耦合膜片尺寸误差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误差对性能的影响情况。最后综合设计了一款符合要求的E面波导滤波器。

    2009年13期 v.32;No.v.32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Ⅰ型系统稳态误差分析及精度改进

    方春城;谭忠明;邢南亮;王昌胜;

    稳态误差是影响系统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一个I型系统在给定输入下的系统稳态误差进行分析,应用两种方法,即增大系统开环增益和引入前馈控制单元,对系统的精度进行改进,并运用Matlab进行仿真,比较两种校正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实验证明,引入前馈控制单元能更好地对系统的精度进行改进。

    2009年13期 v.32;No.v.3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Ⅰ型系统稳态误差分析及精度改进

    方春城;谭忠明;邢南亮;王昌胜;

    稳态误差是影响系统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一个I型系统在给定输入下的系统稳态误差进行分析,应用两种方法,即增大系统开环增益和引入前馈控制单元,对系统的精度进行改进,并运用Matlab进行仿真,比较两种校正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实验证明,引入前馈控制单元能更好地对系统的精度进行改进。

    2009年13期 v.32;No.v.3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

    吴永新;池阿妮;徐晓辉;王治学;

    模拟电路的可靠性决定了电子设备的可靠性。针对目前BP网络在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存在的容差和非线性等问题,提出多频组合法,对电路中的软故障进行诊断。通过在电路输入端施加3 V的正弦激励,选取不同的测试频率,对测试点进行测试,得到各待测元件的故障值。该系统解决了模拟电路中的容差问题,提高了诊断率,并在仿真中得以证明。

    2009年13期 v.32;No.v.32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

    吴永新;池阿妮;徐晓辉;王治学;

    模拟电路的可靠性决定了电子设备的可靠性。针对目前BP网络在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存在的容差和非线性等问题,提出多频组合法,对电路中的软故障进行诊断。通过在电路输入端施加3 V的正弦激励,选取不同的测试频率,对测试点进行测试,得到各待测元件的故障值。该系统解决了模拟电路中的容差问题,提高了诊断率,并在仿真中得以证明。

    2009年13期 v.32;No.v.32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WCDMA分布式基站低噪声放大器电路设计

    岳磊;张玉兴;

    简要介绍低噪声放大器(LNA)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分析器件ATF-54143的稳定性,提出改善的方法;详细阐述了应用于WCDMA分布式基站接收前端LNA电路的平衡式结构和匹配网络的分析及设计方法,并利用ADS软件对设计的LNA电路进行仿真与优化。制成品的实测结果表明,该LNA电路射频性能良好,并且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能够应用于WCDMA多个频段。

    2009年13期 v.32;No.v.32 21-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WCDMA分布式基站低噪声放大器电路设计

    岳磊;张玉兴;

    简要介绍低噪声放大器(LNA)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分析器件ATF-54143的稳定性,提出改善的方法;详细阐述了应用于WCDMA分布式基站接收前端LNA电路的平衡式结构和匹配网络的分析及设计方法,并利用ADS软件对设计的LNA电路进行仿真与优化。制成品的实测结果表明,该LNA电路射频性能良好,并且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能够应用于WCDMA多个频段。

    2009年13期 v.32;No.v.32 21-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信息

通信与信息技术_军事通信

  • 交叉振子平面反射阵列天线的分析

    李亚峰;谢拥军;杨锐;龚云峰;

    分析交叉振子平面反射阵列天线的移相特性和传输特性,针对FFS地板和交叉振子构成双层结构的阵列天线,采用整体建模并利用Floquent方法数值分析了其移相与传输特性。结果表明,相比单层结构分析方法,该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有助于反射阵列天线的精确设计。

    2009年13期 v.32;No.v.3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交叉振子平面反射阵列天线的分析

    李亚峰;谢拥军;杨锐;龚云峰;

    分析交叉振子平面反射阵列天线的移相特性和传输特性,针对FFS地板和交叉振子构成双层结构的阵列天线,采用整体建模并利用Floquent方法数值分析了其移相与传输特性。结果表明,相比单层结构分析方法,该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有助于反射阵列天线的精确设计。

    2009年13期 v.32;No.v.3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车载宽叶单极对数周期天线的矩量法分析

    王子华;金元松;

    将单极对数周期天线改进成宽叶形式,使之具备更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从而适合于车载使用。利用矩量法分析了这种车载宽叶单极对数周期天线,其面结构选用RWG矢量基函数,细线结构选用三角基函数,将导电载体和天线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运用传输线网络理论解决了天线振子馈电问题。最后进行实例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9年13期 v.32;No.v.3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车载宽叶单极对数周期天线的矩量法分析

    王子华;金元松;

    将单极对数周期天线改进成宽叶形式,使之具备更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从而适合于车载使用。利用矩量法分析了这种车载宽叶单极对数周期天线,其面结构选用RWG矢量基函数,细线结构选用三角基函数,将导电载体和天线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运用传输线网络理论解决了天线振子馈电问题。最后进行实例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9年13期 v.32;No.v.3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混沌在超宽带雷达中的应用

    蒋留兵;车俐;

    随着混沌理论的发展,混沌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雷达领域。混沌序列由确定性系统产生,却有着随机序列的特性,具有白噪声统计特性、较理想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以及产生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针对混沌幅度调制的高斯脉冲序列信号和基于混沌的脉冲位置调制方式在超宽带雷达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混沌超宽带雷达实现方案。

    2009年13期 v.32;No.v.32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混沌在超宽带雷达中的应用

    蒋留兵;车俐;

    随着混沌理论的发展,混沌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雷达领域。混沌序列由确定性系统产生,却有着随机序列的特性,具有白噪声统计特性、较理想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以及产生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针对混沌幅度调制的高斯脉冲序列信号和基于混沌的脉冲位置调制方式在超宽带雷达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混沌超宽带雷达实现方案。

    2009年13期 v.32;No.v.32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FPGA/DSP的灵巧干扰平台设计与实现

    瞿福琪;胡以华;焦均均;

    灵巧干扰以其干扰功率的节省和干扰效果的优势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分析灵巧干扰平台功能后,介绍一种基于FPGA和DSP的灵巧干扰硬件平台设计,FPGA和DSP通过EMIF总线共享外部RAM,协同实现对信号的高速处理,设计并用Verilog语言编写硬件平台控制软件。实验证明,该设计在软件控制下平台能够正确工作,且满足灵巧干扰平台功能的要求。

    2009年13期 v.32;No.v.32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FPGA/DSP的灵巧干扰平台设计与实现

    瞿福琪;胡以华;焦均均;

    灵巧干扰以其干扰功率的节省和干扰效果的优势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分析灵巧干扰平台功能后,介绍一种基于FPGA和DSP的灵巧干扰硬件平台设计,FPGA和DSP通过EMIF总线共享外部RAM,协同实现对信号的高速处理,设计并用Verilog语言编写硬件平台控制软件。实验证明,该设计在软件控制下平台能够正确工作,且满足灵巧干扰平台功能的要求。

    2009年13期 v.32;No.v.32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认知无线电中一种新的频谱接入方法

    侯国涛;黄昌理;吴永宏;杨少宁;

    提出一种新的可实行性频谱接入算法。利用爬坡方法求解目标函数,使得计算频谱接入参数可行。根据对主用户接收机端的干扰温度估计方法不同,提出了合作式频谱接入算法和非合作式频谱接入算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系统仿真和比较。

    2009年13期 v.32;No.v.3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认知无线电中一种新的频谱接入方法

    侯国涛;黄昌理;吴永宏;杨少宁;

    提出一种新的可实行性频谱接入算法。利用爬坡方法求解目标函数,使得计算频谱接入参数可行。根据对主用户接收机端的干扰温度估计方法不同,提出了合作式频谱接入算法和非合作式频谱接入算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系统仿真和比较。

    2009年13期 v.32;No.v.3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航管二次监视雷达地面询问编码器的FPGA设计

    李建秋;张义德;李海军;

    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设计出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航管二次监视雷达地面询问编码器系统。对该编码系统的脉冲同步信号、常规模式和S模式中询问信号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基于FPGA实现其功能,并对S模式的CRC编、解码算法进行了验证。仿真试验证实,该系统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便于调试,而且实现方式更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同时提出了"雷达显控界面+FPGA+MCU"的架构设计,更方便工程模拟。

    2009年13期 v.32;No.v.32 40-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航管二次监视雷达地面询问编码器的FPGA设计

    李建秋;张义德;李海军;

    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设计出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航管二次监视雷达地面询问编码器系统。对该编码系统的脉冲同步信号、常规模式和S模式中询问信号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基于FPGA实现其功能,并对S模式的CRC编、解码算法进行了验证。仿真试验证实,该系统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便于调试,而且实现方式更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同时提出了"雷达显控界面+FPGA+MCU"的架构设计,更方便工程模拟。

    2009年13期 v.32;No.v.32 40-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船舶类型识别

    平毅;

    针对目标识别中基本可信度分配需要专家知识在实际中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神经网络得到各目标的基本概率赋值,然后使用D-S证据理论对其进行时间域和空间域的融合。利用该算法对几种船舶目标进行身份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目标身份识别率,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

    2009年13期 v.32;No.v.32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船舶类型识别

    平毅;

    针对目标识别中基本可信度分配需要专家知识在实际中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神经网络得到各目标的基本概率赋值,然后使用D-S证据理论对其进行时间域和空间域的融合。利用该算法对几种船舶目标进行身份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目标身份识别率,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

    2009年13期 v.32;No.v.32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军事指挥系统中VxWorks下汉字显示技术

    万海东;刘丹;赵伟;夏毅军;

    VxWorks作为一个高性能、可裁剪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以其良好的可靠性和卓越的实时性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等技术领域。为实现现代军事指挥系统中的中文显示界面,详细分析了VxWorks中WindML的显示和字体驱动,并根据现有的西文字库设计出点阵汉字字库文件,随后设计出VxWorks下与汉字字库对应的接口。并最终将以上方法具体应用于VxWorks程序设计中,使军事指挥系统中战场信息获得了中文显示,最后给出相应源代码作为示例。

    2009年13期 v.32;No.v.32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军事指挥系统中VxWorks下汉字显示技术

    万海东;刘丹;赵伟;夏毅军;

    VxWorks作为一个高性能、可裁剪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以其良好的可靠性和卓越的实时性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等技术领域。为实现现代军事指挥系统中的中文显示界面,详细分析了VxWorks中WindML的显示和字体驱动,并根据现有的西文字库设计出点阵汉字字库文件,随后设计出VxWorks下与汉字字库对应的接口。并最终将以上方法具体应用于VxWorks程序设计中,使军事指挥系统中战场信息获得了中文显示,最后给出相应源代码作为示例。

    2009年13期 v.32;No.v.32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折尾宽波束圆极化天线的设计

    刘洋;张小苗;

    介绍一种应用于卫星通信上的天线,该天线是十字交叉振子天线的变形天线,要求工作在圆极化方式下,具有比较宽的或者是赋形的辐射方向图,结构简单紧凑,且工作可靠。该折尾天线直接由同轴线馈电,当两副正交振子的自阻抗不同时,被激励起来的电流相位就不同。控制自阻抗的大小,可以实现90°的相差,从而可实现圆极化,并且在末端弯折以提高圆极化性能。仿真显示,当反射板距离天线振子0.45λ时,波束宽度达到150°,驻波在1.2以下,电性能良好。

    2009年13期 v.32;No.v.32 50-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折尾宽波束圆极化天线的设计

    刘洋;张小苗;

    介绍一种应用于卫星通信上的天线,该天线是十字交叉振子天线的变形天线,要求工作在圆极化方式下,具有比较宽的或者是赋形的辐射方向图,结构简单紧凑,且工作可靠。该折尾天线直接由同轴线馈电,当两副正交振子的自阻抗不同时,被激励起来的电流相位就不同。控制自阻抗的大小,可以实现90°的相差,从而可实现圆极化,并且在末端弯折以提高圆极化性能。仿真显示,当反射板距离天线振子0.45λ时,波束宽度达到150°,驻波在1.2以下,电性能良好。

    2009年13期 v.32;No.v.32 50-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abVIEW的参量阵测试系统设计

    聂新华;潘衡岳;潘仲明;郭伟;

    基于声学参量阵的工作原理,设计一个由软硬件组成的测试系统,其中硬件系统由换能器发射阵、超声波发射电路和回波接收电路等构成;软件系统以LabVIEW作为开发工具,通过利用数据采集卡,实现了输入信号的产生、波形显示、参数控制、数据采集存储等多种功能。当输入信号为5 kHz,载波频率为85 kHz时,在障碍物处能够听到声响,系统也接收到回波信号,即证明系统设计是可行的。

    2009年13期 v.32;No.v.32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abVIEW的参量阵测试系统设计

    聂新华;潘衡岳;潘仲明;郭伟;

    基于声学参量阵的工作原理,设计一个由软硬件组成的测试系统,其中硬件系统由换能器发射阵、超声波发射电路和回波接收电路等构成;软件系统以LabVIEW作为开发工具,通过利用数据采集卡,实现了输入信号的产生、波形显示、参数控制、数据采集存储等多种功能。当输入信号为5 kHz,载波频率为85 kHz时,在障碍物处能够听到声响,系统也接收到回波信号,即证明系统设计是可行的。

    2009年13期 v.32;No.v.32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信号处理

  • FPGA在信号测量中的应用

    陈可中;王智红;杨洋;

    在电信号测量领域,逻辑信号的测量十分重要。分析FPGA在逻辑分析仪测量高速信号中的应用。在FPGA内部实现对高速信号采样和存储,采样结束后,单片机读取数据,进行运算和显示。通过测试,用该方法制作的实物可以测量5 MHz的逻辑信号。设计利用FPGA高速运行的优势弥补单片机在测量高速信号中的不足。

    2009年13期 v.32;No.v.32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FPGA在信号测量中的应用

    陈可中;王智红;杨洋;

    在电信号测量领域,逻辑信号的测量十分重要。分析FPGA在逻辑分析仪测量高速信号中的应用。在FPGA内部实现对高速信号采样和存储,采样结束后,单片机读取数据,进行运算和显示。通过测试,用该方法制作的实物可以测量5 MHz的逻辑信号。设计利用FPGA高速运行的优势弥补单片机在测量高速信号中的不足。

    2009年13期 v.32;No.v.32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室内环境下NLOS误差的鉴别及其抑制算法

    李文元;郭明涛;李少根;

    室内定位技术中,现有抗非视距误差的算法需要利用NLOS先验信息或统计特性。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几何面积判决鉴别算法。通过利用几何面积判决鉴别算法的判决结果,推导出一种Taylor级数抑制NLOS误差的室内定位算法。仿真试验表明,与传统室内定位抗非视距误差的算法相比,该算法定位精度高,收敛速度快,有较好的抗NLOS性能。

    2009年13期 v.32;No.v.3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室内环境下NLOS误差的鉴别及其抑制算法

    李文元;郭明涛;李少根;

    室内定位技术中,现有抗非视距误差的算法需要利用NLOS先验信息或统计特性。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几何面积判决鉴别算法。通过利用几何面积判决鉴别算法的判决结果,推导出一种Taylor级数抑制NLOS误差的室内定位算法。仿真试验表明,与传统室内定位抗非视距误差的算法相比,该算法定位精度高,收敛速度快,有较好的抗NLOS性能。

    2009年13期 v.32;No.v.3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双模噪声中信号检测

    孙万麟;山拜·达拉拜;

    利用多尺度小波包变换良好的时频局部分析能力,对一类非高斯噪声——双模噪声的统计特性进行研究。经过实际计算及仿真比较,对于两种双模噪声模型,随着双模噪声序列长度的增加,双模噪声小波包子空间变换系数都将近似服从高斯分布。通过仿真,证实小波包检测系统的检测性能不仅跟输入双模噪声的模型无关,而且比传统的高阶统计量检测系统、经典检测系统的检测性能都要好。

    2009年13期 v.32;No.v.32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双模噪声中信号检测

    孙万麟;山拜·达拉拜;

    利用多尺度小波包变换良好的时频局部分析能力,对一类非高斯噪声——双模噪声的统计特性进行研究。经过实际计算及仿真比较,对于两种双模噪声模型,随着双模噪声序列长度的增加,双模噪声小波包子空间变换系数都将近似服从高斯分布。通过仿真,证实小波包检测系统的检测性能不仅跟输入双模噪声的模型无关,而且比传统的高阶统计量检测系统、经典检测系统的检测性能都要好。

    2009年13期 v.32;No.v.32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月表无线信道仿真

    董海;王莹;高凯;

    基于自由空间传播模型(ITM)对月表电波传播损耗进行分析,主要考虑了电波的自由空间传播损失,反射、散射和绕射发生的条件以及对电波传输的影响。根据对月表电波的传播分析,建立了月表无线信道仿真模型,并应用Matlab进行了模拟仿真。对于月球通信设备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2009年13期 v.32;No.v.32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月表无线信道仿真

    董海;王莹;高凯;

    基于自由空间传播模型(ITM)对月表电波传播损耗进行分析,主要考虑了电波的自由空间传播损失,反射、散射和绕射发生的条件以及对电波传输的影响。根据对月表电波的传播分析,建立了月表无线信道仿真模型,并应用Matlab进行了模拟仿真。对于月球通信设备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2009年13期 v.32;No.v.32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一种新的非均匀采样方法

    邹世杰;刘锋;

    由于采样设备和被采样信号的限制,完全均匀采样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不得不进行非均匀采样。根据信号的时变特征,在信号的低频部分,用较低的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在信号的高频部分,用较高的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在此基础上,应用分数阶Fourier变换对非均匀采样Chirp信号进行分析,得到非均匀采样Chirp信号在分数阶Fourier变换域的频谱表达式,并分析其在分数阶域的频谱性质。该方法解决了整个采样时段内由于过采样造成的数据冗余性,满足了实时性要求,且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能力。这里提出的非均匀采样方法满足了采样定理的要求,并得到了均匀采信号在分数阶域的频谱表达式。

    2009年13期 v.32;No.v.32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一种新的非均匀采样方法

    邹世杰;刘锋;

    由于采样设备和被采样信号的限制,完全均匀采样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不得不进行非均匀采样。根据信号的时变特征,在信号的低频部分,用较低的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在信号的高频部分,用较高的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在此基础上,应用分数阶Fourier变换对非均匀采样Chirp信号进行分析,得到非均匀采样Chirp信号在分数阶Fourier变换域的频谱表达式,并分析其在分数阶域的频谱性质。该方法解决了整个采样时段内由于过采样造成的数据冗余性,满足了实时性要求,且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能力。这里提出的非均匀采样方法满足了采样定理的要求,并得到了均匀采信号在分数阶域的频谱表达式。

    2009年13期 v.32;No.v.32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ADS与Matlab协同仿真下的盲源分离实现

    杜元军;高勇;

    盲源分离是信号处理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分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并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生物医学、语音和图像处理等诸多领域。其优势在于能在各源信号和传输信道参数均未知的情况下,仅仅利用源信号的多个混合信号就能恢复源信号的各个独立成分。ADS作为一款强大的仿真设计软件,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在ADS中搭建仿真平台,并利用ADS与Matlab协同仿真,在ADS中实现盲源分离,可以很好地发挥两种软件各自的优点,从而为从事系统和电路研究人员提供一种新的仿真方法。

    2009年13期 v.32;No.v.32 73-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ADS与Matlab协同仿真下的盲源分离实现

    杜元军;高勇;

    盲源分离是信号处理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分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并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生物医学、语音和图像处理等诸多领域。其优势在于能在各源信号和传输信道参数均未知的情况下,仅仅利用源信号的多个混合信号就能恢复源信号的各个独立成分。ADS作为一款强大的仿真设计软件,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在ADS中搭建仿真平台,并利用ADS与Matlab协同仿真,在ADS中实现盲源分离,可以很好地发挥两种软件各自的优点,从而为从事系统和电路研究人员提供一种新的仿真方法。

    2009年13期 v.32;No.v.32 73-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BF533的G.723.1算法设计及优化

    刘晓梅;郭继凤;魏立峰;王庆辉;

    实验实现了数字可视对讲系统的音频设计。采用美国模拟器件公司(ADI)Blackfin系列处理器BF533平台,给出了G.723.1语音编解码器的系统设计方案及移植关键技术。不但对C语言程序算法上进行了优化,还针对BF533硬件特性提出并实现了更有效的优化策略,如寄存器代替局部变量,使用硬件循环代替软件循环等,实时实现了ITU-T的G.723.1双码率编解码器算法。实验结果表明,G.723.1语音编解码器能够完全在BF533开发板上实时实现。

    2009年13期 v.32;No.v.32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BF533的G.723.1算法设计及优化

    刘晓梅;郭继凤;魏立峰;王庆辉;

    实验实现了数字可视对讲系统的音频设计。采用美国模拟器件公司(ADI)Blackfin系列处理器BF533平台,给出了G.723.1语音编解码器的系统设计方案及移植关键技术。不但对C语言程序算法上进行了优化,还针对BF533硬件特性提出并实现了更有效的优化策略,如寄存器代替局部变量,使用硬件循环代替软件循环等,实时实现了ITU-T的G.723.1双码率编解码器算法。实验结果表明,G.723.1语音编解码器能够完全在BF533开发板上实时实现。

    2009年13期 v.32;No.v.32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PGA的信号测试系统设计

    谢艳辉;房宗良;文其林;余章明;

    详细阐述用于测试周期信号的基于FPGA的信号测试系统的构成及设计方案。运用FPGA开发软件QuartusⅡ设计兼有幅值测量和频率计功能的信号测试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将信号测试系统分解为测试与控制、分频器、频率计、7279控制器四个主要功能性模块,应用VHDL语言实现模块功能性设计,并将测试结果经LED显示。该系统采用Cyclone芯片EP1C12Q240C8N,设计灵活,操作简单,性能可靠。

    2009年13期 v.32;No.v.32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PGA的信号测试系统设计

    谢艳辉;房宗良;文其林;余章明;

    详细阐述用于测试周期信号的基于FPGA的信号测试系统的构成及设计方案。运用FPGA开发软件QuartusⅡ设计兼有幅值测量和频率计功能的信号测试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将信号测试系统分解为测试与控制、分频器、频率计、7279控制器四个主要功能性模块,应用VHDL语言实现模块功能性设计,并将测试结果经LED显示。该系统采用Cyclone芯片EP1C12Q240C8N,设计灵活,操作简单,性能可靠。

    2009年13期 v.32;No.v.32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SP-MCU的HPI口通信

    谭立志;

    描述了TMS320VC5402主机接口HPI的工作原理,利用HPI口实现TMS320VC5402与AT89S52通信,给出HPI接口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设备与软件开销。实现了一种DSP系统与单片机系统通信的硬件连接方案和软件实现方法,给出软件程序流程图。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数据传输速度快,适用于其他含有HPI接口的DSP应用系统,对于一些复杂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9年13期 v.32;No.v.32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SP-MCU的HPI口通信

    谭立志;

    描述了TMS320VC5402主机接口HPI的工作原理,利用HPI口实现TMS320VC5402与AT89S52通信,给出HPI接口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设备与软件开销。实现了一种DSP系统与单片机系统通信的硬件连接方案和软件实现方法,给出软件程序流程图。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数据传输速度快,适用于其他含有HPI接口的DSP应用系统,对于一些复杂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9年13期 v.32;No.v.32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信息安全

  • 一种基于LSB算法的数字水印改进技术

    高会军;刘文霞;暴轩;张卫光;胡师;

    介绍数字水印技术的基本原理,详细论述基于最低有效位数字水印技术的实现过程,结合实际应用提出改进方案,通过Matlab实验给出同一载体图像嵌入不同容量水印后图像的PSNR值,得出了水印容量和鲁棒性相互制约的重要结论。实验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指出这种技术的局限性。

    2009年13期 v.32;No.v.32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LSB算法的数字水印改进技术

    高会军;刘文霞;暴轩;张卫光;胡师;

    介绍数字水印技术的基本原理,详细论述基于最低有效位数字水印技术的实现过程,结合实际应用提出改进方案,通过Matlab实验给出同一载体图像嵌入不同容量水印后图像的PSNR值,得出了水印容量和鲁棒性相互制约的重要结论。实验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指出这种技术的局限性。

    2009年13期 v.32;No.v.32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特征信息序列语法分析的入侵检测技术

    安云峰;李春树;骆岩红;

    针对滥用类入侵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特征信息序列语法分析的入侵检测技术。将同类型多种入侵用统一的文法描述,有效地避免了检测分析中盲目试探匹配过程及由此而产生的低效率问题。该技术总体上属于滥用检测技术的范畴,由于采用了可扩展的文法创建技术,使其具备一定的异常检测能力,因而兼备滥用检测和异常检测两类技术的优点,不仅能识别已知的入侵或攻击,对新出现的入侵也能及时发现。

    2009年13期 v.32;No.v.32 89-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特征信息序列语法分析的入侵检测技术

    安云峰;李春树;骆岩红;

    针对滥用类入侵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特征信息序列语法分析的入侵检测技术。将同类型多种入侵用统一的文法描述,有效地避免了检测分析中盲目试探匹配过程及由此而产生的低效率问题。该技术总体上属于滥用检测技术的范畴,由于采用了可扩展的文法创建技术,使其具备一定的异常检测能力,因而兼备滥用检测和异常检测两类技术的优点,不仅能识别已知的入侵或攻击,对新出现的入侵也能及时发现。

    2009年13期 v.32;No.v.32 89-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无线与互联网

  • 高精度OFDM整数频偏与符号同步频域联合估计算法

    侯华俊;吴斌;黑勇;

    针对OFDM载波同步中符号定时误差会严重影响传统整数倍频偏估计算法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高精度整数倍频偏及符号细同步的频域联合估计算法。该算法通过将发送端经圆周移位及差分调制的频域训练序列与接收端经差分调制的频域训练序列做互相关,能够同时进行整数倍频偏的估计以及符号细同步。经在多径信道条件下仿真结果的验证,该算法能达到很高的估计精度。

    2009年13期 v.32;No.v.32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精度OFDM整数频偏与符号同步频域联合估计算法

    侯华俊;吴斌;黑勇;

    针对OFDM载波同步中符号定时误差会严重影响传统整数倍频偏估计算法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高精度整数倍频偏及符号细同步的频域联合估计算法。该算法通过将发送端经圆周移位及差分调制的频域训练序列与接收端经差分调制的频域训练序列做互相关,能够同时进行整数倍频偏的估计以及符号细同步。经在多径信道条件下仿真结果的验证,该算法能达到很高的估计精度。

    2009年13期 v.32;No.v.32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DMA技术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

    孙芳;邓玉芬;沈明;孙磊;

    针对传统数据传输的不足,介绍一种利用CDMA模块自带的TCP/IP协议栈进行数据远程传输的方法,通过AT指令与无线通信模块互通,建立监控中心和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远程通信功能,并给出其软硬件的设计实现。测试表明,该系统可靠性高,传输方便,对今后基于CDMA模块在验潮仪远程数据传输以及远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09年13期 v.32;No.v.32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DMA技术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

    孙芳;邓玉芬;沈明;孙磊;

    针对传统数据传输的不足,介绍一种利用CDMA模块自带的TCP/IP协议栈进行数据远程传输的方法,通过AT指令与无线通信模块互通,建立监控中心和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远程通信功能,并给出其软硬件的设计实现。测试表明,该系统可靠性高,传输方便,对今后基于CDMA模块在验潮仪远程数据传输以及远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09年13期 v.32;No.v.32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超级节点的P2P模型副本管理策略

    赵英;李侠;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大容量分布式存储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热点。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副本技术是一种最为常用的分布式数据管理机制。通过为系统中的文件增加副本,保存冗余的文件数据,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文件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含超级节点的P2P模型,将大量分散的存储节点组织成一个逻辑存储网络。超级节点不仅用于存储"热点"文件的副本,而且还采用RAID技术进行数据备份,以进一步提高系统存储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可靠性;针对一般节点的惰性,依据文件被查询到的概率,采用方根复制策略进行数据备份,在保证资源下载成功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系统空间利用率。

    2009年13期 v.32;No.v.32 100-10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超级节点的P2P模型副本管理策略

    赵英;李侠;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大容量分布式存储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热点。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副本技术是一种最为常用的分布式数据管理机制。通过为系统中的文件增加副本,保存冗余的文件数据,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文件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含超级节点的P2P模型,将大量分散的存储节点组织成一个逻辑存储网络。超级节点不仅用于存储"热点"文件的副本,而且还采用RAID技术进行数据备份,以进一步提高系统存储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可靠性;针对一般节点的惰性,依据文件被查询到的概率,采用方根复制策略进行数据备份,在保证资源下载成功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系统空间利用率。

    2009年13期 v.32;No.v.32 100-10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串行RapidIO协议的无线通信基带处理系统架构

    杨卿;杨万麟;

    基于RapidIO协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可扩展的无线通信基带处理系统架构方案。通过与现有架构方案的比较,方案在数据传输、灵活可移植性、布局布线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实验验证了该架构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而且该架构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009年13期 v.32;No.v.32 103-105+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串行RapidIO协议的无线通信基带处理系统架构

    杨卿;杨万麟;

    基于RapidIO协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可扩展的无线通信基带处理系统架构方案。通过与现有架构方案的比较,方案在数据传输、灵活可移植性、布局布线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实验验证了该架构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而且该架构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009年13期 v.32;No.v.32 103-105+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测试·测量·自动化_数控技术

  • 模糊控制在开关磁阻直线电机上的应用

    李可;杨金明;陈福庆;

    针对开关磁阻直线电机(LSRM)磁路存在着严重的饱和非线性,以及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问题,在模型简化基础上,采用模糊控制方法,进行LSRM的位置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PD控制有更好的响应过程和抗干扰性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009年13期 v.32;No.v.32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模糊控制在开关磁阻直线电机上的应用

    李可;杨金明;陈福庆;

    针对开关磁阻直线电机(LSRM)磁路存在着严重的饱和非线性,以及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问题,在模型简化基础上,采用模糊控制方法,进行LSRM的位置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PD控制有更好的响应过程和抗干扰性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009年13期 v.32;No.v.32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TC89C58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实现

    潘烨;王小波;彭昌武;

    介绍一种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制作方案。通过采用LM94022作为温度传感器芯片,FM1602C液晶显示作为温度显示,TLC2543CN作为ADC采样转换器,STC89C58作为数字温度计控制核心相结合,设计制作了宽量程高精度多功能数字温度计。概述了数字温度计设计思路及总体方案,另外对各单元电路也做了详细分析。该数字温度计不仅分辨率高,还可以设置报警温度上下限,当温度达到高、低限温控制点时发出声光报警。

    2009年13期 v.32;No.v.32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9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TC89C58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实现

    潘烨;王小波;彭昌武;

    介绍一种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制作方案。通过采用LM94022作为温度传感器芯片,FM1602C液晶显示作为温度显示,TLC2543CN作为ADC采样转换器,STC89C58作为数字温度计控制核心相结合,设计制作了宽量程高精度多功能数字温度计。概述了数字温度计设计思路及总体方案,另外对各单元电路也做了详细分析。该数字温度计不仅分辨率高,还可以设置报警温度上下限,当温度达到高、低限温控制点时发出声光报警。

    2009年13期 v.32;No.v.32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9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PGA的伺服驱动器分周比设计与实现

    张士雄;皮佑国;

    提出一种用于伺服驱动器或变频器中的分周比(分频比)功能的实现方案。先将输入正交脉冲序列四倍频,然后对单一的脉冲序列分频,再利用状态机产生相应的正交脉冲序列。该方案可以实现对电机或光栅尺等输出的正交脉冲序列进行任意整数倍分周。利用Actel公司软件Libro IDE及其FPGA产品APA300对该方案进行了仿真和实验,并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仿真结果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2009年13期 v.32;No.v.32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PGA的伺服驱动器分周比设计与实现

    张士雄;皮佑国;

    提出一种用于伺服驱动器或变频器中的分周比(分频比)功能的实现方案。先将输入正交脉冲序列四倍频,然后对单一的脉冲序列分频,再利用状态机产生相应的正交脉冲序列。该方案可以实现对电机或光栅尺等输出的正交脉冲序列进行任意整数倍分周。利用Actel公司软件Libro IDE及其FPGA产品APA300对该方案进行了仿真和实验,并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仿真结果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2009年13期 v.32;No.v.32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高频逆变技术的X光机研究与设计

    陈文光;饶益花;

    X光机在各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高频逆变技术设计X光机,阳极高压产生电路中合理地利用了升压变压器的寄生参数来设计谐振变换器,同时使用推挽电路产生高频交流加热灯丝,并对阳极电流的精确控制和整机控制时序进行了分析说明。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X光机输出电压、阳极电流稳定,且能独立可调,体积小,效率高。

    2009年13期 v.32;No.v.32 116-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高频逆变技术的X光机研究与设计

    陈文光;饶益花;

    X光机在各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高频逆变技术设计X光机,阳极高压产生电路中合理地利用了升压变压器的寄生参数来设计谐振变换器,同时使用推挽电路产生高频交流加热灯丝,并对阳极电流的精确控制和整机控制时序进行了分析说明。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X光机输出电压、阳极电流稳定,且能独立可调,体积小,效率高。

    2009年13期 v.32;No.v.32 116-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PGA控制的悬挂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谭菊华;王东波;刘桥;

    阐述了利用FPGA技术设计悬挂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架构。通过FPGA输出的具有时序的方波作为控制信号,信号经过芯片L298N驱动悬挂运动控制系统的步进电机。系统采用键盘输入对电机的状态进行控制,由LCD实时显示受控物体的位置。运用数学建模和逐次逼近的控制算法,以实现对物体运动轨迹的精确控制。系统在FPGA开发平台上设计并调试,经验证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2009年13期 v.32;No.v.32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PGA控制的悬挂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谭菊华;王东波;刘桥;

    阐述了利用FPGA技术设计悬挂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架构。通过FPGA输出的具有时序的方波作为控制信号,信号经过芯片L298N驱动悬挂运动控制系统的步进电机。系统采用键盘输入对电机的状态进行控制,由LCD实时显示受控物体的位置。运用数学建模和逐次逼近的控制算法,以实现对物体运动轨迹的精确控制。系统在FPGA开发平台上设计并调试,经验证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2009年13期 v.32;No.v.32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单片机的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设计与实现

    张瑜;张升伟;

    数据处理与控制单元是微波辐射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精确性、稳定性要求十分严格。重点实现了海洋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的硬件结构,包括数据采集、天线驱动、天线状态控制、串行通信等几部分,并在此基础上使用C#进行了上位机设计。下位机以ATMEL89C51为核心,进行天线驱动及状态控制,并通过16位数/模转换芯片AD976A进行数据采集,上位机与下位机采用串口方式进行通信,精确地满足了系统要求。

    2009年13期 v.32;No.v.32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单片机的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设计与实现

    张瑜;张升伟;

    数据处理与控制单元是微波辐射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精确性、稳定性要求十分严格。重点实现了海洋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的硬件结构,包括数据采集、天线驱动、天线状态控制、串行通信等几部分,并在此基础上使用C#进行了上位机设计。下位机以ATMEL89C51为核心,进行天线驱动及状态控制,并通过16位数/模转换芯片AD976A进行数据采集,上位机与下位机采用串口方式进行通信,精确地满足了系统要求。

    2009年13期 v.32;No.v.32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SP的两相无刷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

    韩瑞;赵创社;刘建伟;刘晓伟;

    介绍一种基于DSP的高速两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针对目前大部分电机伺服系统仍使用传统有刷电机的情况,通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字化控制。分析无刷直流电机系统的原理和特性,详细介绍系统的组成、功能。针对该系统中实时控制处理的要求,在体积和功耗受到限制的条件下,提出一种基于DSP+CPLD的电机控制方案。使用TMS320F2812和EPM7128S作为主控制芯片,软件设计使用DSP C语言编写。系统联调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精确性,改善了电机的调速性能。

    2009年13期 v.32;No.v.32 126-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SP的两相无刷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

    韩瑞;赵创社;刘建伟;刘晓伟;

    介绍一种基于DSP的高速两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针对目前大部分电机伺服系统仍使用传统有刷电机的情况,通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字化控制。分析无刷直流电机系统的原理和特性,详细介绍系统的组成、功能。针对该系统中实时控制处理的要求,在体积和功耗受到限制的条件下,提出一种基于DSP+CPLD的电机控制方案。使用TMS320F2812和EPM7128S作为主控制芯片,软件设计使用DSP C语言编写。系统联调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精确性,改善了电机的调速性能。

    2009年13期 v.32;No.v.32 126-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SP的数码望远相机的研究与设计

    刘娇月;杨聚庆;

    随着DSP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多,围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智能化现代光学技术,设计了一款基于高性能DSP芯片的同步可调式双筒望远数码相机。结合高性能DSP芯片数字图像信号处理技术,对数码望远成像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与设计,最终实现对实时远距离图像信息的获取、存储、转换和数字图像的传输与显示。

    2009年13期 v.32;No.v.32 129-13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SP的数码望远相机的研究与设计

    刘娇月;杨聚庆;

    随着DSP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多,围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智能化现代光学技术,设计了一款基于高性能DSP芯片的同步可调式双筒望远数码相机。结合高性能DSP芯片数字图像信号处理技术,对数码望远成像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与设计,最终实现对实时远距离图像信息的获取、存储、转换和数字图像的传输与显示。

    2009年13期 v.32;No.v.32 129-13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测试·测量·自动化_自动化技术

  • 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图像对比度增强算法

    万丽;陈普春;

    由于数学形态学边缘提取算法优于微分边缘提取算法,故提出一种数学形态学图像对比度增强方法。利用数学形态学的相关原理,使用双梯度多尺度、多结构元素进行边缘检测,成功地实现了对模糊图像的去模糊处理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拉普拉斯去模糊方法,并且提取出的图像边缘较好地保持了原来的细节特征,去模糊效果好,图像的对比度得到明显增强。

    2009年13期 v.32;No.v.32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图像对比度增强算法

    万丽;陈普春;

    由于数学形态学边缘提取算法优于微分边缘提取算法,故提出一种数学形态学图像对比度增强方法。利用数学形态学的相关原理,使用双梯度多尺度、多结构元素进行边缘检测,成功地实现了对模糊图像的去模糊处理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拉普拉斯去模糊方法,并且提取出的图像边缘较好地保持了原来的细节特征,去模糊效果好,图像的对比度得到明显增强。

    2009年13期 v.32;No.v.32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Adobe AE PiPL资源结构与应用

    李瑞芳;常诗珧;

    After Effects PiPLs资源是编写After Effects软件插件(plug-in)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插件出现在AfterEffects的哪一个菜单或子菜单中,以怎样的名称出现都是由PiPL资源控制的。利用VC++作为编写平台的资源文件记录了插件的基本属性信息,并使其插件能与宿主程序正确连接,从而被成功地调用。研究其结构和句法规则能使开发者灵活地进行资源部分的编写,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2009年13期 v.32;No.v.32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dobe AE PiPL资源结构与应用

    李瑞芳;常诗珧;

    After Effects PiPLs资源是编写After Effects软件插件(plug-in)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插件出现在AfterEffects的哪一个菜单或子菜单中,以怎样的名称出现都是由PiPL资源控制的。利用VC++作为编写平台的资源文件记录了插件的基本属性信息,并使其插件能与宿主程序正确连接,从而被成功地调用。研究其结构和句法规则能使开发者灵活地进行资源部分的编写,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2009年13期 v.32;No.v.32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分析

    石方夏;薛茹;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已应用到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单位无不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进行这方面的开发与建设,但是建立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却在很大程度上不尽人意,在管理与应用上也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系统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导致该后果的原因绝大部分是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开始就存在隐患。为此,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内容、目标、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评价、系统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强调了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不能只注意到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的开发以及成本的节约,更应考虑系统的实用性、移植的灵活性和后期管理的方便性以及安全性。

    2009年13期 v.32;No.v.32 137-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分析

    石方夏;薛茹;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已应用到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单位无不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进行这方面的开发与建设,但是建立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却在很大程度上不尽人意,在管理与应用上也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系统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导致该后果的原因绝大部分是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开始就存在隐患。为此,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内容、目标、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评价、系统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强调了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不能只注意到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的开发以及成本的节约,更应考虑系统的实用性、移植的灵活性和后期管理的方便性以及安全性。

    2009年13期 v.32;No.v.32 137-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光流场计算应用软件开发研究

    马烈;刘超;李茂宽;

    针对VB数值计算能力和图像处理能力的不足,不利于系统开发的缺点,介绍了光流场计算原理及其基于VB和MatrixVB的实现。该方法将Matlab的强大计算功能与Visual Basic的Windows用户界面开发方面优势结合起来,缩短了软件的开发周期。软件测试结果表明,计算方法正确,方法稳定可靠,算法设计优化,所开发的应用软件具有界面友好,计算速度快,系统资源消耗少,操作简便易行的特点,能满足光流场计算的要求。

    2009年13期 v.32;No.v.32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光流场计算应用软件开发研究

    马烈;刘超;李茂宽;

    针对VB数值计算能力和图像处理能力的不足,不利于系统开发的缺点,介绍了光流场计算原理及其基于VB和MatrixVB的实现。该方法将Matlab的强大计算功能与Visual Basic的Windows用户界面开发方面优势结合起来,缩短了软件的开发周期。软件测试结果表明,计算方法正确,方法稳定可靠,算法设计优化,所开发的应用软件具有界面友好,计算速度快,系统资源消耗少,操作简便易行的特点,能满足光流场计算的要求。

    2009年13期 v.32;No.v.32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PGA的等位移多点采样硬币识别研究

    莫磊;陈华莉;焦敏;

    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能够识别硬币面值和鉴别伪币的硬币识别器设计方案。等位移采样可以保证各采样值不受硬币通过币道时速度变化的影响,多点采样可以检测更多的硬币参数信息。通过电涡流传感器实现非接触式检测,把非电量转化成可测量的电信号。通过FPGA进行高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对硬币的识别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09年13期 v.32;No.v.32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PGA的等位移多点采样硬币识别研究

    莫磊;陈华莉;焦敏;

    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能够识别硬币面值和鉴别伪币的硬币识别器设计方案。等位移采样可以保证各采样值不受硬币通过币道时速度变化的影响,多点采样可以检测更多的硬币参数信息。通过电涡流传感器实现非接触式检测,把非电量转化成可测量的电信号。通过FPGA进行高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对硬币的识别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09年13期 v.32;No.v.32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嵌入式POS商业应用平台分析

    李林杰;

    加快建立和应用商业POS系统己是商业企业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竞争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从商业数据、商业功能和商业界面等几方面对嵌入式POS商业应用平台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嵌入式POS商业应用平台分析的商业功能,基于JavaPOS接口实现了对POS输入设备的响应,并将输入对应的商业功能加入到商业功能处理中心执行,利用商业引擎对商业行为进行了组织管理,此平台可以应用于嵌入式POS商业应用。

    2009年13期 v.32;No.v.32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嵌入式POS商业应用平台分析

    李林杰;

    加快建立和应用商业POS系统己是商业企业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竞争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从商业数据、商业功能和商业界面等几方面对嵌入式POS商业应用平台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嵌入式POS商业应用平台分析的商业功能,基于JavaPOS接口实现了对POS输入设备的响应,并将输入对应的商业功能加入到商业功能处理中心执行,利用商业引擎对商业行为进行了组织管理,此平台可以应用于嵌入式POS商业应用。

    2009年13期 v.32;No.v.32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智能交通与导航

  • 基于GSM蜂窝网络的无线定位装置设计

    皮佑国;黎永华;邓荣;

    在对GSM蜂窝网络及其定位技术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提出定位装置的功能需求,设计定位装置的系统方案,完成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开发的定位装置能够实现无线定位,并通过短信形式报告位置,对当前无线网络不做任何改动,已通过测试并投入使用,满足了移动对象的区域定位需求。

    2009年13期 v.32;No.v.32 150-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SM蜂窝网络的无线定位装置设计

    皮佑国;黎永华;邓荣;

    在对GSM蜂窝网络及其定位技术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提出定位装置的功能需求,设计定位装置的系统方案,完成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开发的定位装置能够实现无线定位,并通过短信形式报告位置,对当前无线网络不做任何改动,已通过测试并投入使用,满足了移动对象的区域定位需求。

    2009年13期 v.32;No.v.32 150-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利用陆基无线电测距信息修正惯导技术研究

    朱学勇;柴俊栓;

    介绍几种常用外部信息辅助惯导的组合导航方式。结合陆基无线电导航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无线电精确测距信息对一定区域内的飞行目标进行惯导误差修正的方案。推导出单站测距误差方程,并用最小二乘法解算出惯导修正参数。整个系统组成简单,易于实现。

    2009年13期 v.32;No.v.32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利用陆基无线电测距信息修正惯导技术研究

    朱学勇;柴俊栓;

    介绍几种常用外部信息辅助惯导的组合导航方式。结合陆基无线电导航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无线电精确测距信息对一定区域内的飞行目标进行惯导误差修正的方案。推导出单站测距误差方程,并用最小二乘法解算出惯导修正参数。整个系统组成简单,易于实现。

    2009年13期 v.32;No.v.32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夜间车道线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

    叶庆;赵明辉;李菲;孙晓泉;

    夜间车道线的检测与跟踪是汽车智能辅助安全驾驶系统在夜间工作的前提。根据夜间车道图像照度低,光照不均匀的特点,提出先进行基于光密度差的对数Prewitt边缘检测,再进行Hough变换检测单帧车道线,最后融合固定区域法和Kalman滤波法预测感兴趣区域跟踪连续车道线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准确、实时的夜间车道线检测与跟踪能力。

    2009年13期 v.32;No.v.32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夜间车道线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

    叶庆;赵明辉;李菲;孙晓泉;

    夜间车道线的检测与跟踪是汽车智能辅助安全驾驶系统在夜间工作的前提。根据夜间车道图像照度低,光照不均匀的特点,提出先进行基于光密度差的对数Prewitt边缘检测,再进行Hough变换检测单帧车道线,最后融合固定区域法和Kalman滤波法预测感兴趣区域跟踪连续车道线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准确、实时的夜间车道线检测与跟踪能力。

    2009年13期 v.32;No.v.32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线阵CCD的交通信息采集和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李娜;徐志刚;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线阵CCD的交通信息采集和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线阵CCD连续快速记录通过检测断面的车辆的线阵图像,并从该序列线阵图像中获取车牌号码、车辆存在、车辆速度、车辆类型、交通占有率和流量等各种交通参数,并通过TCP/IP协议向监控中心实时传递需要的数据信息。与传统的视频检测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实时性高,检测准确,功能丰富等优点,在实际工程中使用效果良好。

    2009年13期 v.32;No.v.32 159-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线阵CCD的交通信息采集和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李娜;徐志刚;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线阵CCD的交通信息采集和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线阵CCD连续快速记录通过检测断面的车辆的线阵图像,并从该序列线阵图像中获取车牌号码、车辆存在、车辆速度、车辆类型、交通占有率和流量等各种交通参数,并通过TCP/IP协议向监控中心实时传递需要的数据信息。与传统的视频检测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实时性高,检测准确,功能丰富等优点,在实际工程中使用效果良好。

    2009年13期 v.32;No.v.32 159-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RM的车载导航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王晓宁;王振臣;姚帆;

    基于三星公司的ARM7S3C44B0微处理器,实现GPS和DR组合导航形式的新型嵌入式车载导航系统,该系统采用现代信息融合技术,不仅可以克服GPS卫星信号"丢失"情况下的定位问题,还可以克服DR系统精度低和误差随时间积累的缺陷。实验结果证明,该组合导航系统的设计是合理有效的。

    2009年13期 v.32;No.v.32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RM的车载导航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王晓宁;王振臣;姚帆;

    基于三星公司的ARM7S3C44B0微处理器,实现GPS和DR组合导航形式的新型嵌入式车载导航系统,该系统采用现代信息融合技术,不仅可以克服GPS卫星信号"丢失"情况下的定位问题,还可以克服DR系统精度低和误差随时间积累的缺陷。实验结果证明,该组合导航系统的设计是合理有效的。

    2009年13期 v.32;No.v.32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电子技术

  • 基于查找表和Taylor展开的正余弦函数的实现

    刘小明;洪一;

    正余弦函数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中有着重要作用。提出一种基于查找表与Taylor展开相结合的正余弦函数的实现方法,可以完成0~360°正弦和余弦值的计算,输入有效位数为16位,输出有效位也为16位,结果精度达0.000 03。在Altera公司Stratix系列FPGA上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算法消耗的资源少,精度高,速度快。

    2009年13期 v.32;No.v.32 165-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查找表和Taylor展开的正余弦函数的实现

    刘小明;洪一;

    正余弦函数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中有着重要作用。提出一种基于查找表与Taylor展开相结合的正余弦函数的实现方法,可以完成0~360°正弦和余弦值的计算,输入有效位数为16位,输出有效位也为16位,结果精度达0.000 03。在Altera公司Stratix系列FPGA上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算法消耗的资源少,精度高,速度快。

    2009年13期 v.32;No.v.32 165-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着色赋时面向对象Petri网的AUV系统建模研究

    刘心;印桂生;张磊;

    研究并实现一种着色赋时面向对象Petri网(CTOPN)建模方法,它将面向对象技术与着色赋时Petri网相结合,从而综合了两种方法的优势,降低了Petri网模型的复杂性,增加了时间描述,便于系统定量分析。首先给出CTOPN的形式定义,然后建立AUV系统的CTOPN模型,最后给出模型的死锁检测算法,从而验证模型无死锁,为系统仿真创造了条件。

    2009年13期 v.32;No.v.32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着色赋时面向对象Petri网的AUV系统建模研究

    刘心;印桂生;张磊;

    研究并实现一种着色赋时面向对象Petri网(CTOPN)建模方法,它将面向对象技术与着色赋时Petri网相结合,从而综合了两种方法的优势,降低了Petri网模型的复杂性,增加了时间描述,便于系统定量分析。首先给出CTOPN的形式定义,然后建立AUV系统的CTOPN模型,最后给出模型的死锁检测算法,从而验证模型无死锁,为系统仿真创造了条件。

    2009年13期 v.32;No.v.32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多聚焦彩色图像融合预处理

    卢洵;王东升;罗少鹏;

    介绍几种常见的彩色空间模型,讨论不同颜色模型和不同颜色分量对多聚焦彩色图像融合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基于YIQ模型的各项融合指标较好,其中Y亮度分量对融合结果的影响要比I,Q两色度分量对融合结果的影响要大,说明Y亮度分量含有的细节信息较多。该实验对于多聚焦彩色图像融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9年13期 v.32;No.v.32 171-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多聚焦彩色图像融合预处理

    卢洵;王东升;罗少鹏;

    介绍几种常见的彩色空间模型,讨论不同颜色模型和不同颜色分量对多聚焦彩色图像融合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基于YIQ模型的各项融合指标较好,其中Y亮度分量对融合结果的影响要比I,Q两色度分量对融合结果的影响要大,说明Y亮度分量含有的细节信息较多。该实验对于多聚焦彩色图像融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9年13期 v.32;No.v.32 171-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AN总线的单片机与数字信号处理器通信系统设计

    张吉卫;王晓红;

    针对双CPU测控系统中,要求数据传输稳定的问题,提出利用CAN总线技术进行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的方案。以单片机AT89C52,CAN控制器SJA1000以及DSP芯片TMS320LF2407为例,介绍了单片机和数字信号处理器CAN通信系统设计,并给出接口电路和编程。试验证明,利用CAN总线实现双CPU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实时性强等显著特点。

    2009年13期 v.32;No.v.32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AN总线的单片机与数字信号处理器通信系统设计

    张吉卫;王晓红;

    针对双CPU测控系统中,要求数据传输稳定的问题,提出利用CAN总线技术进行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的方案。以单片机AT89C52,CAN控制器SJA1000以及DSP芯片TMS320LF2407为例,介绍了单片机和数字信号处理器CAN通信系统设计,并给出接口电路和编程。试验证明,利用CAN总线实现双CPU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实时性强等显著特点。

    2009年13期 v.32;No.v.32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PD的光电探测器电路研究与设计

    刘辉珞;

    提出将APD与前置放大器电路配合使用的最佳方法。利用光电转换信噪比数学模型,确定选择与APD匹配的电路器件,给出了前置放大器采用低噪声的分体器件与集成运算放大器相组合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前置放大器重要参数信噪比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探测器电路信噪比优于直接与集成运算放大器匹配的探测器电路,且可靠性高,宜扩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9年13期 v.32;No.v.32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PD的光电探测器电路研究与设计

    刘辉珞;

    提出将APD与前置放大器电路配合使用的最佳方法。利用光电转换信噪比数学模型,确定选择与APD匹配的电路器件,给出了前置放大器采用低噪声的分体器件与集成运算放大器相组合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前置放大器重要参数信噪比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探测器电路信噪比优于直接与集成运算放大器匹配的探测器电路,且可靠性高,宜扩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9年13期 v.32;No.v.32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XA270的移动天文观测系统设计

    王三强;叶张帆;陈俊;

    针对目前天文观测系统的局限和不足,在基于Intel PXA270和Linux环境下设计了一套新的移动天文观测系统。采用一种特殊的求天体视位置的算法,实现了天体的高精度定位。用户可通过简单的点击操作使天文望远镜自动转向欲观测的星球,应用数字化视频采集技术将观测的对象显示在屏幕上,并对图像进行实时处理,增强了观测效果。最后给出了实测数据,通过数据可以判断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相比具有精度高,误差小,观测效果好等优点。

    2009年13期 v.32;No.v.32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XA270的移动天文观测系统设计

    王三强;叶张帆;陈俊;

    针对目前天文观测系统的局限和不足,在基于Intel PXA270和Linux环境下设计了一套新的移动天文观测系统。采用一种特殊的求天体视位置的算法,实现了天体的高精度定位。用户可通过简单的点击操作使天文望远镜自动转向欲观测的星球,应用数字化视频采集技术将观测的对象显示在屏幕上,并对图像进行实时处理,增强了观测效果。最后给出了实测数据,通过数据可以判断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相比具有精度高,误差小,观测效果好等优点。

    2009年13期 v.32;No.v.32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限幅特性非线性三阶自治电路的混沌遮掩保密通信

    芦艳;裴东;

    设计了一种限幅特性非线性三阶自治混沌保密通信电路系统。该系统利用串联同步三阶自治混沌电路进行信号混沌遮掩保密通信。有用信号隐藏在混沌参数中,混沌复合信号作为传送信号,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传送。利用接收端响应系统与发送端驱动系统达到同步,可无失真地将有用信息信号检出。该方法设计简单,易于实现,并且同步速度快,实现了高质量的信息保密传送,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2009年13期 v.32;No.v.32 184-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限幅特性非线性三阶自治电路的混沌遮掩保密通信

    芦艳;裴东;

    设计了一种限幅特性非线性三阶自治混沌保密通信电路系统。该系统利用串联同步三阶自治混沌电路进行信号混沌遮掩保密通信。有用信号隐藏在混沌参数中,混沌复合信号作为传送信号,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传送。利用接收端响应系统与发送端驱动系统达到同步,可无失真地将有用信息信号检出。该方法设计简单,易于实现,并且同步速度快,实现了高质量的信息保密传送,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2009年13期 v.32;No.v.32 184-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SAW传感器后端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黄超;荣丽梅;谢光忠;

    介绍声表面波(SAW)气体传感器原理及其信号处理电路原理,重点设计了传感器的频率检测电路。该频率检测电路基于FPGA技术,利用VHDL语言对各电路子模块编写了相应的代码,并用EDA软件QuartusⅡ完成了对电路的设计。该频率检测电路的测频范围为0.1~100 MHz。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相对误差较小,满足了SAW气体传感器的要求。

    2009年13期 v.32;No.v.32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SAW传感器后端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黄超;荣丽梅;谢光忠;

    介绍声表面波(SAW)气体传感器原理及其信号处理电路原理,重点设计了传感器的频率检测电路。该频率检测电路基于FPGA技术,利用VHDL语言对各电路子模块编写了相应的代码,并用EDA软件QuartusⅡ完成了对电路的设计。该频率检测电路的测频范围为0.1~100 MHz。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相对误差较小,满足了SAW气体传感器的要求。

    2009年13期 v.32;No.v.32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HBS协议的智能家庭控制网络设计

    马艳峥;王盟;徐晓辉;宋涛;王治学;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居智能化的概念已为人们逐步了解并接受。目前,智能家居系统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为了更好地对这些设备进行集中或分布、本地或异地的控制,需要比较合理的网络系统给予支持。介绍基于HBS协议的分布式总线型智能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系统采用一主多从的通信方式进行控制,MM1192对控制信号进行编解码,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实验证明,该系统可提高家用电器的安全性和易用性,同时它也适用于工业中的集中控制和远程控制,具有抗干扰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

    2009年13期 v.32;No.v.32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HBS协议的智能家庭控制网络设计

    马艳峥;王盟;徐晓辉;宋涛;王治学;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居智能化的概念已为人们逐步了解并接受。目前,智能家居系统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为了更好地对这些设备进行集中或分布、本地或异地的控制,需要比较合理的网络系统给予支持。介绍基于HBS协议的分布式总线型智能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系统采用一主多从的通信方式进行控制,MM1192对控制信号进行编解码,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实验证明,该系统可提高家用电器的安全性和易用性,同时它也适用于工业中的集中控制和远程控制,具有抗干扰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

    2009年13期 v.32;No.v.32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节能减排技术

  • 模糊PID控制废水pH值研究

    敖志伟;陈益平;田建伟;

    废水处理具有时滞性、非线性以及数学模型难建立等特点,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对控制对象——pH值起很好的控制效果,并造成反复处理,浪费人力物力。这里介绍一种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决控制中的难点——时滞性和非线性等问题。并简要介绍废水自动加药系统的构成及模糊PID控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通过采用模糊PID实现对pH值较好的控制,增强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高污水处理质量,降低处理开支。

    2009年13期 v.32;No.v.32 193-19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模糊PID控制废水pH值研究

    敖志伟;陈益平;田建伟;

    废水处理具有时滞性、非线性以及数学模型难建立等特点,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对控制对象——pH值起很好的控制效果,并造成反复处理,浪费人力物力。这里介绍一种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决控制中的难点——时滞性和非线性等问题。并简要介绍废水自动加药系统的构成及模糊PID控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通过采用模糊PID实现对pH值较好的控制,增强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高污水处理质量,降低处理开支。

    2009年13期 v.32;No.v.32 193-19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工控技术

  • 基于DSP和DDS技术的气体浓度检测系统

    熊军成;王亚非;周鹰;

    设计一个基于DSP和DDS芯片的新型气体浓度检测系统。DSP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完成DDS芯片控制时序的产生,专用A/D采样控制以及片外部FLASH和SDRAM存储芯片控制,并通过串口与上位机通信。讨论了DSP与主要模块之间的接口通信方案,以及在DSP内部实现时域信号自相关运算,改善了信噪比。实验证明,该系统很好地满足了气体浓度检测的要求,可以用于多种气体的检测。

    2009年13期 v.32;No.v.32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SP和DDS技术的气体浓度检测系统

    熊军成;王亚非;周鹰;

    设计一个基于DSP和DDS芯片的新型气体浓度检测系统。DSP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完成DDS芯片控制时序的产生,专用A/D采样控制以及片外部FLASH和SDRAM存储芯片控制,并通过串口与上位机通信。讨论了DSP与主要模块之间的接口通信方案,以及在DSP内部实现时域信号自相关运算,改善了信噪比。实验证明,该系统很好地满足了气体浓度检测的要求,可以用于多种气体的检测。

    2009年13期 v.32;No.v.32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BF神经网络的温度传感器非线性补偿方法

    谢文力;曾喆昭;

    针对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应用中存在的非线性问题,提出应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训练正交基(OBF)神经网络进行非线性补偿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RBF神经网络非线性补偿模型和BP神经网络非线性补偿模型相比,该正交基神经网络非线性补偿模型具有误差小,精度高,训练次数少的优点,故为一种有效的非线性补偿方法,在测控领域具有实用价值。

    2009年13期 v.32;No.v.32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BF神经网络的温度传感器非线性补偿方法

    谢文力;曾喆昭;

    针对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应用中存在的非线性问题,提出应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训练正交基(OBF)神经网络进行非线性补偿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RBF神经网络非线性补偿模型和BP神经网络非线性补偿模型相比,该正交基神经网络非线性补偿模型具有误差小,精度高,训练次数少的优点,故为一种有效的非线性补偿方法,在测控领域具有实用价值。

    2009年13期 v.32;No.v.32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平面圆形磁控溅射靶枪的磁场分析

    屈宝鹏;张喜凤;

    磁控溅射靶枪中磁通量密度的横向分布情况对靶材的利用率、沉积薄膜的质量及磁控溅射过程的稳定性等都有重大的影响。利用有限元理论对靶表面磁通量密度的横向分量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也使用高斯计对靶表面磁场强度的横向分布进行了实际测量。比较得知,模拟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在很高的精度上是一致的。这个结果对于优化磁控溅射靶枪的设计及提高膜层的特性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009年13期 v.32;No.v.32 202-203+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平面圆形磁控溅射靶枪的磁场分析

    屈宝鹏;张喜凤;

    磁控溅射靶枪中磁通量密度的横向分布情况对靶材的利用率、沉积薄膜的质量及磁控溅射过程的稳定性等都有重大的影响。利用有限元理论对靶表面磁通量密度的横向分量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也使用高斯计对靶表面磁场强度的横向分布进行了实际测量。比较得知,模拟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在很高的精度上是一致的。这个结果对于优化磁控溅射靶枪的设计及提高膜层的特性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009年13期 v.32;No.v.32 202-203+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进的PSO算法在非线性模型参数辨识中的应用

    颜云华;徐志成;

    参数辨识是过程建模的基础,对于参数辨识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针对传统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和遗传算法用于模型参数辨识时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微粒群优化(PSO)算法的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利用PSO算法的强大优化能力,通过对算法的改进,将过程模型的每个参数作为微粒群体中的一个微粒,利用微粒群体在参数空间进行高效并行的搜索,以获得过程模型的最佳参数值,并将其用于对非线性系统模型的参数辨识,可有效提高参数辨识的精度和效率。该方法应用到实际例子中,获得了满意的辨识精度和效率,得到较为精确的过程模型,模型输出与实际输出基本一致,仿真结果令人满意。实例仿真结果表明,微粒群算法为非线性系统模型参数辨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2009年13期 v.32;No.v.32 204-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改进的PSO算法在非线性模型参数辨识中的应用

    颜云华;徐志成;

    参数辨识是过程建模的基础,对于参数辨识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针对传统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和遗传算法用于模型参数辨识时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微粒群优化(PSO)算法的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利用PSO算法的强大优化能力,通过对算法的改进,将过程模型的每个参数作为微粒群体中的一个微粒,利用微粒群体在参数空间进行高效并行的搜索,以获得过程模型的最佳参数值,并将其用于对非线性系统模型的参数辨识,可有效提高参数辨识的精度和效率。该方法应用到实际例子中,获得了满意的辨识精度和效率,得到较为精确的过程模型,模型输出与实际输出基本一致,仿真结果令人满意。实例仿真结果表明,微粒群算法为非线性系统模型参数辨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2009年13期 v.32;No.v.32 204-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霍尔式胶印机旋转编码器设计

    邱召运;李述香;刘发明;刘其涛;姜广东;

    根据胶印机的实际应用,以检测绝对位置为目的,研制了一种霍尔旋转编码器。基于霍尔效应设计了双霍尔电路取样系统,采用PIC12C508A微控器为核心的信号处理电路,对取样信息进行编码变换,实现了对起始点(零点)和顺序控制点的分辨。编码脉冲以串行方式输出,对编码脉冲做了识别定义。介绍了电路原理和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参考程序清单。

    2009年13期 v.32;No.v.32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霍尔式胶印机旋转编码器设计

    邱召运;李述香;刘发明;刘其涛;姜广东;

    根据胶印机的实际应用,以检测绝对位置为目的,研制了一种霍尔旋转编码器。基于霍尔效应设计了双霍尔电路取样系统,采用PIC12C508A微控器为核心的信号处理电路,对取样信息进行编码变换,实现了对起始点(零点)和顺序控制点的分辨。编码脉冲以串行方式输出,对编码脉冲做了识别定义。介绍了电路原理和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参考程序清单。

    2009年13期 v.32;No.v.32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