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技术_军事通信

  • 单脉冲雷达的闪烁干扰技术研究

    侯民胜;朱莹;樊晓明;

    单脉冲雷达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分析单脉冲雷达角跟踪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介绍闪烁干扰的机理和分类,给出闪烁干扰的有效条件。研究表明,闪烁干扰可使雷达天线始终在干扰源之间追摆,从而破坏单脉冲雷达角跟踪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且两干扰源的能量之比对闪烁干扰效能有显著影响。

    2009年15期 v.32;No.30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单脉冲雷达的闪烁干扰技术研究

    侯民胜;朱莹;樊晓明;

    单脉冲雷达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分析单脉冲雷达角跟踪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介绍闪烁干扰的机理和分类,给出闪烁干扰的有效条件。研究表明,闪烁干扰可使雷达天线始终在干扰源之间追摆,从而破坏单脉冲雷达角跟踪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且两干扰源的能量之比对闪烁干扰效能有显著影响。

    2009年15期 v.32;No.30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DDS+PLL的Chirp-UWB信号产生方案

    高沈;张剑;康荣宗;刘洛琨;

    由于超宽带信号的带宽很宽,传统的信号产生办法已不能直接应用于超宽带通信。为此,提出一种基于DDS+PLL的Chirp-UWB信号产生方案,该方法联合使用了DDS和PLL两种信号产生技术,优势互补。通过ADS结合Matlab对系统的模型建立和性能分析证明,该方案输出信号性能优良,完全能满足设计要求,并已成功应用于某超宽带通信系统。

    2009年15期 v.32;No.302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DDS+PLL的Chirp-UWB信号产生方案

    高沈;张剑;康荣宗;刘洛琨;

    由于超宽带信号的带宽很宽,传统的信号产生办法已不能直接应用于超宽带通信。为此,提出一种基于DDS+PLL的Chirp-UWB信号产生方案,该方法联合使用了DDS和PLL两种信号产生技术,优势互补。通过ADS结合Matlab对系统的模型建立和性能分析证明,该方案输出信号性能优良,完全能满足设计要求,并已成功应用于某超宽带通信系统。

    2009年15期 v.32;No.302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D-S证据理论在多源数据融合中的应用及改进

    王洪发;王先义;

    在不确定性处理算法中,D-S证据理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阐述了D-S证据理论及其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应用。从改进合成规则和证据源数据两方面对当前的一些改进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一种基于冲突强度的证据合成规则,并在Murphy证据平均合成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证据间相似系数的证据合成规则,通过实例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基于相似系数证据合成规则的有效性。

    2009年15期 v.32;No.302 7-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D-S证据理论在多源数据融合中的应用及改进

    王洪发;王先义;

    在不确定性处理算法中,D-S证据理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阐述了D-S证据理论及其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应用。从改进合成规则和证据源数据两方面对当前的一些改进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一种基于冲突强度的证据合成规则,并在Murphy证据平均合成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证据间相似系数的证据合成规则,通过实例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基于相似系数证据合成规则的有效性。

    2009年15期 v.32;No.302 7-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Kalman滤波的旁路雷达信号优化研究

    刘明忠;关晓谦;许俊奎;林辉;

    雷达旁路模式是航管雷达信号正常处理模式之外的一路备用处理模式,在该模式下雷达信号直接输出,其显示效果不甚理想。在详细分析该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旁路雷达信号优化服务器,对截获的雷达信号进行检错及插值外推处理,综合运用航迹跟踪滤波,优化了雷达信号,增强了目标显示的准确度和画面输出效果。

    2009年15期 v.32;No.302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Kalman滤波的旁路雷达信号优化研究

    刘明忠;关晓谦;许俊奎;林辉;

    雷达旁路模式是航管雷达信号正常处理模式之外的一路备用处理模式,在该模式下雷达信号直接输出,其显示效果不甚理想。在详细分析该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旁路雷达信号优化服务器,对截获的雷达信号进行检错及插值外推处理,综合运用航迹跟踪滤波,优化了雷达信号,增强了目标显示的准确度和画面输出效果。

    2009年15期 v.32;No.302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转发GPS信号快捕及捕获策略研究

    卢长海;于智春;李中伟;郭大鹏;

    由于转发测量方案具有适应动态范围大,可进行检前记录,捕获定位快等优点,故成为高消耗导弹试验的主要外测方案。对转发GPS信号的快速捕获定位一直是转发测量方案的关键技术之一,阐述了与转发GPS信号的快速捕获相关的一些技术措施及接收机捕获策略的制定。

    2009年15期 v.32;No.30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转发GPS信号快捕及捕获策略研究

    卢长海;于智春;李中伟;郭大鹏;

    由于转发测量方案具有适应动态范围大,可进行检前记录,捕获定位快等优点,故成为高消耗导弹试验的主要外测方案。对转发GPS信号的快速捕获定位一直是转发测量方案的关键技术之一,阐述了与转发GPS信号的快速捕获相关的一些技术措施及接收机捕获策略的制定。

    2009年15期 v.32;No.30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光纤放大器在无线光通信的应用

    李强;代志勇;刘永智;

    无线光通信是光纤通信与无线通信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一种新型的无线宽带光联网手段。与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相比,无线光通信有其独特的优势,在空间通信以及一些特殊的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激光器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高灵敏度接收器和先进通信电子设备的发展,无线光通信已成为下一代光通信的发展方向之一。针对无线光通信大气信道的特殊性与高损耗性,选用光纤放大器作为光发射机功放,采用两级放大的方式,将已调制的光信号从1 mW放大到1 W,使得光信号能在大气信道进行远距离,高稳定性传输。

    2009年15期 v.32;No.302 16-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光纤放大器在无线光通信的应用

    李强;代志勇;刘永智;

    无线光通信是光纤通信与无线通信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一种新型的无线宽带光联网手段。与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相比,无线光通信有其独特的优势,在空间通信以及一些特殊的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激光器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高灵敏度接收器和先进通信电子设备的发展,无线光通信已成为下一代光通信的发展方向之一。针对无线光通信大气信道的特殊性与高损耗性,选用光纤放大器作为光发射机功放,采用两级放大的方式,将已调制的光信号从1 mW放大到1 W,使得光信号能在大气信道进行远距离,高稳定性传输。

    2009年15期 v.32;No.302 16-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移动性的星座卫星通信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研究

    张晓天;马东堂;李强;

    在分析低轨星座卫星通信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低轨星座卫星通信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并针对管理体系中被管理终端设备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移动性管理策略的研究,设计了适用于此系统的终端设备接入认证策略和基于距离的动态位置更新策略,该策略有效地降低终端设备移动性对网络管理效率的影响。

    2009年15期 v.32;No.302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移动性的星座卫星通信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研究

    张晓天;马东堂;李强;

    在分析低轨星座卫星通信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低轨星座卫星通信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并针对管理体系中被管理终端设备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移动性管理策略的研究,设计了适用于此系统的终端设备接入认证策略和基于距离的动态位置更新策略,该策略有效地降低终端设备移动性对网络管理效率的影响。

    2009年15期 v.32;No.302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RMA谐波分解和相干检测的非线性电路故障诊断

    张贤志;徐晨曦;盛文;张磊;

    针对非线性模拟动态电路故障诊断,提出一种基于谐波分解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激励设计使电路响应的Volterra谱具有可分离性,通过ARMA谐波分解方法提取Volterra线性子电路响应;然后利用相干检测提取动态电路相位切片上的静态参数;最后,根据线性电路的频响叠加性原理建立故障诊断方程。仿真实例说明,该方法具有软故障、多故障诊断能力。

    2009年15期 v.32;No.302 23-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RMA谐波分解和相干检测的非线性电路故障诊断

    张贤志;徐晨曦;盛文;张磊;

    针对非线性模拟动态电路故障诊断,提出一种基于谐波分解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激励设计使电路响应的Volterra谱具有可分离性,通过ARMA谐波分解方法提取Volterra线性子电路响应;然后利用相干检测提取动态电路相位切片上的静态参数;最后,根据线性电路的频响叠加性原理建立故障诊断方程。仿真实例说明,该方法具有软故障、多故障诊断能力。

    2009年15期 v.32;No.302 23-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变换域通信系统基函数生成方法改进

    于文德;芮国胜;苗俊;李耀阳;

    变换域通信系统通过信道估计在变换域设计信号波形避开干扰,它没有采用载波调制,而是用一个类似噪声的基函数进行信息调制。通过引入干扰系数丰富了基函数的频谱结构,提高了基函数的自正交性,使基函数更适合正交调制,增强了变换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特别是在干扰信号较强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系统的信息传输畅通。通过仿真比较改进前后基函数的自相关性,验证了前面的理论。

    2009年15期 v.32;No.302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变换域通信系统基函数生成方法改进

    于文德;芮国胜;苗俊;李耀阳;

    变换域通信系统通过信道估计在变换域设计信号波形避开干扰,它没有采用载波调制,而是用一个类似噪声的基函数进行信息调制。通过引入干扰系数丰富了基函数的频谱结构,提高了基函数的自正交性,使基函数更适合正交调制,增强了变换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特别是在干扰信号较强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系统的信息传输畅通。通过仿真比较改进前后基函数的自相关性,验证了前面的理论。

    2009年15期 v.32;No.302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双DSP系统串行引导方案的实现

    李红波;

    介绍由TMS320C62x和ADSP218x组成的双DSP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串行引导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TMS320C62x为主处理机,首先以ROM方式引导,成功后ADSP218x为从处理机,接在TMS320C62x的外部存贮器空间,以IDMA方式引导。给出了系统上电后详细的工作流程及其硬件和软件的具体实现方法。经试验验证,该方案在各种环境试验考核下均能正常启动,性能稳定。

    2009年15期 v.32;No.302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双DSP系统串行引导方案的实现

    李红波;

    介绍由TMS320C62x和ADSP218x组成的双DSP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串行引导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TMS320C62x为主处理机,首先以ROM方式引导,成功后ADSP218x为从处理机,接在TMS320C62x的外部存贮器空间,以IDMA方式引导。给出了系统上电后详细的工作流程及其硬件和软件的具体实现方法。经试验验证,该方案在各种环境试验考核下均能正常启动,性能稳定。

    2009年15期 v.32;No.302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脉冲雷达的RCS接收通道设计研究

    陈凤友;王警警;

    为适应被试品目标特性的测量需求和技术发展,在靶场现有脉冲雷达的基础上对目标特性(RCS)测量通道的方案组成、动态范围、系统线性要求、数据存储与录取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设计方案。设计结果满足试验测量需求。

    2009年15期 v.32;No.302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脉冲雷达的RCS接收通道设计研究

    陈凤友;王警警;

    为适应被试品目标特性的测量需求和技术发展,在靶场现有脉冲雷达的基础上对目标特性(RCS)测量通道的方案组成、动态范围、系统线性要求、数据存储与录取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设计方案。设计结果满足试验测量需求。

    2009年15期 v.32;No.302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信息

通信与信息技术_无线与互联网

  • 双通道DDS任意相位相关信号源

    陈可中;覃立敏;杨洋;

    在通信系统,信号的同步很重要,一旦信号不能严格的同步,轻则误码率升高,重则系统瘫痪。通信技术发展,单路信号源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有必要研究基于多片DDS产生任意相位差信号源。设计以凌阳单片机SPCE061A作为控制核心,精确控制两片AD9850/AD9851 DDS芯片产生两路任意相位差的输出,成功实现两片DDS芯片合成器正交相位同步,完成一种特殊信号源设计。

    2009年15期 v.32;No.302 38-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双通道DDS任意相位相关信号源

    陈可中;覃立敏;杨洋;

    在通信系统,信号的同步很重要,一旦信号不能严格的同步,轻则误码率升高,重则系统瘫痪。通信技术发展,单路信号源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有必要研究基于多片DDS产生任意相位差信号源。设计以凌阳单片机SPCE061A作为控制核心,精确控制两片AD9850/AD9851 DDS芯片产生两路任意相位差的输出,成功实现两片DDS芯片合成器正交相位同步,完成一种特殊信号源设计。

    2009年15期 v.32;No.302 38-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网络隐蔽通道及其识别技术研究

    王传林;符易阳;

    介绍网络隐蔽通道及其识别技术。在对网络隐蔽通道概念、原理和分类进行具体介绍的基础上,提出特征匹配、协议异常分析和行为异常分析三种隐蔽通道检测技术,并具体介绍了一个针对行为异常分析检测技术的典型应用。文中就网络隐蔽通道检测技术提出的三种手段相结合的思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一定的创新性,已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9年15期 v.32;No.302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网络隐蔽通道及其识别技术研究

    王传林;符易阳;

    介绍网络隐蔽通道及其识别技术。在对网络隐蔽通道概念、原理和分类进行具体介绍的基础上,提出特征匹配、协议异常分析和行为异常分析三种隐蔽通道检测技术,并具体介绍了一个针对行为异常分析检测技术的典型应用。文中就网络隐蔽通道检测技术提出的三种手段相结合的思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一定的创新性,已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9年15期 v.32;No.302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规则LDPC码在MIMO-OFDM系统中的性能研究

    刘云锋;梁钊;

    MIMO-OFDM技术是未来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性能上,不规则LDPC码是LDPC码中性能最优越的。基于IEEE802.16标准的MIMO-OFDM系统,研究了不规则LDPC码的性能,并与规则LDPC码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不规则码比规则码在MIMO-OFDM系统中有明显的优势。

    2009年15期 v.32;No.302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规则LDPC码在MIMO-OFDM系统中的性能研究

    刘云锋;梁钊;

    MIMO-OFDM技术是未来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性能上,不规则LDPC码是LDPC码中性能最优越的。基于IEEE802.16标准的MIMO-OFDM系统,研究了不规则LDPC码的性能,并与规则LDPC码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不规则码比规则码在MIMO-OFDM系统中有明显的优势。

    2009年15期 v.32;No.302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SM模块的移动购物系统设计

    胡温静;赵裕繁;陈添丁;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因其广泛的用户基础而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使得移动购物系统的实现具有可行性。提出一种基于GSM模块的移动购物系统,阐述了我国移动支付现状以及GSM通信技术,重点介绍了系统的基本构架和系统实现过程,并对其功能进行测试。

    2009年15期 v.32;No.302 48-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SM模块的移动购物系统设计

    胡温静;赵裕繁;陈添丁;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因其广泛的用户基础而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使得移动购物系统的实现具有可行性。提出一种基于GSM模块的移动购物系统,阐述了我国移动支付现状以及GSM通信技术,重点介绍了系统的基本构架和系统实现过程,并对其功能进行测试。

    2009年15期 v.32;No.302 48-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yclone Ⅲ的CCK调制、解调全新电路研究与实现

    查艳芳;包健;卞晓晓;殷奎喜;

    研究了用于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中的一种高效调制方式——CCK调制方式,提出一种全新的、用FPGA实现的CCK调制、解调方法,这种全新的方法简化了计算过程,减少了计算工作量。运用Verilog HDL语言在最新的Cy-cloneⅢ器件(EP3C25F324C8NES)上完成了最新电路的实现。该方案用FPGA可实现节省硬件资源,提高CCK调制、解调的速度,实现CCK调制、解调的全数字化SOPC设计。

    2009年15期 v.32;No.302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yclone Ⅲ的CCK调制、解调全新电路研究与实现

    查艳芳;包健;卞晓晓;殷奎喜;

    研究了用于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中的一种高效调制方式——CCK调制方式,提出一种全新的、用FPGA实现的CCK调制、解调方法,这种全新的方法简化了计算过程,减少了计算工作量。运用Verilog HDL语言在最新的Cy-cloneⅢ器件(EP3C25F324C8NES)上完成了最新电路的实现。该方案用FPGA可实现节省硬件资源,提高CCK调制、解调的速度,实现CCK调制、解调的全数字化SOPC设计。

    2009年15期 v.32;No.302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同步检波和包络检波下的AM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

    万志强;

    调幅是中短波广播中一种主要的调制方式,对其解调也有两种方法。通过对同步检波和包络检波两种解调方法的分析,探讨不同解调方法下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从而从另一种角度指出了中短波广播发射电台必须通过提高发射功率和调幅度的方式来提升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009年15期 v.32;No.302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同步检波和包络检波下的AM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

    万志强;

    调幅是中短波广播中一种主要的调制方式,对其解调也有两种方法。通过对同步检波和包络检波两种解调方法的分析,探讨不同解调方法下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从而从另一种角度指出了中短波广播发射电台必须通过提高发射功率和调幅度的方式来提升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009年15期 v.32;No.302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NMP的通信网络性能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郑文俊;李强;马东堂;

    讨论SNMP网络管理模型,基于SNMP设计一种网络管理系统中性能管理模块的基本结构,研究了其中的性能数据采集和性能分析方法,给出采用SNMP++类库编程实现性能管理模块的关键过程。该研究可以为复杂通信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

    2009年15期 v.32;No.302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NMP的通信网络性能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郑文俊;李强;马东堂;

    讨论SNMP网络管理模型,基于SNMP设计一种网络管理系统中性能管理模块的基本结构,研究了其中的性能数据采集和性能分析方法,给出采用SNMP++类库编程实现性能管理模块的关键过程。该研究可以为复杂通信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

    2009年15期 v.32;No.302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AODV的QoS路由协议

    杨裕辉;康戈文;王新珩;

    对Ad Hoc网络中具有代表性的路由协议AODV路由协议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利用AODV的HELLO协议包在路由层测试带宽的方法,并提出一种以带宽作为主要度量参数的QAODV路由协议以支持QoS路由。详细介绍了QAODV,并采用NS 2网络模拟仿真工具对相同场景下AODV与QAODV路由协议进行了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网络负载比较重时,QAODV的包接收率优于AODV。

    2009年15期 v.32;No.302 61-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AODV的QoS路由协议

    杨裕辉;康戈文;王新珩;

    对Ad Hoc网络中具有代表性的路由协议AODV路由协议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利用AODV的HELLO协议包在路由层测试带宽的方法,并提出一种以带宽作为主要度量参数的QAODV路由协议以支持QoS路由。详细介绍了QAODV,并采用NS 2网络模拟仿真工具对相同场景下AODV与QAODV路由协议进行了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网络负载比较重时,QAODV的包接收率优于AODV。

    2009年15期 v.32;No.302 61-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CP防CMP负荷大幅波动的优化方法

    刘辉珞;李一江;

    提出一种基于GCP的防止通信量大时CMP负荷波动过大的优化方法,解决以往防资源泄漏检测方式存在的大话务呼叫时,因CMP负荷大幅波动而引起系统稳定性下降的问题。该方法主要是加快对检测方式的操作过程进行优化处理,使系统平稳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对优化前后CMP负荷波动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2009年15期 v.32;No.302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CP防CMP负荷大幅波动的优化方法

    刘辉珞;李一江;

    提出一种基于GCP的防止通信量大时CMP负荷波动过大的优化方法,解决以往防资源泄漏检测方式存在的大话务呼叫时,因CMP负荷大幅波动而引起系统稳定性下降的问题。该方法主要是加快对检测方式的操作过程进行优化处理,使系统平稳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对优化前后CMP负荷波动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2009年15期 v.32;No.302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CP拥塞控制技术研究

    魏佳杰;郭晓金;

    TCP拥塞控制机制对Internet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三种典型的TCP拥塞控制算法——Tahoe、Reno和Vegas的性能作出分析,Tahoe和Reno是目前TCP拥塞控制中最常用的;Vegas是在对Reno的发送端算法进行修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拥塞控制算法。最后,对这些算法做了详细的比较和总结,并指出了进一步改进TCP拥塞控制的必要性。

    2009年15期 v.32;No.302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TCP拥塞控制技术研究

    魏佳杰;郭晓金;

    TCP拥塞控制机制对Internet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三种典型的TCP拥塞控制算法——Tahoe、Reno和Vegas的性能作出分析,Tahoe和Reno是目前TCP拥塞控制中最常用的;Vegas是在对Reno的发送端算法进行修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拥塞控制算法。最后,对这些算法做了详细的比较和总结,并指出了进一步改进TCP拥塞控制的必要性。

    2009年15期 v.32;No.302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信号处理

  • 基于HHT的信号奇异性分析

    谢秀娟;潘晓文;

    希尔伯特-黄变换从信号自身出发,自适应地把复杂的信号分解为有限个本征模式函数之和,是一种非线性、非稳态信号的处理方法。利用这一方法进行事件点的奇异性分析,实验表明,希尔伯特-黄变换能描述信号的局部特征,准确地定位事件点。因此,该方法适于信号的奇异性分析,对事件点的定位效果良好。

    2009年15期 v.32;No.302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HHT的信号奇异性分析

    谢秀娟;潘晓文;

    希尔伯特-黄变换从信号自身出发,自适应地把复杂的信号分解为有限个本征模式函数之和,是一种非线性、非稳态信号的处理方法。利用这一方法进行事件点的奇异性分析,实验表明,希尔伯特-黄变换能描述信号的局部特征,准确地定位事件点。因此,该方法适于信号的奇异性分析,对事件点的定位效果良好。

    2009年15期 v.32;No.302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正交分解的正弦信号波形恢复

    冯维婷;

    针对正弦信号的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正交分解的一种正弦信号波形恢复方法。该方法对混有噪声的信号进行正交分解,正弦信号能量会集中在最大正交分量上,而噪声能量却被分散到各个正交分量上不会聚集于最大正交分量,提取最大正交分量将得到原正弦信号的无失真传输波形。该方法能改善信噪比,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2009年15期 v.32;No.302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正交分解的正弦信号波形恢复

    冯维婷;

    针对正弦信号的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正交分解的一种正弦信号波形恢复方法。该方法对混有噪声的信号进行正交分解,正弦信号能量会集中在最大正交分量上,而噪声能量却被分散到各个正交分量上不会聚集于最大正交分量,提取最大正交分量将得到原正弦信号的无失真传输波形。该方法能改善信噪比,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2009年15期 v.32;No.302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空间变换的相量法分析

    陆峰;于舒娟;周井泉;

    相量法在电路与系统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一个新的、空间变换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阐述了傅里叶和香农观点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如何用一个复数来表示一个正弦曲线,解释了使用相量法的原因。通过相量变换,电容、电感和电阻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这样欧姆定律就可以使用,这样的分析方法可以使运算得到大大简化。

    2009年15期 v.32;No.302 78-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空间变换的相量法分析

    陆峰;于舒娟;周井泉;

    相量法在电路与系统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一个新的、空间变换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阐述了傅里叶和香农观点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如何用一个复数来表示一个正弦曲线,解释了使用相量法的原因。通过相量变换,电容、电感和电阻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这样欧姆定律就可以使用,这样的分析方法可以使运算得到大大简化。

    2009年15期 v.32;No.302 78-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abVIEW8.5的信号幅值特征值求取系统设计

    赵丽维;

    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利用它开发的信号幅值特征值求取系统,实现了信号幅值特征值的求取功能。它可以通过改变信号的类型、频率、幅值、偏移量等参数值求取对应的周期信号和随机信号的幅值特征值。通过实测证明,该系统测试结果具有可靠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2009年15期 v.32;No.302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abVIEW8.5的信号幅值特征值求取系统设计

    赵丽维;

    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利用它开发的信号幅值特征值求取系统,实现了信号幅值特征值的求取功能。它可以通过改变信号的类型、频率、幅值、偏移量等参数值求取对应的周期信号和随机信号的幅值特征值。通过实测证明,该系统测试结果具有可靠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2009年15期 v.32;No.302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数据融合的边缘检测算法

    文卫平;汪滢;

    在图像处理中,边缘检测是模式识别、图像分割及图像场景分析的基础。传统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具有算法简单,方向适应性强的优势,然而由于图像边缘具有多样性,使得这些传统算法的优越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结合目前先进的小波理论和传统的微分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双正交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把用不同方法处理得到的边缘图像融合生成一幅新的边缘图像,并取适当阈值,去掉多余的信息。经过计算机仿真验证,在突出图像的边缘和局域细节信息方面,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2009年15期 v.32;No.302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数据融合的边缘检测算法

    文卫平;汪滢;

    在图像处理中,边缘检测是模式识别、图像分割及图像场景分析的基础。传统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具有算法简单,方向适应性强的优势,然而由于图像边缘具有多样性,使得这些传统算法的优越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结合目前先进的小波理论和传统的微分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双正交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把用不同方法处理得到的边缘图像融合生成一幅新的边缘图像,并取适当阈值,去掉多余的信息。经过计算机仿真验证,在突出图像的边缘和局域细节信息方面,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2009年15期 v.32;No.302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信息安全

  • 基于改进的DWT的图像盲水印算法研究

    王帅宇;杨帆;刘新红;杨瑞霞;

    给出一种基于改进的DWT的图像盲水印算法,该水印采用文本图像水印。首先,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对小波变换后的子图像系数采样,然后将其嵌入原始图像各级变换的不同位置,使嵌入的水印具有更好的保密性和可辨识性。通过试验表明,该算法对剪切、JPEG或JPEG2000压缩等图像退化处理或攻击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2009年15期 v.32;No.302 86-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的DWT的图像盲水印算法研究

    王帅宇;杨帆;刘新红;杨瑞霞;

    给出一种基于改进的DWT的图像盲水印算法,该水印采用文本图像水印。首先,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对小波变换后的子图像系数采样,然后将其嵌入原始图像各级变换的不同位置,使嵌入的水印具有更好的保密性和可辨识性。通过试验表明,该算法对剪切、JPEG或JPEG2000压缩等图像退化处理或攻击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2009年15期 v.32;No.302 86-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蜜罐特征的蜜罐识别技术

    程晓伟;杨百龙;

    为了进一步推动蜜罐识别技术的发展,讨论了目前针对低交互性蜜罐和高交互性蜜罐的识别原理和识别方法,阐述蜜罐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机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蜜罐特征的识别技术,即通过蜜罐个性指纹、协议栈和网络特征分析蜜罐个性特征和共性特征,进而对蜜罐进行识别,最后对蜜罐识别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2009年15期 v.32;No.302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蜜罐特征的蜜罐识别技术

    程晓伟;杨百龙;

    为了进一步推动蜜罐识别技术的发展,讨论了目前针对低交互性蜜罐和高交互性蜜罐的识别原理和识别方法,阐述蜜罐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机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蜜罐特征的识别技术,即通过蜜罐个性指纹、协议栈和网络特征分析蜜罐个性特征和共性特征,进而对蜜罐进行识别,最后对蜜罐识别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2009年15期 v.32;No.302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通信设备

  • APC电容对SFP的影响

    张驰;严高师;王雪祥;

    在光收发一体模块的设计中,合理地选择自动功率控制(APC)回路电容对SFP模块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该电容影响着模块工作的稳定性,抖动的大小,TON时间的长短等。描述了APC回路电容影响模块发光性能的原理,提出控制电容大小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对基线漂移和TON时间进行了实验,其结果证明对性能的改善有很好的作用。

    2009年15期 v.32;No.302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APC电容对SFP的影响

    张驰;严高师;王雪祥;

    在光收发一体模块的设计中,合理地选择自动功率控制(APC)回路电容对SFP模块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该电容影响着模块工作的稳定性,抖动的大小,TON时间的长短等。描述了APC回路电容影响模块发光性能的原理,提出控制电容大小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对基线漂移和TON时间进行了实验,其结果证明对性能的改善有很好的作用。

    2009年15期 v.32;No.302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宽输入范围高精度频率计的设计

    罗怡;张璐;马玖凯;

    数字频率计设计一般都是采用分立数字器件和集成模拟芯片来实现,其精度不太高,而且输入信号范围常常受到限制。一种采用可编程数字逻辑器件CPLD,将数字器件进行集成化,并配备高稳定度时钟,对输入模拟信号采用多路程控精密放大整形的技术,利用等精度测频法,实现了对频率的高精度测量。使得频率测量范围达到数十兆,精度超过10-7,输入信号最小到10 mV。

    2009年15期 v.32;No.302 96-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宽输入范围高精度频率计的设计

    罗怡;张璐;马玖凯;

    数字频率计设计一般都是采用分立数字器件和集成模拟芯片来实现,其精度不太高,而且输入信号范围常常受到限制。一种采用可编程数字逻辑器件CPLD,将数字器件进行集成化,并配备高稳定度时钟,对输入模拟信号采用多路程控精密放大整形的技术,利用等精度测频法,实现了对频率的高精度测量。使得频率测量范围达到数十兆,精度超过10-7,输入信号最小到10 mV。

    2009年15期 v.32;No.302 96-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一种确定金属网反射器索网形态的方法

    侯管仲;肖勇;韦娟芳;

    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进行金属网反射器索网形态分析,可以提高金属网反射器的制造调整效率。该方法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法找形,通过对索网网面形态逆正两个方向的分析,修正预设的索网应力,以消除预设索网应力与工作状态下索网应力的差异,经过一两次就可以得到所寻找的索网中的应力值。

    2009年15期 v.32;No.302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确定金属网反射器索网形态的方法

    侯管仲;肖勇;韦娟芳;

    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进行金属网反射器索网形态分析,可以提高金属网反射器的制造调整效率。该方法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法找形,通过对索网网面形态逆正两个方向的分析,修正预设的索网应力,以消除预设索网应力与工作状态下索网应力的差异,经过一两次就可以得到所寻找的索网中的应力值。

    2009年15期 v.32;No.302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用于调Q的高压、超快脉冲发生器

    朱琳;刘爽;张伟;陈煦;

    为得到用于调Q的高速高压脉冲,介绍一种基于Max Bank原理的纳秒脉冲发生器设计及实现。电路分两级组成,第一级是经74LS123整形过的脉冲触发单管产生预雪崩级脉冲,第二级采用级联雪崩晶体管串。电路板采用微带线结构,通过同轴脉冲形成线,对脉冲形状进行优化。最终获得输出阻抗50Ω,脉冲峰峰值1.48 kV,脉冲前沿为200 ps的高压、高速大电流脉冲。同时对晶体管的选择、触发脉冲的产生也做了介绍,对PCB板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相应的说明。

    2009年15期 v.32;No.302 101-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用于调Q的高压、超快脉冲发生器

    朱琳;刘爽;张伟;陈煦;

    为得到用于调Q的高速高压脉冲,介绍一种基于Max Bank原理的纳秒脉冲发生器设计及实现。电路分两级组成,第一级是经74LS123整形过的脉冲触发单管产生预雪崩级脉冲,第二级采用级联雪崩晶体管串。电路板采用微带线结构,通过同轴脉冲形成线,对脉冲形状进行优化。最终获得输出阻抗50Ω,脉冲峰峰值1.48 kV,脉冲前沿为200 ps的高压、高速大电流脉冲。同时对晶体管的选择、触发脉冲的产生也做了介绍,对PCB板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相应的说明。

    2009年15期 v.32;No.302 101-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小型X波段贴片天线设计、匹配及测试

    李明昊;李斌;

    应对接收X波段(8.44~8.46 GHz)卫星信号,以及小型化的需要,设计了同轴侧馈式矩形微带天线。理论计算好各参数尺寸后在HFSS中建模,仿真效果良好,在ADS中画出电路板生成GERBER文件,加工成板子后用网络分析仪进行调试,生成的S2P文件导入ADS软件与HFSS的仿真图形对比。最后采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佘山25 m卡式天线作为接收天线对方向图进行观测。

    2009年15期 v.32;No.302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小型X波段贴片天线设计、匹配及测试

    李明昊;李斌;

    应对接收X波段(8.44~8.46 GHz)卫星信号,以及小型化的需要,设计了同轴侧馈式矩形微带天线。理论计算好各参数尺寸后在HFSS中建模,仿真效果良好,在ADS中画出电路板生成GERBER文件,加工成板子后用网络分析仪进行调试,生成的S2P文件导入ADS软件与HFSS的仿真图形对比。最后采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佘山25 m卡式天线作为接收天线对方向图进行观测。

    2009年15期 v.32;No.302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测试·测量·自动化_测控技术

  • 高压开关触头温度实时无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陆生贵;蔡声镇;苏伟达;陈聪慧;吴允平;

    介绍由无线温度变送器、数据集中显示器和上位机构成的一种无线式高压开关触头温度实时监测系统,重点阐述无线温度变送器的硬、软件设计,较好地解决了高压隔离、长使用寿命和抗强电磁干扰的难题,使系统具有高可靠、低成本、安装维护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高电压环境的温度在线监测领域。

    2009年15期 v.32;No.302 108-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压开关触头温度实时无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陆生贵;蔡声镇;苏伟达;陈聪慧;吴允平;

    介绍由无线温度变送器、数据集中显示器和上位机构成的一种无线式高压开关触头温度实时监测系统,重点阐述无线温度变送器的硬、软件设计,较好地解决了高压隔离、长使用寿命和抗强电磁干扰的难题,使系统具有高可靠、低成本、安装维护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高电压环境的温度在线监测领域。

    2009年15期 v.32;No.302 108-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字鉴相的自由轴法RLC测量

    黄利君;何蓉;

    针对自由轴法RLC测量中因使用模拟鉴相器导致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提出采用一种基于数字鉴相的测量方法。基准相位发生器与信号源使用同一频率,通过编程控制使基准相位发生器产生两个正交的相位参考基准信号,应用乘法型D/A对被测信号与相位参考基准信号进行数字鉴相,获得了被测阻抗电压及标准阻抗电压在正交坐标轴上的投影分量。分析与计算表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这种方法比基于模拟鉴相的自由轴法RLC测量的精度高,测量的速度快。

    2009年15期 v.32;No.302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字鉴相的自由轴法RLC测量

    黄利君;何蓉;

    针对自由轴法RLC测量中因使用模拟鉴相器导致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提出采用一种基于数字鉴相的测量方法。基准相位发生器与信号源使用同一频率,通过编程控制使基准相位发生器产生两个正交的相位参考基准信号,应用乘法型D/A对被测信号与相位参考基准信号进行数字鉴相,获得了被测阻抗电压及标准阻抗电压在正交坐标轴上的投影分量。分析与计算表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这种方法比基于模拟鉴相的自由轴法RLC测量的精度高,测量的速度快。

    2009年15期 v.32;No.302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USB接口和FPGA控制的虚拟仪器设计

    丁建椿;

    针对传统虚拟仪器不具有即插即用、热插拔等功能,提出基于FPGA控制及USB接口的虚拟数字示波器的设计方案和具体实现。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应用程序设计等。采用FPGA控制和USB接口实现数据的处理、转换、存储与传输。同时使用Borland C++Builder进行软件设计,可实现对硬件电路的控制以及数据的显示等。该系统能实现幅度为±0.1~±25 V,频率为0~1 MHz信号的测量并显示。

    2009年15期 v.32;No.302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USB接口和FPGA控制的虚拟仪器设计

    丁建椿;

    针对传统虚拟仪器不具有即插即用、热插拔等功能,提出基于FPGA控制及USB接口的虚拟数字示波器的设计方案和具体实现。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应用程序设计等。采用FPGA控制和USB接口实现数据的处理、转换、存储与传输。同时使用Borland C++Builder进行软件设计,可实现对硬件电路的控制以及数据的显示等。该系统能实现幅度为±0.1~±25 V,频率为0~1 MHz信号的测量并显示。

    2009年15期 v.32;No.302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应变测量

    李东占;侯力;郭焕刚;薄立朗;

    虚拟仪器技术在信号测试测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设计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应力应变检测系统,介绍双孔梁应变检测原理、硬件组成,以及利用LabVIEW软件实现该系统功能的程序流程和具体的设计过程,给出应变测量程序和低通滤波电路。该系统简单易用,通过对双孔梁的应变测量实现了对其端部受力的测量。

    2009年15期 v.32;No.302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应变测量

    李东占;侯力;郭焕刚;薄立朗;

    虚拟仪器技术在信号测试测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设计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应力应变检测系统,介绍双孔梁应变检测原理、硬件组成,以及利用LabVIEW软件实现该系统功能的程序流程和具体的设计过程,给出应变测量程序和低通滤波电路。该系统简单易用,通过对双孔梁的应变测量实现了对其端部受力的测量。

    2009年15期 v.32;No.302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测试·测量·自动化_自动化技术

  • 嵌入式语音通信系统中Vx Works BSP的设计实现

    孙敬国;刘庆华;

    介绍基于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和微处理器MPC860构建的多通道语音实时通信系统。MPC860负责完成语音通信、语音压缩、解压缩和IP封装、解封装。基于FPGA实现的通信控制器协调语音采集和回放模块同工作在QMC(多通道时分复用)模式的SCC(串行通信控制器)串口间的通信。针对实际软硬件环境定制BSP并开发了SCC串口的QMC驱动程序。

    2009年15期 v.32;No.302 122-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嵌入式语音通信系统中Vx Works BSP的设计实现

    孙敬国;刘庆华;

    介绍基于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和微处理器MPC860构建的多通道语音实时通信系统。MPC860负责完成语音通信、语音压缩、解压缩和IP封装、解封装。基于FPGA实现的通信控制器协调语音采集和回放模块同工作在QMC(多通道时分复用)模式的SCC(串行通信控制器)串口间的通信。针对实际软硬件环境定制BSP并开发了SCC串口的QMC驱动程序。

    2009年15期 v.32;No.302 122-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的关键技术研究

    张惠;张学武;张卓;

    H.264/AVC是继H.263之后的新一代视频编码新标准,它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适合各种媒体的传输和存储,可以面向交互式和非交互式应用。这里主要介绍了它的关键技术,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H.264/AVC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H.264/AVC在改善编码性能和提高编码效率以及传输鲁棒性方面与现有的任何标准相比,在同样保真度的条件下,可节省码率50%以上。

    2009年15期 v.32;No.302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的关键技术研究

    张惠;张学武;张卓;

    H.264/AVC是继H.263之后的新一代视频编码新标准,它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适合各种媒体的传输和存储,可以面向交互式和非交互式应用。这里主要介绍了它的关键技术,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H.264/AVC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H.264/AVC在改善编码性能和提高编码效率以及传输鲁棒性方面与现有的任何标准相比,在同样保真度的条件下,可节省码率50%以上。

    2009年15期 v.32;No.302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无线紧急呼救系统的设计

    付广春;张伟;余泽通;

    针对老人单独在家出现意外情况后,通过无线紧急呼救系统呼叫自己的家属,实现一键自动呼叫所有设置的号码,直到接通,手持端可以直接与家属通话。控制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工作核心,以MT8880实现对接收到的报警信号进行处理。该设计基于电话网络开发,紧急呼救的手持端通过MC13175/13176与RX3400芯片发射信号出去,接收端采用相同的芯片把DTMF信号发送至电话网,实现异频双式通信。

    2009年15期 v.32;No.302 131-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无线紧急呼救系统的设计

    付广春;张伟;余泽通;

    针对老人单独在家出现意外情况后,通过无线紧急呼救系统呼叫自己的家属,实现一键自动呼叫所有设置的号码,直到接通,手持端可以直接与家属通话。控制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工作核心,以MT8880实现对接收到的报警信号进行处理。该设计基于电话网络开发,紧急呼救的手持端通过MC13175/13176与RX3400芯片发射信号出去,接收端采用相同的芯片把DTMF信号发送至电话网,实现异频双式通信。

    2009年15期 v.32;No.302 131-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分布式IC卡的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

    梁远博;

    论述了基于分布式IC卡的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法,采用B/S体系结构,利用ASP技术,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实现正常时段、自选时段统计学生考勤情况、学生信息管理、考勤情况管理、门禁管理等功能,并针对考勤信息统计等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009年15期 v.32;No.302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分布式IC卡的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

    梁远博;

    论述了基于分布式IC卡的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法,采用B/S体系结构,利用ASP技术,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实现正常时段、自选时段统计学生考勤情况、学生信息管理、考勤情况管理、门禁管理等功能,并针对考勤信息统计等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009年15期 v.32;No.302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简易心电图仪的设计

    宋武;宋艳丽;廖谦;曾威;万小龙;

    为方便人们实时了解心律的变化,根据心电信号特征设计了便携式心电图仪。它采用新型低功耗的16位单片机MSP430F2274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利用低噪声、低功耗、共模抑制能力强的仪表放大器INA2331将心电信号放大后通过MAX291CPA进行滤波,最后在液晶上显示心电波形。该心电图仪能实现人机对话和信号的存储与回放,设计简洁,携带方便,经过调试,运行良好,能够达到观察心电信号的目的。

    2009年15期 v.32;No.302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简易心电图仪的设计

    宋武;宋艳丽;廖谦;曾威;万小龙;

    为方便人们实时了解心律的变化,根据心电信号特征设计了便携式心电图仪。它采用新型低功耗的16位单片机MSP430F2274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利用低噪声、低功耗、共模抑制能力强的仪表放大器INA2331将心电信号放大后通过MAX291CPA进行滤波,最后在液晶上显示心电波形。该心电图仪能实现人机对话和信号的存储与回放,设计简洁,携带方便,经过调试,运行良好,能够达到观察心电信号的目的。

    2009年15期 v.32;No.302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测试·测量·自动化_数控技术

  • 精密微量注射泵的设计与实现

    吴泽华;曹伟华;龙尚斌;

    微量注射泵是临床医疗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的仪器。旨在开发出一种性能优越、价格低廉的微量精密智能注射仪,采用机电一体化,嵌入式的多核处理系统完成信号检测和电机控制。注射泵通过步进电机的细分控制对注射精度进行控制,应用多个传感器对注射状态进行检测,成功实现了微量药液的智能精密注射,而且比国内外同类产品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精度。

    2009年15期 v.32;No.302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精密微量注射泵的设计与实现

    吴泽华;曹伟华;龙尚斌;

    微量注射泵是临床医疗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的仪器。旨在开发出一种性能优越、价格低廉的微量精密智能注射仪,采用机电一体化,嵌入式的多核处理系统完成信号检测和电机控制。注射泵通过步进电机的细分控制对注射精度进行控制,应用多个传感器对注射状态进行检测,成功实现了微量药液的智能精密注射,而且比国内外同类产品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精度。

    2009年15期 v.32;No.302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步进电机控制策略研究

    潘健;刘梦薇;

    步进电机控制策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步进电机系统精度和可靠性。随着对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早期的控制策略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系统的需求。综述了步进电机系统中常用的PID控制、自适应控制、矢量控制、智能控制等控制策略,分析了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及其在步进电机系统中的应用,并对步进电机控制策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09年15期 v.32;No.302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步进电机控制策略研究

    潘健;刘梦薇;

    步进电机控制策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步进电机系统精度和可靠性。随着对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早期的控制策略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系统的需求。综述了步进电机系统中常用的PID控制、自适应控制、矢量控制、智能控制等控制策略,分析了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及其在步进电机系统中的应用,并对步进电机控制策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09年15期 v.32;No.302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激光雷达避障的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黄永锋;康东;严海磊;

    根据激光雷达跟踪测量定位理论,介绍一种基于μC/OS-Ⅱ的实时机器人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主控制模块以S3C44B0为硬件平台,并以μC/OS-Ⅱ为软件平台,通过多任务划分,将整个系统功能分成多个按不同优先级的调度任务,以实现机器人不同功能的需求。伺服控制模块以TMS320F2812为控制器,并以PID为控制决策算法。性能测试表明,该控制系统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系统响应迅速。

    2009年15期 v.32;No.302 146-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激光雷达避障的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黄永锋;康东;严海磊;

    根据激光雷达跟踪测量定位理论,介绍一种基于μC/OS-Ⅱ的实时机器人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主控制模块以S3C44B0为硬件平台,并以μC/OS-Ⅱ为软件平台,通过多任务划分,将整个系统功能分成多个按不同优先级的调度任务,以实现机器人不同功能的需求。伺服控制模块以TMS320F2812为控制器,并以PID为控制决策算法。性能测试表明,该控制系统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系统响应迅速。

    2009年15期 v.32;No.302 146-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汽车电子

  • 基于Au1200无线车载视频监控的设计与实现

    林捷;黄联芬;姚彦;

    基于Au1200设计无线车载媒体处理系统,介绍系统中视频监控部分的设计方案,提出基于ffmpeg的软压缩方法,设计并实现了视频监控的实时采集、压缩和存储。利用ffmpeg软压缩方法,将采集到的视频数据实时压缩成视频文件存储于硬盘中,降低了系统成本,对实际嵌入式媒体处理系统的开发具有较大价值。

    2009年15期 v.32;No.302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u1200无线车载视频监控的设计与实现

    林捷;黄联芬;姚彦;

    基于Au1200设计无线车载媒体处理系统,介绍系统中视频监控部分的设计方案,提出基于ffmpeg的软压缩方法,设计并实现了视频监控的实时采集、压缩和存储。利用ffmpeg软压缩方法,将采集到的视频数据实时压缩成视频文件存储于硬盘中,降低了系统成本,对实际嵌入式媒体处理系统的开发具有较大价值。

    2009年15期 v.32;No.302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R8C的汽车OBD通用故障诊断仪设计

    黄森仁;郑宏;龚进峰;戎辉;

    为了兼容我国目前销售的机动车的各种诊断通信协议,阐述汽车OBD通用故障诊断的基本要求,介绍了一种基于瑞萨R8C单片机的汽车通用故障诊断仪相关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案。该汽车OBD通用故障诊断仪具有通信协议兼容性强、成本低和携带方便的特点,同时该诊断仪在哈飞赛豹V、比亚迪F6和雪佛兰科鲁兹等车型上测试获得成功。

    2009年15期 v.32;No.302 153-15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R8C的汽车OBD通用故障诊断仪设计

    黄森仁;郑宏;龚进峰;戎辉;

    为了兼容我国目前销售的机动车的各种诊断通信协议,阐述汽车OBD通用故障诊断的基本要求,介绍了一种基于瑞萨R8C单片机的汽车通用故障诊断仪相关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案。该汽车OBD通用故障诊断仪具有通信协议兼容性强、成本低和携带方便的特点,同时该诊断仪在哈飞赛豹V、比亚迪F6和雪佛兰科鲁兹等车型上测试获得成功。

    2009年15期 v.32;No.302 153-15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悬挂式汽车电子油门踏板功能测试系统

    孙可敬;张为公;陆文杰;

    针对欧Ⅲ标准对电子油门踏板的新技术要求,设计了一套性能稳定的悬挂式电子油门踏板功能测试系统。选用高精度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行星减速机以及配套的运动控制卡和数据采集卡,实现了数据高速同步采集以及对伺服电机运动的精确控制。利用LabVIEW图形化开发环境编写主控程序,实现了无缝集成;设计了专门的数据分析软件,能够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对踏板性能做出判断。该系统已在电子油门生产厂家投入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2009年15期 v.32;No.302 156-158+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悬挂式汽车电子油门踏板功能测试系统

    孙可敬;张为公;陆文杰;

    针对欧Ⅲ标准对电子油门踏板的新技术要求,设计了一套性能稳定的悬挂式电子油门踏板功能测试系统。选用高精度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行星减速机以及配套的运动控制卡和数据采集卡,实现了数据高速同步采集以及对伺服电机运动的精确控制。利用LabVIEW图形化开发环境编写主控程序,实现了无缝集成;设计了专门的数据分析软件,能够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对踏板性能做出判断。该系统已在电子油门生产厂家投入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2009年15期 v.32;No.302 156-158+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节能减排技术

  • 基于S7-300 PLC的大型电弧炉控制系统

    魏秋月;

    针对电弧炉的非线性、大滞后、强耦合、时变及随机干扰较强的特点,应用自适应控制理论,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核心控制部件,实现电弧炉电极升降的自动准确控制,有效减少电极短路、断弧和振荡现象。在此给出控制方案、系统主要硬件及软件流程图。该系统已可靠运行于某炼钢厂,并实现了降低电炉电耗,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2009年15期 v.32;No.302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7-300 PLC的大型电弧炉控制系统

    魏秋月;

    针对电弧炉的非线性、大滞后、强耦合、时变及随机干扰较强的特点,应用自适应控制理论,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核心控制部件,实现电弧炉电极升降的自动准确控制,有效减少电极短路、断弧和振荡现象。在此给出控制方案、系统主要硬件及软件流程图。该系统已可靠运行于某炼钢厂,并实现了降低电炉电耗,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2009年15期 v.32;No.302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节能断电保护电路设计

    刘理云;曹胜男;

    根据一些社会现象,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节能断电保护电路。该电路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辅以相关的电子电路,利用人体红外传感器检测有无人在,或利用相关传感器检测计算机是否关机,当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无人时,或计算机关机但没断电时,延时一定的时间后,会自动切断电源,起到节能与断电保护的作用,下一次需要使用时,只要按一下开关即可恢复供电。

    2009年15期 v.32;No.302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节能断电保护电路设计

    刘理云;曹胜男;

    根据一些社会现象,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节能断电保护电路。该电路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辅以相关的电子电路,利用人体红外传感器检测有无人在,或利用相关传感器检测计算机是否关机,当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无人时,或计算机关机但没断电时,延时一定的时间后,会自动切断电源,起到节能与断电保护的作用,下一次需要使用时,只要按一下开关即可恢复供电。

    2009年15期 v.32;No.302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电池MPPT的设计

    张礼胜;李全;

    分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中最大功率点的原理,以及当前获得最大功率点的几种主要方法,提出了利用模糊控制来获取最大功率点的方法,模糊控制能够有效地克服光伏电池的非线性和时滞性,跟踪迅速,而且反应灵敏,计算量小,控制精度高,受外界影响小。并给出模糊控制器的详细设计过程,进行了Matlab仿真,获得了理想的结果,对比得出模糊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2009年15期 v.32;No.302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电池MPPT的设计

    张礼胜;李全;

    分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中最大功率点的原理,以及当前获得最大功率点的几种主要方法,提出了利用模糊控制来获取最大功率点的方法,模糊控制能够有效地克服光伏电池的非线性和时滞性,跟踪迅速,而且反应灵敏,计算量小,控制精度高,受外界影响小。并给出模糊控制器的详细设计过程,进行了Matlab仿真,获得了理想的结果,对比得出模糊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2009年15期 v.32;No.302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工控技术

  • 基于PLC的喷胶控制系统设计

    杨杰;胡兆勇;

    根据纸箱粘箱中对喷胶精度和速度的要求以及热熔胶的温度特性,利用PLC替代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一种基于三菱FX1N-40MR的适用于纸箱封箱的PLC控制喷胶系统,给出系统的构成及控制的实现方法。在分析影响喷胶速度与精度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消除因喷胶头控制电磁阀滞后开闭对喷胶准确度的影响,使系统可实现单个纸箱多个方位的同时精确喷胶。

    2009年15期 v.32;No.302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LC的喷胶控制系统设计

    杨杰;胡兆勇;

    根据纸箱粘箱中对喷胶精度和速度的要求以及热熔胶的温度特性,利用PLC替代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一种基于三菱FX1N-40MR的适用于纸箱封箱的PLC控制喷胶系统,给出系统的构成及控制的实现方法。在分析影响喷胶速度与精度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消除因喷胶头控制电磁阀滞后开闭对喷胶准确度的影响,使系统可实现单个纸箱多个方位的同时精确喷胶。

    2009年15期 v.32;No.302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型断条光电自停装置的设计

    邱召运;刘发明;张宗宝;李淑伟;

    对并条机的断条检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智能化的断条检测方案。应用微处理器直接产生38 kHz调制脉冲信号,红外遥控接收模组(IRM)作为接收器件,红外发射与接收采用单元化设计,总线连接,具有断条自停和堵条自停功能。微处理器作为智能控制单元,分析并处理IRM输出信号,实现了红外信号发射与接收的反馈应答,有效抑制了环境光和飞花干扰。应用动态光强控制技术,使接收器自动适用接收距离和接收角度的变化,提高了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09年15期 v.32;No.302 171-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型断条光电自停装置的设计

    邱召运;刘发明;张宗宝;李淑伟;

    对并条机的断条检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智能化的断条检测方案。应用微处理器直接产生38 kHz调制脉冲信号,红外遥控接收模组(IRM)作为接收器件,红外发射与接收采用单元化设计,总线连接,具有断条自停和堵条自停功能。微处理器作为智能控制单元,分析并处理IRM输出信号,实现了红外信号发射与接收的反馈应答,有效抑制了环境光和飞花干扰。应用动态光强控制技术,使接收器自动适用接收距离和接收角度的变化,提高了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09年15期 v.32;No.302 171-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IC74191的自动进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齐吉泰;

    自动进给控制系统是数控机床等现代加工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规模数字集成计数器IC74191为核心,利用EDA软件对数控机床自动进给系统研究和设计,给出自动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分析了控制信号的传输方式和过程;利用虚拟逻辑分析对数控机床自动进给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2009年15期 v.32;No.302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IC74191的自动进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齐吉泰;

    自动进给控制系统是数控机床等现代加工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规模数字集成计数器IC74191为核心,利用EDA软件对数控机床自动进给系统研究和设计,给出自动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分析了控制信号的传输方式和过程;利用虚拟逻辑分析对数控机床自动进给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2009年15期 v.32;No.302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专家知识的恒压供水控制算法研究

    梁远博;黄珊珊;雷红玲;

    在分析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将传统PID控制与专家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对供水系统建立专家知识库控制规则,根据专家知识库的控制规则来决定投入或切除定速泵台数,用PID控制算法来变频调速,以实现压力的微调,满足更高的供水要求,使水压保持恒定。研究了专家控制在供水系统中的实现方法。

    2009年15期 v.32;No.302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专家知识的恒压供水控制算法研究

    梁远博;黄珊珊;雷红玲;

    在分析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将传统PID控制与专家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对供水系统建立专家知识库控制规则,根据专家知识库的控制规则来决定投入或切除定速泵台数,用PID控制算法来变频调速,以实现压力的微调,满足更高的供水要求,使水压保持恒定。研究了专家控制在供水系统中的实现方法。

    2009年15期 v.32;No.302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电子技术

  • 温度自适应性DRAM刷新时钟电路

    曾锋;任明明;易茂祥;张昭勇;

    动态存储器(DRAM)需要通过刷新来保持内部的数据。为降低存储器刷新过程的电路功耗,设计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特性的刷新控制电路。根据二极管的电流在阈值电压附近的温度特性,利用电容充放电的结构,提出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特性的刷新时钟电路,使存储器刷新频率随电路温度变化而变化,其趋势符合动态存储器的刷新要求。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的电路在保证DRAM信息得到及时刷新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其刷新过程中的功耗。

    2009年15期 v.32;No.302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温度自适应性DRAM刷新时钟电路

    曾锋;任明明;易茂祥;张昭勇;

    动态存储器(DRAM)需要通过刷新来保持内部的数据。为降低存储器刷新过程的电路功耗,设计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特性的刷新控制电路。根据二极管的电流在阈值电压附近的温度特性,利用电容充放电的结构,提出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特性的刷新时钟电路,使存储器刷新频率随电路温度变化而变化,其趋势符合动态存储器的刷新要求。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的电路在保证DRAM信息得到及时刷新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其刷新过程中的功耗。

    2009年15期 v.32;No.302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Boost APFC电路反馈补偿网络的优化设计

    刘霞;

    采用电流注入法建立了Boost APFC电路的完整的小信号模型。在此基础上求出电流环和电压环的开环传递函数,讨论了反馈补偿网络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问题。建立的优化数学模型,其电流环以其传递函数的开环穿越频率最大为优化目标,电压环以线纹波电压增益最小为优化目标,给出一个优化设计实例,它采用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优化后电流环的开关噪声抑制能力和电压环的纹波抑制能力远远优于优化前。

    2009年15期 v.32;No.302 184-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Boost APFC电路反馈补偿网络的优化设计

    刘霞;

    采用电流注入法建立了Boost APFC电路的完整的小信号模型。在此基础上求出电流环和电压环的开环传递函数,讨论了反馈补偿网络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问题。建立的优化数学模型,其电流环以其传递函数的开环穿越频率最大为优化目标,电压环以线纹波电压增益最小为优化目标,给出一个优化设计实例,它采用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优化后电流环的开关噪声抑制能力和电压环的纹波抑制能力远远优于优化前。

    2009年15期 v.32;No.302 184-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数据通讯系统在输电线路运检导航中的应用

    刘永祥;方康玲;张裕;

    为解决输电线路运检人员在运检过程中正确识别道路的需求,设计了基于GPRS和Linux的远程数据通讯系统,并阐述了该系统在输电线路运检电子导航系统中的应用,为运检人员正确识别道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手持终端设备接收GPS信号,然后将GPS数据通过GPRS网络和Internet网传给监控中心。经长时间运行和验证表明,系统已达到了实用的要求,在电力和电子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9年15期 v.32;No.302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数据通讯系统在输电线路运检导航中的应用

    刘永祥;方康玲;张裕;

    为解决输电线路运检人员在运检过程中正确识别道路的需求,设计了基于GPRS和Linux的远程数据通讯系统,并阐述了该系统在输电线路运检电子导航系统中的应用,为运检人员正确识别道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手持终端设备接收GPS信号,然后将GPS数据通过GPRS网络和Internet网传给监控中心。经长时间运行和验证表明,系统已达到了实用的要求,在电力和电子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9年15期 v.32;No.302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智能交通与导航

  • 跟驰模型适用范围与交通流混沌现象的研究

    许世燕;贺昱曜;李雪;

    根据交通流有序与无序运动交替出现的特性,提出通过混沌现象,研究跟驰模型的适用范围。用Matlab软件编制Gazis Herman Potts模型,以产生交通流,当敏感度取不同值时,研究交通流车队中前五辆车之间的车头间距变化过程,给出了相关的仿真结果。分析车头间距的仿真曲线及最大Lyapunov指数,得出当敏感度取值较大时,采用Gazis HermanPotts模型仿真车队运动,需要对其加以适当修正的结论。

    2009年15期 v.32;No.302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跟驰模型适用范围与交通流混沌现象的研究

    许世燕;贺昱曜;李雪;

    根据交通流有序与无序运动交替出现的特性,提出通过混沌现象,研究跟驰模型的适用范围。用Matlab软件编制Gazis Herman Potts模型,以产生交通流,当敏感度取不同值时,研究交通流车队中前五辆车之间的车头间距变化过程,给出了相关的仿真结果。分析车头间距的仿真曲线及最大Lyapunov指数,得出当敏感度取值较大时,采用Gazis HermanPotts模型仿真车队运动,需要对其加以适当修正的结论。

    2009年15期 v.32;No.302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VC~(++)的汽车动态称重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孙元博;张熠;

    根据目前主流的动态称重硬件结构,结合国内汽车称重的应用实际,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汽车动态称重系统软件,对系统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相应的处理方法,重点讨论并解决了系统模块化设计的关键技术,使系统复用性高,易扩展、易使用。

    2009年15期 v.32;No.302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VC~(++)的汽车动态称重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孙元博;张熠;

    根据目前主流的动态称重硬件结构,结合国内汽车称重的应用实际,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汽车动态称重系统软件,对系统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相应的处理方法,重点讨论并解决了系统模块化设计的关键技术,使系统复用性高,易扩展、易使用。

    2009年15期 v.32;No.302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火车站信号自动语音播报系统的设计

    鲍润华;

    介绍一种铁路信号自动语音播报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方案。详述了基于ISD4004芯片设计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对铁路信号进行采集、识别,实现了信号室控制台信息的语音自动播报,消除了控制台电铃提示噪音,降低了值班员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了反违章操作的警示作用。设计的样机经现场安装使用,系统运行稳定,信号播报准确、可靠,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2009年15期 v.32;No.302 198-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火车站信号自动语音播报系统的设计

    鲍润华;

    介绍一种铁路信号自动语音播报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方案。详述了基于ISD4004芯片设计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对铁路信号进行采集、识别,实现了信号室控制台信息的语音自动播报,消除了控制台电铃提示噪音,降低了值班员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了反违章操作的警示作用。设计的样机经现场安装使用,系统运行稳定,信号播报准确、可靠,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2009年15期 v.32;No.302 198-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ZigBee和ModBus的分布式电子警察系统

    苏雷;熊建设;孙玉智;

    针对智能交通领域存在的道路设施增长受限的现状,创新性地提出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和ModBus现场总线技术的分布式电子警察系统的新型架构模式。分布式电子警察系统的各控制器之间依靠ZigBee星型网络实现通信,通过ModBus现场总线实现对系统各功能单元的实时控制。该系统节省占地空间,能有效降低道路施工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09年15期 v.32;No.302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ZigBee和ModBus的分布式电子警察系统

    苏雷;熊建设;孙玉智;

    针对智能交通领域存在的道路设施增长受限的现状,创新性地提出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和ModBus现场总线技术的分布式电子警察系统的新型架构模式。分布式电子警察系统的各控制器之间依靠ZigBee星型网络实现通信,通过ModBus现场总线实现对系统各功能单元的实时控制。该系统节省占地空间,能有效降低道路施工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09年15期 v.32;No.302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遗传算法的驾驶员动态路径诱导研究

    何鹏;潘君;薛倩;

    动态路径诱导的目的在于向道路行驶者提供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合理、高效的行驶路线,以保证车辆在路网上运行的总费用最小。将遗传算法应用于动态路径诱导,通过引入任意迪杰斯特拉算法解决了遗传算法应用于最短路径的初始种群的选择、交叉和变异问题,提出了运用遗传算法求解动态网络中最短路径问题的新方法。最后,以西安市电子地图为基础,验证了遗传算法在动态路径诱导中的有效性。该研究为交通管理控制、驾驶员出行提供了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路径诱导决策辅助信息。

    2009年15期 v.32;No.302 205-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遗传算法的驾驶员动态路径诱导研究

    何鹏;潘君;薛倩;

    动态路径诱导的目的在于向道路行驶者提供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合理、高效的行驶路线,以保证车辆在路网上运行的总费用最小。将遗传算法应用于动态路径诱导,通过引入任意迪杰斯特拉算法解决了遗传算法应用于最短路径的初始种群的选择、交叉和变异问题,提出了运用遗传算法求解动态网络中最短路径问题的新方法。最后,以西安市电子地图为基础,验证了遗传算法在动态路径诱导中的有效性。该研究为交通管理控制、驾驶员出行提供了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路径诱导决策辅助信息。

    2009年15期 v.32;No.302 205-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RM9的智能车载系统设计

    高飞;王诚儒;

    该系统给出基于ARM9 S3C2410A的智能车载系统实现方案。首先介绍智能车载系统的主要结构特点和实现功能,然后从GPS,GPRS,CAN总线、故障检测等模块出发,详细阐述了智能车载系统的硬件构成与原理,最后给出该系统的软件实现方案,并介绍了GPS模块、GPRS模块以及CAN总线模块的驱动及应用程序的设计原理。

    2009年15期 v.32;No.302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RM9的智能车载系统设计

    高飞;王诚儒;

    该系统给出基于ARM9 S3C2410A的智能车载系统实现方案。首先介绍智能车载系统的主要结构特点和实现功能,然后从GPS,GPRS,CAN总线、故障检测等模块出发,详细阐述了智能车载系统的硬件构成与原理,最后给出该系统的软件实现方案,并介绍了GPS模块、GPRS模块以及CAN总线模块的驱动及应用程序的设计原理。

    2009年15期 v.32;No.302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