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技术_无线与互联网

  • 空形编码技术在超宽带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宋晓鸥;向新;曹闹昌;唐红;

    提出一种基于正交Hermite脉冲的超宽带通信系统方案。该方案将波形域分集概念引入到多天线超宽带系统中,拓展了常规空时编码的概念,有效提高了短距离、高速率无线通信的性能;采用合适的脉冲波型,在不同天线之间构成波形正交,代替常规的编码正交,简化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性能良好,不仅适用于块衰落信道,同样适用于快衰落信道。

    2009年17期 v.32;No.30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空形编码技术在超宽带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宋晓鸥;向新;曹闹昌;唐红;

    提出一种基于正交Hermite脉冲的超宽带通信系统方案。该方案将波形域分集概念引入到多天线超宽带系统中,拓展了常规空时编码的概念,有效提高了短距离、高速率无线通信的性能;采用合适的脉冲波型,在不同天线之间构成波形正交,代替常规的编码正交,简化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性能良好,不仅适用于块衰落信道,同样适用于快衰落信道。

    2009年17期 v.32;No.30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空形编码技术在超宽带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宋晓鸥;向新;曹闹昌;唐红;

    提出一种基于正交Hermite脉冲的超宽带通信系统方案。该方案将波形域分集概念引入到多天线超宽带系统中,拓展了常规空时编码的概念,有效提高了短距离、高速率无线通信的性能;采用合适的脉冲波型,在不同天线之间构成波形正交,代替常规的编码正交,简化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性能良好,不仅适用于块衰落信道,同样适用于快衰落信道。

    2009年17期 v.32;No.30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脉冲组合调制超宽带通信性能研究

    周兴旺;邹传云;倪霞;

    在多脉冲位置调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加入脉冲极性的超宽带多脉冲组合调制方案,利用扩展等重码构建一种称为双极性多脉冲位置调制(MPPPM)的UWB跳时调制方案,并对其信号构建、调制做了设计,对其通信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MPPPM调制技术能以较高的数据速率和较低的误码率得到比多脉冲位置调制和单脉冲多位置调制更好的性能。利用多脉冲组合调制下信息容量大的优点,分析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误码率公式,从而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和分析MPPPM的性能。

    2009年17期 v.32;No.30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脉冲组合调制超宽带通信性能研究

    周兴旺;邹传云;倪霞;

    在多脉冲位置调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加入脉冲极性的超宽带多脉冲组合调制方案,利用扩展等重码构建一种称为双极性多脉冲位置调制(MPPPM)的UWB跳时调制方案,并对其信号构建、调制做了设计,对其通信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MPPPM调制技术能以较高的数据速率和较低的误码率得到比多脉冲位置调制和单脉冲多位置调制更好的性能。利用多脉冲组合调制下信息容量大的优点,分析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误码率公式,从而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和分析MPPPM的性能。

    2009年17期 v.32;No.30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脉冲组合调制超宽带通信性能研究

    周兴旺;邹传云;倪霞;

    在多脉冲位置调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加入脉冲极性的超宽带多脉冲组合调制方案,利用扩展等重码构建一种称为双极性多脉冲位置调制(MPPPM)的UWB跳时调制方案,并对其信号构建、调制做了设计,对其通信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MPPPM调制技术能以较高的数据速率和较低的误码率得到比多脉冲位置调制和单脉冲多位置调制更好的性能。利用多脉冲组合调制下信息容量大的优点,分析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误码率公式,从而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和分析MPPPM的性能。

    2009年17期 v.32;No.30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简易单工无线传呼系统

    孙恒青;刘昱;罗兵;王茜;何明;

    设计一个由发射机和接收机两个部分组成的简易单工无线传呼系统。发射机发送模拟、数字信号,接收机接收信息并完成响应。发射和接收天线都采用1 m长拉杆天线;35 MHz的载波信号通过锁相环(PLL)频率合成技术产生,频率稳定度高达10-5;接收部分的信号解调由收音芯片CXA1238完成,接收灵敏度高,输出信号失真小。对增加传输距离和降低波形失真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实验,使这两项技术指标达到较高设计要求,音频输入和数据输入可自动转换,双行液晶显示,人机交互界面友好。

    2009年17期 v.32;No.304 7-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简易单工无线传呼系统

    孙恒青;刘昱;罗兵;王茜;何明;

    设计一个由发射机和接收机两个部分组成的简易单工无线传呼系统。发射机发送模拟、数字信号,接收机接收信息并完成响应。发射和接收天线都采用1 m长拉杆天线;35 MHz的载波信号通过锁相环(PLL)频率合成技术产生,频率稳定度高达10-5;接收部分的信号解调由收音芯片CXA1238完成,接收灵敏度高,输出信号失真小。对增加传输距离和降低波形失真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实验,使这两项技术指标达到较高设计要求,音频输入和数据输入可自动转换,双行液晶显示,人机交互界面友好。

    2009年17期 v.32;No.304 7-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简易单工无线传呼系统

    孙恒青;刘昱;罗兵;王茜;何明;

    设计一个由发射机和接收机两个部分组成的简易单工无线传呼系统。发射机发送模拟、数字信号,接收机接收信息并完成响应。发射和接收天线都采用1 m长拉杆天线;35 MHz的载波信号通过锁相环(PLL)频率合成技术产生,频率稳定度高达10-5;接收部分的信号解调由收音芯片CXA1238完成,接收灵敏度高,输出信号失真小。对增加传输距离和降低波形失真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实验,使这两项技术指标达到较高设计要求,音频输入和数据输入可自动转换,双行液晶显示,人机交互界面友好。

    2009年17期 v.32;No.304 7-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有限新息率采样理论的超宽带信道估计

    孙政委;葛利嘉;薛峰;屈原;

    提出利用有限新息率采样理论解决超宽带信道估计问题,建立了可用于超宽带信道估计的框架,此框架的抽样率低于奈奎斯特速率。通过实例展示了利用奈奎斯特速率抽样而工作在低于奈奎斯特抽样率的算法性能,减少了功耗,也降低了硬件的复杂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有限新息率采样理论的超宽带信道估计

    孙政委;葛利嘉;薛峰;屈原;

    提出利用有限新息率采样理论解决超宽带信道估计问题,建立了可用于超宽带信道估计的框架,此框架的抽样率低于奈奎斯特速率。通过实例展示了利用奈奎斯特速率抽样而工作在低于奈奎斯特抽样率的算法性能,减少了功耗,也降低了硬件的复杂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有限新息率采样理论的超宽带信道估计

    孙政委;葛利嘉;薛峰;屈原;

    提出利用有限新息率采样理论解决超宽带信道估计问题,建立了可用于超宽带信道估计的框架,此框架的抽样率低于奈奎斯特速率。通过实例展示了利用奈奎斯特速率抽样而工作在低于奈奎斯特抽样率的算法性能,减少了功耗,也降低了硬件的复杂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路由特性对IEEE 802.11 DCF多跳网络容量的影响

    王炫;张文柱;

    使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基于IEEE 802.11 DCF的Ad Hoc网络中节点传输半径和路由策略选择问题。在节点均匀分布的多跳网络中,使用四种路由策略以及不同的节点传输半径设置,试图找出能够使网络容量最大化的方案组合。计算结果表明,在节点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减小网络节点的传输距离有利于增加网络的容量,而在传输半径一定的条件下,使用能够导致长跳路由的策略,有利于提高网络容量。

    2009年17期 v.32;No.30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由特性对IEEE 802.11 DCF多跳网络容量的影响

    王炫;张文柱;

    使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基于IEEE 802.11 DCF的Ad Hoc网络中节点传输半径和路由策略选择问题。在节点均匀分布的多跳网络中,使用四种路由策略以及不同的节点传输半径设置,试图找出能够使网络容量最大化的方案组合。计算结果表明,在节点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减小网络节点的传输距离有利于增加网络的容量,而在传输半径一定的条件下,使用能够导致长跳路由的策略,有利于提高网络容量。

    2009年17期 v.32;No.30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由特性对IEEE 802.11 DCF多跳网络容量的影响

    王炫;张文柱;

    使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基于IEEE 802.11 DCF的Ad Hoc网络中节点传输半径和路由策略选择问题。在节点均匀分布的多跳网络中,使用四种路由策略以及不同的节点传输半径设置,试图找出能够使网络容量最大化的方案组合。计算结果表明,在节点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减小网络节点的传输距离有利于增加网络的容量,而在传输半径一定的条件下,使用能够导致长跳路由的策略,有利于提高网络容量。

    2009年17期 v.32;No.30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窄带调频原理及其SystemView仿真

    张建伟;张雪亚;

    SystemView作为一种EDA软件,在通信仿真方面有着强大功能,得到了广泛应用。以非线性模拟调制中常见窄带调频为例,完整展现了借助EDA技术分析解决通信问题的过程。首先论述了窄带调频信号的基本调制与解调原理。经过分析推导,建立的系统原理框图,并在框图的基础上,利用通信仿真软件SystemView建立仿真模型。基于仿真结果,对窄带调频信号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不同的解调方式进行了抗噪声性能的分析。

    2009年17期 v.32;No.304 17-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窄带调频原理及其SystemView仿真

    张建伟;张雪亚;

    SystemView作为一种EDA软件,在通信仿真方面有着强大功能,得到了广泛应用。以非线性模拟调制中常见窄带调频为例,完整展现了借助EDA技术分析解决通信问题的过程。首先论述了窄带调频信号的基本调制与解调原理。经过分析推导,建立的系统原理框图,并在框图的基础上,利用通信仿真软件SystemView建立仿真模型。基于仿真结果,对窄带调频信号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不同的解调方式进行了抗噪声性能的分析。

    2009年17期 v.32;No.304 17-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窄带调频原理及其SystemView仿真

    张建伟;张雪亚;

    SystemView作为一种EDA软件,在通信仿真方面有着强大功能,得到了广泛应用。以非线性模拟调制中常见窄带调频为例,完整展现了借助EDA技术分析解决通信问题的过程。首先论述了窄带调频信号的基本调制与解调原理。经过分析推导,建立的系统原理框图,并在框图的基础上,利用通信仿真软件SystemView建立仿真模型。基于仿真结果,对窄带调频信号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不同的解调方式进行了抗噪声性能的分析。

    2009年17期 v.32;No.304 17-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WAP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刘冠群;翁丽萍;

    移动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手机的普及,这种廉价和方便的无线通信工具已成为移动学习最有前途的终端。人们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可以有效地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这里主要研究WAP技术,将JSP和WML相结合,采用MVC2模式设计和实现了手机等移动终端可随时接入的移动学习平台,使"随时、随地、随身"的学习真正成为现实。

    2009年17期 v.32;No.304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WAP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刘冠群;翁丽萍;

    移动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手机的普及,这种廉价和方便的无线通信工具已成为移动学习最有前途的终端。人们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可以有效地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这里主要研究WAP技术,将JSP和WML相结合,采用MVC2模式设计和实现了手机等移动终端可随时接入的移动学习平台,使"随时、随地、随身"的学习真正成为现实。

    2009年17期 v.32;No.304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WAP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刘冠群;翁丽萍;

    移动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手机的普及,这种廉价和方便的无线通信工具已成为移动学习最有前途的终端。人们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可以有效地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这里主要研究WAP技术,将JSP和WML相结合,采用MVC2模式设计和实现了手机等移动终端可随时接入的移动学习平台,使"随时、随地、随身"的学习真正成为现实。

    2009年17期 v.32;No.304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机动通信网快速组网技术研究与实现

    白生谦;高红山;

    机动通信网具有机动、快速、灵活的特点,网络布设时间是整个网络能否满足使用要求的关键。通过对机动通信网组网流程的分析,确定了影响组网速度的主要因素;根据机动通信网的特点对其快速组网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在网络规划、节点布设、网元连接和网络开通等几个环节中实现快速组网的方法。

    2009年17期 v.32;No.304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机动通信网快速组网技术研究与实现

    白生谦;高红山;

    机动通信网具有机动、快速、灵活的特点,网络布设时间是整个网络能否满足使用要求的关键。通过对机动通信网组网流程的分析,确定了影响组网速度的主要因素;根据机动通信网的特点对其快速组网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在网络规划、节点布设、网元连接和网络开通等几个环节中实现快速组网的方法。

    2009年17期 v.32;No.304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机动通信网快速组网技术研究与实现

    白生谦;高红山;

    机动通信网具有机动、快速、灵活的特点,网络布设时间是整个网络能否满足使用要求的关键。通过对机动通信网组网流程的分析,确定了影响组网速度的主要因素;根据机动通信网的特点对其快速组网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在网络规划、节点布设、网元连接和网络开通等几个环节中实现快速组网的方法。

    2009年17期 v.32;No.304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OFDM系统仿真与分析

    余秋菊;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在高速数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无线接入和移动通信中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无线衰落信道使得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符号间干扰和信道干扰,严重影响信道质量,而OFDM是一种多载波数字调制技术,在无线衰落信道下具有较好的传输特性。运用Matlab构建OFDM系统,并加入自适应功率和比特分配算法,通过具有高斯白噪声和频率选择性信道,观察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系统误码率是如何变化的。给出仿真结果,从而分析出系统在不同调制方式下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OFDM系统能抗多径衰落,而且具有良好的误码性能。

    2009年17期 v.32;No.304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OFDM系统仿真与分析

    余秋菊;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在高速数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无线接入和移动通信中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无线衰落信道使得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符号间干扰和信道干扰,严重影响信道质量,而OFDM是一种多载波数字调制技术,在无线衰落信道下具有较好的传输特性。运用Matlab构建OFDM系统,并加入自适应功率和比特分配算法,通过具有高斯白噪声和频率选择性信道,观察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系统误码率是如何变化的。给出仿真结果,从而分析出系统在不同调制方式下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OFDM系统能抗多径衰落,而且具有良好的误码性能。

    2009年17期 v.32;No.304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OFDM系统仿真与分析

    余秋菊;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在高速数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无线接入和移动通信中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无线衰落信道使得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符号间干扰和信道干扰,严重影响信道质量,而OFDM是一种多载波数字调制技术,在无线衰落信道下具有较好的传输特性。运用Matlab构建OFDM系统,并加入自适应功率和比特分配算法,通过具有高斯白噪声和频率选择性信道,观察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系统误码率是如何变化的。给出仿真结果,从而分析出系统在不同调制方式下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OFDM系统能抗多径衰落,而且具有良好的误码性能。

    2009年17期 v.32;No.304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tlab的CDMA系统功率控制算法研究

    张重阳;

    对CDMA系统功率进行控制的最根本目的是增加系统容量。以及CDMA系统的干扰及功率与系统容量之间关系,以及移动通信信道(特别是快衰落)对功率控制产生的负面影响,利用Matlab对CDMA系统功率控制算法进行了性能上的仿真。仿真得到慢衰落和快衰落的模拟环境,CDMA系统容量受限于用户间的相互干扰,由反向链路上固定步长功率控制分配算法条件下接收信号的功率的统计图可知,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高度吻合。固定步长功率控制方法的系统稳定性差,且有很大过调量和稳定时间。因此可通过:提高功率测量速度、提高控制量的精调程度两种方法提高控制精度。

    2009年17期 v.32;No.304 30-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tlab的CDMA系统功率控制算法研究

    张重阳;

    对CDMA系统功率进行控制的最根本目的是增加系统容量。以及CDMA系统的干扰及功率与系统容量之间关系,以及移动通信信道(特别是快衰落)对功率控制产生的负面影响,利用Matlab对CDMA系统功率控制算法进行了性能上的仿真。仿真得到慢衰落和快衰落的模拟环境,CDMA系统容量受限于用户间的相互干扰,由反向链路上固定步长功率控制分配算法条件下接收信号的功率的统计图可知,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高度吻合。固定步长功率控制方法的系统稳定性差,且有很大过调量和稳定时间。因此可通过:提高功率测量速度、提高控制量的精调程度两种方法提高控制精度。

    2009年17期 v.32;No.304 30-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tlab的CDMA系统功率控制算法研究

    张重阳;

    对CDMA系统功率进行控制的最根本目的是增加系统容量。以及CDMA系统的干扰及功率与系统容量之间关系,以及移动通信信道(特别是快衰落)对功率控制产生的负面影响,利用Matlab对CDMA系统功率控制算法进行了性能上的仿真。仿真得到慢衰落和快衰落的模拟环境,CDMA系统容量受限于用户间的相互干扰,由反向链路上固定步长功率控制分配算法条件下接收信号的功率的统计图可知,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高度吻合。固定步长功率控制方法的系统稳定性差,且有很大过调量和稳定时间。因此可通过:提高功率测量速度、提高控制量的精调程度两种方法提高控制精度。

    2009年17期 v.32;No.304 30-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军事通信

  • 高功率微波脉冲对微带电路的影响

    赵海洲;李烟;

    随着微波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功率微波武器相继产生,这些武器不但能起到电磁干扰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把电磁能量集中在很窄的脉冲内,直接摧毁电子设备。另一方面,近年来,微带电路以其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少,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微波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高度集成化的微波电路易受小量微波能量的影响。微波能量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耦合进入系统壳体,对电子器件产生破坏性的效应,使其失效或功能下降。利用FDTD方法分析了高功率脉冲照射下的微波集总元件电压变化的情况,并比较了在有无屏蔽盒保护作用下的影响结果,为下一步研究高功率微波脉冲对复杂微波电路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9年17期 v.32;No.304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功率微波脉冲对微带电路的影响

    赵海洲;李烟;

    随着微波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功率微波武器相继产生,这些武器不但能起到电磁干扰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把电磁能量集中在很窄的脉冲内,直接摧毁电子设备。另一方面,近年来,微带电路以其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少,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微波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高度集成化的微波电路易受小量微波能量的影响。微波能量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耦合进入系统壳体,对电子器件产生破坏性的效应,使其失效或功能下降。利用FDTD方法分析了高功率脉冲照射下的微波集总元件电压变化的情况,并比较了在有无屏蔽盒保护作用下的影响结果,为下一步研究高功率微波脉冲对复杂微波电路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9年17期 v.32;No.304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功率微波脉冲对微带电路的影响

    赵海洲;李烟;

    随着微波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功率微波武器相继产生,这些武器不但能起到电磁干扰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把电磁能量集中在很窄的脉冲内,直接摧毁电子设备。另一方面,近年来,微带电路以其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少,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微波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高度集成化的微波电路易受小量微波能量的影响。微波能量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耦合进入系统壳体,对电子器件产生破坏性的效应,使其失效或功能下降。利用FDTD方法分析了高功率脉冲照射下的微波集总元件电压变化的情况,并比较了在有无屏蔽盒保护作用下的影响结果,为下一步研究高功率微波脉冲对复杂微波电路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9年17期 v.32;No.304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空间映射算法优化八木天线

    李沙;谢拥军;岳亮;李亚峰;

    天线的最大增益是通过天线合理布局降低它们之间的干扰来实现的。工程中大多采用简单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测试方法来进行天线布局设计的,但是这种方法效率低且不够精确。运用空间映射算法优化天线阵的位置参量,可以大大提高运算速率,节省时间。根据空间映射算法理论,提出并建立两种模型:一种是运算速度快,但不够精确的粗糙模型,另一种是运算速度较慢,但比较精确的精细模型。通过在这两种模型中建立映射,并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粗模型,兼顾精度和速度,从而得到最优解,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2009年17期 v.32;No.304 37-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空间映射算法优化八木天线

    李沙;谢拥军;岳亮;李亚峰;

    天线的最大增益是通过天线合理布局降低它们之间的干扰来实现的。工程中大多采用简单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测试方法来进行天线布局设计的,但是这种方法效率低且不够精确。运用空间映射算法优化天线阵的位置参量,可以大大提高运算速率,节省时间。根据空间映射算法理论,提出并建立两种模型:一种是运算速度快,但不够精确的粗糙模型,另一种是运算速度较慢,但比较精确的精细模型。通过在这两种模型中建立映射,并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粗模型,兼顾精度和速度,从而得到最优解,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2009年17期 v.32;No.304 37-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空间映射算法优化八木天线

    李沙;谢拥军;岳亮;李亚峰;

    天线的最大增益是通过天线合理布局降低它们之间的干扰来实现的。工程中大多采用简单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测试方法来进行天线布局设计的,但是这种方法效率低且不够精确。运用空间映射算法优化天线阵的位置参量,可以大大提高运算速率,节省时间。根据空间映射算法理论,提出并建立两种模型:一种是运算速度快,但不够精确的粗糙模型,另一种是运算速度较慢,但比较精确的精细模型。通过在这两种模型中建立映射,并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粗模型,兼顾精度和速度,从而得到最优解,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2009年17期 v.32;No.304 37-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仿真的军用电路板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刘飞;谷宏强;郭利;

    由于传统的军用电子装备故障诊断所需故障信息获取困难,且系统建立周期较长,因而提出建立一种基于仿真的电路板故障诊断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该系统以智能测试和故障诊断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智能故障诊断系统中用到的故障模式分析、电路仿真、特征提取和故障定位等技术。重点研究了关键技术中的系统内部接口问题。

    2009年17期 v.32;No.30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仿真的军用电路板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刘飞;谷宏强;郭利;

    由于传统的军用电子装备故障诊断所需故障信息获取困难,且系统建立周期较长,因而提出建立一种基于仿真的电路板故障诊断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该系统以智能测试和故障诊断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智能故障诊断系统中用到的故障模式分析、电路仿真、特征提取和故障定位等技术。重点研究了关键技术中的系统内部接口问题。

    2009年17期 v.32;No.30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仿真的军用电路板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刘飞;谷宏强;郭利;

    由于传统的军用电子装备故障诊断所需故障信息获取困难,且系统建立周期较长,因而提出建立一种基于仿真的电路板故障诊断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该系统以智能测试和故障诊断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智能故障诊断系统中用到的故障模式分析、电路仿真、特征提取和故障定位等技术。重点研究了关键技术中的系统内部接口问题。

    2009年17期 v.32;No.30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舰艇雷达波等离子体隐身

    徐海洋;

    等离子体雷达隐身理论和技术在军事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建立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模型,分别从折射效应和吸收衰减两方面论述了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等离子体用于舰船雷达波隐身是可行的。

    2009年17期 v.32;No.30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舰艇雷达波等离子体隐身

    徐海洋;

    等离子体雷达隐身理论和技术在军事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建立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模型,分别从折射效应和吸收衰减两方面论述了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等离子体用于舰船雷达波隐身是可行的。

    2009年17期 v.32;No.30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舰艇雷达波等离子体隐身

    徐海洋;

    等离子体雷达隐身理论和技术在军事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建立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模型,分别从折射效应和吸收衰减两方面论述了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等离子体用于舰船雷达波隐身是可行的。

    2009年17期 v.32;No.30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射频存储系统关键技术仿真研究

    李廷军;

    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采用高速采样和数字存储作为其技术基础,具有对射频和微波信号的存储和再现能力,在雷达回波信号发生器、雷达综合测试仪和各类通用信号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其对通用信号有精确复制的特点,利用Simulink工具箱对关键技术中的采样量化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给后期工程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

    2009年17期 v.32;No.304 46-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射频存储系统关键技术仿真研究

    李廷军;

    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采用高速采样和数字存储作为其技术基础,具有对射频和微波信号的存储和再现能力,在雷达回波信号发生器、雷达综合测试仪和各类通用信号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其对通用信号有精确复制的特点,利用Simulink工具箱对关键技术中的采样量化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给后期工程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

    2009年17期 v.32;No.304 46-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射频存储系统关键技术仿真研究

    李廷军;

    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采用高速采样和数字存储作为其技术基础,具有对射频和微波信号的存储和再现能力,在雷达回波信号发生器、雷达综合测试仪和各类通用信号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其对通用信号有精确复制的特点,利用Simulink工具箱对关键技术中的采样量化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给后期工程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

    2009年17期 v.32;No.304 46-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阶累积量在欠定盲源分离中信源数目估计的应用

    冷巨昕;张扬;唐斌;

    源数目估计在盲处理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欠定条件下信号源数目的估计是已有盲分离算法中一个未解决的难题。通过利用高阶累积量的扩展特性提高估计的分辨性能,研究并分析了在通信侦查中基于高阶累积量的源数估计方法的优化过程,并将此过程应用在通信侦查中欠定条件下的信号源个数估计问题中。最后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过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还研究了噪声和样本对不同信号模型的影响。

    2009年17期 v.32;No.304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高阶累积量在欠定盲源分离中信源数目估计的应用

    冷巨昕;张扬;唐斌;

    源数目估计在盲处理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欠定条件下信号源数目的估计是已有盲分离算法中一个未解决的难题。通过利用高阶累积量的扩展特性提高估计的分辨性能,研究并分析了在通信侦查中基于高阶累积量的源数估计方法的优化过程,并将此过程应用在通信侦查中欠定条件下的信号源个数估计问题中。最后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过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还研究了噪声和样本对不同信号模型的影响。

    2009年17期 v.32;No.304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高阶累积量在欠定盲源分离中信源数目估计的应用

    冷巨昕;张扬;唐斌;

    源数目估计在盲处理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欠定条件下信号源数目的估计是已有盲分离算法中一个未解决的难题。通过利用高阶累积量的扩展特性提高估计的分辨性能,研究并分析了在通信侦查中基于高阶累积量的源数估计方法的优化过程,并将此过程应用在通信侦查中欠定条件下的信号源个数估计问题中。最后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过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还研究了噪声和样本对不同信号模型的影响。

    2009年17期 v.32;No.304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信息战条件下敌我识别技术研究

    唐琳;黄猛;胡世安;张杰;

    敌我识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场中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高科技条件下现代战场中的敌我目标识别问题,一直是国际雷达领域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主攻方向。系统地介绍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工作模式,给出了基于贝叶斯原理的目标综合识别方法,并将贝叶斯目标属性识别算法应用于敌我目标综合识别系统中,实现了信息战条件下对敌我目标的属性判别。

    2009年17期 v.32;No.304 53-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信息战条件下敌我识别技术研究

    唐琳;黄猛;胡世安;张杰;

    敌我识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场中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高科技条件下现代战场中的敌我目标识别问题,一直是国际雷达领域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主攻方向。系统地介绍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工作模式,给出了基于贝叶斯原理的目标综合识别方法,并将贝叶斯目标属性识别算法应用于敌我目标综合识别系统中,实现了信息战条件下对敌我目标的属性判别。

    2009年17期 v.32;No.304 53-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信息战条件下敌我识别技术研究

    唐琳;黄猛;胡世安;张杰;

    敌我识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场中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高科技条件下现代战场中的敌我目标识别问题,一直是国际雷达领域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主攻方向。系统地介绍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工作模式,给出了基于贝叶斯原理的目标综合识别方法,并将贝叶斯目标属性识别算法应用于敌我目标综合识别系统中,实现了信息战条件下对敌我目标的属性判别。

    2009年17期 v.32;No.304 53-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Protel 99 SE在某装备随动系统电路仿真中的应用

    贺从林;张彦斌;

    某高炮系统是我军较为先进的一种防空武器系统。其随动系统电路器件多、结构复杂,检测与故障诊断难度大,不利于该装备的维修保障。应用电路仿真软件Protel 99 SE对该随动系统主要电路板进行仿真,通过改变相关元器件的值,分析响应信号波形及输出值的变化,为该装备随动系统电路板的检测和故障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为该系统故障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方法。同时该系统也可以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扩大知识面。

    2009年17期 v.32;No.304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Protel 99 SE在某装备随动系统电路仿真中的应用

    贺从林;张彦斌;

    某高炮系统是我军较为先进的一种防空武器系统。其随动系统电路器件多、结构复杂,检测与故障诊断难度大,不利于该装备的维修保障。应用电路仿真软件Protel 99 SE对该随动系统主要电路板进行仿真,通过改变相关元器件的值,分析响应信号波形及输出值的变化,为该装备随动系统电路板的检测和故障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为该系统故障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方法。同时该系统也可以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扩大知识面。

    2009年17期 v.32;No.304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Protel 99 SE在某装备随动系统电路仿真中的应用

    贺从林;张彦斌;

    某高炮系统是我军较为先进的一种防空武器系统。其随动系统电路器件多、结构复杂,检测与故障诊断难度大,不利于该装备的维修保障。应用电路仿真软件Protel 99 SE对该随动系统主要电路板进行仿真,通过改变相关元器件的值,分析响应信号波形及输出值的变化,为该装备随动系统电路板的检测和故障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为该系统故障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方法。同时该系统也可以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扩大知识面。

    2009年17期 v.32;No.304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卫星测控链路中PM,BPSK,QPSK调制实时识别算法研究

    曾磊;陈铖;郭虹;

    针对卫星测控链路中大量使用的PM,BPSK,QPSK调制信号的实时识别问题,提出基于信号频谱特性的分类算法。首先在理论上分析PM信号的频谱特性、BPSK的二倍频频谱特性、QPSK二倍频和四倍频频谱特性,并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然后根据这三种信号的频谱特征探讨了实时识别的方法,并给出具体实现算法。用Matlab进行计算机仿真,其结果表明识别率较高,实际应用也证明此算法可行。

    2009年17期 v.32;No.304 59-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卫星测控链路中PM,BPSK,QPSK调制实时识别算法研究

    曾磊;陈铖;郭虹;

    针对卫星测控链路中大量使用的PM,BPSK,QPSK调制信号的实时识别问题,提出基于信号频谱特性的分类算法。首先在理论上分析PM信号的频谱特性、BPSK的二倍频频谱特性、QPSK二倍频和四倍频频谱特性,并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然后根据这三种信号的频谱特征探讨了实时识别的方法,并给出具体实现算法。用Matlab进行计算机仿真,其结果表明识别率较高,实际应用也证明此算法可行。

    2009年17期 v.32;No.304 59-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卫星测控链路中PM,BPSK,QPSK调制实时识别算法研究

    曾磊;陈铖;郭虹;

    针对卫星测控链路中大量使用的PM,BPSK,QPSK调制信号的实时识别问题,提出基于信号频谱特性的分类算法。首先在理论上分析PM信号的频谱特性、BPSK的二倍频频谱特性、QPSK二倍频和四倍频频谱特性,并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然后根据这三种信号的频谱特征探讨了实时识别的方法,并给出具体实现算法。用Matlab进行计算机仿真,其结果表明识别率较高,实际应用也证明此算法可行。

    2009年17期 v.32;No.304 59-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研究及其未来发展

    王世强;侯妍;

    卫星通信将在未来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美国现有的先进卫星通信系统中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在现代通信中用户对各种通信业务的需求状况,对当前所拥有的各种先进卫星通信技术进行跟踪研究,并对未来先进技术条件支撑下的卫星通信的发展进行展望,得出先进技术的应用将是卫星通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009年17期 v.32;No.30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研究及其未来发展

    王世强;侯妍;

    卫星通信将在未来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美国现有的先进卫星通信系统中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在现代通信中用户对各种通信业务的需求状况,对当前所拥有的各种先进卫星通信技术进行跟踪研究,并对未来先进技术条件支撑下的卫星通信的发展进行展望,得出先进技术的应用将是卫星通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009年17期 v.32;No.30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研究及其未来发展

    王世强;侯妍;

    卫星通信将在未来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美国现有的先进卫星通信系统中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在现代通信中用户对各种通信业务的需求状况,对当前所拥有的各种先进卫星通信技术进行跟踪研究,并对未来先进技术条件支撑下的卫星通信的发展进行展望,得出先进技术的应用将是卫星通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009年17期 v.32;No.30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信息安全

  • 基于环境模拟的入侵检测系统测试方法

    蔡林毅;田园;薛媛;

    入侵检测系统(IDS)已经成为保障网络安全不可缺少的环节,对IDS的评估和测试是验证IDS系统有效性的必要手段。讨论了入侵检测系统测试的目的和测试的性能指标,基于对现实网络环境的模拟,建立测试环境,并在此测试环境中搭建软件测试平台,阐述了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测试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验给出了仿真测试的结果。

    2009年17期 v.32;No.30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环境模拟的入侵检测系统测试方法

    蔡林毅;田园;薛媛;

    入侵检测系统(IDS)已经成为保障网络安全不可缺少的环节,对IDS的评估和测试是验证IDS系统有效性的必要手段。讨论了入侵检测系统测试的目的和测试的性能指标,基于对现实网络环境的模拟,建立测试环境,并在此测试环境中搭建软件测试平台,阐述了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测试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验给出了仿真测试的结果。

    2009年17期 v.32;No.30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环境模拟的入侵检测系统测试方法

    蔡林毅;田园;薛媛;

    入侵检测系统(IDS)已经成为保障网络安全不可缺少的环节,对IDS的评估和测试是验证IDS系统有效性的必要手段。讨论了入侵检测系统测试的目的和测试的性能指标,基于对现实网络环境的模拟,建立测试环境,并在此测试环境中搭建软件测试平台,阐述了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测试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验给出了仿真测试的结果。

    2009年17期 v.32;No.30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的网络处理结构设计

    王元龙;刘明菊;沈戈婷;崔金斗;

    对于大量数据的处理,一般的计算机很难达到及时高效的要求。设计一种网络化处理系统,它是基于Windows和Linux两个操作平台的分布式系统,系统通过消息传输中间件在不同平台的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多台服务器能够对数据进行并行处理,不但解决了数据处理速度的问题,而且由于异构系统的设计能够有效地防范病毒攻击,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70-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的网络处理结构设计

    王元龙;刘明菊;沈戈婷;崔金斗;

    对于大量数据的处理,一般的计算机很难达到及时高效的要求。设计一种网络化处理系统,它是基于Windows和Linux两个操作平台的分布式系统,系统通过消息传输中间件在不同平台的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多台服务器能够对数据进行并行处理,不但解决了数据处理速度的问题,而且由于异构系统的设计能够有效地防范病毒攻击,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70-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的网络处理结构设计

    王元龙;刘明菊;沈戈婷;崔金斗;

    对于大量数据的处理,一般的计算机很难达到及时高效的要求。设计一种网络化处理系统,它是基于Windows和Linux两个操作平台的分布式系统,系统通过消息传输中间件在不同平台的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多台服务器能够对数据进行并行处理,不但解决了数据处理速度的问题,而且由于异构系统的设计能够有效地防范病毒攻击,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70-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通讯设备

  • 大电流温升试验中铜排长度对试验误差的影响

    王博;王永祥;吕宏锐;

    大电流电器设备在温升试验中需要使用截面积比较大的铜排,而大截面铜排的导热能力强,使得铜排另端的电源或电连接端子形成的热源对试验设备温升有较大干扰,可能导致试验误差。建立一维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大电流温升试验中铜排长度对试品温升造成的误差,给出了为减小误差而必须采用的铜排最小长度。其结论对大电流配电板设计中的温升问题有一定参考作用。

    2009年17期 v.32;No.30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电流温升试验中铜排长度对试验误差的影响

    王博;王永祥;吕宏锐;

    大电流电器设备在温升试验中需要使用截面积比较大的铜排,而大截面铜排的导热能力强,使得铜排另端的电源或电连接端子形成的热源对试验设备温升有较大干扰,可能导致试验误差。建立一维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大电流温升试验中铜排长度对试品温升造成的误差,给出了为减小误差而必须采用的铜排最小长度。其结论对大电流配电板设计中的温升问题有一定参考作用。

    2009年17期 v.32;No.30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电流温升试验中铜排长度对试验误差的影响

    王博;王永祥;吕宏锐;

    大电流电器设备在温升试验中需要使用截面积比较大的铜排,而大截面铜排的导热能力强,使得铜排另端的电源或电连接端子形成的热源对试验设备温升有较大干扰,可能导致试验误差。建立一维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大电流温升试验中铜排长度对试品温升造成的误差,给出了为减小误差而必须采用的铜排最小长度。其结论对大电流配电板设计中的温升问题有一定参考作用。

    2009年17期 v.32;No.30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数字调谐滤波器原理及方案

    庄永河;孟坚;

    在无线通信中使用跳频技术是通信中主要的保密和抗干扰手段之一,系统中使用数字调谐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可以改善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比较了几种可用于实现快速变频的带通滤波器方案,引出一类适合多点精确跳频、适合射频段的数字调谐滤波器,并且对研制的数字调谐跳频滤波器原理、方案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介绍,指出结合硬件的复杂的软件技术才是设计数字调谐滤波器的关键。

    2009年17期 v.32;No.304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数字调谐滤波器原理及方案

    庄永河;孟坚;

    在无线通信中使用跳频技术是通信中主要的保密和抗干扰手段之一,系统中使用数字调谐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可以改善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比较了几种可用于实现快速变频的带通滤波器方案,引出一类适合多点精确跳频、适合射频段的数字调谐滤波器,并且对研制的数字调谐跳频滤波器原理、方案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介绍,指出结合硬件的复杂的软件技术才是设计数字调谐滤波器的关键。

    2009年17期 v.32;No.304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数字调谐滤波器原理及方案

    庄永河;孟坚;

    在无线通信中使用跳频技术是通信中主要的保密和抗干扰手段之一,系统中使用数字调谐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可以改善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比较了几种可用于实现快速变频的带通滤波器方案,引出一类适合多点精确跳频、适合射频段的数字调谐滤波器,并且对研制的数字调谐跳频滤波器原理、方案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介绍,指出结合硬件的复杂的软件技术才是设计数字调谐滤波器的关键。

    2009年17期 v.32;No.304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VR单片机的多功能电源设计

    李雪莉;张岩;

    针对嵌入式系统中存在多种不同供电电压的特点,利用AVR Butterfly提供的丰富的硬件接口资源控制一个有反馈的稳压电源,用C语言调用GCC设计软件程序,设计一种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嵌入式系统的智能电源,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输出电压,并且能够模拟多种不同电源供电情况,方便测试目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际测试中,该电源能够模拟电源掉电等嵌入式系统常遇到的电源故障,并能对不同的系统预置不同的输出电压。

    2009年17期 v.32;No.304 79-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VR单片机的多功能电源设计

    李雪莉;张岩;

    针对嵌入式系统中存在多种不同供电电压的特点,利用AVR Butterfly提供的丰富的硬件接口资源控制一个有反馈的稳压电源,用C语言调用GCC设计软件程序,设计一种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嵌入式系统的智能电源,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输出电压,并且能够模拟多种不同电源供电情况,方便测试目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际测试中,该电源能够模拟电源掉电等嵌入式系统常遇到的电源故障,并能对不同的系统预置不同的输出电压。

    2009年17期 v.32;No.304 79-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VR单片机的多功能电源设计

    李雪莉;张岩;

    针对嵌入式系统中存在多种不同供电电压的特点,利用AVR Butterfly提供的丰富的硬件接口资源控制一个有反馈的稳压电源,用C语言调用GCC设计软件程序,设计一种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嵌入式系统的智能电源,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输出电压,并且能够模拟多种不同电源供电情况,方便测试目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际测试中,该电源能够模拟电源掉电等嵌入式系统常遇到的电源故障,并能对不同的系统预置不同的输出电压。

    2009年17期 v.32;No.304 79-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PCI总线10/100Mb/s以太网卡的设计与实现

    程增艳;王丽;

    设计一款基于CPCI总线的以太网卡。基于CPCI总线,详细描述了Intel 82551以太网控制器的性能特点,并详细介绍该网卡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给出以太网控制芯片与CPCI总线以及与传输介质的电路设计,对该芯片的配置做出详细的说明。经实践证明该网卡无论在传输速率、CPU占用率和转发率上都有很好的表现。

    2009年17期 v.32;No.304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PCI总线10/100Mb/s以太网卡的设计与实现

    程增艳;王丽;

    设计一款基于CPCI总线的以太网卡。基于CPCI总线,详细描述了Intel 82551以太网控制器的性能特点,并详细介绍该网卡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给出以太网控制芯片与CPCI总线以及与传输介质的电路设计,对该芯片的配置做出详细的说明。经实践证明该网卡无论在传输速率、CPU占用率和转发率上都有很好的表现。

    2009年17期 v.32;No.304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PCI总线10/100Mb/s以太网卡的设计与实现

    程增艳;王丽;

    设计一款基于CPCI总线的以太网卡。基于CPCI总线,详细描述了Intel 82551以太网控制器的性能特点,并详细介绍该网卡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给出以太网控制芯片与CPCI总线以及与传输介质的电路设计,对该芯片的配置做出详细的说明。经实践证明该网卡无论在传输速率、CPU占用率和转发率上都有很好的表现。

    2009年17期 v.32;No.304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处理金属和介质混合结构连接边界的新方法

    王博明;王鹏;

    首先研究了金属/介质界面的连续性条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金属/介质混合结构散射问题的矩量法解中金属/介质连接边界新处理方法。考虑到电流、电场和磁场的连续性,流过金属面和介质面连接边界的等效表面电流可以看作介质面电流,并用相同的方法处理。该方法相比于现有方法,可以直接得到满秩的阻抗矩阵,具有处理简单,内存需求小等特点。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85-8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处理金属和介质混合结构连接边界的新方法

    王博明;王鹏;

    首先研究了金属/介质界面的连续性条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金属/介质混合结构散射问题的矩量法解中金属/介质连接边界新处理方法。考虑到电流、电场和磁场的连续性,流过金属面和介质面连接边界的等效表面电流可以看作介质面电流,并用相同的方法处理。该方法相比于现有方法,可以直接得到满秩的阻抗矩阵,具有处理简单,内存需求小等特点。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85-8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处理金属和介质混合结构连接边界的新方法

    王博明;王鹏;

    首先研究了金属/介质界面的连续性条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金属/介质混合结构散射问题的矩量法解中金属/介质连接边界新处理方法。考虑到电流、电场和磁场的连续性,流过金属面和介质面连接边界的等效表面电流可以看作介质面电流,并用相同的方法处理。该方法相比于现有方法,可以直接得到满秩的阻抗矩阵,具有处理简单,内存需求小等特点。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85-8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μC/OS-Ⅱ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设计

    王安义;童娇娇;王晋;

    介绍了通过在ARM7系列微处理器TMS470R1A288上移植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开发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方案。对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在TMS470R1A288上的移植做了简要介绍,详细描述了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与传统的51单片机开发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相比,使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及高性能的TMS470R1A288微控制器设计出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其实时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大大提高,同时具有更低的成本。

    2009年17期 v.32;No.304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μC/OS-Ⅱ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设计

    王安义;童娇娇;王晋;

    介绍了通过在ARM7系列微处理器TMS470R1A288上移植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开发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方案。对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在TMS470R1A288上的移植做了简要介绍,详细描述了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与传统的51单片机开发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相比,使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及高性能的TMS470R1A288微控制器设计出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其实时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大大提高,同时具有更低的成本。

    2009年17期 v.32;No.304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μC/OS-Ⅱ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设计

    王安义;童娇娇;王晋;

    介绍了通过在ARM7系列微处理器TMS470R1A288上移植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开发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方案。对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在TMS470R1A288上的移植做了简要介绍,详细描述了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与传统的51单片机开发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相比,使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及高性能的TMS470R1A288微控制器设计出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其实时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大大提高,同时具有更低的成本。

    2009年17期 v.32;No.304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补偿电铁谐波及无功电流的有源滤波器的研究

    陈莉;

    研究应用于补偿电铁谐波及无功电流的单相有源滤波器,基于鉴相原理的谐波及无功电流检测法适合于作为电铁谐波及无功电流的检测方法,改进的三角波调制电流控制方法能对电铁系统中的谐波及无功电流起到很好的补偿作用。仿真结果表明有源滤波器能够达到综合补偿的目的。

    2009年17期 v.32;No.304 90-9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补偿电铁谐波及无功电流的有源滤波器的研究

    陈莉;

    研究应用于补偿电铁谐波及无功电流的单相有源滤波器,基于鉴相原理的谐波及无功电流检测法适合于作为电铁谐波及无功电流的检测方法,改进的三角波调制电流控制方法能对电铁系统中的谐波及无功电流起到很好的补偿作用。仿真结果表明有源滤波器能够达到综合补偿的目的。

    2009年17期 v.32;No.304 90-9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补偿电铁谐波及无功电流的有源滤波器的研究

    陈莉;

    研究应用于补偿电铁谐波及无功电流的单相有源滤波器,基于鉴相原理的谐波及无功电流检测法适合于作为电铁谐波及无功电流的检测方法,改进的三角波调制电流控制方法能对电铁系统中的谐波及无功电流起到很好的补偿作用。仿真结果表明有源滤波器能够达到综合补偿的目的。

    2009年17期 v.32;No.304 90-9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信息

测试·测量·自动化_数控技术

  • 基于ARM9的嵌入式仿人机器人传感器系统设计

    蒋海林;贾哲;张国良;张维平;

    依据DF-1仿人机器人需要实现的功能,利用超声波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各自的优点,设计了基于超声和红外的ARM9嵌入式仿人机器人传感器系统。该系统采用红外传感器补偿了超声波传感器的检测盲区,使移动机器人具有更大的感测范围。试验验证了该传感器系统的有效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RM9的嵌入式仿人机器人传感器系统设计

    蒋海林;贾哲;张国良;张维平;

    依据DF-1仿人机器人需要实现的功能,利用超声波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各自的优点,设计了基于超声和红外的ARM9嵌入式仿人机器人传感器系统。该系统采用红外传感器补偿了超声波传感器的检测盲区,使移动机器人具有更大的感测范围。试验验证了该传感器系统的有效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RM9的嵌入式仿人机器人传感器系统设计

    蒋海林;贾哲;张国良;张维平;

    依据DF-1仿人机器人需要实现的功能,利用超声波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各自的优点,设计了基于超声和红外的ARM9嵌入式仿人机器人传感器系统。该系统采用红外传感器补偿了超声波传感器的检测盲区,使移动机器人具有更大的感测范围。试验验证了该传感器系统的有效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胡晓玲;康海静;

    对现场参量准确的测量是高性能温度控制的基础。以单片机AT89C51作为温度监控核心部件,采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运算放大器、A/D转换器等构成温度采集模块,通过对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值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运算处理,并采用RS 485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实现一种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转换速度快、精度高、控制能力强等特点。

    2009年17期 v.32;No.304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胡晓玲;康海静;

    对现场参量准确的测量是高性能温度控制的基础。以单片机AT89C51作为温度监控核心部件,采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运算放大器、A/D转换器等构成温度采集模块,通过对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值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运算处理,并采用RS 485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实现一种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转换速度快、精度高、控制能力强等特点。

    2009年17期 v.32;No.304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胡晓玲;康海静;

    对现场参量准确的测量是高性能温度控制的基础。以单片机AT89C51作为温度监控核心部件,采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运算放大器、A/D转换器等构成温度采集模块,通过对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值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运算处理,并采用RS 485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实现一种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转换速度快、精度高、控制能力强等特点。

    2009年17期 v.32;No.304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8051F040的模型车无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程寅;张为公;赵马泉;王东;

    为了给汽车耐久性试验的驾驶机器人提供仿真驾驶平台,实现对模型车运动的无线控制,设计了由无线收发单元与运动控制单元组成的模型车无线控制系统。系统以单片机C8051F040为控制核心,使用基于ZigBee的无线收发芯片CC2431与上位机通讯。通过接受上位机的信号,系统能实现机器人仿真驾驶,对机器人驾驶算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2009年17期 v.32;No.304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8051F040的模型车无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程寅;张为公;赵马泉;王东;

    为了给汽车耐久性试验的驾驶机器人提供仿真驾驶平台,实现对模型车运动的无线控制,设计了由无线收发单元与运动控制单元组成的模型车无线控制系统。系统以单片机C8051F040为控制核心,使用基于ZigBee的无线收发芯片CC2431与上位机通讯。通过接受上位机的信号,系统能实现机器人仿真驾驶,对机器人驾驶算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2009年17期 v.32;No.304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8051F040的模型车无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程寅;张为公;赵马泉;王东;

    为了给汽车耐久性试验的驾驶机器人提供仿真驾驶平台,实现对模型车运动的无线控制,设计了由无线收发单元与运动控制单元组成的模型车无线控制系统。系统以单片机C8051F040为控制核心,使用基于ZigBee的无线收发芯片CC2431与上位机通讯。通过接受上位机的信号,系统能实现机器人仿真驾驶,对机器人驾驶算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2009年17期 v.32;No.304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FM3164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张帆;吴军利;

    FM3164是RAMTRO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采用I2C总线,是集串行存储器、实时时钟、看门狗、复位电路、低电压检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强大芯片。与其他串行存储器相比,FM3164具有没有写延时,读写次数可达上百亿次,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主要介绍FM3164的组成原理和基本功能,并结合它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给出实际应用方法,实现报警过程中信息快速、准确的存储。

    2009年17期 v.32;No.304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FM3164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张帆;吴军利;

    FM3164是RAMTRO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采用I2C总线,是集串行存储器、实时时钟、看门狗、复位电路、低电压检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强大芯片。与其他串行存储器相比,FM3164具有没有写延时,读写次数可达上百亿次,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主要介绍FM3164的组成原理和基本功能,并结合它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给出实际应用方法,实现报警过程中信息快速、准确的存储。

    2009年17期 v.32;No.304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FM3164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张帆;吴军利;

    FM3164是RAMTRO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采用I2C总线,是集串行存储器、实时时钟、看门狗、复位电路、低电压检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强大芯片。与其他串行存储器相比,FM3164具有没有写延时,读写次数可达上百亿次,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主要介绍FM3164的组成原理和基本功能,并结合它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给出实际应用方法,实现报警过程中信息快速、准确的存储。

    2009年17期 v.32;No.304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单片机实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

    贾正松;

    针对公共场所用电浪费现象,以AT89C52为核心,提出一种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光照检测相结合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对光线的强弱和室内是否有人的判断自动实现开关灯,达到节能的目的。经实验证明,该方案可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09年17期 v.32;No.304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2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单片机实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

    贾正松;

    针对公共场所用电浪费现象,以AT89C52为核心,提出一种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光照检测相结合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对光线的强弱和室内是否有人的判断自动实现开关灯,达到节能的目的。经实验证明,该方案可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09年17期 v.32;No.304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2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单片机实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

    贾正松;

    针对公共场所用电浪费现象,以AT89C52为核心,提出一种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光照检测相结合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对光线的强弱和室内是否有人的判断自动实现开关灯,达到节能的目的。经实验证明,该方案可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09年17期 v.32;No.304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2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测试·测量·自动化_自动化技术

  • 复杂场景中的自动人群密度估计

    杨裕;朱秋煜;吴喜梅;

    人群密度估计在场景监控中至关重要,它对人群安全以及现场管理调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现有的人群密度估计的方法均要求基于简单背景。提出一种基于纹理分析且适用于复杂场景的人群密度估计方法,使用自适应背景更新及模板屏蔽的方法来克服复杂背景的影响,并使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分析方法提取人群密度特征,进而利用支撑向量机进行密度估计。对基于视频的人群图像实验表明,该方法较以前的方法更加准确有效。

    2009年17期 v.32;No.304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复杂场景中的自动人群密度估计

    杨裕;朱秋煜;吴喜梅;

    人群密度估计在场景监控中至关重要,它对人群安全以及现场管理调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现有的人群密度估计的方法均要求基于简单背景。提出一种基于纹理分析且适用于复杂场景的人群密度估计方法,使用自适应背景更新及模板屏蔽的方法来克服复杂背景的影响,并使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分析方法提取人群密度特征,进而利用支撑向量机进行密度估计。对基于视频的人群图像实验表明,该方法较以前的方法更加准确有效。

    2009年17期 v.32;No.304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复杂场景中的自动人群密度估计

    杨裕;朱秋煜;吴喜梅;

    人群密度估计在场景监控中至关重要,它对人群安全以及现场管理调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现有的人群密度估计的方法均要求基于简单背景。提出一种基于纹理分析且适用于复杂场景的人群密度估计方法,使用自适应背景更新及模板屏蔽的方法来克服复杂背景的影响,并使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分析方法提取人群密度特征,进而利用支撑向量机进行密度估计。对基于视频的人群图像实验表明,该方法较以前的方法更加准确有效。

    2009年17期 v.32;No.304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Multisim在电子线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袁丽平;

    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设备有限、老化和损坏等问题,利用仿真软件Multisim 9的功能及特点,对电路分析课程中RC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模电课程中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实用性强,不但能直观地查看仿真结果,而且能有效地降低教学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2009年17期 v.32;No.304 112-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Multisim在电子线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袁丽平;

    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设备有限、老化和损坏等问题,利用仿真软件Multisim 9的功能及特点,对电路分析课程中RC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模电课程中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实用性强,不但能直观地查看仿真结果,而且能有效地降低教学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2009年17期 v.32;No.304 112-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Multisim在电子线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袁丽平;

    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设备有限、老化和损坏等问题,利用仿真软件Multisim 9的功能及特点,对电路分析课程中RC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模电课程中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实用性强,不但能直观地查看仿真结果,而且能有效地降低教学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2009年17期 v.32;No.304 112-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 TCL PLI联合仿真下的芯片验证方法研究

    潘闻融;周智;

    提出一套分层次的芯片验证架构理论和基于此验证架构下的各个验证组件的构造原理,并且描述了具体实现的方法。介绍使用C语言扩展TCL脚本语言的方法以及使用C语言扩展Verilog语言的PLI方法,通过使用共享缓存技术实现了验证组件的互联。最后基于Modelsim仿真工具编程实现了C++,TCL和PLI联合仿真验证环境的搭建。为目前芯片验证方法提出了一套现实的解决方案。

    2009年17期 v.32;No.304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 TCL PLI联合仿真下的芯片验证方法研究

    潘闻融;周智;

    提出一套分层次的芯片验证架构理论和基于此验证架构下的各个验证组件的构造原理,并且描述了具体实现的方法。介绍使用C语言扩展TCL脚本语言的方法以及使用C语言扩展Verilog语言的PLI方法,通过使用共享缓存技术实现了验证组件的互联。最后基于Modelsim仿真工具编程实现了C++,TCL和PLI联合仿真验证环境的搭建。为目前芯片验证方法提出了一套现实的解决方案。

    2009年17期 v.32;No.304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 TCL PLI联合仿真下的芯片验证方法研究

    潘闻融;周智;

    提出一套分层次的芯片验证架构理论和基于此验证架构下的各个验证组件的构造原理,并且描述了具体实现的方法。介绍使用C语言扩展TCL脚本语言的方法以及使用C语言扩展Verilog语言的PLI方法,通过使用共享缓存技术实现了验证组件的互联。最后基于Modelsim仿真工具编程实现了C++,TCL和PLI联合仿真验证环境的搭建。为目前芯片验证方法提出了一套现实的解决方案。

    2009年17期 v.32;No.304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的DSP实现

    何翔;刘大健;

    语音识别是人机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一,目前正广泛应用于控制、通信、消费等行业。介绍一种基于DSP的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对以TMS320VC5402芯片为核心的系统硬件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TLC320AD50C对语音信号进行A/D转换,通过TMS30VC5402对语音信号进行训练和识别,并由LCD显示结果;该系统核心识别算法采用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主要流程包括预处理、端点检测、提取特征值、模式匹配和模板训练,取得了很好的识别效果。所做的研究工作,是为汉语孤立词语音识别进入商业化进行有效的探索。

    2009年17期 v.32;No.304 118-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的DSP实现

    何翔;刘大健;

    语音识别是人机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一,目前正广泛应用于控制、通信、消费等行业。介绍一种基于DSP的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对以TMS320VC5402芯片为核心的系统硬件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TLC320AD50C对语音信号进行A/D转换,通过TMS30VC5402对语音信号进行训练和识别,并由LCD显示结果;该系统核心识别算法采用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主要流程包括预处理、端点检测、提取特征值、模式匹配和模板训练,取得了很好的识别效果。所做的研究工作,是为汉语孤立词语音识别进入商业化进行有效的探索。

    2009年17期 v.32;No.304 118-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的DSP实现

    何翔;刘大健;

    语音识别是人机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一,目前正广泛应用于控制、通信、消费等行业。介绍一种基于DSP的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对以TMS320VC5402芯片为核心的系统硬件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TLC320AD50C对语音信号进行A/D转换,通过TMS30VC5402对语音信号进行训练和识别,并由LCD显示结果;该系统核心识别算法采用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主要流程包括预处理、端点检测、提取特征值、模式匹配和模板训练,取得了很好的识别效果。所做的研究工作,是为汉语孤立词语音识别进入商业化进行有效的探索。

    2009年17期 v.32;No.304 118-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Matlab应用于大规模电网络的节点分析法

    于舒娟;史学军;

    Matlab软件的优点之一是采用的计算表达式几乎与数学表达式相同,它可以使复杂的矩阵运算和复数运算变得非常简单。给出基于大规模电网络的节点方程矩阵形式,并通过具体示例演示,将Matlab软件与电路分析法结合起来可以解决只能列出方程而无法手工求解的复杂电路问题,这表明将Matlab软件与电路理论分析教学相结合是电路分析课程教改的方向之一。

    2009年17期 v.32;No.304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Matlab应用于大规模电网络的节点分析法

    于舒娟;史学军;

    Matlab软件的优点之一是采用的计算表达式几乎与数学表达式相同,它可以使复杂的矩阵运算和复数运算变得非常简单。给出基于大规模电网络的节点方程矩阵形式,并通过具体示例演示,将Matlab软件与电路分析法结合起来可以解决只能列出方程而无法手工求解的复杂电路问题,这表明将Matlab软件与电路理论分析教学相结合是电路分析课程教改的方向之一。

    2009年17期 v.32;No.304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Matlab应用于大规模电网络的节点分析法

    于舒娟;史学军;

    Matlab软件的优点之一是采用的计算表达式几乎与数学表达式相同,它可以使复杂的矩阵运算和复数运算变得非常简单。给出基于大规模电网络的节点方程矩阵形式,并通过具体示例演示,将Matlab软件与电路分析法结合起来可以解决只能列出方程而无法手工求解的复杂电路问题,这表明将Matlab软件与电路理论分析教学相结合是电路分析课程教改的方向之一。

    2009年17期 v.32;No.304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估计与表达

    涂启志;

    测量不确定度是近30年来计量界在总结大量测量实践和误差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尤其近10多年来在计算方法上提出了新的原则,是一个新的概念。其方法主要从不确定度的A类、B类评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及其扩展不确定度等四个方面来表示测量结果,从而在各个学科之间和国家之间逐步统一计量测试结果的表达,更利于无误地互相利用测量结果。

    2009年17期 v.32;No.304 124-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估计与表达

    涂启志;

    测量不确定度是近30年来计量界在总结大量测量实践和误差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尤其近10多年来在计算方法上提出了新的原则,是一个新的概念。其方法主要从不确定度的A类、B类评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及其扩展不确定度等四个方面来表示测量结果,从而在各个学科之间和国家之间逐步统一计量测试结果的表达,更利于无误地互相利用测量结果。

    2009年17期 v.32;No.304 124-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估计与表达

    涂启志;

    测量不确定度是近30年来计量界在总结大量测量实践和误差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尤其近10多年来在计算方法上提出了新的原则,是一个新的概念。其方法主要从不确定度的A类、B类评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及其扩展不确定度等四个方面来表示测量结果,从而在各个学科之间和国家之间逐步统一计量测试结果的表达,更利于无误地互相利用测量结果。

    2009年17期 v.32;No.304 124-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VFP的民营企业评估管理信息系统

    王娟;满红芳;

    面对民营企业评估过程中种类繁多的数据和报表,手工处理方式已经明显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步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评估过程的管理成为一种趋势,基于VFP的评估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完全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更加人性化的友好界面,简洁易读的算法,实现了方便快捷的录入、分类、查询、统计、报表打印等功能,使民营企业评估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9年17期 v.32;No.304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VFP的民营企业评估管理信息系统

    王娟;满红芳;

    面对民营企业评估过程中种类繁多的数据和报表,手工处理方式已经明显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步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评估过程的管理成为一种趋势,基于VFP的评估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完全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更加人性化的友好界面,简洁易读的算法,实现了方便快捷的录入、分类、查询、统计、报表打印等功能,使民营企业评估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9年17期 v.32;No.304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VFP的民营企业评估管理信息系统

    王娟;满红芳;

    面对民营企业评估过程中种类繁多的数据和报表,手工处理方式已经明显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步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评估过程的管理成为一种趋势,基于VFP的评估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完全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更加人性化的友好界面,简洁易读的算法,实现了方便快捷的录入、分类、查询、统计、报表打印等功能,使民营企业评估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9年17期 v.32;No.304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x+PlusⅡ和VHDL的电子密码锁设计

    高倩;谢海良;

    以Max+PlusⅡ和VHDL硬件语言作为平台,设计出的电子密码锁具有高可靠性和高保密性,并具有密码预置、误码锁死及开锁音乐提示等功能。因其具有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升级和改进等优点,已成为现代安全防盗的首选。

    2009年17期 v.32;No.304 131-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x+PlusⅡ和VHDL的电子密码锁设计

    高倩;谢海良;

    以Max+PlusⅡ和VHDL硬件语言作为平台,设计出的电子密码锁具有高可靠性和高保密性,并具有密码预置、误码锁死及开锁音乐提示等功能。因其具有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升级和改进等优点,已成为现代安全防盗的首选。

    2009年17期 v.32;No.304 131-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x+PlusⅡ和VHDL的电子密码锁设计

    高倩;谢海良;

    以Max+PlusⅡ和VHDL硬件语言作为平台,设计出的电子密码锁具有高可靠性和高保密性,并具有密码预置、误码锁死及开锁音乐提示等功能。因其具有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升级和改进等优点,已成为现代安全防盗的首选。

    2009年17期 v.32;No.304 131-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测试·测量·自动化_测控技术

  • 基于以太网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刘中华;黄宴委;王惠;

    近年来,桥梁健康监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相应的监控软件的开发却很滞后。介绍了基于VC++软件平台开发出来的桥梁健康监测软件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套接口Socket编程实现了采集数据的以太网传输,然后通过两个线程将采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实时曲线,同时将数据保存到Excel文件。利用该软件系统和基于DSP芯片设计的监测仪,能够实现桥梁健康的在线实时监测。

    2009年17期 v.32;No.304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以太网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刘中华;黄宴委;王惠;

    近年来,桥梁健康监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相应的监控软件的开发却很滞后。介绍了基于VC++软件平台开发出来的桥梁健康监测软件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套接口Socket编程实现了采集数据的以太网传输,然后通过两个线程将采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实时曲线,同时将数据保存到Excel文件。利用该软件系统和基于DSP芯片设计的监测仪,能够实现桥梁健康的在线实时监测。

    2009年17期 v.32;No.304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以太网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刘中华;黄宴委;王惠;

    近年来,桥梁健康监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相应的监控软件的开发却很滞后。介绍了基于VC++软件平台开发出来的桥梁健康监测软件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套接口Socket编程实现了采集数据的以太网传输,然后通过两个线程将采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实时曲线,同时将数据保存到Excel文件。利用该软件系统和基于DSP芯片设计的监测仪,能够实现桥梁健康的在线实时监测。

    2009年17期 v.32;No.304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HT10的便携式数显温湿度检测仪的设计

    张中华;王泽勇;高晓蓉;王黎;赵全轲;

    设计的便携式数显温湿度检测仪可以代替传统的模拟温湿度计用于日常生活的温度和湿度的测量,采用瑞士Sensirion公司生产的具有I2C总线接口的单片全校准数字式相对湿度和温度传感器SHT10,同时采用时钟芯片,记录温度湿度同时还可以记录日期与时间,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此便携式数显温湿度检测仪还扩展有串口,利用VB语言开发的温度湿度数据接收软件可以把数据传送到PC机。

    2009年17期 v.32;No.304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HT10的便携式数显温湿度检测仪的设计

    张中华;王泽勇;高晓蓉;王黎;赵全轲;

    设计的便携式数显温湿度检测仪可以代替传统的模拟温湿度计用于日常生活的温度和湿度的测量,采用瑞士Sensirion公司生产的具有I2C总线接口的单片全校准数字式相对湿度和温度传感器SHT10,同时采用时钟芯片,记录温度湿度同时还可以记录日期与时间,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此便携式数显温湿度检测仪还扩展有串口,利用VB语言开发的温度湿度数据接收软件可以把数据传送到PC机。

    2009年17期 v.32;No.304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HT10的便携式数显温湿度检测仪的设计

    张中华;王泽勇;高晓蓉;王黎;赵全轲;

    设计的便携式数显温湿度检测仪可以代替传统的模拟温湿度计用于日常生活的温度和湿度的测量,采用瑞士Sensirion公司生产的具有I2C总线接口的单片全校准数字式相对湿度和温度传感器SHT10,同时采用时钟芯片,记录温度湿度同时还可以记录日期与时间,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此便携式数显温湿度检测仪还扩展有串口,利用VB语言开发的温度湿度数据接收软件可以把数据传送到PC机。

    2009年17期 v.32;No.304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

    杨烨;董惠;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体积小、能耗低、存储和通信能力有限等特点,从ZigBee协议栈的结构特点出发,提出一种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方案。详细地阐述了构成传感器节点的各个模块的设计,即采用了CC2430芯片作为核心元件,使用温湿度传感器SHT11进行温湿度数据采集,并给出了节点软件设计方案。经过测试证明,该节点运行稳定可靠并具有较高的通信效率。

    2009年17期 v.32;No.304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

    杨烨;董惠;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体积小、能耗低、存储和通信能力有限等特点,从ZigBee协议栈的结构特点出发,提出一种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方案。详细地阐述了构成传感器节点的各个模块的设计,即采用了CC2430芯片作为核心元件,使用温湿度传感器SHT11进行温湿度数据采集,并给出了节点软件设计方案。经过测试证明,该节点运行稳定可靠并具有较高的通信效率。

    2009年17期 v.32;No.304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

    杨烨;董惠;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体积小、能耗低、存储和通信能力有限等特点,从ZigBee协议栈的结构特点出发,提出一种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方案。详细地阐述了构成传感器节点的各个模块的设计,即采用了CC2430芯片作为核心元件,使用温湿度传感器SHT11进行温湿度数据采集,并给出了节点软件设计方案。经过测试证明,该节点运行稳定可靠并具有较高的通信效率。

    2009年17期 v.32;No.304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虚拟仪器的浊度测试系统的设计

    贾权;郭计云;王晓亮;

    针对水处理中浊度的测试,研究开发以PC为硬件平台,以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的LabVIEW软件为开发平台,配合必要的传感器、信号调理器和单片机组成的浊度测试系统。该系统在计算机上通过软件控制数据采集,进行信号处理分析并显示结果,能满足实际浊度测试分析的需要。这种方案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较高的性价比,且易于开发。

    2009年17期 v.32;No.304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虚拟仪器的浊度测试系统的设计

    贾权;郭计云;王晓亮;

    针对水处理中浊度的测试,研究开发以PC为硬件平台,以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的LabVIEW软件为开发平台,配合必要的传感器、信号调理器和单片机组成的浊度测试系统。该系统在计算机上通过软件控制数据采集,进行信号处理分析并显示结果,能满足实际浊度测试分析的需要。这种方案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较高的性价比,且易于开发。

    2009年17期 v.32;No.304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虚拟仪器的浊度测试系统的设计

    贾权;郭计云;王晓亮;

    针对水处理中浊度的测试,研究开发以PC为硬件平台,以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的LabVIEW软件为开发平台,配合必要的传感器、信号调理器和单片机组成的浊度测试系统。该系统在计算机上通过软件控制数据采集,进行信号处理分析并显示结果,能满足实际浊度测试分析的需要。这种方案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较高的性价比,且易于开发。

    2009年17期 v.32;No.304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感应式高压测量法

    李许立;

    高压隔离开关是高压线路与变电站的分界点。在高压隔离开关之外的高压线路上是不允许变电站装设任何电器设备的。针对着普通电压互感器必须与高压线路相连才能测量电压的不足,提出一种感应式高压测量方法。此方法可不接触高压线路而测量线路电压,使得变电站增加了一种对高压线路的检测手段。通过对本系统各个部分的构成和分析得出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的结论。

    2009年17期 v.32;No.304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感应式高压测量法

    李许立;

    高压隔离开关是高压线路与变电站的分界点。在高压隔离开关之外的高压线路上是不允许变电站装设任何电器设备的。针对着普通电压互感器必须与高压线路相连才能测量电压的不足,提出一种感应式高压测量方法。此方法可不接触高压线路而测量线路电压,使得变电站增加了一种对高压线路的检测手段。通过对本系统各个部分的构成和分析得出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的结论。

    2009年17期 v.32;No.304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感应式高压测量法

    李许立;

    高压隔离开关是高压线路与变电站的分界点。在高压隔离开关之外的高压线路上是不允许变电站装设任何电器设备的。针对着普通电压互感器必须与高压线路相连才能测量电压的不足,提出一种感应式高压测量方法。此方法可不接触高压线路而测量线路电压,使得变电站增加了一种对高压线路的检测手段。通过对本系统各个部分的构成和分析得出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的结论。

    2009年17期 v.32;No.304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智能交通与导航

  • 基于DSP的车轮踏面擦伤检测系统

    马莉;任健;王泽勇;高晓蓉;杨凯;王黎;

    为了加强高速度电气化铁路机车的安全性,使用TI公司TMS320F2812芯片设计多通道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该系统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列车行进中踏面与轨道产生的振动信号,并利用芯片内的串行通信接口与PC机实现通信,完成振动信号的采集传输,采用小波分析处理信号,由于小波分析的多分辨率特性,对非平稳信号的处理比傅里叶变换更有优势。此外,还利用数据的统计特性确定了判断车轮踏面擦伤点的阈值,经过实践验证表明,该系统可以准确检测出踏面有擦伤的车轮。

    2009年17期 v.32;No.304 149-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SP的车轮踏面擦伤检测系统

    马莉;任健;王泽勇;高晓蓉;杨凯;王黎;

    为了加强高速度电气化铁路机车的安全性,使用TI公司TMS320F2812芯片设计多通道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该系统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列车行进中踏面与轨道产生的振动信号,并利用芯片内的串行通信接口与PC机实现通信,完成振动信号的采集传输,采用小波分析处理信号,由于小波分析的多分辨率特性,对非平稳信号的处理比傅里叶变换更有优势。此外,还利用数据的统计特性确定了判断车轮踏面擦伤点的阈值,经过实践验证表明,该系统可以准确检测出踏面有擦伤的车轮。

    2009年17期 v.32;No.304 149-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SP的车轮踏面擦伤检测系统

    马莉;任健;王泽勇;高晓蓉;杨凯;王黎;

    为了加强高速度电气化铁路机车的安全性,使用TI公司TMS320F2812芯片设计多通道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该系统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列车行进中踏面与轨道产生的振动信号,并利用芯片内的串行通信接口与PC机实现通信,完成振动信号的采集传输,采用小波分析处理信号,由于小波分析的多分辨率特性,对非平稳信号的处理比傅里叶变换更有优势。此外,还利用数据的统计特性确定了判断车轮踏面擦伤点的阈值,经过实践验证表明,该系统可以准确检测出踏面有擦伤的车轮。

    2009年17期 v.32;No.304 149-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虚拟串口的GPS/GSM远程定位技术

    杨艇;何明华;苏凌杰;杨曦;

    为了以较少的资源解决远程目标定位数据传输的空间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虚拟串口的GPS/GSM远程定位技术,并将其实现。该技术将GPS技术与GSM短消息业务相结合,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构成控制单元。利用虚拟串口实现单片机与GSM模块通讯,巧妙地克服了AT89S52单片机只有一个串口的问题。利用GSM短消息作为定位数据的传输手段,在监控中心的PC机上编写监控软件就可以得到远程目标的定位信息,并可以结合电子地图直观地显示出远程目标的位置。经过长期测试,该技术稳定可靠、定位精度较高,可用于多种远程定位监控系统中。

    2009年17期 v.32;No.304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虚拟串口的GPS/GSM远程定位技术

    杨艇;何明华;苏凌杰;杨曦;

    为了以较少的资源解决远程目标定位数据传输的空间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虚拟串口的GPS/GSM远程定位技术,并将其实现。该技术将GPS技术与GSM短消息业务相结合,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构成控制单元。利用虚拟串口实现单片机与GSM模块通讯,巧妙地克服了AT89S52单片机只有一个串口的问题。利用GSM短消息作为定位数据的传输手段,在监控中心的PC机上编写监控软件就可以得到远程目标的定位信息,并可以结合电子地图直观地显示出远程目标的位置。经过长期测试,该技术稳定可靠、定位精度较高,可用于多种远程定位监控系统中。

    2009年17期 v.32;No.304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虚拟串口的GPS/GSM远程定位技术

    杨艇;何明华;苏凌杰;杨曦;

    为了以较少的资源解决远程目标定位数据传输的空间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虚拟串口的GPS/GSM远程定位技术,并将其实现。该技术将GPS技术与GSM短消息业务相结合,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构成控制单元。利用虚拟串口实现单片机与GSM模块通讯,巧妙地克服了AT89S52单片机只有一个串口的问题。利用GSM短消息作为定位数据的传输手段,在监控中心的PC机上编写监控软件就可以得到远程目标的定位信息,并可以结合电子地图直观地显示出远程目标的位置。经过长期测试,该技术稳定可靠、定位精度较高,可用于多种远程定位监控系统中。

    2009年17期 v.32;No.304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出租车系统中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

    卫小伟;

    城市出租车系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将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于城市出租车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提出了将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于城市出租车系统的具体实施措施。

    2009年17期 v.32;No.304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出租车系统中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

    卫小伟;

    城市出租车系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将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于城市出租车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提出了将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于城市出租车系统的具体实施措施。

    2009年17期 v.32;No.304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出租车系统中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

    卫小伟;

    城市出租车系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将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于城市出租车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提出了将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于城市出租车系统的具体实施措施。

    2009年17期 v.32;No.304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IS的船舶避碰系统研究

    冯燕尔;沈晓群;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诞生为船舶避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研究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关键技术及其组成,设计了基于AIS的船舶避碰系统。该系统对AIS等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变换与接收,以DSP为信息处理和控制元件,采用FPGA以解决多接口的问题。AIS技术的引入,使船舶碰撞危险系数的计算更为精确,船舶与船舶之间、船舶与岸台之间的通信更加迅速。

    2009年17期 v.32;No.304 160-161+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IS的船舶避碰系统研究

    冯燕尔;沈晓群;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诞生为船舶避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研究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关键技术及其组成,设计了基于AIS的船舶避碰系统。该系统对AIS等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变换与接收,以DSP为信息处理和控制元件,采用FPGA以解决多接口的问题。AIS技术的引入,使船舶碰撞危险系数的计算更为精确,船舶与船舶之间、船舶与岸台之间的通信更加迅速。

    2009年17期 v.32;No.304 160-161+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IS的船舶避碰系统研究

    冯燕尔;沈晓群;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诞生为船舶避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研究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关键技术及其组成,设计了基于AIS的船舶避碰系统。该系统对AIS等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变换与接收,以DSP为信息处理和控制元件,采用FPGA以解决多接口的问题。AIS技术的引入,使船舶碰撞危险系数的计算更为精确,船舶与船舶之间、船舶与岸台之间的通信更加迅速。

    2009年17期 v.32;No.304 160-161+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图像处理的铁路沿线视频监控算法设计

    赵智雅;王泽勇;

    随着中国火车的不断提速,为了保证铁路沿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一种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对于行人穿越铁路线的监控。首先,从动态场景中提取出静态铁路沿线的状态即背景提取;然后对视场中的危险区域进行划定;其次,当监控区域存在危险情况时系统能够对当前图像实时保存;最后,对保存到的图像进行目标识别。视频处理结果为系统可以自动的检测到穿越铁路线的行人并以图片的方式保存当时的现场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整个算法设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参考价值。创新性在于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了对行人穿越铁路线的监控。

    2009年17期 v.32;No.304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图像处理的铁路沿线视频监控算法设计

    赵智雅;王泽勇;

    随着中国火车的不断提速,为了保证铁路沿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一种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对于行人穿越铁路线的监控。首先,从动态场景中提取出静态铁路沿线的状态即背景提取;然后对视场中的危险区域进行划定;其次,当监控区域存在危险情况时系统能够对当前图像实时保存;最后,对保存到的图像进行目标识别。视频处理结果为系统可以自动的检测到穿越铁路线的行人并以图片的方式保存当时的现场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整个算法设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参考价值。创新性在于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了对行人穿越铁路线的监控。

    2009年17期 v.32;No.304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图像处理的铁路沿线视频监控算法设计

    赵智雅;王泽勇;

    随着中国火车的不断提速,为了保证铁路沿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一种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对于行人穿越铁路线的监控。首先,从动态场景中提取出静态铁路沿线的状态即背景提取;然后对视场中的危险区域进行划定;其次,当监控区域存在危险情况时系统能够对当前图像实时保存;最后,对保存到的图像进行目标识别。视频处理结果为系统可以自动的检测到穿越铁路线的行人并以图片的方式保存当时的现场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整个算法设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参考价值。创新性在于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了对行人穿越铁路线的监控。

    2009年17期 v.32;No.304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3G技术的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何鹏;史望聪;

    交通拥堵的持续恶化让人们对实时准确交通信息采集需求更加强烈。3G技术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高速传输,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能够提供大量准确、实时的路网交通流信息。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并应用于城市交通控制管理,提出基于3G移动通信技术的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方案,描述了浮动车数据采集、地图匹配和交通流估算方法。这种新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有着建设成本低、实时性强、传输速度高、数据传输量大等优点,能够对传统交通流信息采集方法进行有益的补充。仿真数据显示,系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控制管理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09年17期 v.32;No.304 165-16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3G技术的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何鹏;史望聪;

    交通拥堵的持续恶化让人们对实时准确交通信息采集需求更加强烈。3G技术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高速传输,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能够提供大量准确、实时的路网交通流信息。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并应用于城市交通控制管理,提出基于3G移动通信技术的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方案,描述了浮动车数据采集、地图匹配和交通流估算方法。这种新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有着建设成本低、实时性强、传输速度高、数据传输量大等优点,能够对传统交通流信息采集方法进行有益的补充。仿真数据显示,系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控制管理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09年17期 v.32;No.304 165-16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3G技术的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何鹏;史望聪;

    交通拥堵的持续恶化让人们对实时准确交通信息采集需求更加强烈。3G技术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高速传输,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能够提供大量准确、实时的路网交通流信息。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并应用于城市交通控制管理,提出基于3G移动通信技术的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方案,描述了浮动车数据采集、地图匹配和交通流估算方法。这种新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有着建设成本低、实时性强、传输速度高、数据传输量大等优点,能够对传统交通流信息采集方法进行有益的补充。仿真数据显示,系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控制管理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09年17期 v.32;No.304 165-16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节能减排技术

  • 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王波;徐智敏;

    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控制策略"和"运行状况的监控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实现混合动力驱动车辆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一种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汇集了先进的电子技术于汽车领域中,因此具备精确的检测功能,满足了混合动力车高效节能的油电混合驱动控制系统的要求,同时增强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王波;徐智敏;

    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控制策略"和"运行状况的监控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实现混合动力驱动车辆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一种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汇集了先进的电子技术于汽车领域中,因此具备精确的检测功能,满足了混合动力车高效节能的油电混合驱动控制系统的要求,同时增强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王波;徐智敏;

    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控制策略"和"运行状况的监控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实现混合动力驱动车辆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一种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汇集了先进的电子技术于汽车领域中,因此具备精确的检测功能,满足了混合动力车高效节能的油电混合驱动控制系统的要求,同时增强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单片机的金卤灯电子镇流器研制

    吴继侠;张小娣;柳钰;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控金卤灯电子镇流器。由于数字电路的可控性较强,降低了电路的复杂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有利于提高灯的寿命。经测试表明,该电子镇流器性能稳定,效率较高,满足了设计要求。

    2009年17期 v.32;No.304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单片机的金卤灯电子镇流器研制

    吴继侠;张小娣;柳钰;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控金卤灯电子镇流器。由于数字电路的可控性较强,降低了电路的复杂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有利于提高灯的寿命。经测试表明,该电子镇流器性能稳定,效率较高,满足了设计要求。

    2009年17期 v.32;No.304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单片机的金卤灯电子镇流器研制

    吴继侠;张小娣;柳钰;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控金卤灯电子镇流器。由于数字电路的可控性较强,降低了电路的复杂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有利于提高灯的寿命。经测试表明,该电子镇流器性能稳定,效率较高,满足了设计要求。

    2009年17期 v.32;No.304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电子技术

  • 通用串行总线脑电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王西龙;

    脑电信号的准确采集对于研究人脑活动、诊断疾病至关重要。针对脑电信号的特征,设计出使用16路电极提取脑电信号,采用高精度仪用放大器实现三级放大,设计有源双T陷波电路来抑制50 Hz工频干扰,设计光电隔离电路和16位A/D转换电路及USB接口电路。该电路实现了脑电数据的准确采集、高速传输和实时处理,有效解决了传统脑电数据采集系统速度慢,处理功能简单,数据存储量小,连接复杂等缺陷,满足了实际需要。

    2009年17期 v.32;No.304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通用串行总线脑电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王西龙;

    脑电信号的准确采集对于研究人脑活动、诊断疾病至关重要。针对脑电信号的特征,设计出使用16路电极提取脑电信号,采用高精度仪用放大器实现三级放大,设计有源双T陷波电路来抑制50 Hz工频干扰,设计光电隔离电路和16位A/D转换电路及USB接口电路。该电路实现了脑电数据的准确采集、高速传输和实时处理,有效解决了传统脑电数据采集系统速度慢,处理功能简单,数据存储量小,连接复杂等缺陷,满足了实际需要。

    2009年17期 v.32;No.304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通用串行总线脑电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王西龙;

    脑电信号的准确采集对于研究人脑活动、诊断疾病至关重要。针对脑电信号的特征,设计出使用16路电极提取脑电信号,采用高精度仪用放大器实现三级放大,设计有源双T陷波电路来抑制50 Hz工频干扰,设计光电隔离电路和16位A/D转换电路及USB接口电路。该电路实现了脑电数据的准确采集、高速传输和实时处理,有效解决了传统脑电数据采集系统速度慢,处理功能简单,数据存储量小,连接复杂等缺陷,满足了实际需要。

    2009年17期 v.32;No.304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的机电设备检修系统

    董兵;王丽琴;靳越;

    信号处理是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关键技术,起着对监测信号进行加工、变换,从中提取敏感故障征兆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机械设备维修信息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相关理论,提出基于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在线监测数据的星型数据系统模型。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实践证明该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高效地对机械设备维修信息进行在线分析、预测,为进一步全面实现机电设备在线监测起到有效支持。

    2009年17期 v.32;No.304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的机电设备检修系统

    董兵;王丽琴;靳越;

    信号处理是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关键技术,起着对监测信号进行加工、变换,从中提取敏感故障征兆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机械设备维修信息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相关理论,提出基于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在线监测数据的星型数据系统模型。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实践证明该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高效地对机械设备维修信息进行在线分析、预测,为进一步全面实现机电设备在线监测起到有效支持。

    2009年17期 v.32;No.304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的机电设备检修系统

    董兵;王丽琴;靳越;

    信号处理是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关键技术,起着对监测信号进行加工、变换,从中提取敏感故障征兆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机械设备维修信息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相关理论,提出基于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在线监测数据的星型数据系统模型。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实践证明该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高效地对机械设备维修信息进行在线分析、预测,为进一步全面实现机电设备在线监测起到有效支持。

    2009年17期 v.32;No.304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编码器、译码器位的扩展及应用

    白雷杰;

    常见的一些编码器(如74LS148)、译码器(如74LS138)都只是三位或四位二进制的编码译码,只能满足一些简单电子电路的需求,对于复杂电子电路就无能为力了。为此,对编码、译码器位的扩展进行探讨,通过将这些简单的芯片连接起来,从而组成一个多位的编码、译码芯片。

    2009年17期 v.32;No.304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编码器、译码器位的扩展及应用

    白雷杰;

    常见的一些编码器(如74LS148)、译码器(如74LS138)都只是三位或四位二进制的编码译码,只能满足一些简单电子电路的需求,对于复杂电子电路就无能为力了。为此,对编码、译码器位的扩展进行探讨,通过将这些简单的芯片连接起来,从而组成一个多位的编码、译码芯片。

    2009年17期 v.32;No.304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编码器、译码器位的扩展及应用

    白雷杰;

    常见的一些编码器(如74LS148)、译码器(如74LS138)都只是三位或四位二进制的编码译码,只能满足一些简单电子电路的需求,对于复杂电子电路就无能为力了。为此,对编码、译码器位的扩展进行探讨,通过将这些简单的芯片连接起来,从而组成一个多位的编码、译码芯片。

    2009年17期 v.32;No.304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组合逻辑电路中竞争-冒险的研究

    贾世胜;

    在组合逻辑电路中,当输入信号改变状态时,输出端可能出现由于竞争-冒险而产生的干扰脉冲信号,如果负载是对干扰脉冲信号十分敏感的电路,有可能引起电路的误动作,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消除竞争-冒险。从理论上分析了组合逻辑电路竞争-冒险的产生,及其判断和消除的方法,同时运用EDA软件Protel 99 SE对组合逻辑电路中竞争-冒险的现象以及对提出的几种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进行了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09年17期 v.32;No.304 185-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组合逻辑电路中竞争-冒险的研究

    贾世胜;

    在组合逻辑电路中,当输入信号改变状态时,输出端可能出现由于竞争-冒险而产生的干扰脉冲信号,如果负载是对干扰脉冲信号十分敏感的电路,有可能引起电路的误动作,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消除竞争-冒险。从理论上分析了组合逻辑电路竞争-冒险的产生,及其判断和消除的方法,同时运用EDA软件Protel 99 SE对组合逻辑电路中竞争-冒险的现象以及对提出的几种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进行了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09年17期 v.32;No.304 185-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组合逻辑电路中竞争-冒险的研究

    贾世胜;

    在组合逻辑电路中,当输入信号改变状态时,输出端可能出现由于竞争-冒险而产生的干扰脉冲信号,如果负载是对干扰脉冲信号十分敏感的电路,有可能引起电路的误动作,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消除竞争-冒险。从理论上分析了组合逻辑电路竞争-冒险的产生,及其判断和消除的方法,同时运用EDA软件Protel 99 SE对组合逻辑电路中竞争-冒险的现象以及对提出的几种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进行了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09年17期 v.32;No.304 185-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电子系统的EDA设计方法研究

    张艳春;

    介绍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采用CPLD可编程逻辑器件为系统控制核心,用硬件描述语言决定系统功能,找到硬件不变的情况下更新和扩展程序的方法。在Max+PlusⅡ环境下采用VHDL语言实现了数据采集、转换及显示。设计特点为通过软件编程下载到硬件测试,结果表明数字电压表测量和显示电压达到0~5 V,精度为0.02 V。此种设计方法的数字电子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电子系统的EDA设计方法研究

    张艳春;

    介绍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采用CPLD可编程逻辑器件为系统控制核心,用硬件描述语言决定系统功能,找到硬件不变的情况下更新和扩展程序的方法。在Max+PlusⅡ环境下采用VHDL语言实现了数据采集、转换及显示。设计特点为通过软件编程下载到硬件测试,结果表明数字电压表测量和显示电压达到0~5 V,精度为0.02 V。此种设计方法的数字电子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电子系统的EDA设计方法研究

    张艳春;

    介绍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采用CPLD可编程逻辑器件为系统控制核心,用硬件描述语言决定系统功能,找到硬件不变的情况下更新和扩展程序的方法。在Max+PlusⅡ环境下采用VHDL语言实现了数据采集、转换及显示。设计特点为通过软件编程下载到硬件测试,结果表明数字电压表测量和显示电压达到0~5 V,精度为0.02 V。此种设计方法的数字电子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2009年17期 v.32;No.304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SoC设计中的片上通信体系结构研究

    王光;

    以超深亚微米工艺和IP核复用技术为支撑的系统芯片(SoC)技术,是目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嵌入式电子产品设计的主流。SoC中各IP核之间的片上通信体系结构是SoC设计关键技术之一,同时对SoC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一种SoC中的混合片上通信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将传统的共享总线与片上网络相结合,既保留了片上共享总线面积小的优点,又具有片上网络的并行通信的优点。此外,该混合片上通信还可以扩展到二维网络。

    2009年17期 v.32;No.304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SoC设计中的片上通信体系结构研究

    王光;

    以超深亚微米工艺和IP核复用技术为支撑的系统芯片(SoC)技术,是目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嵌入式电子产品设计的主流。SoC中各IP核之间的片上通信体系结构是SoC设计关键技术之一,同时对SoC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一种SoC中的混合片上通信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将传统的共享总线与片上网络相结合,既保留了片上共享总线面积小的优点,又具有片上网络的并行通信的优点。此外,该混合片上通信还可以扩展到二维网络。

    2009年17期 v.32;No.304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SoC设计中的片上通信体系结构研究

    王光;

    以超深亚微米工艺和IP核复用技术为支撑的系统芯片(SoC)技术,是目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嵌入式电子产品设计的主流。SoC中各IP核之间的片上通信体系结构是SoC设计关键技术之一,同时对SoC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一种SoC中的混合片上通信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将传统的共享总线与片上网络相结合,既保留了片上共享总线面积小的优点,又具有片上网络的并行通信的优点。此外,该混合片上通信还可以扩展到二维网络。

    2009年17期 v.32;No.304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CM的模糊粗糙属性约简

    孙如英;韩荣苍;

    为解决粗糙集离散化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损失问题,将粗糙集理论与模糊集理论相结合,提出基于FCM的模糊粗糙属性约简算法。该方法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连续属性进行模糊化,并通过有效性分析来确定最佳分类数目。该方法克服了目前属性模糊化方法需要人为规定划分类数,几乎不考虑信息系统的具体属性值等缺点。最后分别对天气信息系统和玻璃识别信息系统进行了属性约简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2009年17期 v.32;No.304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CM的模糊粗糙属性约简

    孙如英;韩荣苍;

    为解决粗糙集离散化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损失问题,将粗糙集理论与模糊集理论相结合,提出基于FCM的模糊粗糙属性约简算法。该方法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连续属性进行模糊化,并通过有效性分析来确定最佳分类数目。该方法克服了目前属性模糊化方法需要人为规定划分类数,几乎不考虑信息系统的具体属性值等缺点。最后分别对天气信息系统和玻璃识别信息系统进行了属性约简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2009年17期 v.32;No.304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CM的模糊粗糙属性约简

    孙如英;韩荣苍;

    为解决粗糙集离散化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损失问题,将粗糙集理论与模糊集理论相结合,提出基于FCM的模糊粗糙属性约简算法。该方法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连续属性进行模糊化,并通过有效性分析来确定最佳分类数目。该方法克服了目前属性模糊化方法需要人为规定划分类数,几乎不考虑信息系统的具体属性值等缺点。最后分别对天气信息系统和玻璃识别信息系统进行了属性约简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2009年17期 v.32;No.304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汽车电子

  • 基于GSM网络汽车报警系统设计

    方武;

    分析现有汽车报警器的缺点,详细阐述了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GSM汽车报警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报警系统利用STC89系列单片机优良的性价比,使用支持GSM的SIM300C专用通信模块,具有远距离、无噪声污染和双向控制等特点,避免了现有普通报警器报警距离短、对环境产生噪音污染以及GPS报警器入网成本高,监控范围小,稳定性差等缺点。该报警系统可有效应用于各类机动车防盗报警。

    2009年17期 v.32;No.304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SM网络汽车报警系统设计

    方武;

    分析现有汽车报警器的缺点,详细阐述了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GSM汽车报警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报警系统利用STC89系列单片机优良的性价比,使用支持GSM的SIM300C专用通信模块,具有远距离、无噪声污染和双向控制等特点,避免了现有普通报警器报警距离短、对环境产生噪音污染以及GPS报警器入网成本高,监控范围小,稳定性差等缺点。该报警系统可有效应用于各类机动车防盗报警。

    2009年17期 v.32;No.304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SM网络汽车报警系统设计

    方武;

    分析现有汽车报警器的缺点,详细阐述了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GSM汽车报警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报警系统利用STC89系列单片机优良的性价比,使用支持GSM的SIM300C专用通信模块,具有远距离、无噪声污染和双向控制等特点,避免了现有普通报警器报警距离短、对环境产生噪音污染以及GPS报警器入网成本高,监控范围小,稳定性差等缺点。该报警系统可有效应用于各类机动车防盗报警。

    2009年17期 v.32;No.304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AN总线的电车漏电检测装置的研制

    胡继平;李香泉;崔家瑞;唐云华;

    针对大型电动车在下雨天偶然出现漏电的现象,设计一套基于CAN总线与单片机(MCU)技术相结合的电车漏电电压实时检测装置。该装置能够实时检测出电车车皮与大地之间的电压值,并进行判别是否达到报警状态,通过CAN总线把检测数据与报警信号发送给前台数字仪表显示系统。司乘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到本车漏电状态并作出合理判断,以防乘客被漏电所击。经过试验和实际运行证明此方案设计是合理的。

    2009年17期 v.32;No.304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AN总线的电车漏电检测装置的研制

    胡继平;李香泉;崔家瑞;唐云华;

    针对大型电动车在下雨天偶然出现漏电的现象,设计一套基于CAN总线与单片机(MCU)技术相结合的电车漏电电压实时检测装置。该装置能够实时检测出电车车皮与大地之间的电压值,并进行判别是否达到报警状态,通过CAN总线把检测数据与报警信号发送给前台数字仪表显示系统。司乘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到本车漏电状态并作出合理判断,以防乘客被漏电所击。经过试验和实际运行证明此方案设计是合理的。

    2009年17期 v.32;No.304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AN总线的电车漏电检测装置的研制

    胡继平;李香泉;崔家瑞;唐云华;

    针对大型电动车在下雨天偶然出现漏电的现象,设计一套基于CAN总线与单片机(MCU)技术相结合的电车漏电电压实时检测装置。该装置能够实时检测出电车车皮与大地之间的电压值,并进行判别是否达到报警状态,通过CAN总线把检测数据与报警信号发送给前台数字仪表显示系统。司乘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到本车漏电状态并作出合理判断,以防乘客被漏电所击。经过试验和实际运行证明此方案设计是合理的。

    2009年17期 v.32;No.304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工控技术

  • ZigBee技术在温控系统中的应用

    黄震坤;曹伟;

    目前的温控系统主要采用有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这种方式存在成本高、布线不便、维修困难的缺点。这里组建一个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中的ZigBee技术支持的Mesh网络解决传输的问题,并且和其他的组网方式进行比较,指出在温控系统中采用mesh网络具有很好的自我修复能力,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传输。

    2009年17期 v.32;No.304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ZigBee技术在温控系统中的应用

    黄震坤;曹伟;

    目前的温控系统主要采用有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这种方式存在成本高、布线不便、维修困难的缺点。这里组建一个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中的ZigBee技术支持的Mesh网络解决传输的问题,并且和其他的组网方式进行比较,指出在温控系统中采用mesh网络具有很好的自我修复能力,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传输。

    2009年17期 v.32;No.304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ZigBee技术在温控系统中的应用

    黄震坤;曹伟;

    目前的温控系统主要采用有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这种方式存在成本高、布线不便、维修困难的缺点。这里组建一个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中的ZigBee技术支持的Mesh网络解决传输的问题,并且和其他的组网方式进行比较,指出在温控系统中采用mesh网络具有很好的自我修复能力,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传输。

    2009年17期 v.32;No.304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微机控制的滤油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黄崇富;伍小兵;

    常规的滤油机操作系统是通过操作不同按钮,使设备按照一定的顺序启停。为了减小操作系统占用空间,改变操作人员记忆各种开关的操作次序,提高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利用8051单片机通过温度传感器与A/D转换芯片实现对滤油机温度自动检测、实时显示。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值进行计算,确定电机启、停顺序的系统控制。该系统革新了传统的接触器、继电器控制,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2009年17期 v.32;No.304 206-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微机控制的滤油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黄崇富;伍小兵;

    常规的滤油机操作系统是通过操作不同按钮,使设备按照一定的顺序启停。为了减小操作系统占用空间,改变操作人员记忆各种开关的操作次序,提高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利用8051单片机通过温度传感器与A/D转换芯片实现对滤油机温度自动检测、实时显示。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值进行计算,确定电机启、停顺序的系统控制。该系统革新了传统的接触器、继电器控制,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2009年17期 v.32;No.304 206-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微机控制的滤油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黄崇富;伍小兵;

    常规的滤油机操作系统是通过操作不同按钮,使设备按照一定的顺序启停。为了减小操作系统占用空间,改变操作人员记忆各种开关的操作次序,提高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利用8051单片机通过温度传感器与A/D转换芯片实现对滤油机温度自动检测、实时显示。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值进行计算,确定电机启、停顺序的系统控制。该系统革新了传统的接触器、继电器控制,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2009年17期 v.32;No.304 206-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A3000过程控制实验系统开发──多容液位系统PID控制

    贾鸿莉;刘强;董德发;王亚平;

    分析单容液位系统、双容液位系统以及三容液位系统对多个容器串联后系统特性的影响,并对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测定进行理论分析,对控制的经验方法和一种多容液位系统PID参数整定的经验公式,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提出的参数设置规律,对工业的多容器液位控制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9年17期 v.32;No.304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A3000过程控制实验系统开发──多容液位系统PID控制

    贾鸿莉;刘强;董德发;王亚平;

    分析单容液位系统、双容液位系统以及三容液位系统对多个容器串联后系统特性的影响,并对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测定进行理论分析,对控制的经验方法和一种多容液位系统PID参数整定的经验公式,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提出的参数设置规律,对工业的多容器液位控制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9年17期 v.32;No.304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A3000过程控制实验系统开发──多容液位系统PID控制

    贾鸿莉;刘强;董德发;王亚平;

    分析单容液位系统、双容液位系统以及三容液位系统对多个容器串联后系统特性的影响,并对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测定进行理论分析,对控制的经验方法和一种多容液位系统PID参数整定的经验公式,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提出的参数设置规律,对工业的多容器液位控制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9年17期 v.32;No.304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Tmega128单片机的压电式贾卡控制系统设计

    李开霞;叶晓东;花加丽;

    为满足贾卡经编机设备的实际需要,设计基于AVR ATmega128单片机的压电式贾卡控制系统,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叙述了各部分设计过程,并给出几种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此贾卡控制系统与计算机辅助花型设计系统配合使用,可以加快贾卡经编织物的设计,简化上机工艺,缩短产品更新周期,实用可行,可广泛应用于压电式经编机贾卡控制中。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已通过样机试运行得以证实。

    2009年17期 v.32;No.304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Tmega128单片机的压电式贾卡控制系统设计

    李开霞;叶晓东;花加丽;

    为满足贾卡经编机设备的实际需要,设计基于AVR ATmega128单片机的压电式贾卡控制系统,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叙述了各部分设计过程,并给出几种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此贾卡控制系统与计算机辅助花型设计系统配合使用,可以加快贾卡经编织物的设计,简化上机工艺,缩短产品更新周期,实用可行,可广泛应用于压电式经编机贾卡控制中。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已通过样机试运行得以证实。

    2009年17期 v.32;No.304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Tmega128单片机的压电式贾卡控制系统设计

    李开霞;叶晓东;花加丽;

    为满足贾卡经编机设备的实际需要,设计基于AVR ATmega128单片机的压电式贾卡控制系统,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叙述了各部分设计过程,并给出几种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此贾卡控制系统与计算机辅助花型设计系统配合使用,可以加快贾卡经编织物的设计,简化上机工艺,缩短产品更新周期,实用可行,可广泛应用于压电式经编机贾卡控制中。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已通过样机试运行得以证实。

    2009年17期 v.32;No.304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