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小俊;张祥金;姜琦;
针对水下蓝绿激光传输环境的特殊性,提供了一种基于定点DSP芯片TMS320F2812和APD(雪崩二极管)技术的水下激光发射控制及回波信号采集的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硬件实现和软件程序设计,其中对APD处理电路和DSP的ADC控制模块做了详细的设计。通过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地采集水下激光的回波信号,便于后期的水下激光传输特性的研究。
2012年23期 v.35;No.38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赓;唐小明;李洪高;
为了解决单个天线覆盖范围和作用距离之间的矛盾,实现更广的空域覆盖和更高解码率的目标,采用多个通道进行S模式应答信号的接收、解码及融合纠错的方法,进行了两通道接收、解码及融合纠错实验,获得具有代表性的三批目标的解码数据。经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多通道接收解码不仅可以覆盖更广的空域范围以增加数据量,同时在其中两个通道覆盖的交叠区域,采用信息融合纠错的方法可提供较好的相互纠错能力。
2012年23期 v.35;No.38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何学明;
现有海警舰艇的舵角指示技术多采用自整角机舵角指示系统,此类舵角指示装置不仅体积质量大,传动机构复杂,而且指示精准度也不高。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电子舵角指示方法,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新型舵角指示系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电子舵角指示仪方法可靠,舵角指示系统结构合理、指示精度高、响应灵敏,且设计的声光报警系统报警准确、及时。在海警舰艇、公务用船及其他民用船只上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2012年23期 v.35;No.382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世伟;霍建华;李铭三;
遥测天线校准通常采用误码仪产生的信号经调制后送入校准天线发射,接收机收到信号解调后,再送入误码仪测量链路误码率完成单天线校准。该校准方式无法进行多天线集中校准,针对该校准方式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多天线集中校准的方法,利用反馈式移位寄存器理论在FPGA中产生伪随机序列,给出了伪随机序列的仿真波形,并利用IN-SNEC公司接收机测试软件完成多天线集中校准源的测试。
2012年23期 v.35;No.382 13-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甘连仓;肖本龙;傅亦源;云雷;
研究了ARM的对抗技术及有源诱偏原理,提出了仿真试验系统在不具备面天线阵的情况下,利用线天线阵进行内场仿真试验的实现方法。研究了反辐射导弹两点源诱偏导引信号模型,分析了两点源诱偏和多点源诱偏线阵实现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建立了在线阵上利用两点源诱偏实现多点源诱偏的方案,并分析了试验中的关键问题。利用仿真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12年23期 v.35;No.382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宝康;陈强;
数据链作为新军事变革中军事信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水平在很大意义上决定着信息化战争的水平。TDMA协议是目前战术数据链采用的主流组网协议之一。以战术TDMA网络为背景,主要从技术特点和体系结构方面介绍了LINK-16,LINK-22和EPLRS三种TDMA网络,另外,也对当前存在的其他一些战术TDMA网络做了简单概括。
2012年23期 v.35;No.382 21-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梦亭;司玉娟;
根据当今社会医疗监护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远程集群式心脏病人实时诊断设计方案,以ARM11S3C6410控制芯片为核心控制器,使用Linux/QT完成控制程序人机界面的编写,通过ZigBee无线通信协议完成患者体征数据采集,通过GPS信息采集实现人机接口与信息分析诊断中心的GSM/GPRS/3G通信,实现了实时诊断。
2012年23期 v.35;No.38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欧清海;谢杰洪;曾令康;李祥珍;甄岩;
为了解决现有电力无线通信系统体制杂乱、不能统一规划、不能有效支撑智能电网新型业务的现实问题,国家电网公司首次采用TD-LTE技术构建新型电力专用230MHz频段无线通信系统,并在浙江省电力公司搭建实验网。实验网承载用电信息采集、视频监控等电力业务,可大幅提升配用电系统的传输速率、系统容量、覆盖半径以及传输可靠性,显著提升电力专用频段的服务能力,提高电网的互动化水平,为国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的通信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012年23期 v.35;No.382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崔智军;朱伟;
针对医疗领域的传统呼叫系统存在着布线繁琐、安装麻烦、成本高、易受环境干扰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的无线呼叫医疗监护系统,并阐述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该系统以ARM作为控制核心,CC2420芯片作为射频发送、接收模块,分别完成了协调器、终端控制器、显示报警以及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安装方便、可扩展性强,符合呼叫系统的发展趋势。
2012年23期 v.35;No.382 32-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范璟;郭瑞玺;
设计了一种基于MSP430系列超低功耗系列单片机的涡轮流量计,通过无线模块实现主从控制器之间的数据和命令传送,通信时采用了"主-从"的方案。从控制器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流量信号传送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发送命令控制从控制器的测量、阀门的开、关等动作,主控制器通过CDMA网络传送数据给控制室。流量计结构简单、轻巧、反应灵敏、安装维修方便,不需要铺设通信电缆。
2012年23期 v.35;No.382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戴云涛;陈永春;
利用ZigBee的低速率、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设计并制作了满足现场应用的身份识别卡。应用于ZigBee和GSM这两种网络相结合的智能家居系统中,实现了对家庭内部ZigBee设备的监控和管理。阐述了基于身份识别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的整体方案,并给出了详细的软硬件实现方法。该系统成本低廉、性能稳定、便于使用,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及应用前景。
2012年23期 v.35;No.382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蕊;郜帅;秦雅娟;王利利;冯博昊;
RFC6224是在PMIPv6域中支持组播接收者移动的部署方案。此方案中移动接入网关(MAG)上部署的多实体组播侦听发现(MLD)代理会造成冗余的组播数据到达MAG,产生"隧道汇聚"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上游接口MLD代理的解决方法。该方法对传统的MLD代理进行改进,把单一的上游接口改造成多上游接口,并使用"显式追踪"功能记录下游接口的组成员状态信息,从根本上解决"隧道汇聚"问题。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提出的移动组播方案与MULTIMOB工作组中的组播树移动锚点移动组播、直接路由移动组播和PMIPv6扩展移动组播方案相比更具优势。
2012年23期 v.35;No.382 41-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云飞;
为研究空间通信网络的可靠性,首先介绍了空间通信环境特点及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理论基础,然后讨论了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评价指标,包括抗毁性、生存性、有效性及其计算方法。由于网络可靠性评估涉及的因素较多且相互影响,采用建立网络可靠性模型方法以研究网络部件失效及修复的情况,应用概率分析方法得到系统可靠性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系统可靠性与节点和链路可靠性的关系,可供空间网设计参考。
2012年23期 v.35;No.382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照华;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高速移动数据业务成为各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新重点和利润增长点。为了改善网络的性能和运维的效率,增强数据业务的盈利能力,采用分组核心网分析系统对分组核心网进行有效管控。结合应用实例,对相关功能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实践应用证明,系统以其自身的特点发现并处理解决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是精细化作业工作的重要支撑手段。
2012年23期 v.35;No.382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磊;余震虹;李科;戴国强;
为了提高无线光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并分析了基于Turbo码的无线相干光通信系统。对无线光通信系统中的衰减和噪声进行了分析,并通过Matlab仿真得出了特性曲线。借助系统的误码率,通过对比基于Turbo码的BPSK调制的无线相干光通信系统与BPSK调制的无线非相干光通信系统和未编码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得到无线相干光通信系统借助Turbo编码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节省发射光功率,提高了系统性能。
2012年23期 v.35;No.382 52-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尚守卫;胡健;龚代圣;
为了实现工业控制过程中的时钟同步,基于以太网的网络通信协议IEEE 1588标准,作为以太网中使用最广的时钟同步算法,已经具有十分精确的同步性。IEEE 1588使用集中式同步方法,导致如果有一个发送给主时钟的结点发生故障时,将会影响到网络中其余结点的同步性能,某些结点的时钟出现不同步会引起同步控制系统的瘫痪。采用把IEEE 1588与FlexRay同步算法结合的分布式同步方法实现时钟同步的机制,结果证明该算法更加适合于工业通信协议的时钟同步。
2012年23期 v.35;No.382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雷国建;石启亮;刘向前;
地面与飞船之间的话音通信是载人航天通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结合USB话音系统的组成和信息流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态模拟器的新型通信回路检测方法。通过全态模拟器构成的天地话音通信回路能很好的检测整个载人航天通信系统的工作情况,并且能单独的经常性的检测单个测控站话音系统的工作情况,以确保话音回路畅通无阻,为载人航天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重要保障。
2012年23期 v.35;No.38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维强;宋宜美;徐晨;
在图像处理中,图像质量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了当前常用的关于图像质量评价的几种方法,以及它们的原理、功效、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2012年23期 v.35;No.382 63-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高寅;张冰;朱志宇;
粒子退化是标准粒子滤波算法的主要缺陷。针对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在提出的具有MCMC移动步骤的U粒子滤波算法上进行性能分析,从样本产生和对MCMC移动步骤的使用两个方面对算法进行改进,减小了算法的计算量,提高算法的运算速度。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大大减少了运算量,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运行效率。
2012年23期 v.35;No.382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庆国;王健培;
介绍了一种基于链路口的多DSP系统的程序加载设计与实现,以及作为水声信号处理平台的实际应用。在分析ADSP-TS201S引导方式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DSP与FLASH之间的主机引导,以及多DSP之间链路口引导的两种引导方式。给出多DSP系统组成结构图和主机引导硬件连接图,并给出关键部分软件流程图。该引导方案采用主机引导结合链路口引导的方式完成系统程序引导,具有程序加载方便,调试修改灵活的特点。该设计在多DSP系统中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方便地应用于其他类似多DSP系统中。
2012年23期 v.35;No.382 70-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浩;邱冬冬;李宏斌;
PSK解调器是航天测量船船载遥测终端遥测解调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解调器中的码同步电路是实现遥测正常解调的基础。目前船载遥测终端PSK解调电路仍然采用数字锁相环技术。这里探讨采用一种新型电路代替数字锁相环,以提高电路对码同步的提取性能。并通过理论分析证明,新的改进方案优化了PSK解码同步电路的性能,提高了精度,扩展了带宽,缩短了时间,增强了可靠性。
2012年23期 v.35;No.382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炳华;税奇军;
载波的两种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称为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对BPSK和DPSK调制原理研究基础上,讨论了数字化处理2PSK调制系统的模块建立,在Max+PlusⅡ开发环境中,用VHDL语言设计BPSK和DPSK调制,利用MUX模块完成了PSK调制系统,仿真和验证了其设计功能。
2012年23期 v.35;No.38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西托;周建平;张华睿;刘平;
针对MPSK信号的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依据基带信号相位空间聚类提取码元序列的方法。基带信号相位空间聚类是宏观特征,对参数估计精度要求不高,受噪声影响较小,与传统依据参数估计提取码元序列的方法相比,不需要进行码元速率估计和码元对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码元序列提取方法。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2年23期 v.35;No.382 78-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童钟;
为增强数字水印的透明性和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类视觉系统和直流分量的DCT变换域数字水印算法。算法依据原始图像的纹理掩蔽特性确定水印信息的嵌入位置,依据照度掩蔽特性确定水印信息的嵌入强度,将二值水印图像嵌入到原始图像在DCT域的直流分量中。在仿真实验中与同等条件下的中频嵌入做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取的水印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鲁棒性。
2012年23期 v.35;No.382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军;刘镇瑜;王兴;胡玉理;
建设内部专网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内部专网安全的基本状况。简要阐述了内部专网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给出传统AHP法确定指标权重的一般步骤,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并利用基于标度模糊的F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介绍了内部专网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人员各级指标的构成原则和评价方法,着重论述了基于多名专家判断矩阵的情况下,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时的应用,并以内部专网安全风险评估为例给出了应用研究的实例。
2012年23期 v.35;No.382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竹锦霞;涂朴;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信息的传输需要保证通信双方的节点是本次通信的节点,而不是网络中的其他节点或者一些恶意节点,这就需要对通信双方的身份进行身份鉴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密钥的节点鉴别机制,实现了网内节点间在通信前确认彼此身份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分析表明,该方案有效抵御了传感器网络中一些常见的安全威胁,例如女巫攻击等。同时,该方案还具有很强的攻击容忍性。
2012年23期 v.35;No.382 88-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治;陈伟;王向群;
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数字信号的采集与传输必须基于统一的时序和时钟标准,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和有效性,IEEE1588技术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地分析了IEEE1588协议的系统结构、报文类型以及PTP透明时钟工作原理。突出介绍了P2P和E2E的两种对时方案的异同点,并总结了IEEE1588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报文处理流程。该文设计的1588交换机具有精度高、易配置、经济实用等优点,可以满足电力系统对时同步的技术要求。
2012年23期 v.35;No.382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许刚;
为了节省成本和降低用户对无线通信使用的难度。设计基于C8051F340和Si4432的一款无线收发模块。通过大量的干扰实验,证实模块在一些比较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稳定工作。此模块具有较小的PCB尺寸,通过串口透明传输,方便嵌入到用户的产品中,缩短了用户开发无线产品的周期。
2012年23期 v.35;No.382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刘静;石晓原;姜恒;胡向顺;辛军;
首先阐述了微带单平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然后利用ADS软件设计了一个工作在S波段的微带无源下变频混频器,运用S参数及谐波平衡分析法对该混频器进行设计仿真。混频器射频输入信号为3 250 MHz,本振信号为4 150MHz,输出中频信号为900MHz。由仿真结果验证方法的可行性,而且利用ADS进行微波电路仿真,具有周期短,开发成本低,性能优良等特点。
2012年23期 v.35;No.382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庞玉会;
为了研制一种X波段小型化上下变频组件,通过方案优化、关键指标分析与计算、器材选择、关键部件(滤波器)的小型化实现等方法进行设计,并采用微波混合集成工艺进行电路布局;实测结果表明,组件指标符合性较好、满足系统要求;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功耗小、收发隔离度高、杂散抑制好的特点,对于研制该类型的上下变频组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2年23期 v.35;No.382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童俊;吴国安;占腊民;
介绍了基于三线变压器魔T的双定向耦合器工作原理,分析了串联耦合信号与并联耦合信号通过魔T进行同相和反相合成的机理,应用电报方程分析它的阻抗变换特性,得到扭绞三线传输线变压器魔T的最佳传输条件。设计了一种耦合度为30dB的宽带双定向耦合器,并对其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测量,满足设计要求,为宽带双定向耦合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2年23期 v.35;No.382 105-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后亮;尹家贤;
介绍了一种宽带微带贴片天线单元及2元阵列的设计方法,天线工作的中心频率为2.5GHz(S波段)。天线单元设计中采用口径耦合理论和层叠贴片天线结构,有效增大了天线的阻抗带宽。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阵列实际增益达到11.9dB;在2.27~2.78GHz频率范围内端口驻波比小于2,相对带宽为20.4%;交叉极化电平为-31dB,证明该天线阵具有宽频带、低交叉极化等优良性能。
2012年23期 v.35;No.382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唐原广;胡斌;
SZF型波浪浮标是一种能自动、定点、定时(或连续)地对波浪水文要素进行测量的小型浮标自动测量系统。原本的SZF型波浪浮标系统的监测数据是通过岸站接收机进行数据接收。接收机可以符合野外接收需要,但为了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该文采用PC机接收,并编写友好的人机接收界面,实现数据的接收和使用。上位机接收系统使用VC++开发,具备数据采集、实时显示、数据存储、数据查询功能。通过多次的试验检测和拷机测试,通信状况良好,能满足数据接收要求,提高了数据监测效率。该系统的开发大大地降低了海洋监测过程中的实时监测和后续数据处理的难度,可作为SZF型波浪浮标的配套软件进行推广。
2012年23期 v.35;No.382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童英华;
针对现有的有线温湿度采集系统,存在系统布线复杂、维护困难、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Z-Stack的无线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方法。设计采用CC2430射频芯片及S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在ZigBee协议栈的基础上进行开发。阐述了系统的原理,节点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稳定可靠的实现温湿度数据的采集。
2012年23期 v.35;No.382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付文;
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的运动相机控制系统,对相机做"重复启停"运动进行控制。使用TMS320LF2407控制ASM46AK-H100谐波减速步进电机,驱动相机很快到达指定位置进行拍照,实验数据表明可以重复拍摄周期且图像清晰。
2012年23期 v.35;No.382 118-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涛;赵晓瑛;盛锴;
针对目前液压系统油温过高导致系统保护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油温检测报警系统。详细阐述了该智能油温检测报警系统的原理。该智能油温检测报警系统以Atmel公司AT89C51型单片机为主要内核,采用铜热电阻Cu50和摩托罗拉公司MC14433型A/D转换器为温度信号采集装置,并以7448芯片驱动LED显示,在精确测量温度的同时实现油温升高超限报警功能。
2012年23期 v.35;No.382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浩;刘枫;徐岩;张文东;
介绍了一种CCD光电遥测垂线仪单片机驱动与采集的实现方法,利用C8051F340单片机完成对线阵CCDTCD1702C的驱动和检测,并对光路引起的测值非线性做了非线性曲线修正,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该产品与专用的垂线配套使用可对大坝不同高程的水平位移变化进行精密测量。
2012年23期 v.35;No.382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建能;杨光杰;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片机与无线遥控已被广泛的应用到日常生活及工业中,成为测控技术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设计的无线遥控小车由四部分组成:主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电源模块。主控模块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采用芯片PT2262和PT2272实现无线收发;用内置两个H桥的L298芯片驱动直流电机实现对小车的控制,实现前进、后退,左转、右转以及加速、减速的动作。整个无线遥控小车系统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并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2012年23期 v.35;No.382 126-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1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卢岩涛;王俊崴;程晔;
为了达到对液位控制模型进行实时模型参数辨识,并实时计算出较为理想的PID参数对水箱进行实时控制的目的,采用最小二乘算法改进法及基于Ziegler-Nichols整定法的改良公式,进行水箱液位控制实验。得到对水箱液位进行实时控制的结果,其中超调量、控制时间均较为理想。结果证明此方法合理可行,具有对变化模型进行实时辨识的特点,结合动态辨识与基于模型的PID自整定法对非常规模型进行控制。
2012年23期 v.35;No.382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田青;姜苹;卿燕玲;王传伟;计策;
正在调试的Z箍缩实验装置(Z-pinch Primary Test Stand)由24个基于Marx发生器和水线的性能、结构相同的模块组成,运行控制节点众多,控制规模大,试验过程复杂,因此要求建立Z箍缩初级实验平台安全联锁系统,具备较高的实验安全性能,以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安全联锁系统包括现场单元、安全联锁下位机系统及远程控制系统。其中现场单元包括各种开关、指示灯、报警装置等,安全联锁下位机选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现现场单元的统一监控,远程控制系统实现网络总控及统一管理。系统通信信号全部采用光纤传输,有效隔离电磁干扰。C++Builder为系统上位机及网络总控的软件开发平台,CORBA中间件技术实现总控与安全联锁的通信,中心数据库完成与安全联锁系统的数据交换。
2012年23期 v.35;No.382 149-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俊;
建立了直线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设计出倒立摆系统的PID控制器,并使用"稳定边界法"快速整定了PID算法的控制参数,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指出PID算法能够有效控制倒立摆的摆杆角度。
2012年23期 v.35;No.382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1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李宁智;王刻奇;杨智;
针对广泛应用的继电反馈自整定控制器辨识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锁相环原理的过程非参数模型辨识方法。以NI公司的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为开发平台设计了锁相环过程辨识系统,包括被控过程仿真器、PCI-6024E数据采集卡和锁相环辨识软件设计三部分。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辨识精度较高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2年23期 v.35;No.382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陆;杨丽英;
研究了基于dsPIC30F6010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有位置传感器法和反电势过零检测法两大调速系统。完成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并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电机起动稳定快速、正常,运转良好,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精度高,满足了无刷直流电动机高性能伺服控制的准确性与实时性的要求。
2012年23期 v.35;No.382 158-160+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文军;
简单来说,PLC属于一种可编程序的存储器装置,有关数据信息的逻辑运算、算术运算以及顺序控制等相关问题均在可编程序存储器内部予以完成,并以模拟或数字的方式借助于输出设备呈现出来。以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从PLC控制应用于电梯控制系统的优势与实现功能、系统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系统设计关键问题这三个方面入手,侧重于对实际案例——PLC交流双速5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及其实现的分析,围绕PLC电梯控制系统设计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PLC在提高电梯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性、动作相应时效性以及长时间持续运行安全性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2012年23期 v.35;No.382 161-163+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59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3 ]
- 王明波;惠小强;
多参量多点实时监测显示是传感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以光纤Fabry-Perot(F-P)腔与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器的串联复用结构为单元构建空分复用(SDM)系统,设计了温度、应力多点实时显示的方案。由FPGA构建的SOPC与NiosⅡ完成对多监测点的数据采集,由VB串口通信接收FPGA存储器存储的采集数据,再把此数据由高斯曲线拟合方程处理得到温度和应力的参数值,最后用VB实现监测显示。结果表明F-P腔与FBG串联能有效克服温度与应力的交叉敏感,FPGA结合VB能很方便的实现多参量多点的实时监测显示。
2012年23期 v.35;No.382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宣龙健;刘诗伟;赵松杰;
为了解决电流和温度变化对小功率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工作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激光稳定控制方法。通过设计恒流电路稳定激光管工作电流,双层温度控制电路稳定激光管工作温度,使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工作在稳定电流、温度的环境下。结果表明:激光管工作稳定,工作电流波动范围在μA量级,工作温度波动范围在10-2℃量级,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2012年23期 v.35;No.382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曲利新;
影响遥感相机成像质量的因素很多,为了提高遥感相机电子学成像质量,对核心元器件的信噪比、电路带宽、抑制高频信号干扰和暗电平箝位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达到空间实际应用的要求。
2012年23期 v.35;No.382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庆春;何晓燕;
针对二-十进制(BCD)数据相互转换的FPGA实现目标,基于模块层次化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高效、易于重构的可逆转码器设计方案。并在FPGA(Altera DE2)开发板上成功进行了12b可逆转码器的设计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转码器通过端口参数配置就可以完全实现不同位数的二-十进制(BCD)数据间的相互转换。
2012年23期 v.35;No.382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志清;罗勇;
为了确定回旋行波管收集极入口的初始条件,利用CST2009模拟回旋行波管静态电子的运动轨迹,以3D模型,更直观、形象的显示出电子在回旋行波管中的运动轨迹。模拟计算表明,在电子注电压为70kV,电子注电流为10.4A,工作磁场为1.5T时,回旋行波管的电子注发射出的电子最终降落在收集极的530~700mm处。模拟结果为回旋行波管的设计和收集极的热分析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2012年23期 v.35;No.382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董全林;于成交;莫西;高阳;张春熹;姚骏恩;
研究了200kV场发射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枪的通信控制原理。上位机PLC采用ModBus协议与下位机200kV场发射枪通信控制板通信,下位机场发射枪通信控制板与电子枪被控对象采用三条总线形式的I2 C协议,基于两种不同协议之间的通信控制,设计了两种协议之间的转换控制模块,实现了上位机PLC和下位机200kV场发射枪电源之间的数据可靠通信,给出了对200kV场发射枪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枪电源通信控制的软硬件设计。
2012年23期 v.35;No.382 181-183+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奇;毛伟;吕维敏;
介绍了一种便携式家用呼吸机的软硬件设计。通过精密的元器件,稳定可靠的气流量、气压测量电路,静音风机,人性化的通气策略和模拟电路PID电磁阀的控制电路,以及各类报警措施和简捷的人机界面等,使呼吸机达到较强的可靠(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并且具备简单的操控特性,适合进入普通家庭,以维持老年人正常呼吸之用。该呼吸机同样适合于各类急救场合。
2012年23期 v.35;No.382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雅纹;陈再良;
TFT-LCD在制程中会产生亮点、暗点、闪点、碎亮点等常见点缺陷。说明了检测点缺陷的装置、方法和过程。采用ITO隔离、激光炸射等方法对点缺陷进行修复或者淡化,其中ITO隔离法修复或淡化效果显著。修复成功率从45%提升到80%。
2012年23期 v.35;No.382 18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贾鹏飞;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对防止电力系统事故的扩大具有重要意义,谐振接地方式非常有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该文对中压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以分析研究在谐振接地方式下,中压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行特性,并结合理论分析结果,给出了谐振接地运行方式的特点及其对电力系统的作用。
2012年23期 v.35;No.382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