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攀;程婷;何子述;
为明确二维干涉仪测向中传统体制和相关体制两类算法的不同适用范围,一方面将扩展基线干涉仪算法从一维测向拓展到方位俯仰角二维测向;另一方面采用插值拟合技术提高空间夹角相关干涉仪算法测向精度。通过Matlab对两种算法的测向精度和抗系统误差性能进行仿真对比实验,明确了各算法的优势,为干涉仪测向设备中测向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
2013年01期 v.36;No.38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戴文正;袁锁中;周鑫;
为实现无人直升机自主返航着舰,根据无人直升机与舰船的位置信息,设计了一种无人直升机自主生成返航航线的方法,并将生成的参考航线离散成路径点,每个路径点都包含了无人机直升机着舰返航要求达到的位置和速度信息。采用视线引导的方法设计了无人直升机制导律,内回路采用基于显模型跟踪与PID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无人直升机对轨迹与速度的跟踪控制。数值仿真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2013年01期 v.36;No.38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叶海军;徐宏宇;
从二次雷达的基本原理和地面多路径效应产生的机理出发,介绍了地面多路径效应的基本原理、产生原因,提出了地面多路径固定多路径反射点(体)位置计算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具有一点的实用意义。
2013年01期 v.36;No.384 9-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蓉蓉;李跃华;
在邻域保持投影算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流行学习的维数约简算法,即正交判别邻域保持投影(ODNPP)。该算法充分利用样本的类别信息,在目标函数中增加了类间散布约束,同时引入正交化处理,求取正交投影矩阵。将ODNPP算法与NPP,NPDP和ONPP三种算法分别应用于毫米波探测器目标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ODNPP算法能够发现嵌入在高维观测数据空间中的低维流形,利用ODNPP算法降维后的特征可获得更高的识别率。
2013年01期 v.36;No.384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乐强;
针对声纳设备的实际应用,给出了基于实测基阵阵列流形的高分辨方位估计的方法。在预形成多波束时,该方法采用适用于任意阵形的自适应波束优化技术,对水下实际阵列设计超低旁瓣波束以抑制水面上分布的强干扰。为了减小实际阵列模型和理想阵列模型失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多波束设计时,利用实测阵列流形代替理想阵列流形进行设计,消声水池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有效可用。
2013年01期 v.36;No.384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立峰;周易;邓歌明;
除自身性能外,吊放声纳的搜潜效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水文环境的影响,跃变层是夏季浅海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且对声纳探测效果影响巨大。阐述了跃变层中的声传播特点,仿真了其声线传播的轨迹,分析了吊放声纳入水深度对其探测效果的影响。仿真分析表明同深探测可有效提升声纳探测效果。
2013年01期 v.36;No.384 19-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吉胜;
噪声系数是影响相控阵雷达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该文对无源相控阵雷达接收系统和有源相控阵雷达接收系统的噪声系数进行了推导,得到其理论公式,并通过实际例子对有源相控阵雷达接收系统噪声系数进行了分析计算。
2013年01期 v.36;No.38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梁冬明;张曼菊;张岩岫;杨昊东;王冰;
可见光侦察系统对目标的侦察作用距离是评价该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指标之一,在指标检验过程中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可见光波段光谱反射和传输分析了目标与背景的表观对比度,提出了一种可见光侦察作用距离推算方法。利用已知实验条件下的实测数据,对其他实验条件下侦察系统的作用距离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计算分析了单一气象因素、不同地面背景以及太阳照射角度对可见光侦察作用距离的影响,可为系统性能评估和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3年01期 v.36;No.384 25-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海滨;马琦;
信息作战环境日益复杂,而雷达信号分选技术是作为现代信息对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对于雷达侦察非常重要。对于雷达信号分选,基于PRI参数提出了很多分选方法。传统的PRI变换能克服直方图统计法中的子谐波问题,但抗抖动性差。讨论了修正的PRI变换分选算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PRI变换的缺点,并对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最后还讨论了重频参差抖动脉冲序列的分选方法。
2013年01期 v.36;No.384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王鑫;朱国晖;王莎莎;
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是保证网络高效通信的关键网络协议之一。传感器介质访问控制(SMAC)协议是以节能为目的的MAC协议。介绍了SMAC协议工作原理,针对SMAC协议退避机制的缺陷,借鉴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在SMAC协议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具有公平性的退避机制。节点根据接入信道的次数动态调整竞争窗口,退避失败时冻结退避计时器,在下个竞争周期继续计时,增加了节点接入信道的公平性,减小了碰撞,增大了吞吐量和信道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MAC协议在吞吐量,能量消耗和能量利用率方面相对于SMAC协议有显著的提高,起到了节能的效果。
2013年01期 v.36;No.384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邱昕;张朝龙;陈杰;
提出了一种稳健的OFDM时频联合估计方法,用于OFDM系统中定时位置和频率偏移的联合估计。该方法同时利用了训练符号中训练序列的重复性和OFDM符号循环前缀的冗余性,通过优化滑动相关窗结构,改善了滑动相关算法输出曲线的时域特性,增强了同步估计在严重多径和低信噪比情况下的估计性能。首先对该算法的性能加以理论分析,并基于802.16d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仿真平台对该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准确性和稳健性上优于现有算法,在复杂多径信道或低信噪比情况下都可以取得良好的同步性能。
2013年01期 v.36;No.384 36-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汤春明;张荧;吴宇平;
由于物联网中的很多设备都是资源受限型的,即只有少量的内存空间和有限的计算能力,所以传统的HTTP协议应用在物联网上就显得过于庞大而不适用。IETF的CoRE工作组提出了一种基于REST架构的CoAP协议。CoAP是6LoWPAN协议栈中的应用层协议。该文在详细介绍了CoAP协议的内容、特点和交互模型后,在uIPv6 START KIT无线网络开发套件上,使用Contiki嵌入式操作系统,不仅在浏览器端实现了CoAP协议,而且用自己编写的客户端程序实现了CoAP协议,增加了和数据库之间的交互功能,从而实现了在Web界面上不仅可以查看实时数据,还可以查看历史数据的功能。
2013年01期 v.36;No.384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8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纪程程;辛化梅;
提出一种指纹定位的改进算法,利用RSSI和WFCM算法,通过对参考节点和未知节点进行聚类来实现定位。改进算法不需要未知节点与所有参考节点进行相似度比较,只需与所在同一类别的参考节点比较即可,克服了指纹定位耗时耗力和三角定位精确度低的问题。同时,采用欧几里得距离作为比较相似度的参数,同时定位仿真过程中取不同的噪声误差。仿真结果表明,与FCM算法相比,该算法能更好地实现聚类,定位更加精确,算法的鲁棒性更高。
2013年01期 v.36;No.384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宋玉翠;潘鸣;王丹卉;
LANMAR协议是基于逻辑子网适用于群体移动通信的分级路由协议,采用参考点群移动模型在NS 2网络仿真平台下对无线自组织网中的LANMAR协议进行仿真研究。通过仿真并与其他协议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在大规模群移动场景下LANMAR比AODV和FSR网络性能好,而且当连接数较多的时候,LANMAR协议有较明显的优势,因此可以得出LAN MAR协议更适合用于大型群移动Ad hoc网络场景中。
2013年01期 v.36;No.384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董孝东;
针对数据辅助的突发通信载波大频偏估计,提出了一种基于FFT的频偏估计算法。通过本地训练序列与接收信号滑窗去调制,再经过FFT运算,搜索最大值输出的滑窗位置作为同步判决,同时根据FFT最大值位置进行频偏估计。对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64个符号估计能在Es/N0=-1 dB条件下,正确估计出载波频偏,并且频偏估计范围与符号速率无关。针对工程实现,给出了简化算法。
2013年01期 v.36;No.384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兰甸;刘翼;朱祺;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要求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好的传输质量且同时能很好地克服多径衰落,消除高速数据传输时严重的符号间干扰并大大提高频谱利用率,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数字调制方式,以其突出的优点成为4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在多径时延、信息速率以及带宽等特定背景条件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工程经验设计了一种适应该背景条件的突发OFDM传输系统,并且确定子载波数量、符号速率、OFDM帧结构等总体参数。最后给出了该OFDM传输系统设计结构示意图。
2013年01期 v.36;No.384 54-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晓军;戈勇华;周卫星;
光纤通信系统中引进OFDM技术给O-OFDM系统带来对同步、高峰均比等敏感问题。叠加训练序列技术对IM/DDO-OFDM系统帧同步算法研究,设计了FPGA的算法实现结构,联合Matlab,Modelsim等仿真工具验证算法开发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叠加的训练序列对数据影响较小,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同步正确率,易于实现,有较强的工程应用前景。
2013年01期 v.36;No.384 57-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凯勇;
在分析多级CIC滤波器结构和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一种利用Hogenaue"r剪除"理论通过消除来自前级的一些较低有效位来提高CIC滤波器性能,并完成多级CIC滤波器的高效FPGA实现方法。通过QuartusⅡ时序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能够满足现代移动通信系统要求,提高了系统运算效率。通过对内部寄存器的位宽进行改进,极大地节约了硬件资源,提高了系统运行速率。
2013年01期 v.36;No.384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谈树峰;王朱丹;
提出一种宽带电子标签天线,该天线适用于多标准超高频射频识别(RFID)系统,由一个类偶极子辐射体和一个馈电环构成。类偶极子辐射体包含两个变形弯折偶极子天线,这两个变形弯折偶极子天线的长度有差别。它们可以形成两个相近的谐振点,使得天线的阻抗(特别是虚部)在840~956 MHz的范围内保持平稳,以获得与芯片阻抗在较宽频段内的良好的共轭阻抗匹配,从而使天线获得一个非常宽的带宽(840~975 MHz)。该带宽足以覆盖全球超高频RFID频率范围,使得标签可以全球通用,大大减少了重复设计工作量,有效降低了成本。最后基于仿真模型,加工了一个天线实物,实物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
2013年01期 v.36;No.384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宁;刘运林;吕春艳;董兴超;
提出一种简单的尺寸为23 mm×25 mm×1 mm小型化超宽带共面波导馈电单极子天线,它由梯形槽口接地板、蘑菇形辐射贴片和RF4介质板构成。详细讨论了梯形槽口结构和矩形渐变结构对阻抗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天线的辐射特性和增益特性,获得该天线的回波损耗小于-10 dB的带宽为3-13 GHz,在3-11 GHz频段内具有全向性,增益变化范围是2.2-5 dB。
2013年01期 v.36;No.384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天生;许碧娟;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电视的不断发展,双向互动业务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新的增值服务给条件接收带来新的要求。主要研究双向条件接收技术,采用当前数字有线网络中使用的数字有线机顶盒单向CA系统对比双向CA系统的实现方法,讨论实际中使用的机顶盒中该技术的软件框架。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CA系统,双向CA具有无卡方式、有卡方式的特点,双向CA的安全性不再依赖CA厂商,广电运营商真正掌握了主动权,打破了条件接收系统的封闭。
2013年01期 v.36;No.384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建国;
应用数值分析法对短波授时系统——线栅型扇锥结构宽带全向天线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对不同导线根数、天线馈电间距和扇面角对宽带全向天线的驻波比和增益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应用研究结果指导调整了短波授时系统宽带全向天线,使其在5~15 MHz频率上电压驻波比小于1.5,达到了满意授时效果的要求。
2013年01期 v.36;No.384 74-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柏璐冰;唐宏;
由于红外图像预处理算法自身的复杂性,使得红外图像在DSP中的预处理时间较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实时红外图像预处理方法。该方法采用了流水线技术来并行完成非均匀校正、空间滤波、直方图统计等多个红外图像预处理算法,对系统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化。经过实验测试验证,该方法合理可行,能够实时高效地完成红外图像预处理任务。与DSP图像预处理系统相比可以节约将近50%的处理时间。
2013年01期 v.36;No.38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邹岩;李一兵;
为了满足语音电台抗干扰客观评估系统对语音文件对准精度的要求,在FPGA平台上设计一种基于SOPC技术的带有时间标记信息的嵌入式语音信号录取系统。在GPS接收机时间信息和秒脉冲触发下,NiosⅡ软核处理器控制音频Codec芯片WM8731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高精度采集,将触发时间信息和采集得到的数据按照特定的格式进行打包与封装,并以FAT文件格式存储到SD卡上。由于GPS系统时间信息具有很高的时间精度,加之FPGA器件具有的时序可控特性,使得采集系统所记录的数据具有较高的绝对时间精度,完全能够满足误差小于1 ms的对准精度要求。
2013年01期 v.36;No.384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乐丽琴;王二萍;吕运朋;
介绍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通用数字解调方法,它属于非相干解调。该方法是对FSK过零检测法的进一步扩展,能够对多种二进制数字信号进行解调。通过对信号幅度的灵活分步处理,将不同的码元对应为少数的几个数字,实现对数字信号的解调。该算法完全从时域着手,方法简单,运算量小。对FSK,ASK,PSK可以实现精确解调,对MSK信号的解调会出现一定误码率。
2013年01期 v.36;No.384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董敏娥;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到的隧道内车流信息包括交通流量、占有率和速度,这些信息一般都含有计算噪声、通信噪声和故障噪声等随机因素,为了消除这些随机因素对交通事件检测的影响,通过对滤波算法的分析比较,确定采用小波消噪来滤除交通信号中的随机因素,仿真结果表明,小波消噪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能够减小交通事件检测中的误报率。
2013年01期 v.36;No.384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野;段新文;
研究ASK信号的设计方法及计算机仿真和结果,通过使用LabVIEW语言对2ASK通信系统进行调制和解调,调制方法为输入序列与载波相乘,再将调制出的波形通过信道、低通滤波器滤波后采用非相干解调的解调方式实现二进制幅移键控系统的解调,形成所要的波形。并通过改变输入序列的输入值来得到相应波形和功率谱图形的变化。
2013年01期 v.36;No.384 89-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育青;杨功流;
双轴旋转惯导中转位机构在动态环境下存在的轴间非线性耦合是影响系统控制性能以及导航精度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建立了转位机构的一般化耦合数学模型,采用Singh算法求出了逆系统,运用非线性解耦的方法进行了解耦控制律设计。为了进一步解决解耦算法对模型的强依赖性问题,基于超稳定性和正性的方法进行了自适应模型跟随控制器设计。结果表明,自适应模型跟随控制器能够保证系统在系统参数变化甚至是阶次变化时仍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
2013年01期 v.36;No.384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瑞;罗福源;游有鹏;
在分析莫尔条纹信号常用细分方法及其优缺点的基础上,借助于相位调制理论,将对空间位移的测量转换为对时间信号瞬时频率的测量。通过引入恒定的时空当量,使得用时间测变速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移成为可能,提出了一种用精密时间测量实现莫尔条纹信号细分的方法。通过理论推导验证了该细分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实验验证,验证了细分方法的有效性。
2013年01期 v.36;No.384 99-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强怀博;
若评定圆弧误差的方法不当,会使得轮廓误差较小的圆弧被误判为不合格。提出基于最小区域圆法的数学模型,研究被测特征点与最大区域圆、最小区域圆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型的目标函数并分析其误差控制方法,得到圆弧半径和圆心误差的不确定度表述方法。此圆弧误差的评定模型克服了以往单纯依靠半径值来衡量误差的不足,更符合圆弧误差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此分析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被测圆弧轮廓误差的实际情况。
2013年01期 v.36;No.384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刚;宋超;栾宁;马元;
为了使水下航行器装入密封舱后所有模块正常运行,设计了一个模拟平台,涵盖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处理、无线射频、电源、传感器等方面,特别是小车轨迹使用上层的PID参数的智能化控制,具有远距离数据传输能力和远程控制能力。通过平台模拟水下航行器的运动状况,对加速度与速度、周围环境的温度与湿度、电池的状态等参数采集,达到实验目的,同时节省人力物力,方便、适用性强。
2013年01期 v.36;No.384 105-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智军;王江炜;
随着高科技技术逐渐融入到传统的农副业,温室培养已成为生产反季节作物的方式。介绍了基于S3C2410处理器的温室监测控制系统的设计,并设计了一种基于ARM9处理器的嵌入式Boa服务器的网络远程监测实现方案,用户通过以太网对温室内的环境进行监测和一些设备的控制,提高远端机器的安全可靠性。
2013年01期 v.36;No.384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门鹏;
为有效打击假冒、走私、串货卷烟等违法行为,采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开发一套卷烟防伪识别系统。以卷烟32位代码作为识别对象,利用ARM单片机实现便携式手持设备的硬件构造,采用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卷烟上的32位条码,通过短信模块完成与后台打码数据的比对,进而辨别卷烟的真伪。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识别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2013年01期 v.36;No.384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爱武;郭丙琴;
目前学生宿舍管理普遍采用的是查勤老师、值班阿姨和红外设备等监控方式,这些方式存在不能全面监控宿舍情况、不能有效保证学生隐私和对管理者来说费时费力等许多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采用"物联网"技术和NI PXI-6221数据采集卡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组合来构建学生宿舍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实时显示、网络查询、存储与管理、报警和解除危险等宿舍智能监控和管理功能。
2013年01期 v.36;No.384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裴润有;王亚新;胡放军;
针对华庆油田常规增压站原工艺流程控制系统存在的实际问题,为适应油田大发展的需要,推进油气场站数字化管理水平,对原工艺流程、自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站点的油气混输、远程操控,无人值守等功能,与优化工艺参数相结合,减少岗位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运行本质化安全水平。
2013年01期 v.36;No.384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徐伟;田立超;
为了对旋转变压器(简称旋变)的信号进行仿真,通过使用AVR单片机ATmega16和AD5293实现一种电阻式数字旋变的电路设计。利用SPI总线对AD5293进行通信及设置。数字旋变模拟输出旋转变压器产生的正弦信号和余弦信号,可替代真实的旋转变压器,达到测试解码解算电路的目的。经试验验证,该设计适用于旋转变压器的仿真。
2013年01期 v.36;No.384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陆;杨丽英;
介绍一种基于dsPIC30F6010芯片采用全数字双闭环矢量法控制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及软硬件设计方案。以dsPIC30F6010芯片为CPU的开发板、光电编码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经过改进电流传感器的集成IPM的驱动电源和自制电平转换板,构建了一个异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电机起动快速,运行平稳,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精度较高,满足了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
2013年01期 v.36;No.384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亮;谢东坡;
为了实现对信号的高精度测量,以ADS1158和dsPIC30f4011为基础设计了16位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方案。给出了系统硬件结构图以及主要电路模块的设计思路,并介绍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主要程序流程以及如何在此硬件基础之上将系统快速升级为24位数据采集系统的方案。该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传感器信号采集、工业控制等场合中,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其设计也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2013年01期 v.36;No.384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敏华;胡娟平;李金;
基于ATmega128单片机设计了智能蒸柜控制系统。由于蒸柜系统之前采用西门子PLC,目前这一系列已经停产,为了实现控制系统优化,采用以ATmega128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单元,取代原来由PLC及触摸屏组成的控制系统,并在软件程序部分将原来的PID算法改进为模糊自整定PID算法。经过软硬件测试,控制系统与原系统相比更简单、准确、稳定、经济、智能,值得在实际应用中广泛推广。
2013年01期 v.36;No.384 137-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戴国强;余震虹;高磊;李科;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数值计算方法。介绍时域有限方法的一些基本性质,完美匹配层的边界条件和激励源设置。通过对完美匹配层边界条件的设置,利用Matlab软件对自由空间散射场进行了仿真,解决电磁场散射等问题,给出了在不同时间步长下的仿真结果,实现了整个求解过程的可视化。
2013年01期 v.36;No.384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娜;陈仙;康永锋;
二次电子倍增引起的微放电效应已经成为制约空间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采用纳米级四面体非晶碳(ta-C)薄膜抑制二次电子发射的新方法,研究了在镀银铝基材料上制备ta-C薄膜的工艺,以及薄膜中sp2键的含量以及薄膜的厚度对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后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减小了35%;且当薄膜厚度超过5 nm,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显著降低,当厚度大于10 nm,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会增加,分析主要原因是薄膜厚度在5-10 nm时,sp2键的含量较大,呈现出石墨的弱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ta-C薄膜可以较好地起到抑制二次电子作用。
2013年01期 v.36;No.384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韩昌;郭幸语;
介绍了容性设备在线绝缘性能检测系统中,数据采集硬件电路的设计思路。采用DSP技术实现数字滤波和相位换算。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16位双极性A/D转换器,大大提高了信号的精度。采用程控增益的办法,提高了系统增益的稳定性。现场采集的实时数据来看,交流信号电流幅值偏差在±5%之内,相位的误差为0.3%,并且硬件系统稳定可靠。
2013年01期 v.36;No.384 147-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吕海峰;黄华;
气泡致动器是一种通过改变翼型局部轮廓引起流场改变,从而提高飞行器机动性能的微器件。同时,经致动器扰动后的流场也会对翼型的结构产生影响。采用ANSYS对NACA0012翼型周围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翼面压力分布曲线以及速度矢量场,与风洞实验所测压力值的最大误差为0.3%。仿真对比说明当攻角为15°时,气泡致动器安装于弦长的40%处时能够有效抑制分离涡的分布面积,对流场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将安装有气泡致动器的翼型流场分析结果直接作用于翼型结构,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结果表明:气泡致动器在控制流场的同时增大了结构的变形。
2013年01期 v.36;No.384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泽强;
在高速数字系统电路设计中,电磁兼容性、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等问题紧密的交织在一起,成为高速电路设计的挑战。信号线与信号回流路径之间的位置与电磁兼容性、信号完整性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处理好信号线与信号回流路径之间的关系,对解决电磁兼容性、信号完整性及电源完整性问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013年01期 v.36;No.384 155-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杜云;来耀兵;刘泉海;郭鹏勃;
大多数信号发生器是依赖于模拟或数字电路来实现,为了改善在微电机控制系统中使用测速装置的体积大、结构复杂等因素,分析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使磁极在固定的印制有电磁绕组的平面PCB板上旋转,PCB板的绕组能够输出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信号发生器。采用数理分析及Matlab仿真,得出了输出信号为正弦规律变化,而且波形与速度的变化密切相关的结论。此装置适用于高精确度的速度检测与控制系统。
2013年01期 v.36;No.384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晓劲;谢佳红;李冰锋;王先春;
针对传统密码锁的密码存在被窃取复制的危险,安全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话远程控制密码锁系统。该系统利用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使用多重密码,实现电话远程控制开锁。该系统由来电号码检测模块、DTMF信号检测模块、语音提示模块、E2PROM存储模块和电磁驱动模块组成。用户可以使用通信工具,根据语音提示,进行系统的设置、使用。该系统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安全可靠。
2013年01期 v.36;No.384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