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寄徐;裴志斌;屈绍波;谢明达;
金属角反射器是对敌雷达探测进行无源干扰的重要装备,但尺寸固定时,雷达散射截面(RCS)无法改变,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为解决上述问题,将角反射器的各面设计成由若干自由旋转的小金属板组成,通过旋转小金属板,改变角反射器有效反射面积,使其RCS可变。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金属板旋转角度的变化,角反射器的RCS峰值大小和方向图宽度都逐渐变化。该设计拓宽了角反射器的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013年11期 v.36;No.39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辛欣;周娜;王震;
针对雷达测量数据中存在的异常值,对数据中的时间参数根据其变化规律的等差性进行异常值检测。对雷达发射功率、角度、距离参数异常问题,基于邻近去最值均值滤波原理,采用滑窗方式进行检测并修正。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并修正数据中的异常跳变点且不改变正常值。
2013年11期 v.36;No.394 5-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9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郑志宽;何强;
为了解决脉冲雷达的探测距离与距离分辨率的矛盾,发射拥有大时宽带宽积的线性调频信号,使雷达既有较大的探测距离,又有很高的距离分辨率。由于收发开关的转换,宽的线性调频信号会造成近距离盲区,传统解决方式是分时发射一长一短两个信号,但会造成数据率降低。这里提出一种基于频分复用技术的双线性调频信号,在近程接收短脉冲,弥补宽线性调频信号的不足,通过仿真,这种信号既能保证雷达无论目标距离远近都有较高的分辨率,又可以消除近程盲区。
2013年11期 v.36;No.394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古康;陈梅;
相控阵制导雷达需要在进行空域搜索、目标捕获跟踪的同时精确地导引导弹攻击来袭目标,为此需要使用基于优先级排序的雷达自适应调度技术完成各种雷达任务的调度,描述了相控阵制导雷达应用自适应调度技术的实现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雷达时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雷达整体工作效能。
2013年11期 v.36;No.39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晓粉;董绪荣;刘亚涛;张冲;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性能指标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指标,表示北斗导航卫星所能提供的服务水平。主要从覆盖性、精度、可用性、完好性和连续性几个方面来构建其指标体系;然后依据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构建二级性能指标;最后通过软件仿真,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2013年11期 v.36;No.39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明德;
对战术数据链在未来信息化战场条件下可能面临的几种典型无线入侵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分布式入侵检测控制架构。在该架构下,利用异常入侵检测方法对无线入侵事件进行检测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些事件进行控制。
2013年11期 v.36;No.394 19-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晓斌;张承志;王宝;田明辉;
系统研究了三坐标雷达目标高度突跳问题。基于雷达试验数据,详细分析了造成三坐标雷达目标高度突跳的影响因素;并结合雷达终端软件系统的工程实现,给出了改善雷达测高精度的软件解决措施。研究成果易于在工程实现中应用,有利于提高雷达测高精度。
2013年11期 v.36;No.39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贾秀权;李鑫;胡斌;
高新信息化武器装备部队日渐增多,对装备保障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适应高新信息化武器对装备保障发展的需求,主要对大型复杂信息化装备保障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复杂信息化装备保障的特点,结合我军现阶段保障工作实际,给出了装备保障整体思路,最后对信息化装备保障给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我军信息化装备保障建设提供帮助。
2013年11期 v.36;No.39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姚鹏;刘刚;刘岩;张胜修;
通过建立数据聚合器、时序引擎同步、无线同步信标和温度补偿机制,减小了无线节点之间的时序漂移量;通过利用智能开关、压电悬臂梁结构、电化薄膜可充电电池,从而实现了无线节点的能量收集与储存;通过实施ZigBee协议中所规定的安全服务方法,并且开启基于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存取信道访问方法和采用自适应跳频技术,从而提高了无线通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通过设置无线节点工作模式的自动调节算法,优化了节点的能效。
2013年11期 v.36;No.394 28-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正华;谢敏;
为了方便的研究无线视频在UWB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率、吞吐量、时延,对UWB信道模型进行了研究,使用NS2构建了UWB的网络模型。网络模型配置了模拟网络拓扑结构、各层使用的协议,确定了链路的基本特性,从而可以模拟无线视频传输的UWB环境。构建的网络模型可以模拟压缩编码后视频流的无线传输过程。
2013年11期 v.36;No.394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栋;赵晶;
为实现对远程油田生产现场的监控,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远程传输工业生产数据的设计方案。使用EM310模块以及采集设备构成的整个采集系统,通过GPRS网络组成了一种全新的远程油田监控系统。通过实际联网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具有可移动性、稳定性较强,受地理环境因素干扰小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
2013年11期 v.36;No.394 36-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闫永昭;郑金州;
为了解决纸质车证用于车辆出入管理存在的问题,经过市场调研和产品考察,采用RFID无源芯片与现有纸质车证相结合,既兼顾了纸质车证的使用,又增加了防伪功能。通过现场测试及试运行,达到了设计和使用要求。
2013年11期 v.36;No.39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振林;孙荣平;柏长帅;
航空自组网MAC协议是分组报文在无线信道上发送和接收的直接控制者,因此,在航空自组网中,MAC协议能否高效、公平地利用有限的无线信道资源对航空自组网的性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概述了MAC的功能作用、航空自组网对MAC协议的影响因素,并结合MAC在MANET中的应用,分析了无线自组网MAC协议的特点和航空自组网MAC协议的关键技术。
2013年11期 v.36;No.394 43-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程莉;邹连英;许楠;王丹丹;
在MIMO-OFDM系统中,分层空时编码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空间复用增益,但是由于其译码层是相互独立的,因此系统编码增益并不高,而基于迭代法译码的Turbo码具有良好的编码增益,因此,提出采用联合分层空时编码技术和Turbo迭代解码原理的MIMO-OFDM检测系统,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系统不仅可以提高MIMO-OFDM系统的性能,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该系统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2013年11期 v.36;No.39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海渊;李健民;张雅涵;张彬彬;
在基桩检测领域,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把检测数据实时传输作为监督检测质量的一种手段,因此,传输系统的设计则成为该手段实施的关键技术。为了实现这一监督方式,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基桩动测仪的数据实时传输系统。检测现场部分将现有BETC-C6A基桩动测仪改进,使其具有无线发送功能,通过彩信的方式将检测数据文件直接上传到数据中心PC;数据中心PC配有用于接收彩信的数据接收节点,由PC机软件系统控制彩信的接收、下载以及用户数据文件的维护。
2013年11期 v.36;No.394 50-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谢海霞;孙志雄;
为了便于计算机辅助计算复杂的连续信号频谱,经常采用DFT方法。DFT不仅能反映信号的频域特征更便于用计算机处理。这里先对连续非周期信号做离散化处理,然后截短得到有限长序列,最后做DFT变换。针对常用信号DFT谱分析的原理及谱分析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结合实例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2013年11期 v.36;No.394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1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凤春;张岱臣;都基焱;
对变步长LMS滤波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该算法基于Sigmoid函数,通过引入误差因子反馈来调整函数参数,解决了类Sigmoid函数中参数设置的问题,并使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小的稳态误差。计算机仿真表明,相对于其他变步长算法,该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方面均表现优异,具有较好适用性。
2013年11期 v.36;No.39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帅;梁猛;巩稼民;校红信;
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会受光纤非线性效应影响。利用分步傅里叶方法求解OFDM信号传输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分析光纤非线性效应对光纤中OFDM信号的影响,获得了非线性效应影响下子载波数、QAM调制与系统平均误码率的关系。
2013年11期 v.36;No.394 60-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全;杨于杰;李宏宇;
对实现快速锁定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实现1μs快速捷变频的方案。采用电压预置的辅助捕获方式,减小跳频的起始频差,同时利用反馈修正进行精确预置,可以极大地提高锁相跳频速度。最后对方案实现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2013年11期 v.36;No.394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峰;张友益;
自适应空域滤波通过波束控制,能有效地抑制空间干扰、增强有用信号。但在相干干扰环境中,其接收性能大大下降。从理论上推导了相干干扰能使信号源数估计成功概率下降、波达方向估计出现偏差、波束形成性能降低,并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验证。
2013年11期 v.36;No.394 67-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梁琎;包志强;
为了验证人民币纸币的真伪,给出人民币冠字号码的一种提取与识别方法。提取过程包括针对纸币图像的采集、灰度化、二值化等预处理,以及使用投影法对人民币字符的位置确定。字符被一一提取出来后,先做归一化处理,再使用模版匹配法,将其与模版字符一一比较,并计算相似度,从而完成字符识别。通过对采集的50张人民币图像进行识别实验,所给方法的有效识别率为90%。
2013年11期 v.36;No.394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师甜;肖勇;
对环形桁架可展开天线的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被动控制的方法,通过对环形桁架可展开天线施加预应力来改变环形天线第一阶固有频率,使之与激振频率错开,从而避免共振,使振幅减小,最终使振动自由衰减下来,达到抑制共振的目的。对预应力影响结构频率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了环形桁架可展开天线的带宽,对不同预应力加载方式下的环形天线的频率变化进行了仿真,最终确定了最佳的预应力加载方式。
2013年11期 v.36;No.394 75-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程绍成;张学俊;冯奇;刘又铭;孙涛;胡昊;
随着微波技术的广泛发展,空间和地面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一种,需要频谱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分配和监控。设计了一种频谱监测分析仪,提出了系统的硬件方案与软件方案,研究了几种主要技术,经仿真,该频谱监测系统具有高分辨率、高速度搜索、高速存储及处理的特点,应用前景广泛。
2013年11期 v.36;No.394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迪;李正军;
设计了一种0.8~2.5 GHz双极化四脊圆锥喇叭天线。四脊喇叭天线的设计可以看成对称的两个双脊喇叭天线,利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天线的参数及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了天线的驻波比、隔离度、增益和方向图等参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天线满足低驻波比,高隔离度,好方向图等特点,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3年11期 v.36;No.394 82-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国英;赵福玲;
结合1970年Robert H.Kyle提出的对数周期天线间互耦的分析方法和1973年Hyong K Choe、Charles E Smith提出的对数周期天线分析方法分析了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组阵时单元间的互耦,给出了阵中单元考虑互耦与不考虑互耦影响的电流分布、阵中方向图以及驻波比,并用该方法和Feco仿真软件计算了天线阵方向图,二者较好的一致性表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得到了互耦对天线性能影响的结论。
2013年11期 v.36;No.394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千喜;李社军;王丹阳;杨晓昆;胡强;代栋敏;范振新;欧春湘;
基于GPS/BD兼容高灵敏度导航产品开发和产业化项目,对经典载波跟踪环进行修改,设计实现了高灵敏度跟踪环路。将传统的单点积分数据,转化成一列数据,对该数据进行FFT变换后,可提高载波频率的估计精度,从而提高系统的跟踪灵敏度。并对高灵敏度跟踪环路进行仿真分析,证明高灵敏跟踪环路对弱信号的跟踪能力。
2013年11期 v.36;No.394 89-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李婷婷;陈健;
为了提高气囊内压监测效率,替代机械压力表监测方法,提出并设计了一款基于无线网络的船用气囊安全监测系统。系统分为下位机和上位机两个部分,下位机是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气压采集系统,上位机是PC机上基于Lab VIEW的安全监测系统软件。实现了气压数据的无线传输,下位机与上位机的串口通信,气压值的实时显示,以及数据库数据的管理。
2013年11期 v.36;No.394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封志方;裴毅;郭道通;赵盼;
为了解决无法对无人升空平台设备舱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控的问题,采用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Lab VIEW为开发平台,提出了无人升空平台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可以对飞行任务过程中无人升空平台设备舱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的监控,当设备舱的温湿度超出所许可的范围时,系统会发出报警信息提醒操作员采取适当的措施,并能够自动调节舱内的温湿度,以保证舱内任务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试验中所采集数据的有效性。
2013年11期 v.36;No.394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镇博;张加宏;吴雨生;
设计了一种便携式低功耗微型气象探测系统,该系统以低功耗ATmega 16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部件,采用温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以及光强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湿度、气压和光照强度的测量;通过12864液晶、时钟芯片和E2PROM实现数据的显示、存储和查询。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微型气象探测系统的测量精度达到了普通气象测量要求,稳定性高。由于该气象探测系统具有微型化、低功耗、实时化和便携式等特点,因而特别适用于小区域的气象监测。
2013年11期 v.36;No.394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梁力中;
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个域网技术的温湿度监测系统。结合无线传感器的网络技术,采用ATmega16L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以及可以支持最新版的ZigBee 2007/Pro协议栈。通过该系统应用于实验室后达到了低功耗、低成本、可扩充性好、易于维护的预期效果,得出基于个域网的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的设计满足了低成本、低功耗要求的结论。
2013年11期 v.36;No.394 110-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闫海明;冯源;田苗;
提出了基于DSP内嵌增强型CAN控制器(ECAN)模块的智能总线接口设计方案。该设计创新性地采用了ADI公司最新发布的ADM3053芯片作为ECAN接口驱动,该芯片集成了CAN收发器、信号隔离、DC/DC供电隔离,达到了接口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的目的。给出了ECAN模块系统架构和总线接口硬件电路。在软件设计上,重点论述了ECAN模块内部寄存器和邮箱结构,给出了软件初始化、消息发送、消息接收流程,最后给出了CAN总线消息过载的处理方法。经实测表明,该智能总线接口模块工作稳定,信号品质良好,满足工业控制需求。
2013年11期 v.36;No.394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军;张涛;
为了提高航空发动机晶体管式点火系统火花频率的稳定性,通过电路原理分析,找出影响火花频率稳定性的因素,进而采取电压补偿和温度补偿,并做了补偿前后火花频率对比测试。在高低温及电压波动情况下,补偿后的点火系统输出的火花频率稳定性提高了50%左右。
2013年11期 v.36;No.394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芳;郭建强;何婷婷;李游;殷凯;
为了实现光电跟踪目标,用四象限探测器检测目标物,利用单片机MSP410F169的AD采集,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利用PID算法,以及单片机MSP410F169的时钟控制PWM波的占空比来调节电机的转速。通过两个电机来实现跟踪装置的空间旋转跟踪目标物。
2013年11期 v.36;No.394 119-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峰;
为了对纺纱过程进行断线检测和监控,提出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纺纱断线检测控制装置,并根据其要求从硬件电路和软件进行了分析设计,从而实现了纺纱断线自动检测,并能在出现断线时控制纺纱机器停止工作,并通过LED灯闪烁提醒工作人员,提高纺纱检测的智能化程度。
2013年11期 v.36;No.394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秦勤;
针对工业检测中,检测图像经常受检测相机分辨率和相机移动造成的图像模糊情况,介绍了一种图像非线性复合锐化方法,该方法对于被检测目标边缘、被检测物表面裂缝瑕疵等需要辨别的元素起到了明晰的分辨作用,有助于更精准的可视化探伤。对于该算法进行了Matlab仿真,经处理前后的图像对比,验证此算法达到了预期效果。
2013年11期 v.36;No.394 125-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钟贤林;
介绍了LVDS(低电压差分信号)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结构。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电路结构,结合LVDS的信号特征和数字信号的频域分析,分析LVDS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和辐射发射,举例估算LVDS的电流环的差模辐射、电流环的共模辐射和开路线的共模辐射。LVDS的电磁兼容性分析表明LVDS能够适应复杂电磁环境。
2013年11期 v.36;No.394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单臣玉;陈绪兵;王瑜辉;张超;
对应用于物流分拣、混流生产智能制造生产线上的RRU9806SR超高频台面式读写器,测试出了其在实际生产线环境中的读写性能。首先,对生产线部分改装,将待测试读写器安装在生产线的合适位置,完成测试平台的硬件平台搭建,然后开发了数据采集软件对实际标签数据进行采集,最后对所采集数据在Matlab中求得了漏读率的分布图并求出了漏读率的分布特性表达式,分析读写器的读写性能。
2013年11期 v.36;No.394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月恒;王美玲;刘全东;
DeviceNet与ModBus协议转换系统由DeviceNet主站,嵌入式I/O模块,ModBus从站三部分组成,实现DeviceNet与ModBus之间的数据交互。嵌入式I/O模块采用ARM7控制器LPC2129实现DeviceNet与ModBus之间的通信,同时以软件的形式实现了一个仅限组2的DeviceNet从站和一个ModBus主站。DeviceNet从站用来解码从DeviceNet主站端接收到的数据,解码后的数据由MCU通过另一个UART接口发送给ModBus从站。UART接口旨在向ModBus从站发送读/写指令。结果表明,基于DeviceNet总线的嵌入式I/O模块可以很好地与基于ModBus总线的设备进行通信。
2013年11期 v.36;No.394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鲁茂昌;郝建华;蔡毅;
为了完成对8种模拟数字混合信号的调制模式识别,采用了基于二叉树扩展的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从待识别的信号的瞬时幅度,瞬时频率和瞬时相位中提取七类特征作为特征参量的方法,获得了对8种调制模式精确稳定估计的结果,具有实时性好、分类模式多和扩展性能好的特点。
2013年11期 v.36;No.394 139-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白妙青;
介绍了云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阐述了云计算在广播电视网中数字电视互动的技术应用。分析了云计算在广电行业中的典型应用,云计算模式通过整合广电系统中的计算资源,将各种应用建在云端,降低了终端的要求,同时能够有效地扩展和升级,推进三网融合。
2013年11期 v.36;No.394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大炜;
许多通信场景中调制信号不能完全满足过零特性,常用检测方法都不能直接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一种结合使能控制的采样钟同步方法。通过使能信号控制环路中的Gardner定时误差检测模块,达到环路收敛的目的。该方法既利用了通常的Gardner算法结构,具有低复杂度特性,又保证了环路可以可靠工作。在实验过程中给出了具体的工程实现流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3年11期 v.36;No.394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伟达;蔡声镇;吴允平;李汪彪;
为减少太阳能热水器中主控制器与线控器之间的布线成本,采用与非门芯片74HC00设计了一种一线通信接口转换电路。利用Multisim虚拟仿真软件测试了在通信线长度为50 m,分布电容为2 nF的条件下,通信速率可达57 600 b/s。应用结果表明:该电路具有通信速率高、节省布线成本、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2013年11期 v.36;No.394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熙瑾;
为了发挥某一区域中电子信息系统的工作性能,需要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做好系统间的电磁兼容设计工作。提出了一种可用于电子信息系统选址的系统间电磁兼容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电子信息系统兼容分析模型,确定兼容判决准则,利用电波传播预测算法进行分析计算,最后优化得出电子信息系统兼容工作选址方案。该方法可以指导电子信息系统选址工作,确保电子信息系统工作效能有效发挥。
2013年11期 v.36;No.394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乘浩;
提出一个包含设施分布与人口演化相耦合的模型,即不仅设施的分布依赖于人口分布,而且人口的分布也随设施的变化而变化。然后通过对模型的仿真得到了理想状态下的人口与设施的分布情况。然后经过对中国四类设施(医院邮局、学校、剧院)年鉴数据为基础的实证分析,讨论了中国的设施和人口的分布情况。结论与模型的结果一致。
2013年11期 v.36;No.394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