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技术_军事通信

  • 基于外辐射源的含旋转部件目标微动中心提取

    马赛;邓冬虎;周亮;褚一凡;戴静;杨向星;

    针对基于外辐射源的无源雷达系统中,含旋转部件目标的微动中心位置不能够被有效提取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逆Randon变换的微动中心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子孔径综合成像方法对目标进行成像,然后结合已经获知的目标旋转部件的旋转频率、半径和初始相位信息,沿旋转部件的所有可能的旋转轨迹在子孔径综合成像的结果上进行逆Randon变换,然后通过提取逆Randon变换的峰值位置即可完成对旋转中心的提取。最后,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013年15期 v.36;No.39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改进的指挥仪型空空机炮射击火控模型

    王景涛;

    对于空空机炮射击瞄准问题,传统的指挥仪模型在计算过程中假设目标的加速度不变,而在实际的空战过程中,目标的运动方式比较接近于匀速圆周运动。改进的指挥仪型火控模型,基于目标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假设,进行火力控制算法的建模,给出了计算火控诸元的公式。通过针对不同的目标运动方式进行数字仿真,证明与传统的指挥仪型火控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

    2013年15期 v.36;No.398 5-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多传感器的多模型机动目标跟踪算法设计

    贺贺;羊彦;王爽;侯静;

    多模型目标跟踪算法由于其独特的处理未知结构和可变参数的优点,已成为当前目标跟踪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当今的多模型目标跟踪方法大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在实际应用层面上研究并设计多模型目标跟踪算法,并实现稳定、可靠而精确的目标跟踪意义重大。选用当今最为流行、应用最广泛的雷达和红外作为传感器,在红外/雷达双模导引头的多传感器平台下展开研究,设计并仿真实现了更接近真实的军事与民用环境的多模型机动目标跟踪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跟踪性能的有效性。

    2013年15期 v.36;No.398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模糊的特种飞机任务系统操作台人机工效综合评价研究

    赵欣;叶海军;姜治;

    在分析特种飞机任务系统操作台主要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建立了适合于该产品的人机工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体系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特征,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处理并量化评价指标,建立了综合模糊评价模型,解决操作台总体评价的问题。根据该评价体系和模型对某型操作台产品给出了评价分析。

    2013年15期 v.36;No.398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DS的全极化微波辐射计建模仿真

    党鹏举;陈文新;李浩;

    全极化微波辐射计是一种用于海洋表面风场测量的新型被动微波遥感器,主要对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分量进行自相关和互相关处理。针对全极化微波辐射计接受到的数字信号高带宽高采样率的特点,基于ADS软件平台对全极化微波辐射计进行了系统仿真,重点针对通道和相位不平衡对极化分量的测量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测试,并对结果误差进行了简要分析。

    2013年15期 v.36;No.398 14-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短波通信信道探测技术

    雷兵权;张红;李蕤;辛国亮;

    在短波通信系统设计和应用中,人们需要充分考虑短波信道传播特性、信道路径损耗和电离层结构特征等信息,但目前这方面信息十分有限,且多数为理论依据或早期的粗劣数据。在国产测高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短波信道探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地、精确地获得短波通信链路上信道链路损耗和频率特性曲线,这对短波通信应用和系统设计有重要的辅助意义,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2013年15期 v.36;No.398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第三代预警机及其电子侦察系统的技术特征

    甄军义;

    总结了预警机近70年的发展历史,提出了全部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代的结论,从发现能力、识别能力和时间响应能力三个方面对预警机及其ESM系统的技术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在预警机的未来发展中,电子侦察系统作为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发挥新的重要作用。

    2013年15期 v.36;No.398 20-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无线通信

  • 基于无线传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唐志辉;龙允聪;李洪超;

    针对东莞高科技工业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系统采用DSP加ARM结构完成对现场电信号的采集、分析和处理,通过高可靠性ZigBee CC2530模块实现DSP与ARM间的无线通信,完成数据的传输。重点介绍了射频电路及天线的设计,分析了电磁兼容及抗干扰措施,采用SmartRF Studio 7验证电路的RF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工业园中自动化生产线的精密仪器、设备的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测的要求。

    2013年15期 v.36;No.398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SM模块的防盗监控器设计

    张任;高双;郭晓燕;

    新型防盗监控系统依托于GSM公众网络,利用短消息增值业务,以MSP430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核心,以GSM模块进行远程无线通信,采用了GPS、红外和液晶显示等技术,实现了贵重物品防盗报警、报警短信息的收发以及远程无线监控等功能,为人们的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3年15期 v.36;No.398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发展动态

    郑佳恩;彭端;

    分析了现有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介绍了实现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技术动态,包括无线网络接入方式、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视频传输协议、视频编解码等,展望了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2013年15期 v.36;No.398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GPRS拥塞控制技术研究

    王则陆;金仁成;何清叶;王天娆;

    为了更好利用GPRS网络,减小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拥塞,设计了一种基于数据压缩和滑动窗机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案,实现了对GPRS数据传输的拥塞控制。对控制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案可以减少30%~50%的传输数据量,有效抑制传输拥塞,提高GPRS网络的传输效率,可满足GPRS网络传输瞬时大数据量的要求。

    2013年15期 v.36;No.398 32-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无线传感器网络查询式分簇路由算法研究

    张弛;辛云宏;

    为避免LEACH算法因远端节点与汇聚节点长距离通信能耗过大而提前死亡的弊端,提出一种查询式多路径分簇路由算法——QMR-LEACH算法,该算法按需对监测区域进行查询,由查询所在簇的簇头对查询进行响应,在数据回传过程中引入节点剩余能量、传输消耗能量和跳数等参数,选取最优路径完成数据转发工作。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可以根据节点剩余能量、传输能耗和跳数等参数自适应的选择一条最优路径或以单跳形式转发数据,能够有效地延长节点和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并降低了数据丢失率。

    2013年15期 v.36;No.398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软件无线电异构处理器平台互连架构设计

    韩君妹;施峻武;

    针对由GPP/DSP/FPGA组成的软件无线电异构处理器平台中不同处理器间组件移植性差和软件开发复杂度高的问题,设计了符合调制解调级硬件抽象层(MHAL)规范并与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兼容的异构处理器平台互连架构,通过对硬件接口进行抽象和封装为应用软件提供一致的编程接口和通信机制,从而实现软硬件的分离,增强应用软件可移植性。

    2013年15期 v.36;No.398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通信设备

  • 基于FPGA的通用位同步器设计

    聂伟;林竹;

    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通用位同步器。该同步器采用改进后的Gardner算法结构,其中,内插滤波器采用系数实时计算的Farrow结构,定时误差检测采用独立于载波相位偏差的GA TED算法,内部控制器和环路滤波器的参数可由外部控制器设置,因而可以适应较宽速率范围内的基带码元。阐述传统Gardner算法的原理,给出改进后的设计和FPGA实现方法,最后对结果进行仿真和分析,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

    2013年15期 v.36;No.398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具有U形寄生单元的三陷波带陷超宽带天线设计

    李睿;唐晋生;韩曹政;

    设计了一种采用微带馈电的平面超宽带天线,并在该超宽带天线的基础上,通过在微带馈线的旁边加载U形寄生单元的方式,在3.1~10.6 GHz的通带内实现了3个频段的带陷特性。该天线采用Rogers RT/duroid 5880为基板,整体尺寸仅为23 mm×13 mm×0.508 mm,具有易加工、便于集成的特点。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在3.25~3.6 GHz,5.1~5.9 GHz和9.5~9.9 GHz处形成3个陷波频段,适合于超宽带系统的使用。

    2013年15期 v.36;No.398 50-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调制解调器CMX866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刘万明;韩俊兴;

    为了实现通信系统的网络化通信与远程控制需求,系统采用调制解调器CMX866将通信设备接入公用电话通信网中,实现了系统的远程通信控制。介绍了调制解调器CMX866的主要功能,从硬件设计和软件控制方面详细论述了CMX866在网络化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013年15期 v.36;No.398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DIsimPLL 3.1的锁相环环路滤波器设计

    高立俊;

    对锁相环环路滤波器进行简单分析,对ADIsimPLL 3.1模拟软件的功能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利用仿真软件对一款频率合成器的环路滤波器进行仿真设计,结果表明该软件在设计应用中方便快捷,能够帮助设计出满足指标要求且性能稳定的环路滤波器。

    2013年15期 v.36;No.398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型UHF RFID抗金属标签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许长青;王朱丹;盛喆;杨樊;

    提出了一种用于金属物体的超高频射频识别标签天线,该天线适用于多标准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采用在偶极子结构上增加环形微带线来增大输入阻抗,极大地提高了标签天线的增益特性。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分析了天线性能,仿真与测试结果吻合良好。整个天线的面积为100 mm×40 mm,由于采用表面印刷结构,使得标签成本低廉、易于批量生产。

    2013年15期 v.36;No.398 59-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信号处理

  • 遥测非平稳信号小波阈值降噪方法的改进及仿真

    高成文;吴健华;

    对染噪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是信号处理的重要环节。针对两种经典阈值处理方法的缺陷,引入了一种改进的阈值处理函数。新方法阈值自适应于噪声方差,调整系数自适应于阈值。数值实验表明,该算法对含噪非平稳信号降噪效果明显,适用于遥测非平稳信号的降噪处理。

    2013年15期 v.36;No.398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多通道采样系统增益误差估计方法

    范涛;马仑;徐德正;

    多通道采样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单片模数转换器ADC转换速率与量化精度的矛盾,从而能够在提高采样率的同时保证采样高精度。但是多通道间的失配误差将严重降低系统性能,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时间误差(静态抖动)的估计,增益失配是由于制造过程中各数模转换器的工艺流程不同引起的。与时基误差类似,增益失配同样将导致采样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提出了一种利用接收数据矢量的二阶统计特性来估计增益失配误差的方法,该方法计算量小,易于实现。仿真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3年15期 v.36;No.398 65-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PGA的帧同步系统设计

    杜勇;刘帝英;

    介绍了集中式插入法帧同步系统的原理,分析了帧同步系统的工作流程。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利用VHDL设计了同步参数可灵活配置的帧同步系统,阐述了关键部件的设计方法。在Xilinx的FPGA器件XC3S200-4FT200上对帧同步系统进行了实现,利用Modelsim 6.0软件进行了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同步系统工作稳定,满足性能要求。

    2013年15期 v.36;No.398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手指静脉图像小波增强算法

    杨数强;杨杰慧;宋亚龙;

    针对低质量的手指静脉图像,提出一种小波域静脉图像滤波增强算法。首先采用小波变换,然后对其低频系数进行频域增强,最后进行小波逆变换得到增强后的图像。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抑制噪声,准确定位图像边缘信息,大大的改善了图像的质量,提高了图像的特征提取准确性和识别精度,使图像取得很好的增强效果。

    2013年15期 v.36;No.398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CT域自适应数字图像水印技术

    方春城;谭忠明;林若波;邢南亮;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特点,提出一种自适应水印算法。选取DCT域三个中频系数及主对角线系数,并求它们各自的均值,比较嵌入位与这两个平均值的关系,调整嵌入位的大小自适应实现水印嵌入。利用Arnold变换对水印信息进行预处理,增强水印的安全性。实验表明,该算法水印提取效果较好,对剪切、旋转、修改、JPEG等攻击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和鲁棒性。

    2013年15期 v.36;No.398 76-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通信侦察中一种新的码速率盲估计方法

    刘治国;杜玉海;赵亮;

    在截获信号调制样式未知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码元速率估计方法。把正交解调后的I路或Q路信号延迟相乘自相关后,通过在频域测量与码元速率对应的谱线来估计码元速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即使在很低信噪比情况下,也不受脉冲成形滤波器及其系数的影响,具有很好的稳健性。该方法为码元速率估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013年15期 v.36;No.398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信息安全

  • 基于国密SM1算法的CPU卡应用

    闫永昭;郑金州;

    为了解决Mifare 1加密技术、算法的破解带来的安全隐患,经过市场调研和技术对比,发现CPU卡采用动态密码和双向认证,安全性有较大提升。而基于国密SM1算法的CPU卡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组织制定的国密SM1算法,高达128 b的密钥长度以及算法本身的强度和不公开性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用这类CPU卡来代替原有的IC卡,用于解决门禁卡片的安全问题。通过系统一年以来的试运行,达到了设计目标。

    2013年15期 v.36;No.398 82-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HNN的密钥共享机制研究

    闫文耀;高昂;王志晓;

    安全与认证问题一直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所面临的棘手难题之一,尤其是在有敌意的环境中。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内容易被窃听和篡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HNN)的密钥共享协议。该协议通过利用HNN的收敛特性,在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建立安全通信所需的共享密钥,同时将密钥量化为i位字符串以防止暴力破解攻击。最后实例化验证了此方案的有效性。

    2013年15期 v.36;No.398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测试·测量·自动化_测控技术

  • 四旋翼几种控制方法研究

    吴中华;贾秋玲;

    针对六自由度欠驱动四旋翼无人飞行器非线性模型,讨论了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姿态和高度控制问题。采用经典PD控制、智能模糊控制、非线性反步法和滑模变结构控制,设计四旋翼姿态和高度控制器,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四种控制方法均能实现四旋翼的姿态稳定和定高悬停;其中,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更好的动态跟踪特性。

    2013年15期 v.36;No.398 88-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10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VR和RFID的电子防丢防盗器设计

    张立霞;周立余;冯新;

    针对防丢类产品的发展需求,介绍了一种具有双微机和彩色液晶触摸屏的电子防丢防盗器的软、硬件设计及测试分析。系统有别于现有产品,主机带有液晶触摸屏,子机嵌入微处理器,佩戴者通过液晶屏的提示信息并结合声音的渐强或渐弱变化找到被保护对象。实验表明,系统方案灵活可行,人性化服务水平较高,便于实际应用。

    2013年15期 v.36;No.398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荧光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检测仪的研制

    刘婷婷;屈渲婷;

    为了对AMI疑似患者进行现场快速筛查,研制了一款可对AMI荧光免疫层析试条进行定量、快速检测的仪器。该仪器主要由光路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处理及显示单元组成,激发光聚焦于试条上产生荧光,荧光通过收集光路聚焦于线阵CCD,ARM9芯片通过CCD的灰度值对试条进行判断。测试结果表明,仪器检测得到试条的相对荧光强度与心肌标志物浓度成正比,该仪器可实现对患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定量检验,为患者病情的诊断和康复提供了有力保证。

    2013年15期 v.36;No.398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汽车发电机电压调节器多功能电子测试仪的研究与开发

    李志红;张小芹;包长春;王连川;王宝良;

    利用电子模拟发电机代替汽车发电机组,开发了汽车电压调节器静态测试系统,该系统以计算机为应用平台,结合最新的集成器件和电子应用技术。试用表明,该测试系统适用于多种产品的多项参数的检测,具有测试准确、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智能化程度高的特点。测试精度可以达到动态测试的0.1%,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2013年15期 v.36;No.398 99-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lexTest加载控制系统的外接式位移传感器实时控制加载技术

    刘卓桢;陈戈;张革命;高利娃;

    近两年随着结构静力试验中对试验件加载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对某些特殊考核部位和对运动过程中试件的加载,在考虑到其加载变形和自身运动的情况下单纯的用力控和位控作动筒达不到加载要求,为了解决该类问题,提出基于FlexTest加载控制系统的外接式位移传感器实时控制加载技术。通过模拟试验的验证,能够满足结构静力试验的要求,并在结构静力试验中成功运用,为以后类似的试验提供参考及借鉴。

    2013年15期 v.36;No.398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某型机结冰探测系统使用维护实践

    杜光明;王书伟;

    某型机是国内自主研发的一款新型飞机,拥有开阔的玻璃化座舱、先进的航电系统,同时安装有国内自主研发的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结冰探测系统。从结冰探测系统的组成与功用、工作原理、使用维护实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2013年15期 v.36;No.398 105-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ELM的跨越前馈神经网络及其应用研究

    石红伟;杨明红;

    针对基于ELM学习算法的单隐含层前馈神经网络需要较大的网络规模、影响网络泛化能力的问题,基于新皮层内神经元的连接特点,在前馈神经网络中引入不同层神经元之间的跨越连接,构造跨越前馈神经网络。同时,基于ELM学习算法设计适用于跨越前馈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提高网络的学习能力。Image Segmentation多分类问题及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控制的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网络的学习能力,具有明显的优势。

    2013年15期 v.36;No.398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测试·测量·自动化_自动化技术

  • 电力系统终端敏感数据保护研究与设计

    李伟伟;张涛;林为民;马媛媛;邓松;时坚;汪晨;

    智能电网业务应用系统终端数据存在着数据泄露的风险,对终端进行数据安全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前期对电力系统业务终端安全风险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了基于终端敏感数据的安全防护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和方法涉及策略的访问控制以及是否敏感数据判断等技术,对该方法的各个环节和流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电力系统终端敏感数据的安全有很好的防护和借鉴作用。

    2013年15期 v.36;No.398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电力系统谐波负载模型分析与研究

    卢惠辉;苏成悦;张文嘉;周怀杰;刘金涛;刘力斌;

    随着用电非线性负载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畸变问题日趋严重。讨论了常见的非线性负载,构造出一个110 kV变压为400 V,经整流变频等电路给异步电机供电的完整的非线性负载仿真模型,仅其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模块的谐波畸变率就大于32%,在模型中加入消谐模块后谐波成分大大降低,仿真结果表明其非线性负载的谐波总畸变率不大于1.40%,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为企业提供防范和治理谐波的理论依据。

    2013年15期 v.36;No.398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5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数字自动增益控制和模数转换数值抖动研究

    柳良;陈泾浦;

    为了提高接收机的阻塞性能,设计一种数字式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增益控制无需FPGA,DSP或微处理器通过查表的方式来实现,它通过直接使用模数转换的数字输出量来控制数字步进衰减器,这样降低了系统的响应时间和电路的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利用低精度器件实现高精度数字AGC的方法,并针对子单元中模数转换的数值抖动设计了一种抖动消除电路,与其他方法相比,该设计电路实时性能更好。

    2013年15期 v.36;No.398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VRNET Developer网络半实物仿真方法研究

    周兴乾;霍景河;张占军;

    半实物仿真是网络仿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网络设计和规划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为了实现虚拟网络与物理网络相互连接,利用VRNET Developer仿真工具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VRNET Developer的DSITL模型和接口模型,基于DSITL模块搭建一个半实物仿真网络,实现仿真网络与物理网络连通。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网络仿真模型可以将仿真网络和物理网络有效地连接起来。

    2013年15期 v.36;No.398 123-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智能交通与导航

  •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客流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李潺;张勇强;梁志杰;陈飞;唐弘超;

    根据目前国内公交客流统计的发展现状,设计出一种集压力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于一体的客流信息统计系统,并通过对压力、时序数据进行匹配、特征提取、分析处理等,得到实时的公交线路上下车人数。实验结果表明客流统计数据有较高的准确率。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它融合了多种信息,可以提供大量详细、准确的动态数据,对城市公交以及公交的智能化调度、线路的开辟、优化、站点的设置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13年15期 v.36;No.398 127-12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工程技术

  • 小区智能红外探测报警系统

    王燕;李炜;张锐;

    设计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小区智能红外探测报警系统。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探测人员非法入室,利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将报警数据传送到小区值班室。给出了系统实现方案,设计了报警节点、报警主机、报警服务器和值班室监视软件。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良好,能够实现实时报警。

    2013年15期 v.36;No.398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小波包和改进BP神经网络算法的电机故障诊断

    李春华;荣明星;

    为了对电机故障实现智能化诊断,仿真实验中将采取基于故障振动信号的诊断方法。在实验过程中用小波包分析技术得到故障信号的特征向量。然后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即弹性BP算法(RPROPA)来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当误差精度符合要求后,用测试样本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检测。通过Matlab平台进行仿真实验来证明小波包神经网络诊断系统能够实现电动机故障类型的智能化诊断。从而减轻企业经济负担,为电机操作人员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2013年15期 v.36;No.398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型液位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实施环节的相关设计说明

    陈双;王浩;

    为了实现浮子式液位报警系统的最优化设计,采用了多浮子磁感应监测的方法,使得该报警系统既具有安装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同时有效规避单个浮子易发生异常的情形,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另外,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与数据传输模式,使系统的数据处理更为快速高效,管理方便。

    2013年15期 v.36;No.398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变流技术在分布式发电及其能量传递中的应用

    许伦辉;杨程;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有着大量的应用,是对分布式发电发展的有效支撑。通过建立独立直流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模型,依据模型得出相应的能量传递图。结合能量传递图对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进行逐一说明。重点介绍了整流电路、Buck电路、Boost电路以及双向线DC DC变换电路。从侧面证明了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已经成为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15期 v.36;No.398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电子技术

  • 基于云计算下“三网融合”机顶盒整体转换的研究

    王兆庆;王立华;

    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云计算为我国未来"三网融合"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云计算的特性优势,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在中国推行"三网融合"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探讨在云计算技术下"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并对智能数字机顶盒的未来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云计算构建"三网融合"系统平台的整体方案。

    2013年15期 v.36;No.398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心电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李志坚;黄国明;肖熙吉;吴伶锡;

    针对心电信号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心电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方法。通过设计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并对其逐个测试和分析,获得了清晰准确的心电图。该电路体积小、成本低、功耗小,可应用于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设计。所得到的心电图可以为医务人员对心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2013年15期 v.36;No.398 146-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字符型液晶模块在人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郁成军;徐斌;曹国强;陈云佳;李新军;

    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应用系统中,人机界面必不可少。为解决人机界面设计中存在的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工程造价、硬/软件操作的简便性、压缩硬/软件规模等难题,采用字符型液晶模块设计了以MCS 51系列微控制器为CPU的人机界面的显示部分。给出了硬件接口的详实设计以及软件设计;并对用字符型液晶模块设计人机界面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解决方法。由于字符型液晶模块具有性价比高、硬件接口简单、软件操作灵活方便、显示内容丰富、体积小、低功耗等特点,特别适合袖珍仪器、仪表或便携式设备等规模不大的中、小型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研制。

    2013年15期 v.36;No.398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智能型并联谐振交直流耐压试验装置的研制

    孙冬娥;郭跃安;高华;张莹;冯亚;

    采用并联谐振补偿原理,研制了智能型交直流耐压实验装置,装置保证试验电压的工频频率和波形质量。对被试品的状态参数(电压、电流、频率)进行实时采样,并可根据试验要求对电压波形进行智能分析,打印试验结果及波形,仪器测量精度为0.5%。整套设备从传统试验设备的5~6 t,减轻到现在的50~200 kg,缩短试验时间。

    2013年15期 v.36;No.398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PC1764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电路设计

    姚璨;

    为解决核辐射测量的实时性问题,设计了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LPC1764处理器、CPLD和高速A/D转换等芯片构造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电路系统,该系统使用CPLD对高速A/D转换数据进行处理,实现脉冲甄别和寻峰;使用LPC1764实现分类计数和统计并将结果通过USB上传到计算机。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各项测量数据达到了设计指标的要求,能够满足高速实时测量的需求。

    2013年15期 v.36;No.398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速多通道CCD预放电路设计

    薛旭成;赵运隆;

    高速成像应用中,CCD的输出通道数较多,且每个通道的速度也很高。多通道输出需要多个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当放大器数量较多时,电路板布局时很难使放大器靠近CCD放置。较长的电路板走线产生的寄生电容和CCD输出电阻形成的低通电路严重限制了带宽。因此,在电路设计时采用了高频补偿方法解决了带宽限制的问题。在电路板设计时采用去除运算放大器反馈端地平面的方法避免了放大电路自激振荡。

    2013年15期 v.36;No.398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三网融合实训平台构建方案研究

    孙小红;

    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发,以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下一代信息技术为目标,提出了高校三网融合实训平台整体构建方案。该实训平台以学院内部数据承载网为基础,采用融合通信与EPON技术组网,实现电信、广电、数据三网业务在实训平台中的融合。实训平台的建立,促进了学校通信实训环境的改善,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奠定了基础。

    2013年15期 v.36;No.398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节能减排技术

  • 基于变频技术的水泵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

    王瑜瑜;刘少军;

    随着变频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变频调速性能日趋完美。变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交流调速。通过分析变频器在水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阐述了水泵变频技术的节能原理,控制方法及变频技术改造的优点。

    2013年15期 v.36;No.398 166-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东营地区太阳能风能综合发电的可行性研究

    劳振花;

    为了分析东营地区太阳能风能综合发电的可行性,研究中采用了以一小时为基准的典型天气数据,代替了东营地区年气象数据,建立了太阳能风能综合发电模型,分析出东营地区的太阳能和风能在时间上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通过对该系统的经济性参数和供电成本实例分析,得出能够实现经济性和节能减排的结论。其创新点在于典型天气数据是以一小时为基准代替了典型气象年数据,并且建立了风能、太阳能发电功率模型。

    2013年15期 v.36;No.398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现代电子技术》投稿须知

    <正>《现代电子技术》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我国信息产业系统主管的电子技术类(半月刊)刊物,也是中国电子学会重点支持期刊和中国高等学校电子教育学会会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代电子技术》创刊于1977年,经过35年的努力,已成长

    2013年15期 v.36;No.398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