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技术_无线通信

  • 一种改进型环网保护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洪菁岑;田耕;

    为满足ITU-T标签本地化的要求,讨论了一种改进型的基于Wrapping保护的环网保护方案,详细论述了通路建立与倒换机制,介绍了相关功能模块的架构,并对保护倒换时间进行了测试验证。该环网保护方案的保护倒换时间满足工程应用50 ms要求,可为分组传送网承载业务提供有效的网络级保护。

    2014年03期 v.37;No.41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TR2000的智能小区门禁系统设计

    许祖英;赵金燕;伍大明;王锐刚;

    现有的射频卡门禁系统,采用的一般是RS 485等有线数据传输方式,这些传输方式存在布线困难、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基于PTR2000无线传输模块构建的智能小区门禁系统,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代替有线传输方式,满足无线管制的要求且无需使用许可证,实现主控设备与PC机的信息交互。通过实际测试,采用20 Kb/s数据传输率,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模块PTR2000可在10 m范围内准确识别。该系统减少了施工难度,利于日后管理者对门禁系统的改造,实现了计算机对智能小区出入口的管理。

    2014年03期 v.37;No.410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CDMA2000网络覆盖典型问题分析与优化

    田亚楠;文丹通;刘菲;

    网络覆盖状况是衡量移动通信网络性能优劣的关键,CDMA2000网络的覆盖、容量和质量相互制约。在参与中国电信CDMA2000网络优化过程中,整理了部分与覆盖问题有关的案例,对网络覆盖中的典型问题之弱覆盖、越区覆盖、前反向链路不平衡及导频污染的现象、判断依据及优化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了相关实例,对从事网络优化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4年03期 v.37;No.410 7-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D2D通信中Chief UE应用的研究

    宋晓佳;于翠波;

    Chief UE的作用是辅助实现D2D通信与蜂窝网络通信更好地无缝切换并且提高通信的质量。对Chief UE的概念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且对于其在切换中的作用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和论证:在传统D2D通信的基础上,定义了其中一个性质稳定良好的UE为Chief UE,进行D2D连接的内部管理和通信,并且在需要切换时,能够进行通行保持直到整个通信切换的完成和结束。将具有Chief UE的D2D切换同不具有Chief UE的D2D切换进行了相应的对比和论述,以更好地论证Chief UE存在的必要性。

    2014年03期 v.37;No.410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编码TCP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方法

    杨亦彬;

    为了深入理解编码TCP的原理,在讨论TCP Vegas协议和网络编码的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分别从无线网络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角度深入论述了其与网络编码的融合方法以及网络编码层的结构和控制机理,在最后提出了NS2模拟软件底层代码的修改思路来实现检测网络编码TCP性能的目的。

    2014年03期 v.37;No.410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TD-LTE上行HARQ技术设计与实现

    任虎强;陈国平;

    为了应对新兴无线宽带技术的竞争以及满足更高的峰值速率,3GPP提出了长期演进LTE。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技术是保证无线通信系统高速率传输和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介绍TD-LTE上行HARQ过程,设计上行HARQ过程的具体实现流程并以TDD UL/DL Configuration 2为例说明自适应重传和非自适应重传的过程以及在下行信道PHICH上ACK/NACK的反馈情况。

    2014年03期 v.37;No.410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PTN网络故障诊断流程故障定位思路探讨

    杨晶晶;程荣;

    针对PTN网络的特点,结合目前电信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在综合考虑PTN网络故障诊断处理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通用的PTN网络故障诊断流程,对该故障诊断流程中故障定位部分的详细设计思路以及具体实现方法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使该诊断方式能够用于PTN网络进行及时故障诊断。

    2014年03期 v.37;No.410 22-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S架构的室分综合运维系统设计与实现

    彭浩;付旻;

    针对传统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一款"室分综合运维管理系统",该系统以运维流程化管理为基础,采用具备室内自动定位功能的智能测试终端对无线网络空口数据进行采集,结合RFID标签技术,实现对测试数据的智能化分析、测试效果的量化考核和运维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014年03期 v.37;No.410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无线Mesh网络中基于链路负载估算的拥塞控制策略

    夏汉铸;刘辉元;

    针对无线Mesh网络的网络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链路负载估算的拥塞控制策略LLECC。LLECC算法计算有效链路带宽和链路负载估算确定RED算法中的调整因子,通过调整因子调整RED算法中的参数从而实现动态的对无线网络拥塞控制。详细讨论了LLECC算法的实现过程和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算法对无线Mesh网络性能的提高。

    2014年03期 v.37;No.410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军事通信

  • 基于影响度的光电测量设备测试性验证试验样本抽取方法

    何洋;李洪涛;张凯;

    为解决目前光电测量设备测试性验证试验中,因样本抽取方法不合理导致试验结论可信度低的问题,通过考虑危害度和故障扩散强度这两个与测试性相关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影响度的概念。从功能特征出发,构建功能模块-故障信息模型,利用该模型提出了基于影响度的样本抽取方法并给出试验抽取流程。此方法依据影响度相对比率,随机抽取出被测单元的故障样本,可较好地提高样本集代表性,确保试验结论置信度。并以某型光电测量设备中的时统终端单元为例,利用基于影响度的方法进行样本抽取,比较分析抽取结果证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2014年03期 v.37;No.410 31-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风机绕射损耗估算方法及对电子系统影响的分析

    张连迎;李川川;

    针对风力发电机对电磁波产生的绕射效应,提出风力发电机绕射估算适用有限宽度屏蔽的绕射损耗计算模型;通过刀刃形障碍物绕射损耗估算方法和有限宽度的屏蔽绕射损耗估算方法,可以得出风力发电机绕射损耗估算值,并据此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表明位于雷达覆盖扇区内的风力发电机绕射损耗会导致雷达漏警率和虚警率的提高。

    2014年03期 v.37;No.410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罗盘激励器系统设计

    董理濛;李勇;

    为了对某型无线电罗盘系统的性能进行调试与维护,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罗盘激励器的设计方案。对罗盘信号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罗盘激励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进行了介绍。系统硬件采用FPGA+DSP的方案,能够实现高速的运算和处理。软件部分则以DDS技术为核心,并通过调用FPGA的各种IP Core实现对罗盘信号的模拟输出。经过测试,采用该方案的罗盘激励器系统工作稳定,输出精度高,达到了各项指标的要求。

    2014年03期 v.37;No.410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矢量合波原理的微波稳相光传输研究

    田嘉逸;吴国成;

    针对微波光子链路在实际应用中信号相位受光纤温度变化产生的波动,利用检波器矢量和原理检测微波信号的相位偏差量,并设计了信息处理模块控制可调谐电移相器进行精准的相位补偿,实现微波信号的相位稳定传送。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验测试了温度变化对微波光链路相位的影响,并构造了微波稳相光传输系统,使用25 km的标准单模光纤传输10 GHz微波信号,对系统输出信号进行了长时间测量,相位波动稳定控制在±2°以内,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2014年03期 v.37;No.410 42-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SAR实时信号处理机上位机软件设计

    孙文磊;田海山;常文革;

    基于C#与Matlab混合编程,设计并实现了SAR实时信号处理机上位机软件。首先讨论了SAR信号处理机快速调试以及SAR系统设置和实时监控的要求,在解决了上位机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硬件平台,实现了上位机与信号处理机的实时通信和上位机功能。测试验证结果表明,上位机不仅加快了信号处理机的调试进度,更是便利的系统操作控制和数据记录的可视化工具。

    2014年03期 v.37;No.410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通信与信息技术_信号处理

  • 不同小波基函数下的语音去噪研究

    史荣珍;王怀登;袁杰;

    为了分析语音去噪的效果,首先介绍了小波变换和分解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对Daubechies小波、Symmlets小波、Coiflets小波和Haar小波特性做了比较分析。最后选取一段添加了高斯白噪声的实际语音信号,选取heursure启发式阈值,利用Matlab软件分别对各种小波基下的去噪效果进行仿真实验。并通过计算去噪前后的信噪比(SNR)和最小均方差(MSE)的值,分析比较各种小波基函数的去噪效果,并得出最优小波基函数。

    2014年03期 v.37;No.410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双环反馈的OFDM系统数字AGC设计算法

    梁冀;蒋志年;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接收信号因受传输环境的大、小尺度衰落、多普勒衰落影响,使接收信号均值变化较大而导致ADC过载和解调器溢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环设计理念的数字AGC设计算法;该算法通过在解调器的设计中,引入前、后环反馈的双环AGC,使接收系统解调时动态地调节信号均值,防止均值发生过大跳变;实验仿真结果显示,接收信号时,该方法可以降低系统的均方差,有效地防止ADC过载和OFDM解调器溢出;当信号经历信道为动态信道,调节效果更佳。

    2014年03期 v.37;No.410 52-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改进的PCNN模型在多光谱与全色图像融合中的应用研究

    段先华;操佳佳;刘佳;

    介绍了PCNN模型原理,提出了基于双通道自适应的PCNN多光谱与全色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首先将RGB空间的多光谱图像转换为HSV彩色空间,然后将HSV彩色空间中的非彩色通道(V通道)的灰度像素值和全色图像的像素灰度值分别作为PCNN-1及PCNN-2的神经元输入,利用方向性信息作为自适应链接强度系数,对非彩色通道图像和全色图像进行自适应分解,再将点火时间序列送入判决因子得到新的非彩色通道图像,最后将原多光谱图像的H通道分量、S通道分量及新的V通道分量经HSV空间逆变换获得最终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解决了链接强度系数自动设置的问题,而且充分考虑到图像边缘和方向特征的影响,无论在主观视觉效果,还是客观评价标准上均优于IHS、PCA、小波融合等其他图像融合算法,同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2014年03期 v.37;No.410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多通道信号自校正分布式融合Kalman滤波器

    刘文强;韩娜;顾泽元;陶贵丽;

    对带未知参数的多传感器多通道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信号,采用多维递推辅助变量(MRIV)方法得到自回归模型参数估值,通过Gevers-Wouters算法辨识滑动平均模型参数估值,再用相关方法得到噪声方差的估值。把所有的估值都代入到最优分布式融合信息滤波器中得到自校正分布式融合Kalman信息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渐近全局最优性,一个多通道信号仿真例子验证了其有效性。

    2014年03期 v.37;No.410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集员滤波的宽带有源噪声控制算法

    王海燕;

    子带结构是提高宽带噪声控制的有效方法,归一化子带自适应滤波(NSAF)结构消除了传统子带结构在输出端产生混叠分量的问题,但由于在每个子带上采用相同的全带自适应滤波器,使得计算量高于传统子带结构,集员滤波(SMF)技术具有数据选择更新的特点,可有效降低计算量,且在收敛速度和稳态均方误差之间具有较好的折中性。在此引入集员滤波技术,建立基于NSAF结构的无延迟前馈有源噪声控制系统,降低计算量,最后仿真验证了该算法对宽带噪声具有更优的降噪效果。

    2014年03期 v.37;No.410 65-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BF在数字阵列天气雷达中的应用

    穆文争;朱子平;刘志英;

    将DBF技术应用于天气雷达,可以同时获取不同高度层的气象数据,使得对天气的观测更加精细,为后续气象产品反演提供更好的技术手段。首先介绍DBF的基本原理,然后阐述在天气雷达研制过程中设计DBF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给出对实际气象目标的探测效果。

    2014年03期 v.37;No.410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tlab的图像自动标注

    张轩;臧淼;李金泉;

    图像自动标注在检索大量数字图像时起到关键作用,它能将图像的视觉特征转化为图像的标注字信息,为用户的使用及检索带来极大的方便。研究了图像自动语义标注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atlab图像自动标注系统,能够提取图像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与已标注图像进行相似性度量并标注出图像语义关键词

    2014年03期 v.37;No.410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一种高速并行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李吉锋;毛晓丹;董博宇;张伟峰;刘志哲;王平;

    现代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对信号处理运算量以及实时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多处理器构建并行处理体系结构已经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趋势。在研究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多DSP+FPGA的高速并行信号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集成度高、运算能力强、通用性好、可扩展性好等特点,满足大规模实时信号处理的实际应用需求。

    2014年03期 v.37;No.410 76-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通信与信息技术_通信设备

  • 一种基于三模冗余的智能复合传感器设计

    雷志东;张晓林;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模冗余的智能复合传感器的设计方法,能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与绝对压力进行测量。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延长产品的寿命,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参量均从3个敏感元件获得,并通过智能处理器对其进行智能判读,剔除误差较大或错误的数据,实现三模冗余,使得即使有一个敏感元件失效,所设计的传感器依然能正常工作并且能上报故障状态,极大地提高了传感器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经过试验,设计的传感器在-40~85℃的环境中,温度采集精度优于0.5℃,相对湿度采集精度优于3%,绝对压力采集精度优于0.1 kPa。该型复合传感器现已完成样机试制,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2014年03期 v.37;No.410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指数渐变TEM喇叭辐射脉冲波形畸变分析

    刘雪明;廖成;冯菊;

    指数渐变TEM喇叭沿主轴方向长度一定时,主射方向上辐射脉冲峰峰值随口径高度递增,当辐射脉冲峰峰值到达最大值后,辐射脉冲峰峰值随着口径高度递减,并且辐射脉冲波形发生畸变。为了分析响应波形畸变原因,基于等效开路传输线模型给出指数渐变TEM喇叭脉冲响应的近似表达式,并且结合指数渐变TEM喇叭内部的电磁能量流动过程修正辐射脉冲表达式。理论分析表明,指数渐变TEM喇叭辐射脉冲由两个分量叠加而成,并且这分量之间存在的相对时延与高度渐变线的相对变化率正相关,过大的相对时延会使辐射脉冲的波形发生畸变,从而导致辐射脉冲峰峰值小于同尺寸线性渐变TEM喇叭的辐射脉冲峰峰值。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得到相同尺寸的指数渐变TEM喇叭与线性渐变TEM喇叭的辐射脉冲波形,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2014年03期 v.37;No.410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丙类倍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孙冬艳;

    基于晶体管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原理,设计晶体管丙类倍频器,给出了倍频器中基极偏置电路元件参数设计过程。利用Multisim软件对所设计电路进行了仿真,通过调整LC并联回路的谐振频率实现对输入信号的三倍频,根据输出信号的频谱图提出进一步优化电路的办法。仿真表明应用Multisim软件辅助设计丙类倍频器,可以使电路设计更加直观高效。

    2014年03期 v.37;No.410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测试·测量·自动化_测控技术

  • 一种低成本的病床呼叫系统

    崔巍;曹新亮;王孟德;吕忠亭;

    基于STC89C52单片机设计了一款低成本病床呼叫系统。使用单片机控制语音合成芯片和液晶显示模块,通过ISD1760的FT直通操作模式录制语音信息,然后利用ISD1760的SPI模式接口与单片机的I/O端口连接通信,实现单片机对语音芯片的控制。同时加入留言功能,使呼叫系统更加人性化。样机测试表明,呼叫系统的稳定性高,解决了落后地区乡镇医院中病人得到及时护理的问题。

    2014年03期 v.37;No.410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ZigBee的油井载荷监测系统设计

    孙耀杰;马晓峥;左兆辉;

    阐明了在油井作业过程中油杆载荷测量的必要性,并针对一般油田地区环境的特殊性,提出了采用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监控系统,既解决了复杂的现场布线、地理环境干扰、组网困难、扩展性差等问题,又实现了低功耗、低成本的远程无线监控,这对油井抽油杆的故障判断和油田的高效生产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2014年03期 v.37;No.410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全自动酶免仪孵育模块温度模糊自适应控制

    刘晓宇;郭阳宽;祝连庆;常海涛;

    为了保证全自动酶免仪孵育模块中的酶免反应在接近人体体温的环境中进行,建立了温度无超调的控制系统。由于控制过程中参数变化较大,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导致传统PID算法难以兼顾快速性和稳定性,利用模糊自适应PID算法,根据误差和误差变化率对温度进行调节,解决了快速性和稳定性的矛盾。试验表明,用模糊自适应PID算法对温度进行控制,达到了系统的要求,并且对其有很好的调节能力,鲁棒性好。

    2014年03期 v.37;No.410 97-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分合闸线圈信号的断路器状态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卞和营;代克杰;

    针对目前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合闸线圈电流信号的高压断路器状态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了构成系统的硬件电路和在线监测软件,该系统能够快速实现对实时数据的采集、转换、滤波、放大和分析,能够计算分合时间、分合速度、开关行程、分合行程、过冲距离等参数,能够对高压断路器的动作类型进行基本的判断,监测结果能在上位机监控界面上显示。实验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好、监测数据全面、可靠性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2014年03期 v.37;No.410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AN总线的灌区低功耗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

    许燕;屈宝鹏;

    由于灌区自然环境恶劣,观测点多且布局分散。为了分析灌区水量调配对温湿度监测的需求,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CAN总线和MSP430单片机相结合的低功耗温湿度采集系统。温湿度信号采集采用SHT10数字温湿度传感器,通过SPI总线技术与控制器进行通信,并引进CAN总线通信技术实现终端数据的传输。相比其他总线技术,CAN总线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数据的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可靠性及性价比高等优点。设计中拟采用Microchip公司生产带SPI接口的CAN控制器MCP2515为CAN通信模块。

    2014年03期 v.37;No.410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KAM500采集器的测试系统设计

    胡庆武;

    为了获取关键测试数据,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在有限的空间下组件一套高效的测试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实际工程测试案例,对以KAM500采集器为核心的测试系统的设计及软件裁剪编译方法进行了分析,为KAM500采集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作用。

    2014年03期 v.37;No.410 108-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测试·测量·自动化_自动化技术

  • 基于证据理论的住宅规划灰色综合评价方法

    游永彬;张彦峰;

    针对住宅规划评价指标均属于定性指标,提出了基于证据理论的住宅规划灰色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应用序关系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系数,其次采用灰色评价方法确定住宅规划关于不同灰类的灰色评估系数,最后采用证据理论将多位专家关于住宅规划的灰色评估系数进行集结,降低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住宅规划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2014年03期 v.37;No.410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智能化输液监控管理系统

    宋宇;翁新武;

    介绍了一种医用输液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一台输液中心管理PC机、一个输液中心管理器、多个输液监控器、多个护士手持终端和多个中继站。输液监控器利用红外光电传感器检测输液液位和滴速信息,通过无线方式发送至中继站,中继站再将信息转发至输液中心管理器,输液中心管理器将信息集中处理后分发至在线护士手持终端机,并调度处于空闲的护士处理报警,同时通过上位机将数据上传至输液中心管理PC机进行可视化的管理。该系统具有无线接收患者输液和报警信息,统一分配信息,智能调度护士和输液信息集中管理等优势。

    2014年03期 v.37;No.410 114-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电子技术

  • 基于Non-Fourier导热模型的多芯片组件基板热分析研究

    李继生;王勐;黄战武;

    随着电子产品的尺寸和重量日趋变小,经典Fourier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为了使理论结果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需要用到Non-Fourier导热模型。首先,建立了三维多芯片组件的Fourier和Non-Fourier导热模型;其次,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相应模型的传热方程,得到了温度分布和温度响应;最后,使用有限元热分析软件ICEPAK建立了相应的热分析模型并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的Fourier模型相比,Non-Fourier模型更加接近实际温度,且温度场进入稳态的时间较长,热耦合的现象也更强。

    2014年03期 v.37;No.410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减小版图共模偏差的方法

    石琴琴;张科峰;任志雄;

    在版图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差分输出信号共模点存在偏差的问题。以带共模反馈(CMFB)结构的两级运算放大器为例,对版图分别提取寄生电容C+CC和寄生电阻R进行后仿,对比后仿结果,验证了共模偏差主要是由于寄生电阻的影响。根据后仿结果,采用Calibre软件对版图寄生电阻R进行筛选,找到了影响版图共模点偏差的主要走线,通过将该走线改为并联的形式来减小寄生电阻,使输出差分信号共模偏差由0.172 3 mV下降到15.559μV。

    2014年03期 v.37;No.410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APD单光子计数的主动抑制系统

    文超;郭阳宽;祝连庆;那云虓;孟浩;常海涛;

    设计了一种主动抑制系统,用以控制APD在单光子计数检测时的死区时间。该系统主要利用ECL(射随耦合逻辑)电平电路对雪崩脉冲进行快速甄别从而判断光子到来与否,再将比较器输出的脉冲通过整形处理输出给延时电路,利用CPLD搭建延时电路,输出两路延时脉冲,两路延时脉冲分别输出给主动抑制电路和快恢复电路,以完成APD死区时间的控制。此主动抑制系统,有效地将死区时间缩短在45 ns;将光子计数率提高到20 MHz。

    2014年03期 v.37;No.410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式血压计的设计

    付瑞玲;乐丽琴;

    为了方便血压测量,根据血压测量方法——示波法进行数字式血压计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主要以STC90C51作为核心处理器,辅以压力传感器MPS3117-006GA、ADC0809和1602LCD液晶显示等模块,通过对实物进行测试,采用此方法设计的数字式血压计能实现血压的测量。

    2014年03期 v.37;No.410 128-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型电力线路电压相角测试系统的设计与研制

    汤旭慧;

    系统用于对50 Hz交流电从A地经数十千米(甚至数百千米)输电线路输送到B地后产生的电压相角(或相位移)的在线测量。包括两个功能完全相同的测试装置:A号机和B号机,两机在同步时钟控制下进行数据采集,各记录5 min左右数据后,分别将数据导入PC机,通过NI/CVI LabVIEW开发平台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并显示输出结果实现对电压相角的及时监控,为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2014年03期 v.37;No.410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PGA的数字日历设计

    刘娟花;厉谨;

    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数字日历设计方案,采用VHDL语言编程设计了一个具有年、月、日、星期、时、分、秒计时显示功能,时间调整功能和整点报时功能的数字日历。采用VHDL和原理图相结合的设计输入方式,在QuartusⅡ开发环境下完成设计、编译和仿真,并下载到FPGA芯片EP1C3T144-3上进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切实可行,对FPGA的应用和数字日历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4年03期 v.37;No.410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研究

    张彦峰;游永彬;鲁艳玲;

    为了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提出一种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环境质量的评价中,结合城市人居环境的特点建立多目标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群体决策相结合来确定指标权重,应用贴近度法确定评价等级。并且结合具体的实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获得了较准确、客观的评价结果,为促进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

    2014年03期 v.37;No.410 141-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傅里叶分析的发展与现状

    曾海东;韩峰;刘瑶琳;

    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傅里叶分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奠定了工程应用的基础;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使其进入到了实用阶段。21世纪以来,高速微处理器使得速度不再是制约傅里叶分析的主要因素。由于高端科技对高准确度分析的需求,解决非同步采样条件下频谱误差问题成了现阶段最为迫切的任务。已有频谱校正成果采用了基本傅里叶理论以外的技术方法,开启了一个以寻求普适性频谱分析方法为目标、DFT后方法为主的发展方向。

    2014年03期 v.37;No.410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1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基带芯片物理层控制方案的设计

    田飞;杨虹;

    对多核基带芯片物理层控制方案进行了简单的讨论,提出了一种用于GSM移动终端基带芯片物理层控制(L1C)的方案,根据GSM的帧结构设计了基时钟电路,并以物理层信号处理流程为依据,建立了物理层上下行的调度时序,初步完成了基带芯片SoC系统多核之间的任务调度和时序控制。

    2014年03期 v.37;No.410 148-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电子技术应用_工控技术

  • 基于FPGA和ARM的实时数据采集显示系统

    李长星;王波;胡振华;

    针对同时满足高速的A/D采集、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和实时显示且便于携带实际应用需要,研究设计了基于FPGA+ARM的实时数据采集的嵌入式平台。采用FPGA控制A/D完成高速数据采集,通过串口总线实现了平台内部FPGA和ARM之间指令的下达和数据的上传,最终实现在ARM上通过Qt应用程序对A/D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

    2014年03期 v.37;No.410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MRP协议的数字电能表远程在线误差测试系统研究

    张英;刘金权;蔚晓明;张建民;

    介绍了基于GMRP协议的三相数字式电能表的远程在线测试使用环境、工作原理和误差测试方法。远程在线误差测试采用网络技术、误差测试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数字电能表远程测试,节省了测试费用,提高了测试效率。

    2014年03期 v.37;No.410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移动机器人超声波测距避障系统设计

    李恒;徐小力;左云波;

    测距避障是移动机器人适应未知复杂环境的能力之一,准确测出移动机器人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是关键。以dsPIC33FJ256MC710单片机为核心研究设计了一种移动机器人超声波测距避障系统。该系统利用脉冲回波法测距,针对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设计了超声波速度温度补偿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该超声波测距避障系统测量数据准确,能够满足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避障的需求。

    2014年03期 v.37;No.410 157-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7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水泥化学分析实验数据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程晓天;贾岩;冯波;杨智灵;王前;徐艳秋;

    采用Eclipse开发制作,利用Java语言,以Oracle数据库为基础,设计实现水泥化学分析实验数据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实现原始数据录入、自动计算与校核、数据异常报警、结果分析评定和打印实验原始记录。通过使用该系统,提高实验数据分析的准确度和检验信息的自动化处理程度。

    2014年03期 v.37;No.410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