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朝龙;邱昕;亓中瑞;陈杰;
基于IEEE 802.11a/g协议,提出了一种联合信道估计和均衡的算法,该算法采用自适应信道估计方式在低信噪比情况下实现精确的信道估计,并且具有较低的设计复杂度。信道均衡采用频域内MMSE(FD-MMSE)均衡方式,与自适应信道估计配合在系统性能和计算复杂度方面取得较好折中。仿真表明该算法结构性能满足IEEE 802.11a/g协议规定,与同类算法相比在低信噪比区域提高系统性能的前提下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也有所降低。
2014年06期 v.37;No.412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覃骋;陈华杰;
针对固定窗口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丛林区域分割存在的局限性,讨论了丛林区域纹理特征值的聚类特性,分析计算窗口大小对分割的影响。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MRF)分割方法对SAR图像噪声抑制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小窗口纹理特征分割作为初始标记计算初始吉布斯分布,大窗口纹理特征作为样本估计高斯分布的MRF分割方法。该方法经实验验证,能够改善分割噪声和边缘模糊的问题,很好地对SAR丛林区域进行分割。
2014年06期 v.37;No.412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克强;梁光明;刘任任;王职军;谢俊;
为了在DSP平台实现细胞图像快速分割,详细分析Canny算子原理,结合TI DSP TMS320C6678处理器特性,实现了算法移植。针对与外部存储器图像数据交互,改变以往对图像逐灰度值进行访问的方式,设计了矢量化数据打包方法处理高斯滤波来提高并行运算。且在梯度计算、阈值计算过程中,采用宽存储器访问方法提高读写外部存储器效率。结果表明设计的优化方法在不改变分割效果前提下改善了算子速度,可为工程人员在DSP平台进行算法移植与优化提供借鉴。
2014年06期 v.37;No.412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路;高秀峰;齐剑峰;刘爱珍;李婷;
为了克服传统BP算法收敛速度慢和局部极小点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P网络训练方法,将改进的BP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首先引入遗传算法中群体的概念,选取最好个体中的误差作为最小误差,其次利用Gauss变异生成的两个小随机数作为BP算法中的学习率和冲量系数,实现对两个参数的动态调整,以达到对BP网络的权值优化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BP网络的收敛速度,在训练时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2014年06期 v.37;No.412 12-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进;高宝阳;顾香;
军民融合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实质就是打破资源利用界限,实现"一份投入、两份产出"。军民通信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融合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军事通信网络和民用通信网络在技术方面具有一致性,军民两用性的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为军、民网络的融合提供了基础。在阐述网络融合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军、民通信网络融合的两种模式:集成模式和叠加模式,并针对两种模式分别给出了融合的方案。
2014年06期 v.37;No.412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世一;解淑英;杜绍研;
研究神经网络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建模和逆建模策略用于非线性的自动巡航系统的控制及可行性。通过对自适应逆控制方法与现行的反馈控制、模糊控制、PID控制进行对比,并在有干扰的情况下系统需要一定的收敛时间,通过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当对象输出没有受到干扰时,其在线辨识对象模型和逆模型有十分好的效果;当对象输出存在一些干扰时,由于干扰的存在,需要一段时间来将两个辨识模型收敛。因此,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自适应逆控制系统是十分可行的。
2014年06期 v.37;No.412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圆;李榕;李军;张金泉;
图像分割是从图像分析到图像处理的关键步骤,因此对该全息再现图的分割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相移数字全息技术记录次数多、记录时的曝光次数较多,因而随机误差大。项目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参考光估计的两步相移数字全息术,只需记录两幅相移全息图就可实现原物光波的重建。选取了水平集算法进行分割处理,鉴于水平集算法特点,为了提高分割精确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粗分割与细分割相结合的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两步相移全息再现图的分割具有较好效果。
2014年06期 v.37;No.412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安志怀;王杏林;张文强;
一体化室外单元是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测量一体化室外单元时需保证测试场地的均匀性和对反射波的有效抑制。介绍了一体化室外单元远场测量系统,测试了场地中被测一体化室外单元有效体积内的电场变化量和两个正交极化的场强差值,分析了场地反射波抑制量测试数据,验证了测试场地的均匀性及对反射波的抑制效果。理论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远场测试系统测试场地能够满足一体化室外单元的测试需求。
2014年06期 v.37;No.41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爱华;李庆忠;
针对基于模式噪声的数码相机源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式噪声提取算法。在Lukas算法的基础上,首先利用Wallis预滤波处理抑制低频噪声并增强模式噪声;再利用Sobel边缘检测算子对图像的复杂边缘纹理区进行有效剔除,最后利用经过上述处理得到的图像模式噪声与相机参考模式噪声模板进行相关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源相机检测的性能。
2014年06期 v.37;No.412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明辉;金千山;
喘振是造成压缩机损坏的重要原因,在此针对某厂70万吨/年烯烃项目,根据丙烯工艺流程,设计了一套压缩机的防喘振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以TRIEW软件为人机界面,利用TRICON独有的防喘振控制软件包,将喘振PID控制、喘振超驰、手动控制算法相结合,通过喘振PID参数的在线优化,有效地实现了压缩机的防喘振控制,现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验证了该喘振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2014年06期 v.37;No.412 32-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新红;
针对ASK数字调制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包络检测调制解调电路。调制电路采用模拟调幅调制方法,用模拟乘法器AD734将被调制二进制数字信号和载波相乘产生调制信号实现调制。解调电路采用包络检测法,用运放LMH6658MA将正弦信号放大限幅转方波信号,用比较器整流电路对信号整流,然后用低通滤波器滤去载波,最后通过微分电路和比较器LM139对信号整形获得解调出的二进制数字信号,从而实现解调。通过Proteus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证明,此电路结构简明,具有大的信号幅度、频率动态范围。
2014年06期 v.37;No.412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1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张学媛;胡益浩;王曦;李敏;
安全问题历来是移动警务技术的核心和瓶颈,束缚着移动警务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当前移动警务终端面临的主要安全隐患,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对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移动警务终端安全管控平台的解决方案,具体闸述了此平台的实现原理、架构设计、性能优势。对目前移动警务终端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4年06期 v.37;No.412 39-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凡;陈维多;华伟峰;井科星;骆红霞;
智能宿舍系统以MSP430处理器为核心,通过温度和光强传感器,实现宿舍室温和灯光强度的自动调节;利用非特定语音识别技术实现宿舍电动设备的语音控制功能。采用GSM短信技术实现手机远程监测(室温、灯光、门窗)和控制(风扇、空调、音乐播放器、闹钟、电动窗帘、加热器)功能。该系统采用低功耗设计、功能实用、操作方式灵活多样(手动、红外遥控、短信控制、语音控制),可应用于集体宿舍等多人居住的场所。
2014年06期 v.37;No.41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麻志滨;徐安然;张敏;
设计了一种简易的不停车收费系统。设计用单片机AT89C52控制无线模块,形成发射机和接收机,实现车辆信息的传递,并通过串口显示在计算机上。采用的nRF24L01无线模块、数字信号编码和二次调制方式之间的加密通信原理,软件设计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块化设计思想,使系统具有分布式、小型化的特点。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抗干扰性强、功耗低、反应速度快、传输效率高和简单的特点。
2014年06期 v.37;No.412 44-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艾兵;张敏;赵元清;
体感游戏是视觉与本体感觉和动作控制的集合,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正逐步走入市场。为了达到视觉、运动相结合的目的,采用加速度传感器与VGA显示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戴有速度手套的手的运动来完成对游戏界面中的滑块控制,接住随机下落的方块而获得分数。最后进行了板级测试,实现了开机界面、模式切换、难度调节、计分、游戏暂停与重新开始等功能。通过验证,游戏获得了较好的互动性、参与感与沉浸感。
2014年06期 v.37;No.412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颜福才;
分析了软件消抖存在输出信号下冲电平超出后续数字芯片输入电平范围容,易危害数字芯片,且按键闭合时信号下降速度过快易引起容性串扰等缺点。针对软件消抖电路的不足,分析了硬件消抖电路,建立了数学模型,仿真并实测了按键消抖电路的时域响应。针对硬件消抖电路中仅使用滤波电容消除按键抖动的方法,通过仿真和实测阐述了该方法反而会导致下冲持续时间更长,对后续电路危害性大。分析计算了在按键导线中串接电阻以消除下冲,仿真并实测了整个硬件消抖电路的瞬时响应,实测了硬件消抖电路按键按下和释放整个过程的时域波形,消除了按键抖动和下冲。
2014年06期 v.37;No.412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8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婷;
随着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非接触式射频传感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在物联网中射频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以应用。共享和交换信息是通过具有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来实现的,利用射频技术,物联网能够有效管理物品。利用空间电磁场和射频信号耦合传输特性,自动识别与交换监控物体信息,这就是射频技术基本原理。基于射频技术的原理,对射频技术实现的系统结构与技术手段做出一定的分析,并通过流程图展示射频技术运作原理。最后对物联网中应用射频技术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图例对射频技术在物联网中核心技术的实现过程做出一定的解析,为今后解码运用射频技术实现在物联网中运作过程给出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4年06期 v.37;No.412 56-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8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胡小俊;赵济景;
随着现代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逐渐成熟。在此利用ZigBee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和GPRS无线通信技术构成大范围远程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硬件和软件的相关设计,并仿真验证其合理性和可实现性。该设计可以实现土壤墒情的自动检测和智能化节水灌溉,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014年06期 v.37;No.412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谭巍巍;李先国;
为了使工作流系统能够在运行过程中支持过程定义的动态可变,探讨工作流在过程方面发生动态修改的分类,分析重启、继续执行、迁移等多种动态修改策略的优缺点,重点研究了迁移策略的实现,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策略的动态工作流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加载数据表中的过程定义信息,并根据反射机制动态创建相应的工作流对象及其方法。然后设计了一种迁移策略执行算法,根据迁移规则XML配置文件,动态完成运行时的旧工作流到新工作流的转换,从而提高了工作流系统的动态性。
2014年06期 v.37;No.412 62-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贾岩;王前;韩丽娜;程晓天;李佳欣;刘晓山;
针对水泥实验室能力验证实施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处理的需要,设计开发了水泥实验室能力验证信息统计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Java语言的Eclipse开发工具和Oracle数据库,使能力验证实施者能快捷精准地处理能力验证的信息数据:对能力验证样品的均匀性做出自动分析评定,能力验证试验结果稳健Z(ZB和ZW)值等结果自动计算处理分析,迅速生成专业汇总表和Z比分数直方图。该系统实现了水泥能力验证实施工作自动化管理、提高了数据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2014年06期 v.37;No.412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康哲;
人力资源都是企业成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任何工作领域中的基础组成部分,由于人力资源在不同的领域中有着多样性的变化,因此,人力资源在数据方面的有效记录以及处理难度很大,数据的采集也就成了人力资源在管理方面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在此将人力资源通用数据采集软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软件的相关概述以及重要性进行大致说明,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源通用数据采集软件的具体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对人力资源通用数据采集软件在实际当中的应用进行证实。
2014年06期 v.37;No.412 69-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红梅;韩芳;张艳;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西新工程",加大了对新疆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和投入。建立一个全面、实用、快捷、有效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监测系统,必须运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压缩、网络通讯、视音频比对、智能比对、关键词识别、数据库等技术,采用不同的组网方案,来构建节目内容监测系统的监测方式。通过实时监测、轮询监测、任务监测来达到效果,该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基于XML统一标准的系统结构。系统在逻辑上采用基于.Net FrameWork规范的B/S/S(浏览端/服务器/服务器)三层结构模型来设计,形成了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2014年06期 v.37;No.412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威;李杨;
为了解决当前1553B数据处理单机软件制约海量数据情况下多课题并行处理效率的现状,在此采用基于Web的分布式中间件技术,将1553B数据处理软件开发成基于分布式网络的标准数据处理中间件。为保持参数名的惟一性,以ICD文件中的消息规范名为数据库中的参数名称,并且编写了该软件与飞行试验数据网络处理系统(FTDPS)的标准数据接口文件,根据分布式中间件的调用流程设计了相应的算法,最终实现100%1553B数据的网络化并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总线数据处理效率。
2014年06期 v.37;No.412 75-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华凯;杨晓非;
LTE的系统安全是LTE网络正常工作的必要保证,它涉及到控制平面和用户数据平面两部分,但在协议实现上,面临着跨层带来的许多问题,如较为复杂的系统设计和低时延的数据处理。针对上述问题,在此对LTE安全算法的原理进行了研究,并且给出了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算法的实现过程。
2014年06期 v.37;No.412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蔡萍;
装配是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电子行业结构复杂产品的装配过程费时费力。为了提高复杂电子产品装配的质量和效率,在此分析了雷达等复杂电子产品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MBD的三维模型装配工艺设计、仿真与应用方法,并建立了三维装配工艺设计流程和系统体系结构,对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为三维装配工艺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对于发展数字化装配工艺技术的制造行业具有借鉴意义。
2014年06期 v.37;No.412 81-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冯发旗;邹颖霄;
我国海运物流发展迅速,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进出境船舶监管体系,是海关优化监管模式、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基于物联网体系结构,通过整合进出境船舶管理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电子海图显示系统,结合配套的进出境船舶监控中心和相关制度与操作规程,以应用实例为基础阐述了建设海关"三位一体"船舶监管体系的总体方案和具体应用。并在与海事VTS进行比较基础上对"三位一体"船舶监管体系的纵深发展进行了展望,探索出一条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实施进出境船舶动态监管的新型监管模式,以期对实现海关船舶监管的主动、有效和科技、制度、人的协同互动有所裨益。
2014年06期 v.37;No.412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张凌飞;王圣禹;郑黄敏;王雪梅;
为了使人们能更加及时地了解自己的一些生理参数,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人体生理参数采集系统。在此简单叙述了利用LabVIEW编写系统软件,由传感器、调理电路和数据采集卡构成系统硬件,并将采集到体温、脉搏波和心率显示在PC机上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实践,系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014年06期 v.37;No.412 88-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剑;陈群;王卓;李战怀;
Hadoop系统在处理多表链接问题时,每轮都会将大量的中间结果写入本地磁盘,从而严重降低了系统的处理效率。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替换-查询"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链接表建立索引,将预输出的元组集替换为索引信息输出到中间结果,以索引的形式参与多表链接,以此减少中间结果的I/O代价。运用缓冲池、二次排序和多线程技术对索引信息进行优化管理,加快索引查询速度。最后在TPC-H数据集上,设计了与原Hadoop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减少35.5%的存储空间,提高12.9%的运行效率。
2014年06期 v.37;No.412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海峰;王莹;汪晶;
通过对三红外火焰探测器软件算法的研究,提出一种三红火焰探测的具体软件算法实现方案,该算法融合了阈值法、信号间数字相关分析法和平均功率法解决三红外火焰探测问题,同时通过具体编程及试验验证,实现了三红外火焰探测器远距离探测技术要求,完成了软件算法的具体实现。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可行,算法能够有效提高三红外火焰探测器探测灵敏度,降低虚警率。
2014年06期 v.37;No.412 95-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定平;李方华;李明;朱爱兵;张锐;
半导体器件制造中会用到ALSI或ALSICU做金属连线,ALSI或ALSICU里一般含有0.5%~1%的Si,目的是防止ALSI互融造成PN junction spiking,但引入Si、金属连线刻蚀后会有硅渣析出,刻开区分布不规则的小黑点,影响表观。比较和分析了目前半导体制造行业几种去硅渣方式的机理和优缺点,同时提出一种新的高效的干法去硅渣方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标准化了去硅渣工艺,提出的去硅渣标准流程,对半导体制造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2014年06期 v.37;No.412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智勇;杨晨;郭祥;丁召;
提出一种基于FPGA和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实现STM-MBE量子点波形VGA显示与标记的方法,利用FPGA片内ROM,将量子点生长实验中量子点的高度数据波形显示在VGA显示器上;同时利用FPGA的控制优势及处理图像的高效性,实现对所有在VGA显示器上显示的波形图做手动和自动标记,便于分析量子点生长的优劣,以及描述量子点的表面形貌。通过量子点波形显示实验,得到了显示效果较好的量子点波形图,显示波形图上的任意点也能被手动和自动做标记。
2014年06期 v.37;No.412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际;谢冬青;
给出了三维技术的定义,并给众多的三维技术一个明确的分类,包括三维封装(3D-P)、三维晶圆级封装(3DWLP)、三维片上系统(3D-SoC)、三维堆叠芯片(3D-SIC)、三维芯片(3D-IC)。分析了比较有应用前景的两种技术,即三维片上系统和三维堆叠芯片和它们的TSV技术蓝图。给出了三维集成电路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技术问题、测试问题、散热问题、互连线问题和CAD工具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2014年06期 v.37;No.412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1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张慧敏;
在此通过对简易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和调试,发现其产生的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为了改善频率较大时方波产生的失真情况,采用高速率运放或者减小正弦波的频率来解决。为了改善三角波的失真情况,采用增大积分电阻R或者积分电容C,也可以采用减小方波的幅值,即在过零比较器的输出端接双向稳压管,限制输出方波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经过分析和改进,完善了简易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改善了3种波形的失真情况。
2014年06期 v.37;No.412 108-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红霞;
二阶网络暂态过程有几种情况,理论计算复杂,课堂上难以直观展现。在此以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为例,提出了用Multisim8软件研究二阶网络的暂态过程及状态轨迹的方法。在过阻尼、临界阻尼以及欠阻尼3种情况下,利用Multisim8软件的虚拟仪器对RLC串联电路的电容电压、电感电流的暂态过程及对应的网络状态轨迹进行仿真和展示。结果表明,Multisim8软件可以形象直观、快速准确地实现二阶网络的动态分析,用其仿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
2014年06期 v.37;No.412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宋尚升;
测试向量生成是集成电路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从集成电路基本测试原理出发,介绍了一种ATE测试向量生成方法。通过建立器件模型和测试平台,在仿真验证后,按照ATE向量格式,直接生成ATE向量。以一种实际的双向总线驱动电路74ALVC164245为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并最终得到所需的向量文本。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对进一步研究测试向量生成,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4年06期 v.37;No.412 122-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王辉;彭良玉;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分析和小波神经网络(WNN)相结合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多分辨分析优异的时频特性,提取采集数据中的故障特征参数值,结合小波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分类、学习、泛化能力及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等特性,将得到的输入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作为小波神经网络的输入对其进行训练,并将训练的结果应用于滤波器电路故障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对故障模块的定位,是一种有效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2014年06期 v.37;No.412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爱玲;龙绪明;
元件贴装顺序优化是决定贴片机生产效率的关键问题,传统的解决贴装顺序优化问题的方法有遗传算法,蚁群算法,SS(伞布搜索法)等。使用较多的还是遗传算法。遗传算法中包含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变异算子,且编程思想简单,但容易出现局部最优,过早收敛等情况。在此,通过对遗传算法在贴装顺序优化应用的结果比较找到一种更适合的遗传算法,使之拥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全局优化性。
2014年06期 v.37;No.412 129-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承蓬;许维胜;王翠霞;
在此通过对带隙基准电压源电路进行建模分析,针对逆变电路的中低频使用环境,设计了一个应用于高压逆变器电路中的高电源电压抑制比,低温度系数的带隙基准电压源。该电路采用1μm,700 V高压CMOS工艺,在5 V供电电压的基础上,采用一阶温度补偿,并通过设计高开环增益共源共栅两级放大器来提高电源电压抑制比,同时使用宽幅镜像电流偏置解决因共源共栅引起的输出摆幅变小的问题。基准电压源正常输出电压为2.394 V,温度系数为8 ppm/℃,中低频电压抑制比均可达到-112 dB。
2014年06期 v.37;No.412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康学福;
数字化电源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现代化工农业生产、通信、电子仪器仪表、国防事业以及高新技术的装备中,高可靠性、高效率的电源,是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该设计采用89C2051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利用X9241数字电位器、模/数转换器与恒流源电路部分构成数控可调的恒流电流源,系统中主要应用了数字电位器,它的输出电压作为恒流源部分的参考电压,该电压通过电压跟随器送入恒流源控制电路,从而实现恒流的输出。输出电流的给定由输入键盘来设定,89C2051通过I2C总线方式与X9241实现数据的传输。显示采用4位LED数码管,显示驱动采用软译码方式。
2014年06期 v.37;No.412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世芳;蒲忠胜;
在TL431双极性工艺的电路中,为了提高该器件输出基准电压的稳定性和精准性,在传统带隙基准电路的基础上,通过采用调节电阻值获得指数曲率、二阶非线性补偿方法和加权电阻修正网络对精度的补偿方法,对基准源进行温度补偿和精准度补偿。通过对电路模拟仿真,计算出调整后的温度系数为24.77 ppm/℃,然后对调整精度基准电路后的芯片进行实际参数测试试验。分析得出在精度为±0.5%的情况下,良品率达到96%。因此得出,该TL431中基准补偿电路能够获得低温度系数和高精度的设计指标。
2014年06期 v.37;No.412 140-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孟渊;王卫国;
VRM作为电压调节模块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性能,但传统的V2C控制方法有其固有的缺点。为了提高VRM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在此分析了传统控制方式的固有缺陷,并以传统Buck变换器为平台提出新的双闭环模糊PID控制方法,最终希望提高VRM的抗干扰性。提出的控制方法通过引入非线性的模糊PID控制器闭环稳定输出电压并引入PID负载电流控制器加快动态响应,同时在参数设置中尝试兼顾稳定性、快速动态响应性能和鲁棒性。最后通过仿真得到可以稳定输出的变换器电路并证明了该新型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控制精度。
2014年06期 v.37;No.412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贾丹;罗利文;
随着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广泛应用,直流注入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IEEE Std 929-2000规定直流注入必须小于系统额定电流的0.5%。将直流注入产生的原因分为两种类型:测量器件输入失调导致的平移型直流注入和测量器件的非线性造成的非线性直流注入,并分别提出了应对方法。针对平移型的直流注入问题,提出了通过一个直流分量积分补偿环节来抑制逆变器控制算法中偏移型直流分量,该直流抑制算法无需增加外围硬件电路,且只占用很少的控制芯片资源。针对非线性直流注入问题,做出了定量分析,为测量元器件非线性度指标的选择提供了的参考价值。最后将上述直流抑制算法应用于无差拍并网控制中,并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算法的正确性。
2014年06期 v.37;No.412 147-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英;姜涛;张建民;程昱舒;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大规模试点建设以及对IEC61850标准体系的深入研究,有必要对已经在工程应用中存在通信网络结构进行剖析,以便对智能变电站大规模建设中的系统网络结构选型提供理论支持。从IEC61850在变电站过程层应用的角度出发对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对不同的组网方案进行分析,并根据工程应用实际提出一种新型的过程层混合组网方案。该方案采用灵活的组网方法,把已经存在的几种组网方案进行了有机的统一,有效地提高了全站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了经济和安全的统一。
2014年06期 v.37;No.412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蒲亚芳;
对于技术指标不多、形状规则的电路模块,采用常规的测试夹具和测量仪器就可以达到测试要求。但对于技术指标繁多,测试过程复杂的专用电路模块,利用常规的测试方法,工作效率低下,而且会出现因电源线的极性接反而烧坏产品的现象。因此,设计制作了专用的测试台。根据专用电路模块技术指标的要求,确定了测试台的设计方案。通过测试方法的详细说明,体现了该测试台对技术指标测试的全面性,达到了测试目的,解决了专用电路模块的生产瓶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4年06期 v.37;No.412 155-157+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后裕;何华琴;李小双;
为了明确分布式光伏并网对配电网网络损耗的影响,并给出合理的分布式光伏并网规划方案,首先总结了配电网网损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真实配电网作为算例,利用DIgSILENT仿真软件建立了包含光照和温度变化模型的光伏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利用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性的仿真步长多样化连续潮流计算算法,仿真分析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在不同接入位置和不同接入容量两种情况下系统的网络损耗变化趋势,最终得到了分布式光伏接入后配电网网络损耗的变化规律。该仿真分析结果可为配电网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014年06期 v.37;No.412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