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_科学计算与信息处理

  • 武汉VHF相干散射雷达及初始观测结果

    张思源;赵正予;周晨;倪彬彬;顾旭东;

    武汉VHF雷达坐落于武汉大学(30.5°N,114.4°E),工作频率为48.2 MHz,是我国首部用于观测中纬度电离层场向不均匀体实时演变特征的相干散射雷达。首先详细介绍该雷达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天线阵系统、功放系统、接收系统、波束控制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系统;然后利用噪声基底拟合方式去除射频干扰,增强RTI图的可读性和雷达有效回波结构的清晰度。武汉VHF雷达E层不均匀体的观测结果表明,中纬E层准周期回波的发生是风剪切激发K-H不稳定性所致。

    2016年24期 v.39;No.47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5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6 ]
  • 基于嵌入式平台人眼疲劳检测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李春杰;王春;王全虎;

    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Android平台的人眼疲劳检测终端。从摄像头中获取驾驶员的脸部图像数据,快速识别并定位到人脸部。再进行人眼部的定位,利用最大类间法Otsu对人眼进行目标提取以及Robert Cross边缘检测获得人眼的轮廓,从而进行人眼状态分析;利用PERCLOS原理进行疲劳的状态判断,并且借助开源视觉库Android-Open CV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在室内环境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终端的表现良好。

    2016年24期 v.39;No.479 6-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4 ]
  • 大型多媒体网络通信中的安全监测平台设计

    戴立坤;

    由于受到大型多媒体网络通信中不安全因素更新迅速的影响,导致以往设计出的大型多媒体网络通信安全监测平台监测能力和响应效果均不高。因而,设计监测能力强、响应效果好的大型多媒体网络通信安全监测平台。该平台的监控中心为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利用RTL8019AS控制器采集大型多媒体网络通信中的节点传输数据和通信节点安全状态数据,为处理模块提供统一格式的待测数据。处理模块利用MSP430处理器对待测数据进行安全检测,其与传输模块直接相连。传输模块会对已处理过的待测数据进行错误检测和传输,其处理流程在软件中给出,软件还给出平台功能图。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平台监测能力强、响应效果好。

    2016年24期 v.39;No.479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9 ]
  • 基于图像分割和LSSVM的高光谱图像分类

    楚恒;晁拴社;

    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分割和LSSVM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将空谱信息结合起来进行高光谱图像的分类。首先利用均值漂移算法对高光谱图像进行分割,然后对每一块分割区域数据进行降维并且对降维后的数据LSSVM分类,最后用最大投票方法融合分割图和分类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该文分类方法先对分割后的区域求出相似性矩阵并训练新样本集求出低秩系数矩阵,由相似性矩阵和低秩系数矩阵构造特征值方程求解出降维矩阵,然后利用混合核LSSVM对降维后的数据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图像分割和LSSVM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有效提高了高光谱图像的分类精度。

    2016年24期 v.39;No.479 14-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2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8 ]
  • 视频自适应技术在网页设计中的实现

    冯兴利;洪丹丹;罗军锋;锁志海;

    针对电脑版网页中视频元素直接显示在移动设备上时视频比例无法自动伸缩、远程视频无法播放等缺点,提出基于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的视频自适应方法。依据本地视频和远程视频的各自特点,设计不同的自适应方案:本地视频的自适应分别采用媒体查询技术和流动布局技术实现;远程视频的自适应则分别采用FitVids插件和流动布局技术实现。分别对页面布局效果和页面加载时间进行了测试:通过在Chrome浏览器下使用扩展程序Window Resizer对页面布局效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比非自适应网页,自适应网页在不同分辨率下页面内容显示更合理;采用WebPagetest对页面加载时间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非自适应网页相比,自适应网页的页面加载时间更短,页面响应速度更快。

    2016年24期 v.39;No.479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5 ]
  • 云电子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优化改进

    王鹏程;谢昆鹏;

    当前的身份管理认证技术存在风险高、数据库储存效率低、认证错误率高等弊端。因此,提出一种云电子身份管理认证系统,系统主要由认证服务器、系统服务器与云访问服务器组成。认证服务器中的控制代理模块截取用户对资源服务器请求认证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发送到认证服务模块进行身份认证。用户进入到信息数据库中后,通过系统服务器中的RSA模块,对用户所需文件进行加密解密处理,依靠用户私钥和认证令牌实现身份认证,将数据信息上传到云访问服务器进行存储和传递,完成整个云电子身份管理与认证。给出RSA模块中的部分功能函数和文件加密解密流程图,以及RSA模块进行身份认证过程中的大数乘法和大数模幂运算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身份管理和认证系统耗能低、认证效率高,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精度。

    2016年24期 v.39;No.479 22-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9 ]
  • 基于改进SVM的通信干扰识别

    李敏;李时东;黄欣;

    目前直扩通信系统的抗干扰算法仅能够针对一种干扰类型进行抑制,因此有必要对各类干扰进行识别,从而选取相应的抑制算法。针对通信干扰的识别方法进行研究,建立基于SVM算法的通信干扰识别模型。常规SVM算法性能依赖于参数选取,而常规SVM算法参数选取多是通过人工经验选取,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因此该文使用遗传免疫粒子群优化SVM算法,提高算法和识别模型的性能。使用Matlab针对研究的通信干扰识别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通信干扰识别模型性能优于常规SVM算法和BP算法建立的识别模型。

    2016年24期 v.39;No.479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2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206 ]
  • 莱特准则改进算法的呼伦湖环境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

    杜永兴;张志涛;李宝山;秦岭;

    由传感器采集后经ZigBee上传到数据中心的环境数据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到工业应用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ZigBee采集的信息数据受到硬件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会随机出现野值,这导致最终数据的偏离或者错误。提出改进的莱特准则剔除野值算法,该算法通过与最大误差和标准差的比较,得出需要保留的数据,最后剔除错误数据。通过对改进算法剔除的系统误差数据进行分析,与传统莱特准则算法相比,改进算法提高了剔除野值的准确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改进莱特准则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环境信息数据更加准确。

    2016年24期 v.39;No.479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9 ]
  •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火情定位方法

    司夏岩;宋丹;吕晓玲;付艳清;

    现有的火情监控体系无法准确定位燃火点,预测精度低下,人流量较多的场所火情隐患尤其严重。因此,提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火情定位方法,该火情定位方法由火情探测器、监控端和无线通信系统构成,采用火情探测器中的温度传感器和气象传感器获取火情数据,利用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将火情数据反馈给监控端,完成火情检测。火情探测器包括阵列传感器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和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实现火情数据的获取、分析和传输。在软件设计过程中,给出温湿度采集程序的代码,并分析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火情定位方法,准确定位出火源位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到温度、湿度、烟雾信息,实现火情的准确定位。

    2016年24期 v.39;No.479 34-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1 ]
  • 多Agent的创新网络入侵检测方法仿真研究

    傅荣;佘朝晖;

    在多Agent的创新网络中,容易出现周期性漏洞和链路反馈溢出,为网络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时隙。通过多Agent的创新网络入侵进行有效检测,可以实现对病毒的拦截和识别,提高网络安全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特征尺度的多Agent下创新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分析网络结构和网络入侵节点分布特征,构建多Agent的创新网络入侵信号模型,进行入侵信号的滤波抗干扰处理,采用局部特征尺度匹配方法进行网络入侵的匹配滤波检测,实现网络入侵检测算法的改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网络入侵检测,准确检测概率高于传统方法,并具有较好的幅值响应性能,有效抑制了多Agent的创新网络中的旁瓣干扰,在网络安全防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16年24期 v.39;No.479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5 ]

计算机应用技术_计算机软/硬件与数据总线

  • 网络受损状态评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张浩;

    大规模密集网络在受到网络攻击和流量过载时,容易导致网络路由协议失效,出现网络堵塞、延迟和丢包等受损状态。因此,提出一种网络受损状态评估平台的设计方法。通过对网络受损下的网络通信的丢包检测、流量异常检测和入侵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和系统评判。平台的硬件设计包括电源电路、异常流量数据加载电路、复位电路模块、A/D电路、接口电路。在Visual DSP++4.5软件开发平台实现平台的软件开发。仿真结果表明,该平台进行网络受损状态评估的可靠性较好,对网络受损后异常流量等参量的检测输出较准确,状态评估输出的鲁棒性较高。

    2016年24期 v.39;No.479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1 ]
  • 基于LabVIEW和ZigBee的温室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李振;时玲;关明美;周桥;聂攀;

    综合运用传感器监测技术、ZigBee技术和LabVIEW技术,研究并设计一种基于LabVIEW和ZigBee的温室智能控制系统。通过ZigBee传感端节点上的传感器采集温室各环境参数,并通过ZigBee构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数据传输到ZigBee协调器,ZigBee协调器与PC机进行串口通信,在PC端上位机软件中实时动态显示和存储温室环境参数,并对改善温室环境参数的执行设备进行智能控制。所采用的各模块和针对该系统的设计能够正常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为及时掌握作物生长环境状况,实现信息预警和科学决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构建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的成本,并支持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节能经济,同时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界面。

    2016年24期 v.39;No.479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8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73 ]
  • 改进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陈世文;刘睿强;王一男;

    由于传感器网络节点容易受到干扰,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系统无法对预定位信息进行有效控制,定位精度和定位效率均不高,故设计定位精度和定位效率均较高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系统。该系统利用CC2430芯片控制全局,对复位电路、调试电路和串口电路进行重点改进。CC2430芯片利用差分控制方法对系统运行中产生的预定位信息进行控制,获取预定位物体的最终定位信息。复位电路对传入系统的预定位物体信息进行分类,将预定位信息实时传输至串口电路,其自身状态信息将传输至调试电路。调试电路对复位电路中的电流和元件能耗进行调试,保障复位电路的正常运行。串口电路通过协调器与CC2430芯片连接,实现预定位信息向CC2430芯片的高效、精准传输。软件给出系统定位函数,以及虚拟测量计算方法的定位流程图。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拥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定位效率。

    2016年24期 v.39;No.479 54-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0 ]
  • 医疗信息服务应用中情境感知推荐的研究与实现

    李清明;段富;

    随着智能手机用户量的不断上升,医疗信息服务逐渐应用于客户端上,同时伴随着医疗服务信息量的日益增长,移动医疗信息服务应用中出现了信息过载和用户访问效率偏低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对现有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根据移动应用中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特殊性和LBS推荐系统的特殊要求,提出基于情境信息的医疗信息服务推荐系统框架。通过对获取到的用户位置及当前时间、天气、环境、交通等丰富的情境信息进行分析,使用基于规则的推荐方法以降低计算量,实现在线个性化智能推荐服务。结果表明,融合了丰富情境信息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平台中的推荐,使得推荐更加个性化,更加符合用户需求。

    2016年24期 v.39;No.479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6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0 ]
  • 基于模型检查的嵌入式软件构件化分析与验证

    聂捷楠;

    对嵌入式软件构件化进行准确分析与验证,能够为嵌入式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保障。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检查的嵌入式软件构件化分析与验证方法。设计一种用于检查软件构件的模型,为嵌入式软件构件化分析与验证提供理论基础;将嵌入式软件系统模型用SMV语言的形式表达,利用SMV模型检查工具实现对嵌入式软件运行状态的分析与检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对嵌入式软件构件化的非功能性方面的设计要求进行准确分析与验证,为嵌入式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了保障。

    2016年24期 v.39;No.479 63-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9 ]
  • 大数据存储中的优化架构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姜学东;孙海民;

    为了降低存储系统的空间开销和抗干扰能力对大数据存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时钟同步与高速模块内部触发的大数据存储优化结构设计方法。采用数据动态增益码调度和编码方法,将存储系统中的大数据送到环形RAM缓冲区,对主控机下载缓冲区的数据作频谱分析,进行大数据存储系统的硬件模块设计,主要有时钟同步电路、复位电路、高速模块内部触发电路、程序加载电路和存储终端接口电路等。软件设计中,利用汇编指令PORTW,PORTR进行串口控制,配置引脚寄存器,执行大数据的写入请求,降低存储开销。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存储系统具有较好的数据写入和存储性能,执行效率较高,存储开销较小。

    2016年24期 v.39;No.479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1 ]

计算机应用技术_嵌入式技术

  • 大型物联网设备中智能嵌入式监测系统设计

    田建立;李立;

    当前智能监测系统由于尺寸较大,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且安装维护非常复杂。为此,针对大型物联网设备,设计一种智能嵌入式监测系统。给出系统的总体结构,将S3C2440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依据传感器采集的监测数据对大型物联网设备进行异常检测,当传感器向处理器传输的数据值高于报警阈值时,处理器将利用LCD液晶屏对结果进行显示,发出蜂鸣报警,把高于阈值的数据保存至嵌入式数据库中。详细介绍S3C2440处理器、RS 232串口、蜂鸣器、SD卡、NAND FLASH存储器和传感器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时,给出系统的程序开发流程和建立Qt/Embedded项目文件的详细代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不仅监测精度高,且实时性强,整体性能优越。

    2016年24期 v.39;No.479 71-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8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0 ]
  • 基于ARM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刘春林;杨晖;

    为了解决传统安防系统存在的低可靠、成本高、不利于系统集成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ARM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方案。设计以Cortex-A8为控制器的前端设备,采用LPC11C14为控制器、ZICM2410为ZigBee射频模块、SC16IS752为SPI转UART模块的终端设备。系统采用Linux 3.0.8内核、Android 4.0版本文件系统、Arm-none-linux-gnueabi-gcc工具链、Eclipse开发工具对前端和终端设备的软件流程进行设计。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正确、实时地采集各项安防数据,实现了用户出入的有效监控,且在采集数据超出正常范围时发出警报。

    2016年24期 v.39;No.479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8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2 ]
  •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实时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杜远坤;王磊;

    为了达到解决无线实时定位的研究目的,引入ZigBee和CC2530芯片技术,利用RSSI测距研究方法分析了接收信号强度与信号传输距离的关系,并结合三边定位算法,在上位机定位软件上进行仿真实验,通过设置参考节点坐标,可在调试信息框中得到移动节点的测距、定位等过程性实验结果。通过多次仿真实验模拟,得到了该方法能通过追踪移动节点坐标,较为有效地实现参考节点与移动节点之间的信号强度测量与实时定位等结论。该文创新点是系统运用先进的微功耗技术与RSSI测距技术,内嵌集成独有的实时定位算法,采用高增益、抗干扰射频电路设计而成,可连续上电运行,能较好地满足室内环境实时定位的功能要求。

    2016年24期 v.39;No.479 79-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9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04 ]
  • 移动网络用户行为挖掘模型及在E-Learning系统中的应用

    王玲;

    通过对移动用户的行为挖掘模型构建,并应用在E-Learning网络学习移动中,实现E-Learning系统的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基于频繁项集关联规则分析的移动网络用户行为挖掘模型,结合嵌入式Linux进行E-Learning系统的开发设计。进行E-Learning系统的总体设计描述,开启SQL驱动支持来编译基于ARM平台的QWT库,构建Tiny OS的通信机制,实现无线消息包组的传输。软件开发主要包括移动网络用户节点程序设计、节点程序开发、上位机通信。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下的程序引导和软件的移植实现了对移动网络用户行为模型挖掘和E-Learning系统的软件开发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移动网络用户行为挖掘模型具有较好的数据挖掘性能,系统优化设计提高了E-Learning系统对移动网络用户的服务质量,展示了较好的应用价值。

    2016年24期 v.39;No.479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0 ]

计算机应用技术_图形图像处理

  • 一种用于敏感图像快速加密的图像注入技术仿真

    李艳群;常征;

    为了提高敏感图像的加密速度,保证敏感图像的安全传输,提出一种用于敏感图像快速加密的图像注入技术。给出敏感图像快速加密的原理图,介绍图像注入技术的结构,逻辑控制层通过从TCP层接收到的接收端反馈信息对当前的网络流量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调整UDP数据包的打包大小与注入时间,使UDP层能够安全、快速地注入加密敏感图像包。详细分析了网络流量的控制过程。在进行仿真实验时,对一幅涉及军事的敏感图像进行加密,依次进行丢包率分析实验和注入图像质量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丢包率低于双正交变换方法,采用该文方法进行图像注入得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该文方法的像素相关系数和加密耗时均优于双正交变换法,灰度直方图和原图灰度直方图基本相同,注入图像质量更佳。

    2016年24期 v.39;No.479 88-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5 ]
  • 基于不变矩的制动开关图像匹配方法

    吴波;封松林;艾成汉;杨林杰;孙国栋;吴曦;

    针对TFDS检测系统中制动开关定位耗时较长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Hu不变矩的变步长匹配方法。该方法由粗匹配和精匹配组成,并根据制动开关形状设计了横向匹配的变步长计算公式。首先通过Hu不变矩计算模板图像与检测图像中模板窗口的匹配值,根据匹配值的权重来选择对应步长,并把匹配值大于设定阈值的点作为初级预选点;然后获取每个预选点邻域内的最佳匹配点,将其保存到极大值序列以搜索最大值,最终锁定制动开关所在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尺度变换、平移以及旋转具有一定的不变性,且匹配速度大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匹配效果。

    2016年24期 v.39;No.47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5 ]
  • 基于小波变换的多模态医学图像的融合方法

    詹玲超;闵芳;郭慧敏;

    针对单一模态的图像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可以将互补的图像进行融合。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医学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待融合的医学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分别得到低频和高频分量。对于低频分量,采用基于局部区域能量的方法进行融合;对于高频分量,采用基于局部区域系数之差的加权和方法进行融合;最后通过小波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同类研究方法,该算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增强图像的空间细节表现能力。

    2016年24期 v.39;No.479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0 ]
  • 基于改进模糊聚类算法的CT图像病变区域分割

    苏博;朱敏;

    针对CT图像病变区域存在的欠分割和过分割问题,提出基于融合空域滤波器的改进模糊聚类算法。对CT图像进行预处理,将CT图像变换成通用图像,使输入图像具有一致直方图灰度分布,用区域生长方法标记和过滤非目标病变区域,获取脑部CT图像目标病变区域。通过改进的空域滤波器对噪声图像进行滤波去噪,对模糊聚类算法的目标函数和迭代公式融入空域滤波数据项确定隶属度矩阵,完成CT图像病变区域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人脑CT图像血块区域进行分割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分割效率和精度,对噪声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2016年24期 v.39;No.479 100-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5 ]
  • 纹理损失最小约束下的跟踪图像阴影去除算法的改进

    闫凤;张津;吴珊丹;

    图像采集过程中由于光照角度的影响产生阴影,对图像阴影的有效去除能提高图像的暗原色修复能力,改善成像质量。传统的阴影去除方法采用盒子滤波算法,在图像出现光照色差的情况下,阴影去除的效果差。提出一种基于纹理损失最小约束的跟踪的图像阴影去除算法。对图像纹理分块结构进行重构,获取图像阴影的暗原色特征,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构建纹理损失最小约束函数,以此为约束参量图像阴影跟踪自适应均衡补偿,实现阴影有效去除。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进行图像阴影去除的效果较好,峰值信噪比较传统方法有所提高,展示了较好的图像处理性能。

    2016年24期 v.39;No.479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运动图像关键帧快速跟踪系统的改进

    陈惠君;

    针对当前运动图像关键帧的快速跟踪系统存在误差大、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Harris角点检测和小波降噪滤波的运动图像关键帧快速跟踪系统设计方法。系统设计分为算法设计、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三大部分。对输入的原始图像进行图像降噪和角点检测处理,通过对运动参量的全局估计和误差补偿,实现对运动图像的关键帧快速跟踪识别。对系统的上电加载模块、图像的外部特征存储模块、系统逻辑控制模块和液晶显示接口电路等进行优化设计,在VHDL平台进行软件开发。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进行运动图像的关键帧快速跟踪和图像识别,能提高对运动图像目标的快速特征提取和细节捕捉分析能力,帧匹配度较高,可靠性、稳定性较好。

    2016年24期 v.39;No.479 109-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8 ]
  • 基于图像特征细化的海量数据挖掘系统设计与实现

    林凌;许然;

    传统基于图像内容的图像数据挖掘算法,对海量图像特征的分类效率低,对图像数据的挖掘准确率受样本数量影响较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特征细化的海量数据挖掘系统,其中的人机界面可赋予系统较高的交互性。图像搜索引擎能够智能地从互联网海量的图像数据中,采集有价值图像数据和特征。图像预处理模块对图像格式进行变换,完成图像噪声因素的过滤等操作,并对采集图像特征进行细化。数据挖掘模块依据采集的图像特征细化结果塑造CMQL语句,从图像数据库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图像数据。系统实现部分给出了数据挖掘查询语言CMQL进行图像数据的挖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具有较高的查准率和查全率。

    2016年24期 v.39;No.479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3 ]

电子与信息器件_电子测量与仪器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机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赵玲云;

    基于ZigBee技术设计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的局限性和监控网络多种传感器协同工作的特点,重点研究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知识,并将模糊数学的D-S数据融合技术应用到该系统网络中,为了确保无线传感器的稳定性以及采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系统加入智能判别过程。实践表明,该研究达到了预定目标。

    2016年24期 v.39;No.479 116-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8 ]
  • 基于MIE理论的室内便携式颗粒物检测仪设计

    赵小强;彭红梅;张朋波;

    针对传统监测设备难以安装维护、响应速度慢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光散射理论的室内便携式颗粒物检测仪。首先分析推导光散射法检测颗粒物浓度的原理,并设计蓝牙传输模块的硬件电路,然后通过指令将蓝牙传输模块端口和手机终端进行配对,最后在手机终端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实时解析及显示。结果表明,该检测仪的测量数据经格拉布斯准则处理后,与DUSTTARKⅡ8530(TSI)测试仪器的数据相比误差不大于6%,且无需现场布线、智能便携,易连接组网通信,适用于室内颗粒物监测等方面应用。

    2016年24期 v.39;No.479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7 ]
  • 基于VIIS-EM平台的虚拟万用表的设计

    吴正玲;

    为了完善吉林大学自主研发的虚拟电子测量仪器集成系统(VIIS-EM),采用模块化的思想,研发设计了智能化虚拟万用表。智能数字万用表的主测量部分由集成电路构成,从而实现以最简洁方式达到较高的性价比。采用动态链接库的形式设计仪器驱动,将硬件I/O操作封装成函数,通过访问USB驱动,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采用LabVIEW 8.6开发工具,通过用CLF节点调用动态链接库的方式,实现与USB控制器通信,达到控制虚拟数字万用表的目的。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虚拟万用表除了具有传统数字万用表的功能外,还具有数据分析、存储、报表、网络通信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工电子测量、实验教学等相关领域。

    2016年24期 v.39;No.479 124-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1 ]
  • 基于Ad Hoc的微震监测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张法全;王泰麟;叶金才;黄桂强;王国富;

    微震监测网络具有节点间距大、分布范围广、数据量大的特点,其数据传输方式仍以有线传输为主,存在线缆铺设困难和成本高等问题。设计基于Ad Hoc的微震监测数据传输系统,利用远距离无线网络模块和Ad Hoc技术,结合AODV无线路由协议,在无需其他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即可实现数据的多跳转发,从而实现整个网络的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布置灵活方便、成本低,同时具有传输时延短、数据传输速率高的特点。

    2016年24期 v.39;No.479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93 ]
  • 基于自动代码生成技术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设计

    边伟;陈勇;杨柳;

    传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低,采用自动代码生成技术设计并实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开发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自动代码生成环境,在Matlab平台上开发MPC5634M芯片的自动代码生成环境以及控制系统所需的驱动模块。该设计以MPC5634M芯片为控制中心的汽车电子控制器硬件电路,并分析硬件电路中各模块的设计原理。采用基于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的软件架构,通过自动代码生成技术将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嵌入Matlab/Simulink下的自动代码生成环境底层文件中,在此基础上开发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软件模型,采用模糊控制器实现控制系统中PI参数的调整。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在软件代码开发数量和效率上具有较大优势,并且系统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阻力效果。

    2016年24期 v.39;No.479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5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97 ]

电子与信息器件_电子元器件设计与应用

  • 三维功率MOSFET器件漏极持续电流分析方法

    林洁馨;杨发顺;马奎;唐昭焕;傅兴华;

    二维功率MOSFET器件的漏极持续电流是一个受限于封装形式和芯片设计的极限参数,传统分析方法是通过器件的最大耗散功率对其进行评估。基于三维集成技术的功率MOSFET器件,散热路径热阻难于精确确定,故提出一种针对三维集成功率MOSFET器件,以晶格自加热效应为基础的漏极持续电流分析方法,并以一颗开关工作状态下的100 V功率VDMOS器件为研究对象,在正向设计阶段分析了功率VDMOS器件漏极持续电流的导通偏置条件。最后通过流片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16年24期 v.39;No.479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物联网差异体系结构下的设备调度平台设计与实现

    夏晶;

    物联网差异体系结构下的设备操作性能和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异构性,网络资源受限,使得传统物联网下设备调度方法的调度质量降低,存在较高的滞后性。设计物联网网关系统架构,实现物联网差异体系结构下设备的无缝连接和即插即用,增强设备调度质量。网关通过输入端融合模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实现不同类型设备的无缝连接。设计网关的主管理模块、缓存管理模块以及调度模块控制网关的调度,确保在资源有限的物联网差异体系结构中,对设备进行合理调度管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调度平台的网关达到4 000并发数时,平台进入稳定阶段后各设备平均调度等待时间为4.5 s,平台可保持稳定运行状态。

    2016年24期 v.39;No.479 141-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94 ]
  • 基于STC15 MCU的微型四轴飞行器设计

    高正中;赵晨晖;宋森森;

    微型四轴飞行器属于旋翼式飞行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设计成本低等优点,在军事探测、信息采集、增强通信节点等方面应用广泛。设计采用STC15W4K58S4芯片作为微型四轴飞行器的控制核心,以NRF24L01实现无线遥控通信、MPU6050陀螺仪进行姿态监测,采用互补滤波器原理设计姿态融合算法,同时采用PID增量控制算法调整PWM输出占空比,实现对飞行器电机转速的控制。经过测试可实现对飞行器的姿态控制。

    2016年24期 v.39;No.479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9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2 ]

能源技术_控制与驱动

  • 一种新型高增益准Z源逆变器

    蔡智林;侯涛;

    针对传统Z源逆变器升压能力不足,电容电压应力较高,输入电流断续,高电压增益时直流链电压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高增益准Z源逆变器拓扑。该拓扑结构通过在传统Z源网络中串入升压单元,并引入2个电容和2个电感,提高了升压能力和直流链电压利用率,并拓宽了调制比范围。在相同电压增益条件下,相比传统Z源逆变器,有效降低了电容电压应力;直通占空比更小,可降低系统直通状态时的导通损耗,实现了输入电流连续。升压单元级联越多,升压能力越强,调制比范围越宽,电压利用率越高,电容电压应力越低。在Matlab中进行了大量仿真研究,结果证明所提新型拓扑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2016年24期 v.39;No.479 149-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5 ]
  • 入侵网络特征变化信号提纯方法研究

    蒋成;

    由于受到网络入侵类型多变的影响,传统的网络入侵后异常信号检测系统调制能力和检测稳定性较差。设计基于人工免疫的网络被入侵后异常信号检测系统。系统中的信号采集模块利用FPGA设计入侵参数,通过该参数采集被入侵网络中的全部信号。调制模块对信号采集模块传输来的信号进行拆解、放大和滤波操作,生成待检测信号集合,同时对调制模块中计时器电路和滤波电路进行设计,异常信号检测模块利用TMS320VC5402芯片,对待检测信号集合进行异常信号检测、存储和报警,调制模块和异常信号检测模块均基于人工免疫设计。同时编写了人工免疫模型的组建代码,利用人工免疫模型对系统工作流程进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拥有较强的调制能力和检测稳定性。

    2016年24期 v.39;No.479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2 ]
  • 去极化电流法诊断10kV电缆绝缘缺陷的可行性研究

    张云波;孙国凯;

    针对10 kV电缆绝缘缺陷问题,分析了利用去极化电流法来对其绝缘缺陷和老化程度进行诊断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去极化电流的电缆绝缘缺陷和老化的检测方法,搭建基于Matlab和高压真空开关系统的去极化电流法10 kV电缆老化自动化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具有不同绝缘缺陷的老化电缆样本进行去极化电流测试和分析,得到不同缺陷程度的老化电缆去极化电流变化规律,可以方便地实现对老化电缆的绝缘缺陷及老化程度的自动判断和精准识别,对提高老化电缆绝缘故障诊断效率,保障电力系统可靠供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6年24期 v.39;No.479 158-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0 ]
  •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雷击信号检测平台设计

    韩春霞;

    通过对雷击信号的实时准确检测,为高压电气等设备的防雷击监测奠定基础。传统的雷击信号检测方法采用时频参量估计方法,在强电磁干扰下检测性能差。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雷击信号检测平台设计方法。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原始的雷击信号参量等数据信息的采集,设计的雷击信号的检测平台的硬件电路,包括A/D采样电路、信号滤波电路、雷击信号的时钟控制电路、程序加载电路、接口电路等;进行雷击信号检测平台的软件开发,基于Qt/Embedded的应用软件开发雷击信号检测平台的脚本,设计波形数据存储界面,进行可视化模块设计,通过雷击信号的波形输出和人机交互,完成雷击信号检测平台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平台进行雷击信号检测的性能较好,准确检测概率较高。

    2016年24期 v.39;No.479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0 ]
  • 电动伺服旋转变压器的激磁放大电路研究

    崔业兵;许敬;李裕;曾凡铨;傅俊勇;

    旋转变压器有足够大的激磁信号才能得到较高的位置精度,而解码芯片提供的激磁信号较小,因此需要设计放大电路对激磁信号进行放大。以解码芯片AD2S1200为基础,对旋转变压器TS2620N21E11的激磁放大电路进行研究,设计了四个激磁放大电路,并详细地介绍了它们的工作原理。采用高输出电流运放构成的放大电路结构简单,但成本较高,而采用普通运放加无输出电容的功率放大电路时,尽管电路结构略显复杂,但成本较低。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证实了所设计的激磁放大电路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2016年24期 v.39;No.479 167-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1 ]
  • 基于正交调制产生MSK信号的电路仿真

    孙冬艳;

    最小频移键控是一种特殊的连续相位调制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系统中。根据基于正交调制方式实现MSK信号的基本原理,利用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设计包括原始信号产生、差分编码、基带加权信号产生、乘法电路等模块的MSK调制仿真电路。在设计过程中综合应用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通信原理、通信电路等课程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给出各模块的实现原理和仿真电路,最后绘出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并分析仿真结果,验证电路实现与理论知识的一致性。

    2016年24期 v.39;No.479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3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5 ]
  • 基于变电站的微机防误系统的可视化监控技术研究

    钱平;李长宇;王笑棠;葛青青;黄建林;

    针对近年来变电站大力增加,无人值班,集控中心不能全方位、实时进行场地及环境的监视等问题,提出一种能实时进行可视化监控技术研究的防误系统监控技术。该研究应用智能化技术改造了原有变电站及接口,综合分析全景信息,应用智能视频辅助综合管理系统技术,对各个子系统之间实现无缝接入、统一管理和配置,从而采集各子系统的数据信息,实现可视化控制的目的。结果表明,该研究解决了对现场维护及管理的难度,并大幅提高了社会效益,具有优越的应用前景。

    2016年24期 v.39;No.479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6 ]

  • 热烈祝贺《现代电子技术》荣获中文核心等三个收录证书

    <正>《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是我国科技期刊比较重要的三个收录证书,《现代电子技术》通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把三个收录证书全部拿到了,这是我们办刊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为此,我们全社员工对《现代电子技术》杂志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郝跃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编辑委员会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审稿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6年24期 v.39;No.47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物联网技术~

    <正>地址:西安市金花北路176号陕西省电子技术研究所科研生产大楼六层(邮编:710032)电话:029-85241792-8626传真:029-85241792-8618网址:www.iotmag.com信箱:news@iotmag.com联系人:姜书汉王刚《物联网技术》杂志是目前唯一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物联网专业科技期刊。国内刊号:CN 61-1483/TP,国际刊号:ISSN 2095-1302,邮发代号:52-253,杂志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现已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龙源国际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2016年24期 v.39;No.479 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4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现代电子技术》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4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题名、并列题名、主办单位、创刊时间、出版周期、学科分类号、ISSN号、CN号、邮发代号、编

    2016年24期 v.39;No.479 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