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敏;车俊丽;杨光;裴昌幸;
为了解决低轨道量子卫星之间的切换问题,根据量子卫星和地面站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即仰角的变化,通过对该仰角的实际测量,提出基于可变仰角阈值的低轨道量子卫星切换策略。在达到最小仰角阈值时,地面服务中心发出切换指令,将对地服务卫星切换到下一颗量子卫星,使得星地量子通信保持连续。在此根据仰角大小的不同,分析仰角对卫星通信中量子态生存函数、信道误码率及信道容量的影响,建立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当仰角θ=20°和θ=70°时,自由空间量子态生存函数、信道误码率及信道容量分别为0.56,0.033,0.5和0.92,0.012,0.97,由此可见,仰角大小对量子卫星通信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卫星切换的成功率,根据对不同通信性能的要求,应自适应调整卫星的仰角阈值。
2018年17期 v.41;No.520 1-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8 ] - 郑麟;衣晓;张怀巍;高玉章;
在分布式多目标跟踪系统中,由于各传感器开机时间不同以及采样频率的差异等原因,导致各节点接收到的局部航迹往往是异步不等速率的;同时,系统误差的存在也影响了融合系统的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矩形覆盖的异步航迹抗差关联算法,该算法通过矩形覆盖法生成带差灰区间,然后通过划分区实混合序列与矩形覆盖的方法处理航迹,最后通过灰关联方法进行关联判定。仿真实验表明,本算法能有效解决异步带差航迹的关联问题。
2018年17期 v.41;No.520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8 ] - 王改云;胡方舟;
针对智能家居应用中的结构特点,在LEACH协议的基础上做出改进,并提出JC-LEACH算法。该算法分区成簇,将网络空间分为几个小区域,根据节点的坐标位置成簇,每个簇群里有且仅有一个簇首;在簇首选举上将节点剩余能量最多的节点设置为新的簇首,防止能量不足的节点成为簇首。有效改善了传统LEACH协议在智能家居应用中簇首分配不均,节点能耗不均的问题。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可以看出,该算法改善了节点能耗,有效提高了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最终通过在智能家居实验箱上的实验,更进一步说明该算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2018年17期 v.41;No.520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71 ] - 刘鹏成;徐湛;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多载波技术,但其信号存在较高的峰均比(PAPR)问题,通过发送端功率放大器时需要较高的线性工作范围。研究一种新的低复杂度部分传输序列(PTS)峰均比抑制方法,该方法在时域对不同分组子载波相移,寻找低PAPR的OFDM信号传输。通过传递少量相移信息,可以在接收端对基带信号逆向移位操作恢复原始基带信号。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低复杂度下可以有效降低PAPR,同时保持较好的误比特率性能。
2018年17期 v.41;No.520 15-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9 ] - 王金涛;李明齐;蔡青春;
现有的关于IEEE 802.11无线传输协议性能的研究集中于基于IEEE 802.11协议的单播传输,鲜有对于基于IEEE 802.11协议的组播传输性能理论研究。基于此,采用理论分析建模与仿真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组播分布式协调功能(DCF)模型,并结合物理层调制及信道模型,研究网络吞吐量、传输距离等IEEE 802.11无线组播传输的性能,并计算无线组播的吞吐量门限。NS-3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基于IEEE 802.11协议无线组播的数据传输特性,提高建立模型研究基于IEEE 802.11无线组播的准确性;同时给出的无线网络传输门限能够为网络设计和网络优化提供参考。
2018年17期 v.41;No.520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69 ] - 齐俊艳;王磊;乔莉;
矿井透水事故发生后,通信系统往往会因为遭到破坏而中断,井上井下无法及时联系,从而影响救援工作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用于矿用透水事故救援的应急水声通信系统。给出系统设计的总体结构图、硬件框图以及系统功能实现的软件流程图,详细介绍了系统包含的三类节点:浸没水里的节点、浮在水面的节点和陆地节点。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够在透水事故发生时为井上井下人员提供有效的应急通信途径,确保救援工作有效开展。
2018年17期 v.41;No.520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6 ] - 欧莹;李学华;
针对60 GHz脉冲无线通信系统中多径衰落引起的误码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该系统的QCLDPC码均衡方案。在构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几种典型的编码方法,综合误码性能及复杂度,选取QCLDPC编码作为与均衡器结合的编码方案。接收端由均衡滤波器和QCLDPC译码器两部分构成,两者通过互相交换信息使迭代结果更加可靠,可以有效消除干扰信息,提高通信质量。仿真结果表明,在误码率达到10-5时,结合QCLDPC编码的MMSE-DFE均衡系统,较未编码系统性能提升了约5.6 dB,可以满足5G热点高容量场景下高速可靠数据传输的需求,具有实际意义。
2018年17期 v.41;No.520 30-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3 ] - 徐智;丁洪伟;杨志军;何敏;保利勇;柳虔林;
为了解决无线电应用需求与日益稀缺的频谱资源的矛盾,认知无线网络技术应运而生。根据无线网络节点工作特点,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硬件电路为实验研究平台,首次对认知无线网络中双优先级MAC协议进行设计和实现。该设计充分运用FPGA的灵活性,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和原理图相结合的方法,使用QuartusⅡ9.0进行电路设计。通过对电路系统统计值与理论值比较,证实该设计具有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可移植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减少系统节点能耗,提高系统吞吐率,可应用于无线网络。
2018年17期 v.41;No.520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1 ] - 郑宝锋;丁鸿弼;
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区域位置数据具有一定的安全保密性,需要建立内部管理的远程监控系统。海洋地质调查远程监控系统采用北斗卫星定位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了对海洋地质调查船舶以及离船作业人员的实时定位和轨迹监控、作业人员之间的双向信息通信、紧急呼救与应急保障。充分利用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通过软硬件研发与集成、北斗数据传输仪的研制,实现船舶环境数据的采集、发送,以及正确接收和模拟动画展示,实时掌握船舶运行数据,提高海上地质调查作业管理和安全保障水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海洋地质调查工作者生命财产安全及海洋地质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2018年17期 v.41;No.520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3 ] - 王鹏;王子元;芦浩;薛茜男;
微带天线具有小体积、轻重量、低剖面、可共形、易极化、易生产和低成本等优点,在航空电子和移动互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微带天线基片是微带天线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基片介质有不同的相对介电常数,基片介质的选择对微带天线的信号传输影响很大。基于新型双圆弧微带结构,设计一种信号传输特性优、带宽较宽的新型微带天线,并对六种不同基片介质的新型微带天线模型进行仿真,通过对仿真数据的分析比较,得出FR-4谐振抑制深度最大、信号传输损耗最小、信号输出特性最佳。
2018年17期 v.41;No.520 45-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3 ]
- 任宪洁;潘绍明;柯宝中;
介绍一种主要为室内定位提供测距基础的系统。该系统由两个对等的节点组成,节点1发送通过无线发出的同步握手信号,节点2收到同步信号后开始计时并回应握手信号,节点1确认握手成功后开始发送声波脉冲信号,节点2收到脉冲信号后停止计时,定时器的时间就是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进而确定点和点之间的距离。节点主要是由声波发射接收电路、CC1100无线电模块和STC12C5A0S2单片机等组成。STC12C5A0S2内部带有捕获定时器的功能,能准确地抓住定时器的值。声波发射接收电路主要由NE555,LM386和NE5532构成,能高频喇叭发送和接收10.25 k Hz声波信号。系统在测试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大,误差会有所加大,在10 m范围内误差小于10%,可以满足定位测距的需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系统标定等数据处理手段,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满足更高的测距要求。
2018年17期 v.41;No.520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3 ] - 牛阔;张朝霞;王娟芬;杨玲珍;
超宽谱混沌信号经过经验模态分解(EMD)后得到具有不同时间特征尺度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由于各分量中噪声与信号同时存在,会发生模态混叠。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改进EMD与小波阈值法相结合的光生混沌信号降噪方法。首先对经过EMD分解后的IMF分量采用两种不同阈值函数分别对信号主导模态分量和噪声主导模态分量进行去噪处理,然后将提取出的信号成分相加重构得到混沌信号。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噪声,且降噪效果优于已有的EMD分解去噪方法,可进一步提高重构信号的信噪比,降低其均方误差,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光生混沌信号降噪方法。
2018年17期 v.41;No.520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9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10 ] - 张颖;李孟歆;英宇;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目标跟踪问题存在许多干扰因素,其中运动目标运动时的动态干扰及大面积遮挡问题是影响跟踪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此外,光照和颜色近似干扰问题也是影响跟踪准确度的主要因素。为了达到运动目标的抗干扰及准确跟踪,在Meanshift算法完成目标准确跟踪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双重判别的自适应跟踪算法,将Meanshift算法与Kalman滤波算法相结合,在出现长时间大面积遮挡及动态背景干扰、光照,颜色近似干扰的情况下,完成目标的准确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018年17期 v.41;No.52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1 ] - 汤霞清;陈书磊;武萌;高军强;
由于多普勒频移严重影响信号捕获,因此使用INS辅助的GNSS信号捕获方法,提升接收机性能。通过分析不同精度INS辅助卫星接收机捕获的性能,解决了特定条件下捕获性能问题和惯性器件的选择问题。比较传统捕获算法和INS辅助的捕获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INS速度误差、位置误差对接收机多普勒误差的影响。模拟高动态载体的行驶轨迹,并采用不同精度的INS辅助接收机捕获,获得捕获性能的指标结果,选出最适合需求的INS的精度等级。结果表明,通过选择的INS辅助,提高了接收机对卫星信号的捕获灵敏性,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对于高动态应用条件,该结果对组合导航传感器和型号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2018年17期 v.41;No.520 62-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8 ] - 朱艳龙;
传统压缩系统存在压缩效果差的问题,无法达到人们的高效压缩图像数据标准,为此,提出多维图像数据的分块无损压缩系统设计。构建压缩器硬件结构框图,采用具有层次化模块设计方法,对数据缓存元件符号和多维图像存储器模型展开分析;针对系统软件部分设计,可利用压缩算法对数据进行压缩,并使用解码器进行解码。根据具体编码流程,实现分块无损压缩系统设计;通过仿真实验,得出结论。由实验结果可知,该系统的设计具有良好图像数据压缩效果。
2018年17期 v.41;No.520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3 ] - 赵冬梅;李斯娜;
为了解决传统单尺度Retinex算法全部像素都采用同一空间滤波模块实施操作,容易产生彩色图像光晕以及色彩流失,彩色图像增强效果差的问题,提出改进单尺度Retinex的彩色图像增强算法。改进算法融合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及Retinex算法,基于熵值大小以及变换成HIS图像的H值大小实施匹配,采用合理的滤波模板实施运算,完成彩色图像的增强处理。通过改进SSR算法解决图像边缘亮度波动时,图像出现的光晕以及光阴影问题,提升彩色图像增强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室内室外图像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内容具有较高的增强效果,能提升总体图像的质量。
2018年17期 v.41;No.520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0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71 ] - 徐溶泽;
针对当前音乐分类方法训练效率低、音乐分类精度差、分类不明确等问题,提出基于回声状态网络的古典音乐分类模型。首先对古典音频信号进行预处理,提取古典音乐MFCC特征;然后通过基于回声状态网络的古典音乐分类模型,完成古典音乐信号特征的准确分类;最后通过计算三种分类模型,分10次对古典音乐音频片段进行平均分类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回声状态网络模型能够实现古典音乐的准确分类,具有较高的分类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2018年17期 v.41;No.520 76-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1 ]
- 张定祥;
在无线传感网络的访问控制中,用常规方法进行访问控制只是停留在访问的控制级别上,造成匿名访问时访问数量较大,导致访问控制效率较差,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信任管理的匿名访问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以信任管理模型为基础建立访问控制,使得在访问控制过程中输入访问相对应的关键词,选择访问资源类型的相关度,增加访问条件。对访问控制进行信任管理,克服传统方法存在的弊端,在匿名访问控制过程中进行认证模块设计,能对访问进行安全认证,详细描述访问资源的种类,减少访问资源数量,提高访问控制效率,完成对无线传感网络的匿名访问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访问控制的效率。
2018年17期 v.41;No.520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8 ] - 徐达;杜彦辉;芦天亮;翟瑞;
现有基于Page Rank算法的社交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方法聚焦在社交网络节点出入度、边权值上,忽略了社交网络节点所在网络结构上位置差异的因素。分析现有基于Page Rank算法的方法对社交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缺陷,提出改进评估方法βNode Rank。通过原理分析和实验分析对改进方法的优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在社交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上更加合理。
2018年17期 v.41;No.520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4 ] - 黄波;张小华;
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s)是无基础设施、由移动节点构成的动态网络。MANETs的移动特性给路由协议的设计提出挑战。为此,以典型的按需路由(AODV)为基础,提出基于链路稳定的MANETs路由协议,记为LSR。首先,分析了AODV的路由过程和不足,再计算节点能量寿命和链路寿命,然后通过比较能量寿命和链路寿命,构建候选转发节点集,最后,从链路稳定性角度,选择下一跳转发节点。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LSR协议降低了路由开销,提升了吞吐量。与AODV相比,LSR协议的路由开销降低了近50%,吞吐量提高了23%。
2018年17期 v.41;No.520 90-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0 ]
- 丁家满;唐渐;王清心;杜奕;
电网规划决策中,忽略指标间的相关性将影响整个电网规划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引起工程计算的误差,进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电网规划指标间不仅存在线性相关还存在非线性相关,单纯以线性相关为基础的分析研究不能完整精确地表达其相关性。为此,提出基于Copula函数的电网规划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建模方法,并引入了相关性测度。首先采用核密度估计法确定变量的边缘分布及图形观测法选取Copula函数,并利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然后以经验Copula函数为基础计算欧氏距离值,评价二元正态Copula和二元t-Copula两模型的优劣。最后,以某省电网规划方案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构造的Copula函数模型的有效性,不仅能有效刻画指标间的相关结构和尾部相关性,而且能更好地反映指标间的秩相关性。
2018年17期 v.41;No.520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6 ] - 毛剑波;吴国祥;
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影响巨大,低电压穿越(LVRT)能力成为全球电网公司针对风电并网制定的硬性指标。根据该指标对对称电网故障工况下双馈感应电机(DFIG)电磁瞬态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一种基于去磁控制机理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在转子侧注入与定子自由磁链方向相反的去磁电流,能有效抑制磁链过渡分量、减小转子感应电动势、提升DFIG低电压穿越能力。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结果证明该控制策略能扼制瞬态电压冲击,协助系统迅速恢复,且控制结构简单、灵活性高。
2018年17期 v.41;No.520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5 ] - 王丽娜;杨绪森;许冉;徐伟;吴静;石晨鸣;
设计基于FPGA的高频信号产生和频率测量电路。系统以FPGA为核心,辅以高速D/A、无源滤波、自动增益控制AGC等模块构成。利用FPGA对标准信号波形进行存储,结合DDS技术,通过高速D/A和无源滤波实现信号的产生。FPGA的计数器、闸门等实体电路实现了等精度测频。利用NIOS实现人机交互功能。实验测试表明,系统输出的三角波、正弦波、方波具有频带宽、频率稳定的特点,测频的相对误差达到10-6。
2018年17期 v.41;No.520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42 ] - 钟健;王丰元;张明杰;杨立超;
为满足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小体积蓄电池自供电要求,进行系统低功耗设计研究。分析自供电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场效应管MOSFET-SI2302控制信号处理电路的关断,主控芯片休眠与工作模式的切换,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休眠与工作模式的切换共3种技术方案的协同,完成系统低功耗设计。通过电路仿真软件Proteus进行电路功耗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3种低功耗设计方案能显著降低系统功耗,能很好地解决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小体积蓄电池自供电问题。
2018年17期 v.41;No.520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2 ] - 顾海勤;杨奕;张蔚;顾雪政;黄媛媛;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起动过程较为复杂,而稳态特性曲线又无法准确描述实际情况,为了准确计算电机的起动特性,在αβ-dq-0坐标系下建立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充分考虑到电动机的实际负载,起动过程中转子参数的变化,分析并计算了电动机的起动特性与起动时间。计算结果表明,动态特性曲线比稳态特性曲线更符合电动机起动的实际情况,为设计满足客户需求的电机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
2018年17期 v.41;No.520 116-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4 ] - 杜青;乔延华;韩淼;苗艳华;蔡乙男;
为解决当前循迹小车存在性能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金属检测的智能循迹小车设计方法。采用LDC1000设计一种金属循迹智能小车,介绍系统总体设计框架、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采用STM32单片机处理LDC1000电感数字转换器采集的路面信息,并通过串口通信将数据传给STC51单片机,由51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报警、显示及电机驱动模块的控制,从而使小车能够沿着金属铁丝轨迹自动行驶,实现小车自动寻迹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的电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实现了预期的智能小车循迹功能,具有很高的应用性。
2018年17期 v.41;No.520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13 ] - 何庆强;
探讨智能蒙皮天线分布式设计总体方法,采用结构功能一体化天线设计技术,实现智能蒙皮天线的子阵单元设计,然后研究空天飞行器的智能蒙皮天线分布式布局、分布式体系架构以及功能实现。最后探讨智能蒙皮天线分布式波束综合方法,通过合理调用智能蒙皮天线子阵单元数和多空天飞行器联合资源整合,实现智能蒙皮天线的波束自适应;每个子阵单元均采用方向图可重构技术,实现智能蒙皮天线的高增益宽角域扫描,解决经典相控阵天线在大扫描角度上阵列增益损失过大的缺陷;在宽带分布式阵列波束合成上,采用基于数字延时的子阵波束合成方法,解决智能蒙皮天线分布式波束合成与对准。这些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智能蒙皮天线奠定了技术基础。
2018年17期 v.41;No.520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下载次数: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9 ]
- 张传伟;崔万豪;
交通标志识别是智能车辆基于视觉传感感知道路信息的关键技术,针对传统识别技术不能满足实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采用一种基于Gabor特征提取和支持向量机(SVM)交通标志识别方法。首先选定交通标志图像进行灰度化、图像增强处理,采用Gabor滤波技术进行特征提取,针对大量的特征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PCA)降维,并用支持向量机分类识别。最后在Matlab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该方法的识别率和识别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方法识别精度高,实时性好。
2018年17期 v.41;No.520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331 ] - 刘云翔;韩贝;
为了有效地对隧道交通事故进行预测,发现引起隧道交通事故的因素之间的潜在关系,针对隧道交通事故数据的特点,提出改进的FP-Growth算法,对事务与属性赋予权重,从而能够有效地挖掘出隐藏的、更有意义的关联规则。并利用改进后的WFP-Growth算法建立关联规则挖掘模型,通过挖掘采集的数据,找出导致隧道交通事故的频繁因素组合,分析结果找出决策规则。
2018年17期 v.41;No.520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41 ] - 黄智聪;
车载网络(VANETs)中的多跳转发仍是一项挑战工作。现存的路由协议以高数据包传递率或以低时延为目的。为此,提出基于发送和接收节点的混合地理路由协议(SRHGR)。SRHGR协议结合了基于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转发节点的选择特性,首先利用Beacon包建立一跳邻居集,再通过距离建立候选转发节点,然后利用节点距离因子和相对速度因子计算节点的权重,最后依据权重设置节点转发消息的时延,进而选择最优的转发节点。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SRHGR协议既降低了传输时延,又提高了数据包传递率。
2018年17期 v.41;No.520 145-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7 ] - 巴兴强;马越;王晓辉;
利用单片机控制技术,结合红外探测、温度感应、无线通信等技术,设计车内高温人体预警系统,以防止儿童及老人长时间滞留车内,在高温情况下发生意外。工作原理为:在车辆熄火,车门关闭后,系统启动;当红外探测系统感应到车上有人存在时,单片机控制温度感应器启动,通过温度检测器实时监控车内温度;当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单片机会产生高电平,报警系统启动。同时,利用无线通信向车主发送报警信息,从而达到避免因车内高温给滞留人员带来人身及财产伤害,防止事故发生。
2018年17期 v.41;No.520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49 ]
- 周勇;胡中功;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模仿生物自然进化过程的全局随机优化算法,在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普通遗传算法易存在早熟及收敛速度慢等缺点。提出一种快速收敛的改进遗传算法,该算法从全局出发,对初始群体生成、遗传选择、交叉和变异算子操作等几个方面做出改进,其中重点对交叉率和变异率进行优化,实现交叉率和变异率按个体适应度以S曲线和高斯分布曲线形式进行非线性自适应调整。通过案例仿真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且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可靠的稳定性。
2018年17期 v.41;No.520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27 ] - 张刚;布挺;焦文潭;
云平台控制系统不能将机器人的运动状态数据反馈给相关操作模块,使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控制动作。为解决此问题,设计新型微小型机器人嵌入式远程实时控制系统。通过嵌入式控制框架设计、多直流控制电机设计、实时控制节点设计三个环节,完成系统的硬件运行模块搭建;通过逻辑控制流程设计、实时数据库设计、远程数据传输方式设计三个步骤,完成系统的软件运行模块搭建。对比云平台控制系统、微小型机器人嵌入式远程实时控制系统的运行数据可知,随着新型系统的应用,控制动作完成时间缩短50%,运动状态数据反馈速率提升50%。
2018年17期 v.41;No.520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9 ] - 孙洁;连畅;
针对差分进化算法(DE)收敛速度慢、多样性不足和易陷于局部最优的问题,进行基于云计算的差分进化算法改进研究。该方法基于云对差分算法的运行速度进行改善,并以差分算法与轮盘赌相结合的方式改进差分算法易陷于局部最优的问题,即在交叉变异之后对种群以轮盘赌法的方式对其进行筛选,使之能够更好地对个体进行最优的选择,从而实现全局最优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改进后对基本差分算法的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并很好地提高了最优解的质量,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2018年17期 v.41;No.520 163-16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0 ] - 梁凯;陈志军;闫学勤;
在移动机器人有效路径规划问题的研究中,针对传统移动机器人有效路径规划算法收敛速度慢、搜索时间长、寻优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一种人工鱼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有效路径规划算法。通过栅格法对机器人运动环境进行建模,在静态环境下使用人工鱼群算法进行初始路径规划,将规划所得的初始路径作为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并使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迭代优化,寻求一条从起点到目标点的全局最优有效路径。大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混合算法相比其他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强的寻优能力。
2018年17期 v.41;No.520 16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7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93 ] - 张敏;
基于Bayes判别理论的施工质量评价方法存在施工质量评价精度低、无法直观描述施工质量的优劣情况等弊端,因此,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筑施工质量评价方法,设计BP神经网络结构,基于该结构对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推导,得到总量误差。为了避免总量误差出现反向扩散产生运算精度降低的问题,在BP神经网络的算法推导过程中采用误差函数梯度下降法,对神经元实施突出权值修正,主要修正隐含层J与输出层M权值以及输出层I与隐含层J的权值,对神经元权值进行修改时考虑到误差曲面的变化影响,提高BP神经网络的运算精度。采用修正后的BP神经网络算法对某建筑施工质量进行实际评价,得出的评价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可实现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评价。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可以提高建筑施工质量评价精度,能准确、直观地反映施工质量的优劣,评价效果佳。
2018年17期 v.41;No.520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39 ] - 武炜;
现有施工进度管理方法不能满足复杂化、大型化的建设项目要求。为解决此问题,提出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进度估计方法。通过估计进度计划编制、进度估计动态联动修改,完成基于BIM技术的进度估计分析;通过建筑工程进度估计计划制定、估计方法运行方式设计,完成基于BIM建筑工程进度估计方法的构建。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进度估计方法,可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满足复杂化、大型化建设项目要求。
2018年17期 v.41;No.520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0 ] - 李萍;彭小华;
采用协同过滤的图书馆书目推荐方法存在冷启动以及矩阵稀疏等问题,新书目未被读者评分或少量评分无法被推荐,存在推荐命中率低以及个性化服务差的缺陷。因此,提出基于读者个性化特征的图书馆书目推荐方法,设计基于读者个性化特征的数字图书馆书目推荐模型,给出图书馆书目个性化推荐流程,采集读者特征并分析读者行为后,塑造读者兴趣个性化特征,通过兴趣模型向读者推荐书目,塑造基于读者个性化特征的读者兴趣模型,基于显式信息和隐式信息对读者兴趣模型实时更新,进化读者个性化特征本体模型。分析基于读者个性化特征的图书馆书目推荐过程,个性化推荐业务实现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图书馆书目的个性化推荐,推荐准确率和效率较高。
2018年17期 v.41;No.520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2 ]